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佳
澳洲彩虹鹦版主
性别:  年龄: 74 加入时间: 2005/09/20 文章: 1432 来自: 中国辽宁 积分: 5538
:
|
|
《善恶谭》之谈
——《善恶谭》
昨天下午,收到了赠送的一套《中华经典随笔》。真是想什么来什么,渴望如愿呀!这正是我退休一直想要的生活。我信手从中拿出一本我以前翻过,却从没有系统的看过的《菜根谭》来。一下午竟没有睡觉,一直到现在唯一的“领导”,喊我吃晚饭才肯放下手中的书。昨天晨练时,我一边登山一边想着,想着想着竟然想走偏了。偏到了《菜根谭》的“谭”之深谈的“谭”。我也可以“谭”一谈呀!这个“谭”是个多好的题材呀!可以随意的把自己所思所想的不受限制的表达出来。把我很多的胡思乱想的写出来,把我很多的异想天开的写出来......。
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我的一直在探索的“善恶之辩”。对此,我写了一些东西,但总觉得没有写清楚我所思,还想再写点什么,但是,总不知道再从那开始写。这回好了那就开始“谭”吧!就叫《善恶谭》。
1、欲本恶
——《善恶谭》
人之欲本恶,人之性本善。
2、欲望就是生命
——《善恶谭》
欲望是一切生物,包括植物、动物、人的欲望,就是其生命。有了欲望才有了生命,只有生命终止了,欲望才会停止。
3、欲望本无善恶之分
——《善恶谭》
欲望本无善恶之分,狼吃羊与羊吃草本无善恶之分,只不过是欲望而已。都是物竞天择的大自然的平衡过程。又只不过是人的道德观的认识,原因就是人的本性善,才有了善恶之分。
4、婴儿的表现是欲望
——《善恶谭》
婴儿一出生就知道吃母奶,而不管母亲身体如何,这并不是恶性的表现!!!只不过是近乎于动物的欲望而已。因为人是由动物演变过来的,同样具有与动物共有的欲望的表现。这种表现在人处于婴儿阶段中,人的本性善还没有成熟,还处于不懂人事的阶段。因此,正像对孟子所说的:「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中的赤子之心的解释,只可理解为是纯真的天性,而不是其它。因此,婴儿欲望的表现,绝不能说明人之初性本恶!!!赤子之心绝不是恶心!!!
5、性本善
——《善恶谭》
人之本性善。人的本性善,是人类由动物逐渐的演变为人的过程中,逐渐的产生的。人的本性善及其产生、发育、成熟的过程,是人类由动物逐渐演变为人的,最重要的心里标志。是与动物最重要的区别之一。
6、人之初性本善
——《善恶谭》
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可理解为人一出生其天生的本性善,只不过是人还处于婴儿阶段时,还没有“成人”,本性善还不成熟。人是社会关系之总和,人都是社会之人。当婴儿逐渐成人走向社会的过程中,也就是人的本性善逐渐表现的过程;又可以理解为人类,由动物逐渐演变为人的最初阶段就产生了本性善,并继续完善成熟。因此,人的本性善也是产生于,人类由动物逐渐演变为人的实践。
7、何为善
——《善恶谭》
何为善?还是孟子的四心说得好: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四心为善里,四端为善表。
8、何为恶
——《善德谭》
何为恶?颇要费一些口舌。善与恶是一对矛盾,对立统一于人的心里,也就是人的认识中。对立统一的表现在人的言行,也就是人的实践中。有恶必有善,不是善就是恶。那么何为恶哪!同样一个为了满足欲望的如同动物的行为,在人由动物逐渐演变成为人的过程中,在人的本性善逐渐的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中,在此以前无所谓什么善恶;在此以后随着人的本性善逐渐的产生、发展和成熟,逐渐的完善了对其行为的善恶之分。简单地说,随着人的本性善的产生、发展、成熟的同时,人对其如同动物的为了满足欲望的行为,就产生了恶的认识。
9、欲望都是恶的么
——《善恶谭》
欲望都是恶的吗?标准的回答应该是:人失去了本性善制约的欲望都是恶的。还是由孟子的“四心”说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这就是人类恶的标准底线。同时,任何欲望都是由为了适应生存而产生的,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都具有自我性、独占性、排它性、挑战性、竞争性。因此,相对人的性本善(四心)来说,那就是人的欲本恶。
10、性本善与欲本恶的制约机制
——《善恶谭》
人的性本善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在逐渐的与人的欲本恶形成着制约的机制,并一直在发展过程中。在这个制约的过程中,人的性本善一直是在发展成熟的过程中;人的如同动物的欲本恶,一直是在人的性本善的制约下,逐渐的成为人的善欲。这种制约的进程也就是人类文明的进程。
11、欲望就是动力
——《善恶谭》
任何欲望都是其生存发展的动力。欲望推动了人类由动物逐渐的演变为人;欲望推动了人的本性善的产生;欲望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产生;欲望推动了人类生存所需物资的丰富;欲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这整个过程中,始终是人的欲本恶与人的性本善矛盾的过程.但是,其动力始终就是欲望,这种欲望尤其是在人类近代以前,基本都是恶欲;而人的性本善,也是始终的在制约着人的恶欲,为人的欲望朝着有利于人类的发展提供保证.
