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来一夫
澳洲彩虹鹦版主
加入时间: 2009/01/20 文章: 1077
积分: 3362
:
|
|
韵海泛舟壮人生
——介绍淮南硖石诗词学会会长周文龙
淮南硖石诗词学会成立20多年来,已逐步发展到拥有会员388人的强大阵容,会员遍布全国各地,而且学会的会刊《硖石诗词》已经出到第27 期,发表诗词将近2万首,这在全国也是罕见的。然而详知内情的人都知道,学会每取得一项骄人的成绩,无不浸润着会长周文龙的一腔心血。
现年66岁的周文龙拥有45年的“诗龄”,成就斐然。早年,尽管他先后在东北完达山下赶过马车、放过猪,但是各种文章仍常见于各种报刊;直到当上兵团的宣传部长,凤台县副县长和淮南市文联党组书记,直至退休在家,始终笔耕不辍,诗词相伴。是北大荒的水土特别赋予了他诗的才华和韵的灵气,被誉为“完达山下一条龙”。他和淮南硖石诗词学会结缘始于1985年。当时他从东北调回家乡凤台县先后担任县长助理和副县长,他很快就荟萃一大批有志于传承民族文化的诗朋词友,辛勤耕耘,锤炼了一个向心力极强的艺术团体,使之在创业中图发展,在发展中攀高峰。
淮南硖石诗词学会是以创作古体诗词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学术研究团体。创办之初只有20多个会员,是个一没活动资金,二无办公场所,三无专职人员的“三无”团体。周文龙利用自身的影响广结善缘,争取城关镇支持落实了办公场所,还经常在重阳节、国庆节、建党节、元旦等重大节日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举办诗词朗诵会、赛诗等系列活动,并零星筹集经费,购买纸张和笔墨,亲自动手刻钢板,印小册子发表会员的作品。随着学会的社会影像进一步扩大,不少矢志韵海泛舟的中青年,开始主动投帖拜师,特别是退、离休的老年人,更是把诗词学会当成了自己的精神乐园。
继承民族文化,弘扬主旋律,与党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是周文龙始终如一的办会方针。为夯实会员的业务基础,周文龙殚精竭虑,竟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每月的第一个周六下午,学会都要对会员集中业务培训。为了授好这堂课,他总是早作准备,查阅资料,自编讲义。本市会员送来新作,他总是现场批阅,悉心订正;外地会员用短信发或电子邮箱来新作,他总是戴上深度老花镜,甚至强忍着头昏目眩,废寝忘食,当天就恢复修改意见;诗友的数千首诗稿在结集出版前喜欢请他校正或写序言,他总是乐在其中,有求必应;有一次,年过80的书画家张蒲舲为了斟酌一个诗句,在深夜打来电话,虽然搅醒了他的清梦,可是他立即揉揉眼睛,在电话中热情地同老先生探讨修辞、平仄和诗韵,直到东方欲晓。
提起周文龙的热心肠,熟知他的人谁都能说个子丑寅卯。他在本县精忠中学担任顾问期间,每周都要开办一次“诗词兴趣班”,以博大精深的中华古文化为主题,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古体诗词的兴趣,逐步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参加兴趣班的200多名学生中,有不少人都能在报刊上发表作品,以至于考上重点大学;他担任城关镇龙潭社区关爱团团长,每年都举办诗词辅导班和诗词朗诵会,把精神食粮送给社区居民。82岁的龙老人入会之初对诗词一窍不通,经过周文龙手把手指教,如今龙老人已经出过一部专集;有4对孤寡老人,加入硖石诗词学会后,不但找到了精神寄托和体现价值的平台,而且还以诗词为媒,找到了称心的另一半。
在周文龙人格魅力感召下,市、县有很多关单位和团体都自愿给这个学会赞助活动经费,但是他总把有限的财力用在最重要的地方。他上缴会费的数额一般都是普通会员的6倍;每年他要往返淮南数十趟,到市里和各区举办讲座、辅导、团拜和采风活动,所需的手机、住宿和车旅费用一律自己解决;逢年过节儿女孝敬的烟酒和饮料,他一律用在学会的各种活动招待中;外地诗友常来拜访和求教,他一律在自家招待,从来不动用学会有限的资金;为美化学会办公室周边环境,他不顾年事已高,自掏腰包购得花木,亲自种植;2003年,即将从市文联退休的他,为了给学会筹集经费,利用星期天收捡废旧仓库里的旧报纸去卖,竟被新来的保安误认为是小偷。当单位同志证明眼前这个灰头土脑的人竟然是市文联党组书记,并得知事件原委的时候,那个保安立即给周文龙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二十年磨一剑,刃口更锋利。周文龙,这条当年完达山下的龙如今已飞得更高更远。他每年都有千余首诗词新作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并多次荣获全国一、二、三等奖;他的《雪原碧野》等3部诗词专集一经出版,就广受好评;他的散文集《青青淮河柳》和传记文学《钢铁征程》,影响尤其深远。因此,对于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词研究会常务理事、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秉烛诗书画联谊会副会长等等荣誉头衔,他实在是当之无
愧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