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正文 |
也好快活
会员等级:3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10/25 文章: 246 来自: 山西省太原市 积分: 470
:
|
|
一、
曾经非常庆幸自己居然还能写作,在不经意间得到灵感,文思泉涌妙笔生花竟然写出了小说散文,能不为之感动?
曾经因为周遭几乎遇不到的同道而伤感,为什么喜好写作的人彼此的距离是那么遥远?于是将作家比喻为大山山岩缝隙里的松柏,艰难困苦不可多得,甚至为这种稀缺幼稚而激情的发愿——假设将来真的有一天我能够成为一方可主宰他人的生杀之权帝王或诸侯,那我将对这样的人表示尊重,即使犯法也将网开一面,为他们的敏思,为他们走到这条路上的不易。
我不知道当初为什么会产生出那样的想法,大概人先天的都会首先被自己自私的感动吧。
的确成为一个作家并不容易,但这个世界上谁又活得简单?为什么要给作家赦免的特权?作家队伍何尝不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如果我真有帝王诸侯的特权,我想能够赦免的也必然只是像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那样的少数几个,而更多的所谓作家绝不能享受如此的待遇的——包括我自己在内。
我带着宏大志愿满腔热情走入文学,但遗憾的是尽管时至今日我仍在这条道路上跋涉,尽管也滥竽充数的成了省作协的会员,也发表了十多万字的作品。尽管在网络上不止一次有人给我留言,说我的作品足可发表,仅是缺少机缘,但我知道即使真的能够发表也不能表明自己已有怎样的突破,缺陷依然存在,所以我认可自己今天依然没有什么造就,也就不敢大言不惭的说自己就是作家。
但我还是想闹明白自己究竟为什么失败。这里可以借用小品《卖拐》里范伟的话语比喻:同样是生活在一起的两口子,做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为什么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教育,甚至同样的老师,为什么学出的效果会这么不同呢?虽然古人早就说过: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我还是想追索其间的原因。
二、
人成为作家是个人选择的结果,虽然广义的说其他行业也带有这个特点,但和其他行业不同的是这里没有被动,是个人兴趣的取舍,而这只是一点征象,并不是有了兴趣写作就都能成为作家,这里所说的作家并不是能轻易担当的,他应该具有很大影响力和成就,其作品应该具有完全属于他自己的鲜明特色。而我们经常看到的所谓作家作品更多却是似曾相识,既没有力度也缺乏鲜明的让人耳目一新的特色。虽然在这里我无意贬低他们,一个人的写作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也不容易。
这里我想表达的是他们和真正作家的区别,或者说是什么成就作家的写作?他们何以写出别人感觉不到或者虽然有所感觉到却没有写出的东西?是什么成就了他们的异样的特色?
人的思维类型先天的就呈现出差异。有的人好文,有的人好武,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人那里将产生不同的感觉、想象和认知。譬如一片树林、一处高山或某种动物,当他们出现在不同的人面前的时候人联想到的必然不同,一个人的联想在别人那里甚至可以达到荒诞骇异的程度。
到这里我遇到了语境的局限,为了适合我的表达我想把这里的“感觉、想象和认知”换成一个形象的词汇:风景。是作家个人内心风景的异样成就了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不同,构成了他们创作成功的基座和底色。特别是人童年的经历将决定作家一生的风景归宿,也成为他一生述说的对象。这是他们唯一可以归依的地方。
当然我也并不否认有些风景是人类共有的,比如秋风秋雨里的感伤,就可以说代表了一种普遍的人类风景情结。
同样我也不会简单认可风景为作家所独有,不同的只是平常人没有像作家那样能够完成对自己的述说。
较之先天后天人的成长就不得不说到教育,是教育启蒙唤醒了作家内心潜藏的风景。尽管还没有也不会有某种理论或电脑程序解释作家之所以产生的机理,但至少我们还是知道如果没有起码的教育,一个人不仅不可能成为作家,他内心的风景也是不可能被述说的。可以说教育水平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作家的成就大小。当然对人后天成长的影响除了教育,还有性格、家庭、地域、社会、民族等方面的原因。
我不想简单的说一个人具有了很好的家庭、地域、社会、民族等方面的条件才能成为优秀的作家,但我还是要强调其至关重要。否则他的创作以及对他的评价就会呈现很大的残缺。
三、
我笔耕不缀,却一直没有多少起色,于是请教一位我敬重的老作家问他为什么?他没有回答却反问:你爱好文学,但你清楚你为什么写?写出来要干什么吗?
这个问题貌似简单,我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甚至这句话还让我观看到一点内心的丑陋,惴惴不安。
现成的答案并不难找,在网络搜索一下就能找到很多很多。譬如关于这个问题,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回答是:我写作是为了让我的朋友爱我更久。
英国作家格林的回答是:我长了个疮,熟了,我把它挤掉。写作就是这么回事。
美国的科幻小说纪念碑阿西莫夫是:我写作与呼吸是同一个道理,我不这样做便会死掉。
前苏联诗人库钦纳回答是:我写作是为了在其中找一些乐趣、喜悦……,蜜蜂并不为什么要采百花之蜜。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籍的爱尔兰人贝克特(代表作:等待戈多)的回答是:有什么比写作更好?