12、欲本恶改写了历史的进程
——《善恶谭》
选一些耳熟能详的事说说。看世界的:美洲的欧洲文明与印第安人的命运,恶欲改写了历史!创造了历史!非洲的欧洲文明——美洲的发展——欧洲的工业革命,这个臭名昭著的金三角中的黑奴买卖,恶欲改写了历史!!创造了历史!!所有的争夺殖民地的战争,恶欲改写了历史!!!创造了历史!!!看我们中国的:秦始皇的统一、隋文帝的统一、唐宗李世民的杀兄囚父、宋祖赵匡胤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明成祖朱棣的清君侧、元朝的版图,恶欲改写了历史!创造了历史!此时,性本善哪去了?!
13、性本善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善恶谭》
性本善在这里,在与欲本恶的对立统一中发展成熟的过程中,这也是一个人类进步的过程。看世界的:英国的《自由大宪章》、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林肯公布的《解放奴隶宣言》等;看我们中国的:秦两世就被推翻、文景之治、随同样是两世就被推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人的本性善在成熟,人类的文化在进步,在制约着人的欲望的恶性发展,在推动着历史有利于人类健康发展的进程。性本善在与欲本恶的对立统一中左右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14、民心就是性本善
——《善恶谭》
就近代来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的本性善也在发展成熟中,更为有力的制约着人的欲望向着有利于人类和谐,人类与自然和谐的方向发展。如:资产阶级的革命的胜利、二战的胜利、尤其是我们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二十八年的武装革命斗争的胜利,就是正义的胜利、人民的胜利、人心的胜利、其出发点就是人的本性善的胜利,人民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联合国的成立及其作用、当前国际的人权氛围、救助贫困人口、保护弱势群体、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护珍稀动物、藏羚羊通过青藏铁路和公路的绿色通道等等。这都是人心所向!这都是人的性本善的成熟发展!
15、马克思主义就是性本善成熟的思想
——《善恶谭》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就是其政治经济学,其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就是其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的理论告诉人们的真理是:绝大多数人的劳动成果,被极少数人所占有。于是就有了反抗,就有了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做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的革命,就有了建设社会主义。极少数人的占有就是恶欲!绝大多数人的革命就是人性本善的制约作用!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就是向着性本善成熟的方向的发展!就有了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的性本善与欲本恶始终在对立统一中,左右着人们的生活。于是就有了全世界的各式各样的经济改革,尤其是我们中国的改革,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带动全体人们的共同富裕。因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由此,科学发展观就成为了我们党当前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
16、中华文化的基础就是性本善
——《善恶谭》
文化就是做人的学问,中华文化的突出特点,就是人要掌握自己命运的文化。集中的体现在儒家的修身思想之中。修身修的就是——人的性本善,在内的是“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在外的是“四端”即“仁、义、礼、智。”对此,几千年来一直存在着一个——“真诚”的问题。即“四心”的“真”和“四端”的“诚”,也就是“真善”与“伪善”的问题。儒家思想的精华就在于——“真善”;儒家思想的糟粕就在于后人念歪了真经使之成为了——“伪善”。也就因此阻碍了中华民族的进步,成为“五四运动”被打倒的对象。
17、易经中的善配至德
——《善恶谭》
《易经》中就讲到:“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其道理就在于:乾卦、坤卦的卦象就是天地万物的现象,一阴一阳变化起来,就是表现一年四季的现象,阳的作用就是太阳,阴的作用就是月亮,《易经》的道理就是这样的简单,如同人的善就是最崇高的道德一样。人的本性善就是这样如同天地日月星辰一样简单的真实的质朴的客观的道理。
18、老子的上德与下德
——《善恶谭》
老子早在孔子之前就讲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的道理就在于,上德就是真诚的人的性本善,用不着那么多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来束缚,也是有德的“真善”;下德就是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就是都做到了,而没有真诚的人的本性善,也是不德的“伪善”。
19、孔子的仁与礼
——《善恶谭》
论语中孔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就是说明了,人要是没有了本性善的仁爱之心,那么礼仪还有什么用?礼乐还有什么用?如果没有了本性善的仁爱之心,那么所有的礼仪都是“伪善”的!论语中孔子又说过:“先进於礼乐,野人也。后进於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这就是告诉我们,前辈人的礼乐文质相宜,反而谓之质朴的野人。后辈人的礼乐文过其质,反而谓之彬彬有礼的君子。孔子认可的是野人。那是因为,前辈人的礼乐来至于人本性的“真善”;后辈人的礼乐不免有些文过饰非的“伪善”了!
