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来一夫
澳洲彩虹鹦版主
加入时间: 2009/01/20 文章: 1077
积分: 3362
:
|
|
心中的丰碑 永久的纪念
文/安徽 胡焕亮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习习的凉风中,车子行驶起来显得格外轻快。在凤台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负责同志的引领下,我随同淮南硖石诗词学会二十多个会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位于凤台县城西北二十公里的白塘庙革命活动纪念园。
站在高耸的纪念碑前,随着解说员声情并茂的讲解,我的思绪飞向枪林弹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
这里,是早年革命活动频繁,具有光荣传统的地方。大革命以来,一批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就在这片热土上,宣传新文化、新思想,传播马列主义,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发动人民开展革命活动,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
硖石诗词学会会长周文龙先生凝重深情地介绍,令时空回转。一九二八年在白塘庙建立的凤台特支是淮南地区早期中共党支部之一;一九三零年举行了淮南地区革命暴动——白塘庙农民起义;一九四六年中共涡淮工委设在白塘庙,进行秘密工作;一九四七年十一月在白塘庙宣布中共凤台县委、县政府成立,立即组建了白塘区委、区政府及白塘区队,并很快建立乡村政权,打击反动势力、支援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为凤台和全国解放作出了应有贡献。
望着纪念碑正面镌刻的“凤台县白塘庙革命活动纪念碑”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新四军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原政委周克玉上将题写的十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我不禁肃然起敬。走出园区,回首望去,纪念园大门两侧“勿忘昔日艰苦岁月,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十六个字,时时在提醒着人们,饮水思源,勿忘先烈!
走进园区史料室,展台、墙壁上的图片资料和文物,更是令人目不暇接,追忆当年。这是在革命前辈吴云、吴震、吴霆、吴霈、吴霖五兄弟的故居上建起了史料室,展出了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四年至一九四九年在白塘地区的革命活动史料。
在这里,凤台县新四军研究会办公室负责人郭学亮先生,指着图片资料,生动详细地向大家作了介绍。吴氏五兄弟的革命事迹尤为感人。其中吴霆、吴震二弟兄的名字深深刻在我的心中。
吴霆(1905——1937),早在学生时代就接受了“五四”运动及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思想,民国12年(1923年)与其长兄吴云、二哥吴震及同乡黄天伯等在上海由瞿秋白、薛卓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受命在冯玉祥部任政治宣传员,受李大钊派遣到东北开辟新区工作;1926年先后两次被调往哈尔滨任团地委书记。民国21年(1932年)去热河,在冯玉祥部任随军记者、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机关报《国民日报》社长。期间,同中共华北前委取得联系。民国22年,因给华北前委转送文件,在天津被捕,经柯庆施营救,方由政治犯改判为吸毒犯,判刑五年,关押在保定陆军监狱。民国26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国民党释放政治犯,吴霆获释。返乡途中在河北定县病逝,享年32岁。
其二哥吴震(1904——?)与大哥吴云、三弟吴霆同时进上海大学读书,一起由瞿秋白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3年(1924年)夏,回家乡凤台创办淮上中学补习社,宣传马列主义,进行革命活动。民国14年回上海大学,同年,入黄埔军校学习。民国15年,被党组织派往苏联学习。回国后,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工作,皖西肃反时,被张国焘错误路线杀害。
一串串跃动的文字,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像电影,一幕幕呈现于人们的眼前,印记于大家的脑海。也许谁都会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等冠冕堂皇的话,可现如今,在汹涌澎湃的经济大潮中,在物欲横流的现实面前,还有多少人能记起他们,还有几个人能时时回忆昨天?当然,我们今天不需要再像那些先驱们一样浴血奋战,抛家别舍地去奔走呼号,出生入死了。可是谁又能说,我们就有权利去无视人民的意愿,无视国家与民族的利益,去高枕无忧,去滥用手中的职权,去腐败糜烂呢?
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吧!让我们,以及我们的后辈们,在共建和谐社会,享受高度文明的同时,不忘先烈!不忘昨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