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洲白鹭
会员等级:3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07 文章: 136
积分: 470
:
|
|
自从<诗狂的挑战>见报纸论坛后,凡所见者一片唏嘘。惶惑者又之,不屑者有之,愤慨者有之,恐怕最多的当数“炒作过敏症”者。
在下到认为,周周国志先生的挑战确实给当前诗坛一剂猛药,更从中显出几分可爱之处,最起码他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诗者,兴也,无兴则腐。今观周国志先生向诗坛发起战书,对发展国学,不无裨益。尽管言词有炒作之嫌,但并非无旌可挥。也尽管其诗中不乏流于口号,但其兴是何壮哉!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佛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鲁迅全集》)卷十第224页),清时梁启超也说过:“以言夫诗,真可谓衰落已极”。但今天再回头看,继承国学大有希望!
凡作诗之人皆知,一首新作品的诞生,犹如生下一个孩子,其辛苦非常人可以想象。另外,谁又会为利驱使去作诗呢(除非脑筋有毛病)。试想,一个年过花甲老人能站在当今并非主流文学的古典诗坛上,振臂一挥,其勇气难道不令人佩服吗?另外,即使周国志先生有朝一日诗集出版了,他可以得到10万元稿费吗?话又说回来,周国志先生自称从九岁便开始作诗,其嗜诗程度更可想而知,依在下猜测,恐怕作品已不下千首。正因如此,他才有一种强烈的传世愿望!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产妇在新生儿出生以后,是多么想让左邻右舍、亲戚朋友都来看一看。因此,周国志先生用这种方式为自己炒一把,把自己的作品示目于广庭,又有何不妥呢!最起码这是善意的炒作,而不象当今的诸多“某星”和“某家”们借“枪手”去炒,更不象连擦腚纸都不如的“梨花诗”那样去炒!正如周国志先生所坦白那样,他认为如此才能引起诗歌界稍微侧目。所以,在下认为,这正是周国志先生可爱之处!
另外,由此而引发的海外逸士的回应亦无可厚非。因为海外逸士一开始便说“國人以謙虛為美德。閣下公然自封詩王﹐向整個詩壇挑戰﹐是可忍孰不可忍。”假使周国志先生的战书一直没人回应,那才叫诗坛的落寞和可悲呢。因此,海外逸士同样是兴甚至哉!
试问,那抒发“宇宙飞船”的诗篇和视角,难道不是古人所未曾见到过的吗?最起码是“前无古人”吧!古人顶多只能喟叹“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如果今天没有网络,周国志先生的文字恐怕 “海外逸士”先生这一辈子也无法见到,更诓谈激发了如此激烈的回应,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真可谓是“憎缘”,只是不像古人那样,多一份宽宏和理解,一种惺惺相惜。(我更希望周国志先生某一天和“海外逸士”先生在敲枰或论诗分手后也会写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送我情”)!
由此可见,今人看待问题,更应该从辨证的视野去明辨!不要认为别人抖一抖衣袖便面露憎色!更何况大凡弄墨之人均懂得以作品说话!我认为“海外逸士”先生这一点做得很好。
我们不妨再回头看待鲁迅先生的那句段话,“我以为……”,再来看一看李白上岳阳楼看到崔颢诗后留下的那句话“此处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难道后人看到这些,连想都不敢想了吗,那缔造万物的人类还如何发展!倘非如此,那李白写过《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后,就没有人敢望瀑布以付椽了。可是清人翁方纲之《望罗浮句》又有“四百层泉落,三千丈翠飞”,今人该如何看待呢?亦视乎“大可不必动手”?
今天的国学正有再此萌芽茁壮之势,正如一位老教授在“新浪”和“搜狐”博客站不完全搜集那样,两大博客网的古典诗词作者便有数百人,那恐怕也只是全国诗词写作群体的冰山一角吧。繁举此例,只是说明一点,今人应该更懂得交流,而不是对另类的交流禁音或者封杀!
我们只能说,这是一种文化现象,有狂语才能惊人!我希望,象周国志先生和“海外逸士”先生这样的声音在诗歌界再多一点,只是应该换一种善意的方式,来催响国学复兴的春雷!对待“炒作”也该当如是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