20、法家的“性恶”论
——《善恶谭》
中国历史上的法家,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代表儒家思想的补充。法家的性恶论,是法家思想的理论基础。实际上就是人的欲本恶。只不过是看到儒家提倡的,以人的本性善为基础的仁义礼智信的思想,在恶欲横行的春秋战国时期到处碰壁,因为人的性本善还在发育过程中,人类的文明还在进步中,而把人的欲本恶错认为是人的性本恶,从而为法家的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实际上儒家的礼制,与法家的法制都是为了制约人的欲本恶。只不过是手段不同罢了。礼制是相对自觉的法制,法制又是相对强制的礼制。在历史上两者从来没有分开过,从来没有单独执行过,而是在相互补充中发挥作用。孔子任鲁国大司寇时,一开始就是杀少正卯、隳三都么!怎么能说儒家没有法制哪?!
21、如何辨别善的真伪哪
——《善恶谭》
如何辨别善的真伪的问题,这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一直围绕着中华文化发展的全过程。对此问题明代的袁了凡所著的《了凡四训》的第三篇:积善之方,有过经典的总结。对善提出了如下的真伪之辩。即:“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并指出:“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其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就是说:如果做善事而不真正的明白做善事的道理,则自认为自己在行善事,哪知那反而却是造孽,白白浪费了苦心,是没有益处的。在下准备按照自己的理解辩其理如下。
22、真善必须是无我忘我
——《善恶谭》
真善必须是无我忘我,必须是真真正正的完完全全的无我忘我。不允许有一点点是为了自己的名利。伪善的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只为我自己!为了私利是伪善!为了自己的名声是伪善!为了自己的后代更是伪善!!那何为真善哪?!尧禅让于舜大善也!舜大孝大善也!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大善也!焦裕禄大善也!孔繁森大善也!......
23、真善必须是为他为民
——《善恶谭》
真善必须是为他为民,必须是真真正正的完完全全的为了他人、为了民众、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伪善的突出的特点之二:就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面子是伪善!为了自己的赎罪是伪善!为了自己的小团体更是伪善!!那何为真善哪?!岳飞真善哉!文天祥真善哉!董存瑞真善哉!黄继光真善哉!......
24、真善必须不是为了善
——《善恶谭》
真善必须不是为了善。必须是真真正正的完完全全的不是为了去行善而去做善事。伪善的突出的特点之三:就是为了行善而去做善事。为了行善——也是为了自己的私利的伪善!也是为了自己的名声的伪善!伪君子更是伪善!!那何为真善哪?!做了善事默默无名大善也!做了善事默默无名而又甘受委屈的大善也!做了善事默默无名而又甘受打击的大善也!雷锋大善哉!......一切做了善事而默默无名的平凡的人们大善哉!!一切无我忘我的为了他人、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人类而牺牲的默默无名的普通的人们大善哉!!!
