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正文 |
州来一夫
澳洲彩虹鹦版主
加入时间: 2009/01/20 文章: 1077
积分: 3362
:
|
|
学雷锋的日子里
“不忘那一年,苦难没有头......”平生第一次作为“演员”登上舞台,就是在同学们缓慢、凄惨、悲凉的唱腔中,我扮演头戴高帽、身穿长袍,双手被捆的一个地主,在民兵的押解之下,从幕后走到台前,接受那些“苦大仇深”、群情激奋的群众批斗。
这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
那时候,我只有十来岁,小学还没毕业,正赶上“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的高潮时期。由于年龄太小,不是太明白雷锋是怎样壮烈牺牲的,只是觉得他不像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等英雄那样,是牺牲在战场上。但是却根深蒂固地知道:他是一个从小受过苦,当过猪倌、牛倌,曾被地主无数次打骂,手背被砍过一柴刀,留下深深疤痕;新社会上了学,参了军,爱做好人好事,感恩社会和人民的人。
我们不仅天天唱雷锋之歌,而且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课余时间,排练节目,到处演出,更重要的是大家把学习雷锋落实在行动上。
我们农村孩子,不可能每天跑到车站、码头、机场去做好人好事,但是村里的孤寡老人那儿,绝对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他(她)们的水缸始终是满的,他(她)们做饭用的烧柴始终是充足的,他(她)们室内室外的卫生始终是有人打扫的。不仅如此,村里村外哪里排水不畅,哪里的小桥损坏了,都会有我们活动的身影。其实,这些活计,在当时,就是大人做,也会遇到许多困难的。尽管孩子们显得是那样稚嫩天真、能力有限,可大家都是自愿的,而且是发自内心、奋不顾身的。难能可贵的是,还是尽量不留名不留姓的。
记得,村头一座简陋的石板桥,由于年久失修,桥洞内早被夏日里山洪冲下的泥沙拥堵填实了。再赶上下暴雨的季节,山水就从桥面上流过,给附近出行的老人和上学的孩子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我们村“学雷锋小组”经过反复讨论酝酿,决定利用晚上大家都休息了,悄悄带上挖掘工具,清理石板桥的桥洞。
由于空间太小,人多了施展不开,我们分成几个小组,轮番上阵。大家从家里带来手电筒、头、铁锨、柳条筐、扁担等,一连干了近一个星期,才把桥下的淤泥清理干净。就在大家将要舒口气的时候,意外地发现,架在上面的青石板挪位了,孩子们毕竟力气太小,工具落后,怎么也没办法将青石板复位。怎么办呢?经过反复商讨,决定向大人求救!
伙伴们回到家里,每个人都向自己的父母央求,大人们终于被感动了,他们在生产队的统一组织下,很快就把那座小石桥修好了。
在今天看来,当时那些孩子们的行为是多么的微不足道,甚至几乎是可笑的。可是,就是在那样稚嫩、天真的年代,雷锋精神却实实在在地扎根于每个人的心灵,以至于延续了许多年,影响了整整几代人!
在物质文化极其丰富,文明、交通都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会经常看到,拥挤的车厢内,面前站着孕妇、老人,竟然有一些人视若无睹;车水马龙的街道上,跌倒的老人身边,走过的是人流,留下的只是冷漠、观望;漆黑的小巷内传出呼救声,迎来的不是伸手援助,而是熄灯、关窗。相比之下,我看,雷锋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我们身边已经没有雷锋精神了,没有几个人愿意学习雷锋了。而一些人的道德早已泯灭,良知早已麻木了。
我相信,千万个善良的人民,会在心底呼唤:雷锋,回来吧!
我们的社会,仍然需要雷锋,需要雷锋精神! |
|
|
返回顶端 |
|
 |
巫逖
钻石级版主——感谢您,和我们一起成长!
加入时间: 2005/09/12 文章: 31925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30496
:
|
|
社会需要雷锋,雷锋需要社会! _________________ 巫逖
澳洲彩虹鹦国际作家笔会荣誉会长
与澳洲前总理约翰·霍华德先生在任时合影
www.azchy.com |
|
|
返回顶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