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濂
会员等级:4
性别: 
加入时间: 2005/11/09 文章: 412 来自: 中国辽宁 积分: 1772
:
|
|
迎春接福
李兴濂
“迎春接福”是我国的传统习俗。每值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张贴“福”字,以示大吉大利。有些图案相当精美,像寿星献桃,五谷丰登,龙凤呈祥,鲤鱼跃龙门等等,把“福”字衬托得金墨闪耀,寄托着对新的一年的祝福,有的在粘贴时把“福”字倒贴,称为“福到了”。
在汉字中,福字的产生,可谓源远流长。福字在青铜器的铭文中屡见不鲜,而且字形多变,非常优美。唐开元十三年,万人年获宝鼎上镌有“垂作尊鼎,万福无疆”的铭文。何为福?《说文》以“备”释福,“备”的含意是:“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谓之备。”(《礼记•祭统》),即百事顺心之意。《韩非子•解老》说:“全寿福贵谓之福”。
古人认为福赖神助,因而祈福。长期以来,福成了人们精神追求的象证,上自帝于贵戚,下至平民百姓,不分高低贵贱,都追求着“福”。清朝三百年来,清帝“谨遵皇考成倒”,年年元旦书福赐福,仪式极为隆重。世宗雍正每遇书福,颁及直省将军、督抚,并下谕旨:“诚以福乃天下之公,非一身一家之私,封疆大吏统率文武,必所辖地方家给人足,乐业安居,始足为一省之福,推而至于天下,莫不皆然。”被称为“天下第一福”的福字,是康熙帝一气呵成的,其字多义,称作“多田、多子、多才(财)、多寿、多福”。“多田”,为民者多田,家业兴旺;为官者多田,是封疆大吏,位及人臣;为帝者多田,是为开疆拓土。“多子”,民家称人丁兴旺是福,为官者多子(民)多子弟兵,则官运亨通。“多才”,才能大富大贵,五子登科。“才”与“财”同音,多多发财矣。多寿多福,就不必说了,谁不愿意多寿多福呢!此风后来渐渐波及到民间,家家户户贴“福”字,遂成民俗。
其实,人们对“福”的理解,无非是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上的满足,没有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为基础,作保障,算不得有福。可是如果只有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没有精神生活和心理上的合理要求的满足,也算不上有福。在基本的物质、精神要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是否以为有福,那就是个感觉的问题了。有人说,幸福是一种感觉。不过,这是一种有参照物对比后的感觉。杨昌济《达化斋日记》有一段话,把这个意思解释得淋漓尽致:“思量疾病苦,康健便是福。思量风雪苦,和暖便是福。思量阴雨苦,晴明便是福。思量应酬苦,闲居便是福。思量行路苦。安坐便是福。思量营谋苦,无营便是福。思量寒饿苦,饱暖便是福。思量从欲苦,循理便是福。思量兵戈苦,太平便是福。思量异乡苦,安土便是福。思量牢狱苦,无罪便是福。思量死来苦,活着便是福。思量孤独苦,有家便是福。思量自苦苦,知福便是福。”
新春接福,愿你与福同在,有福同享! _________________ 李兴濂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辽宁作家协会会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