25、性本善与欲本恶左右着的人生(1)
——《善恶谭》
从人类的宏观上来看,人的性本善与欲本恶左右着人类的社会发展;从个人的微观上来看,人的性本善与欲本恶左右着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天生质朴纯真是没有善恶之分的。但是,其性本善与欲本恶,已经对立统一的存在其中了,只不过是没有发育成熟的表现出来。人是社会关系之总和,人都是社会的人,没有人能离开人类社会而生存下去的。人只有走进社会,其的性本善与欲本恶才会对立统一的逐渐的发育、成熟的表现出来。也就是说人的性善与欲恶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才能表现出来,家庭生活也是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因此,人的成长过程中就有一个,婴儿完全不懂人事时期、儿童逐渐接触人事时期、少年逐渐懂得人事时期、成年期,现一般为十六周岁,此时的前后,也就标志着人的性本善与欲本恶逐渐加强的左右着自己了。
26、性本善与欲本恶左右着的人生(2)
——《善恶谭》
人到了成年,现在一般为十六周岁前后,就会通过上学、工作等不同途径走向社会。随着人的自立生活的加强,人的本性与欲望就会对立统一的逐渐的强化着对人的左右,在这对矛盾中人的欲望总是扮演了主动的角色,人的本性只能扮演着制约的角色。由于人生存环境的影响不同,也就是:家庭、朋友、学校、社会等的影响不同,性本善与欲本恶,在一个人身上的对立统一中,所占的比率也就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当欲本恶的主动占上风时,那就是不利于人类社会的犯罪隐患;当性本善的制约占上风时,那就保证了人的欲望向着有利于人类社会健康的方向发展。
27、性本善与欲本恶左右着的人生(3)
——《善恶谭》
当人的性本善与欲本恶在左右着一个人的行动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里过程。可引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知识,通过我的理解来分析一下。一个人行动的心理状态可分为:前意识——以前的环境影响,是一个人的思想基础;潜意识——当时的行动动机,是一个人的思想认识;现意识——当时的环境影响,是一个人的思想判断。总的来说前意识,决定了潜意识,潜意识决定了现意识;但是,前意识又要通过潜意识的过滤,潜意识又要通过现意识的决定,才能付诸行动。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28、性本善与欲本恶左右着的人生(4)
——《善恶谭》
举一个抢劫罪的例子来说明。如果这个人的“前意识”中性本善占主导,那么通过,对当时的社会影响的认识的“潜意识”的过滤就会是健康的,决定其行动的“现意识”的判断就会是积极的;如果这个人的“前意识”中欲本恶占主导,那么通过,对当时的社会影响认识的“潜意识”的过滤就会是扭曲的,当时如果正好遇到一个单身女士从银行取出一兜子钱,当时环境的诱惑和可能就会使其“现意识”做出决定抢劫的判断并付诸实施;但是,如果这个人的“前意识”中也是性本善占主导,可是,其所处的生存中的软、硬环境的影响都非常坏,就会诱发其“潜意识”中还存在的欲本恶的发作,那么他的性本善占主导的“前意识”,通过当时其欲本恶的发作的“潜意识”的过滤,性本善就会所剩无几了,那么,同样也会存在着犯罪的隐患。如果情况相反则反之。对此,使我们更加深理解了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的“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
29、性本善与欲本恶左右着的人生(5)
——《善恶谭》
性本善与欲本恶对立统一的左右着人的一言一行,近而左右了人的一生。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下对此认为,也间接地描绘出人的一生在善恶左右下的状态。十有五而志于学,在接受不同的教育,欲望在增强的同时性善在发育中,可塑性很大;三十而立,有很强的欲望同时性善也在成熟中强烈的制约着,可变性很大;四十而不惑,恶欲与善性的比率基本定型,但是恶欲还在挣扎,善性仍在拼命,可变性有,但不大;五十而知天命,人已定型,但恶欲在减退,善性逐渐在增强;六十而耳顺,对恶欲的种种表现都不感兴趣了,对善性有很强的向往,有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感觉;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有能够从心所欲的生活,而基本都符合善性的趋向。以上分析个别人除外,以上状态延伸的人的人生百态的林林种种,那就请仔细地观察我们生存的周围,展开你的想象空间吧!呵呵呵!
