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原创]九溪烟树野趣多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散文游记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sunmg

会员等级:3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6/10/16
文章: 156
来自: 浙江杭州
积分: 470


文章时间: 2007-2-05 周一, 上午8:04    标题: [原创]九溪烟树野趣多 引用回复

溪九涧十八,到处流活活。
我来三月中,春山雨初歇。
奔雷与飞霰,耳目两奇绝。
悠然向溪坐,况对山嵯嵲。
我欲参云栖,此中解脱法。
善哉汪子言,闲心随水灭。
——明·李流芳:《十八涧》
九溪十八涧流布于西湖群山西南隅,干流平面呈“丫”字形,交汇于八觉山下的溪中溪餐馆前,由北而南注入钱塘江。往东沿溪而上,是为“九溪”,沿溪边石径可上杨梅岭和烟霞洞。九溪有二源,西源于狮子峰,东源在杨梅岭,溪水南流,沿途汇合了青湾、宏法、唐家、小康、佛石、百丈、云栖、诸头、方家等山坞诸水,峡谷深邃,景色清幽。人行其间,但觉山道如线,隐没在望无际涯的山海林涛之中,而溪流如带,曲曲折折、忽隐忽现,一路伴迎。清寂之中,一线泉淙,三二鸟啾,几处虫鸣,令人久坐而不愿离去。沿西侧山路循溪涧上溯,可到达龙井,十里翠谷,山环水绕,清溪琴韵时高时低,忽骤忽缓;浅流或迂回于山脚,或潜行于岩隙,或漫溢于路面,又从步石空缺处轻盈的跌宕而下,溅起一片细水珠,洒下一串欢笑声。山裹山,湾裹湾,“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村”的惊喜常在峰回路转时。九溪十八涧水随山转,“溪水因山成曲折”,而山和树,也因有了这纵横交错、蜿蜒曲折则又奔流不息的“水”而被点活。“两山悬似削,相让一溪流;白石几回度,青山到处留”,秀树带雾,满谷迷蒙,遂名“九溪烟树”。明初诗人张昱赞道:“春山缥缈白云低,万壑争流下九溪。拟溯荷花寻曲径,桃源无路草萋萋。”晚清大学者俞樾(曲园)在《春在堂随笔》中对九溪赞赏备至:“西湖之胜,不在湖而在山。白乐天谓冷泉一亭,最余杭而甲灵隐,而余则谓九溪十八涧,乃西湖最胜处,尤在冷泉之上也。”他的《游九溪诗》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写出了九溪的奇趣深秀:“九溪十八涧,山中最胜处。昔久闻其名,今始穷其趣。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咚咚叮叮泉,高高下下树。”1947年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竺可桢和李四光曾带领此考察并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更给人平添思古之幽情。
九溪烟树并非以名胜古迹见长,而是以意境深幽的自然景观取胜。进入九溪,初觉风光平平,然而越走路越曲,越行山越深,越看景越秀,越叹兴越盛,越赏趣越浓,九溪的天籁、野趣才砰然于心,隽永难忘,其中兴味正与九溪入口处的林海亭上的名联相合:“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曰归可缓,且同歌陌上花来”,慢行、细品,方不辜负了这一方云山胜景。从之江路的九溪站北折入山,一路迤逦而行,一幅山林村野长卷渐渐展现在眼前。初入谷口,平坦、敞亮,水田成片,村落依山,田园风光古朴清丽。渐而,连山叠嶂逐渐靠近,似欲与人相呢相亲,曲溪清流欢歌路旁,草木灵秀起舞娇娜。山环路转,唯见 山绿,树绿,草绿,水也绿,不知不觉间融入了万绿丛中。
入山前便是一片茶园,不是采茶季节,茶园里一片宁静幽闲。若是周末,这里会有些尘世的喧闹,什么都感到新鲜的城里人会在茶园里转悠,怎么也想象不出那清香四溢的茶叶竟这么无声无息地长在坡上路旁。路边的沟塘里,会有三三两两的城里人在小心翼翼的钓虾,那也是城里寻不到的乐趣和欢怡。漫行间,一条七八米宽的小溪横在我们的面前。溪的左边是高山,一片葱绿中汇集着淙淙的清泉,点点滴滴地爬下跌宕的山岩,曲曲折折地缠成涓流。溪的右边,环布的树林和小山围绕出一个幽深的山谷,绿的山,绿的水,绿的树,甚至连溪边的石头也变成了绿色。阵阵微风从山谷中吹出,携带着溪水清凉,造就了一个清凉世界。山静水幽,只有叮咚的溪水声和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特别清脆,特别悦耳。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射在溪水上,洒下点点铜钱似的光斑,透明清澈的溪水更显得光怪陆离,深寓迷幻,富有活力。如此美丽的景色使我们怔怔地站了几分钟,然后便不约而同卷起裤脚,冲进了溪水中。有的打水仗,有的捉鱼虾,有的打水漂,有的开怀畅饮,有的浸水抹脚,而我却躺在溪边的石头上,看那调皮的溪水撞击涧石,水花不时溅到我的脸上,凉凉的,爽爽的,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和舒畅。

