山佳
澳洲彩虹鹦版主
性别:  年龄: 74 加入时间: 2005/09/20 文章: 1442 来自: 中国辽宁 积分: 5550
:
|
|
关于对“古之学者为己与今之学者为人”的点滴浅思
——国学思索之29(学习《南怀瑾选集》)
前几天有位同事与我聊起退休后的生活。我便把退休后看书、写作等云云一番。不料这位同事说“现在这还有什么用?是不是晚了。”当时“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句话虽然涌现在我头脑中,但是竟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只好说“退休了做一些自己愿意做的事”。今天读到先生对这句话的的别裁,更有如下点滴别裁。
先生讲“这两句话,也可解释为:‘以前的人读书是为了自私,现在的人读书是为公’,不过这种解释是错误的。再另外一个观点,我们中国文化里,宋代大儒张载——横渠先生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名言已成为宋代以后,中国知识分子共同的目标。学者为这目的而学,应该如此。今天我们要谈中国文化的中心思想,可以拿他这四句话为主。我们如果以这四句话来研究,学者又应该是为人;不止为自己求学,同时也为人求学。这个‘人’扩而充之,为国家、为社会、为整个人类文化。”对此,在下总感觉还有别裁的余地。
在下认为“古之学者为己”。应理解为:古之学者为己是重在修身。修身必正心、必诚意、必致知格物,修身是本,可理解为:是为“己”而“内省”。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末,可理解为:是为“人”而“外行”。浅思到此,想到先生用过的了一句古话“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在下认为这就是典型的“今之学者为人”的道白,是为了“货卖帝王家”而学之。这样两种不同的学习目的,必然导致两种不同的学者态度和学习质量。这也正是孔子对当时今不如古学风的评价和不满。至于,《大学》系曾子所作,正说明了曾子能全面准确的把握了孔子的思想。
至于当下,为了门面、为了卖弄、为了时尚等,那就更不值一提了。那现在回到本文的开头,我现在看书、写作等是为了什么那?是为了“修身”?是为了“补课”?是为了对为人的审视?是为了对处事的理解?对了,是为了:活的明白。还在明白之中······。 _________________ 山佳——詩是:自釀自飲的美酒 越飲越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