30、真善如何做
——《善恶谭》
那么真善如何做哪?还是《了凡四训》提出其纲约有十条: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很有道理,按我的浅解慢慢一一道来。
31、何谓与人为善
——《善恶谭》
与人为善的主要表现为:1、要谦虚谨慎。就是不要以自己的长处来掩盖别人的长处要戒骄戒躁,不要以自己的行善来与别人相比较要小心谨慎,不要以自己的才能来难为别人要虚怀若谷;2、要鼓励先进。就是看到别人的过失要多多包涵让他们有自我改过的机会要团结大多数,看到别人小小的善行也要广为宣传推广先进典型事迹,见到别人的优点要努力学习之要向先进典型学习;3、要以身作则。就是要有先锋模范的作用,要有模范带头的作用,要有率先垂范的作用;4、要大公无私。在日常生活中每一言每一行,都不要考虑为从自己出发,而要全心全意从为他人、为众人,为社会服务出发,要有君子“天下为公”的大气度。
32、何谓爱敬存心
——《善恶谭》
爱敬存心的主要表现为:1、爱敬关键在于存心,爱人敬人从表面来看君子与小人,尤其是伪君子是很难分清楚的,但是其存心却如同黑白一样相反,善恶相差悬殊,君子的存心只有真诚的爱人敬人的善心,不论人有远近亲疏、智愚贵贱、贤与不消千差万别 都会爱敬而“和而不同”。小人尤其是伪君子则反之;2、爱敬众人就是爱敬圣贤,众人之心就是圣贤之心,众人之意就是圣贤之意,众人之志就是圣贤之志。圣贤是与众人心心相通的;3、众人之心就是善心。凡是众人的真正的共同的声音都是善心,凡是善心都是公开、公正、公平的,只有真诚的善心才能代表民心。
33、何谓成人之美
——《善恶谭》
成人之美的主要表现为:1、成人之美就如同雕琢玉器一样,玉不琢不成器;2、要引导、称赞、鼓励、扶助、成就他人行善事;3、要为他人行善事,辩别诬陷、分担诽谤、匡扶正义、辅佐善人善行,为行善事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
34、何谓劝人为善
——《善恶谭》
劝人为善主要表现为:1、人世间谁没有良心?!也就是说人的良心就是天赋之善心。对每个个体的人来说良心是天生就具有的,就整个人类来说,是在人类的演变过程的实践中逐渐产生的,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良心是劝人为善的重要基础;2、尘世间又在诱惑着人的恶欲,最容易使人沉迷堕落,那么,及时地指点提醒令其警觉弃恶从善便是恩惠广博,如韩愈说:“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3、社会中一切道德规范、礼制和法制,其目的本质与教育的实质是一样的,可以说教育是以说教来劝人为善,道德是以道德规范从人的内心来劝人为善,礼制是以礼仪制度来从规范人的外在言行来劝人为善,法制则是以强制的手段和警示来劝人为善。都是分别针对人们的不同程度的恶欲的表现来劝人为善的。
35、何谓救人危急
——《善恶谭》
救人危急主要表现为:1、在偶尔遇到他人身处困境,就像自己感同身受一样,尽快替他人解救,或者为他人申辩冤屈,恩惠不在大小,只要能够救人于危急就可以;2、抗洪中的中国军人之大善也!3、汶川大地震中的中国人民之大善!人类之大善!4、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献血等普通人之大善!
36、何谓兴建大利
——《善恶谭》
兴建大利主要表现为:1、凡是对公众有利的事业最应该去做的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如,开渠导水、筑堤防患、修桥筑路、施舍茶饭等,一有机会就劝导众人,齐心协力兴建公益事业,不必避免嫌疑,不要害怕辛劳;2、当前兴建大利最要紧的问题是:要以真正的善心,全心全意的为了民众利益,而不是什么政绩工程!!3、当前兴建大利最突出的问题是:人与自然是否能和谐发展的问题,为了整个人类是大善?!但是在整个地球的自然环境中,那也只是人类的一己私利罢了!!三峡大坝是大善么?!为了自然也就是为了我们整个人类的发展空间,让我们人类与我们同时代的动物、植物也就是一切生物共同发展?!那么整个生物还需要不需要物竞天择的进化哪?!我们共同的地球还要如何的承受哪?!如何的演变哪?!!如何的适应整个宇宙的变化哪?!!!和谐!和谐!还是和谐!!适中!适中!还是适中!!和谐的适中就是大善也!!!
37、何谓舍财作福
——《善恶谭》
舍财作福主要表现为:1、贪财——恶欲也!恶欲皆为贪,贪皆为财,贪财就是万恶之源,恶欲就是贪财之因;2、贪财——祸起也!贪必为了财,贪财必侵犯他人,侵犯他人必起祸端,祸事就是贪财之果;3、舍财就是——内去恶欲修善性净化心灵,外避祸事利他人造福社会,人之福也。
38、何谓护持正法
——《善恶谭》
护持正法主要表现为:1、正法从广义上来理解,可以理解为:道、规律、维护善性的道德规范、打击恶欲的法律制度、还有佛教的教法等,目的都是为了护持善性,打击恶欲;2、护持就是要敢于为保护善性而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勇于斗争、不怕邪恶、不怕威胁、不怕诬陷、不怕打击、不怕牺牲、匡扶正义;3、弘扬善性、关心善事、坚持行善、广结善缘,全在于真诚也!