龙井问茶

  走完十八涧,就来到了大名鼎鼎的龙井村。村口是乾隆钦定的十八棵御茶树,被石基托举着,高高的居于龙井村的中心,头顶上方挂着“新御茶园”的路牌,俨然有股霸气。龙井村差不多是全新的了,新的小楼新的茶园还有今年的新茶,只有树下那眼默默的老龙井依然如故。一个八旬老太坐在井栏上,居然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给我说了一段老龙井的导游词。那眼龙井的确十分苍老,井圈像老人的牙一样快垮了,井圈上的文字几乎湮灭不可辨认。探头望进去,井水依然幽深丰沛,从千年深处凝望着这片天空,佑护着这方福地。
龙井泉,在浙江杭州市西湖西面风篁岭上,为一裸露型岩溶泉。本名龙泓,又名龙湫,相传在三国东吴赤乌年间(238--250)已发现。此泉由于大旱不涸,古人以为与大海相通,有神龙潜居,所以名其为龙井。并以泉名井,以井名村。龙井泉旁有龙井寺,建于南唐保大七年(949)。周围还有神运石、涤心沼、一片云等诸景庶处则有龙井、小沧浪、龙井试茗、鸟语泉声等石刻环列于半月形的井泉周围。
龙井村是饮誉世界的西湖龙井茶的五大产地之一,满山茶园,所产西湖龙井,因色翠、香郁、味醇,形美之“四绝”而著称于世。古往今来,多少名人雅士都慕名前来龙井游历,饮茶品泉,留下了许多赞赏龙井泉茶的优美诗篇。苏东坡曾以“人言山佳水亦佳,下有万古蛟龙潭”的诗句称道龙井的山泉。元代虞集则赞美龙井茶:“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明代田艺衡《煮茶小品》更高度评价龙井茶:“今武林诸泉,惟龙泓入品,而茶亦龙泓山为最。又其上为老龙泓,寒碧倍之,其地产茶为南北绝品。”清代乾隆皇帝数次巡幸江南,不止一次去龙井烹茗品泉,并写了《坐龙井上烹茶偶成》咏茶诗和题龙井联:“秀翠名湖,游目频来溪处;腴含古,怡情正及采茶时。”历代名人的这些诗词联语,为西子湖畔的龙井泉茶凭添了无限韵致,愈益令游人向往。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sunmg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中尉

2008澳洲彩虹鹦十佳版主




加入时间: 2006/07/25
文章: 1758
来自: 深圳 南山
积分: 9030


文章时间: 2007-2-06 周二, 下午1:55    标题: 引用回复

美哉!字字珠玑,自然天成,典故诗作无数,如有古风。拜读。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中尉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QQ号码372367630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散文游记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