从他们不同的回答里我们同样可以约略的看到影响作家写作的个性风景。这些回答也都够精彩,但我还是不知道其中哪一个是真正属于我的一个。
而我觉得自己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还需要回答这个问题:对文学我是否虔诚?在我心中文学究竟又有多大的份量?
于是我看到了功利心在我和文学之间的游荡。
我不能说自己是一个文学赤子。写作在我也可以说是无奈枯守下的自我安慰。
而且我相信很多爱好文学的人一样存在这个问题,我同样相信即使是那些已有成就的作家也未必都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的功利心一样不会比别人少。文学并非是他们感觉最好的选择,特别是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又有谁会甘守文学的清贫?
很多写作者的状态是——他们没有大的本事升官发财,但却又不愁温饱,而精神却又需要寄托,吃喝玩乐的事又不会或不屑,于是文学就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但如果出现更好的机会他们就会舍弃文学,那些升官发财的人即使是依然爱好文学,但他们已经很难写出优秀作品了,因为好在文学在更多的时候是需要忧患和悲愤滋养的。
当然这并没有减少作家的出现,这里就不得不说到文学市场的比例,任何时代都少不了作家的点缀,即使他们被称为统治者的“婢女”。还需要提到的就是文学的技术性,有些人就是天生的会花拳绣腿玩弄笔墨,靠语言的华丽就可立身了,但他们的作品最终还是过眼云烟。
四、
作家知道为什么写作其实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所以我至今未能回答那位老作家的提问。但他还是指出了我存在的硬伤:缺少正规的高层次教育(没有上过大学),其次是做人太规矩。
我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我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更没有名人指点高人传授,而这些必然局限了我写作的境界,尽管也一直在写,但写出的不过是是别人的影子。所以我把自己比喻为文学的“老土”,虽然也曾经想到要学习哲学、美学,也找来这方面的书籍,但几乎每次不是看的昏昏然起来,就是被其它事干扰无法入境。终于在这方面毫无受益。于是想到放弃,想到也并不是每一个作家都是哲学、美学的大师吗。创作上不是还有一句名言叫:走入生活吗。把自己的生活写出来不也可以吗?但我却发现我无法“真正”走进。曾经向往写农村题材,不是说:在农村抓把泥土就是文化吗?年轻时也每年都要下乡,但我可以走进大山深处,却无法述说大山深处农民的生活,我一直是那里的客人,或许还是我的悟性不够吧,我真羡慕那些下乡采风一圈就能写出优秀农村题材作品的作家。于是我把目光转会城市,转回我周遭的生活。却发现距离太近,一切在我眼里都显得那么庸常。这里可以拿知青作家举例。正是“文革”的结束才使知青作家获得了断代反省的距离,而我现在虽然已经超出了他们当年回城之后开始写作的年龄,但我却没有写出我的青春岁月,感觉里只有幼稚、迷蒙、平淡。虽然从创作理性上说这仍然是自己的拙笨,我的双眼没有看懂眼前的生活。但我还是要强调客观——生活没有给出可能(譬如动荡和迁徙),而在主观上我又在逃避生活本身的复杂,本能的想要躲进书斋过一种单纯的生活,但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我既无法稳坐书斋,也无法写出纯粹的学究文章,反而使自己在面对现实生活的时候不伦不类起来。
而我的后一个缺陷更是致命的,一个人可能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也没有得到名人指点高人传授,但他的天才(譬如性格的桀骜不驯、思想的异乎寻常,经历的丰富多彩等等)却能够填补这个缺陷。而我的规矩恰恰限制了我突破的可能。创作是需要冲动和刺激的,但我的冲动和刺激在我这里首先遭遇的却是寻找是否有比照的蓝本!尽管我也知道一个人不可能生而知之,必然有他的习从性,但我规矩的度数还是太高了。在这个时代不断涌现另类的时候,我却在寻找可以栖身的“规矩”。
我的缺陷决不仅仅是这两点。或许我可以从时代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不是说现在不是一个适合出英雄出大师的时代吗?的确从历史上说,我们生存的这个时代是和平的幸福的,但也是寂寞的。
但我还是想要抓住一些东西,告慰我这一生,尽管我知道谁都有他抓不到的东西,但我能够抓到的却是实在太少太少了。 _________________ 来自山西省的一个文学爱好者。
我的博克:http://blog.sina.com.cn/u/1198293521
我的邮箱: jjyy456456@163.com |
|
|
返回顶端 |
|
 |
钟敏
澳洲彩虹鹦版主
加入时间: 2006/02/19 文章: 901 来自: 法国 积分: 5462
:
|
|
返回顶端 |
|
 |
也好快活
会员等级:3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10/25 文章: 246 来自: 山西省太原市 积分: 470
:
|
|
谢谢钟敏的鼓励啊。 _________________ 来自山西省的一个文学爱好者。
我的博克:http://blog.sina.com.cn/u/1198293521
我的邮箱: jjyy456456@163.com |
|
|
返回顶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