39、何谓敬重尊长
——《善恶谭》
敬重尊长主要表现为:1、为何要敬重父母: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关键是要解决“色难”的问题,不论何时都要面带善意的微笑侍奉父母,让父母永远面留愉悦,主要表现在久病床前有孝子;2、为何要敬重老人:老人年事高、学问深、见识广如同父母,关键在于“尊敬”,主要表现在谦虚请教,热心帮助;3、为何要敬重君长:君长应该有代表了民心的善性,有为民众而操劳的智慧,有为社会而做出的努力。关键是要解决“忠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规谏。
40、何谓爱惜物命
——《善恶谭》
爱惜物命主要表现为:1、是人都有恻隐之心,这就决定了爱惜物命是人的本性;2、每一只动物都是一个生命,如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我们的“远亲近邻”;3、每一种植物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都是我们的生存依靠;4、爱护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就是爱护我们人类自己,因为我们人类也是除我们人类之外的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其区别之一就在于:我们人类有恻隐之心的善性!!至于,由我们人类创造的各种物件,那同样因该爱惜,因为那是我们的精血所铸成的,如文化遗产等。
41、做恶时“善”在哪
——《善恶谭》
一个人在做恶的时候,他的本性善还在么?回答是肯定的——在,因为那是人的本性,是人就有本性善。那善在那哪?那就看看做恶的全过程:1、拿不定主意——见善;2、被迫做恶——见善;3、不忍下手——见善;4、手下留情——见善;5、自知做恶——见善;6、掩人耳目——见善;7、不敢承认——见善。上述不同程度的看到了本性善的制约作用。这就是人是可以弃恶从善转变的基础。
42、行善时没有“恶”
——《善恶谭》
一个人在真诚行善的时候,他的恶欲完全的被制约了,他的欲望在性本善的制约下,已经成为了完全彻底地为他人的人的欲望了。那他就是一位:“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纪念白求恩》真诚的大善也!劝善哉!
43、善与恶是一对孪生兄弟。
——谈在《善恶谭》之后
善与恶也就是人的性本与欲望,这是人思维中的一对孪生兄弟。它们具有如下特点:其一、它们是人类由动物演变进化为人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适应生存的实践中,逐渐形成、进化、完善的;其二、它们对于每个时空中的个体的人,又是先天就有的功能。其三、动物的欲望本来是没有善恶之分的。如:羊和狼都是生存环境中的一环。只不过是人性本善的感觉而已,也就是人的性本善,才区别出了欲本恶;其四、它们是相互影响,共同进化,逐渐完善的。善与恶的这对孪生兄弟,对立统一的,形成了区别于动物的人的特征,那就是由人性形成制约的欲望,和由欲望进化需要的人性。
人与动物的欲望,初始几乎是一样的,为了生存无所不做。区别就在于:动物的欲望永远的停止在动物的水平上;而人的欲望,在欲望的推动下同时形成的性本善的制约下,逐渐的进化为人的欲望了,并且一直在不断地完善中。但是如果失去了人性,也就是失去了性本善的制约,那么,人类初始几乎是与动物一样的欲望,也就会停留在动物的水平上了,也就会暴露出人的欲本恶。失去人性形成的制约,人的欲望就是欲本恶。
没有欲望进化的需要,就没有性本善的形成。人的欲望是在人性本善的制约下,逐渐的脱离了,几乎近似于动物的欲望(表现在人身上就是欲本恶),而进化的。也可以说人的性本善,是在人几乎近似于动物的欲望(表现在人身上的就是欲本恶),的进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需要,而产生的。孟子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这“四心”就是一个“善”字,都是针对人的欲望而言的,又都是为了制约人身上存在的,近乎于动物的恶欲的需要而产生的。并且由此形成的仁、义、礼、智“四端”。又都是为了制约人近乎于动物的欲本恶的需要,而作用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历史证明:在欲望改变社会形态的同时,需要人性保证改变的社会形态的进步;在欲望促进了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需要人性促进精神文明的进步,共同保证了人类社会的和谐。这也就是,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道理所在。
以善和恶为内容的,人的本性和欲望,在左右着我们社会的历史、现在和未来,左右着我们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在左右着我们每一个人。儒家思想的修身、修心、修善就成为我们做人的永恒的主题。善行无穷不能殚述,在下一口气孟浪了。 _________________ 山佳——詩是:自釀自飲的美酒 越飲越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