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mg
会员等级:3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10/16 文章: 156 来自: 浙江杭州 积分: 470
:
|
|
关林位于洛阳市南郊8公里处的关林镇,相传这里是埋葬三国蜀将关羽首级的地方。公元219年,东吴大将吕蒙白衣渡江,蜀汉守将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在临沮漳乡被杀。孙权为了嫁祸于曹操,将关羽首级盛入木匣,派人星夜送至洛阳。曹操识破孙权之计,便刻木为身,以王侯之礼,把关羽安葬于洛阳城南。曹操亲自拜祭,并追赠关羽为荆王,这就是关冢的来历。至于关冢变成关林则是明代皇帝尊孔崇儒的杰作。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徽宗赵佶封关羽为义勇武安王;至明朝万历22年(1594年),万历皇帝将关羽进爵为帝,庙曰英烈。四十二年(1614年),又敕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始建庙植柏,清代乾隆时又加以扩建,始形成今天的规模。按照封建时代的礼制,旧时帝王墓称陵,王侯墓称冢,百姓墓称坟,圣人墓称林。关羽被尊为"武圣",故其墓称"关林",同孔子一起作为文、武圣人“庙祀无垠”。
关林北临洛水,南望伊阙,占地百亩。有殿宇廊庑亭阁150余楹。院内殿宇轩昂,古柏苍郁,隆冢丰碑,幽雅伟丽。关林的主要建筑均在中轴线上,从南向北依次布列着舞楼、大门、仪门、石栏板甬道、月台、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牌坊、碑亭,最后为关冢。轴线两侧对称耸立着钟、鼓楼及华表、焚香炉、配殿、长廊等,构思精妙,布设隆重。关林正门为五开间三门道, 朱漆大门镶有九九八十一个金黄乳钉, 享有中国帝王的尊贵品级。大殿面阔七间,进深三间,高26米。庑殿顶,琉璃瓦覆盖,五脊横立,六兽扬威。殿宇盖显高耸、飞翅凌空、气势峥嵘。正门上,有12幅明代浮雕木刻。说的是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等故事。正中为关公身着帝王冠服的座像,面上涂金。左边是周仓、廖化,右边是王甫、关平,周仓持刀,关平捧印,皆穿铠甲,廖化、王甫则是文职装束,面带笑容,五尊像皆高逾5、6米,神彩飞扬,威武雄壮。二殿即武殿,上面的匾额“光昭日月”为光绪题字,正中关羽戎装座像,周仓、关平分侍左右。传说关羽为丹凤眼,平时眯缝着,一旦睁开,就是要杀人。二殿中的关羽像怒视东南方,仿佛是要向东吴计还血债。二殿左右各建有一座硬山式的陪殿,左为张候殿,右为五虎殿。三殿即春秋殿,硬山式,面阔五间,规模较小,内塑关羽夜读春秋像、关羽出行图和睡像,故又称寝殿。三殿厅内也有关公塑像:左边是关公夜读《春秋》,右边是关公睡像。读书像关公长髯几乎垂到地面,凸起的“将军肚”据说是这座像的精华。关公的睡像原来装有机关,按动机关这座像就可以坐起来,但现在机关坏了,关公就只能永远躺在那里了。
关林后院还建有一清代石龙碑亭,也称八角亭,建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构筑奇巧,别具一格。亭内有龟跌座石碑一通,高4.8米,碑头雕龙,额题篆书“勒封碑记”四字。碑的正面书题“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林”,为历代帝王对关羽的最高封号。亭前有石坊,高6米,宽10米,正额题:"汉寿亭侯墓",作三门道,坊上题联甚多,均是歌颂关羽之作,书体皆为明清书法,值得欣赏。关林俗称关帝冢。关羽墓在轴线建筑最后。关冢平面为不规则的八角形,围墙用砖砌,占地约250平方米,冢高10米,犹如山丘,传说关羽的首级就埋葬在此冢内。
关羽(公元160─219年),,是三国时蜀国大将, 又名关云长山西解州人。据说关公原本姓冯,因路见不平伤了人命,避祸出逃。至一关前,见有捉拿他的画影图形。关公就随手抓了把鸡血涂在脸上,又指关为姓,指鸟为名,居然骗过了盘查他的官军。但此后,关公脸上的鸡血却再也洗不下去,于是关公就以红脸示人,成了赤面长须的英雄。关羽一生, 以侠义和骁勇见称。不论是诛文醜、斩颜良,过五关。斩六将,还是单刀赴会、刮骨疗毒,都表现出他的勇猛刚毅。无论是小说还是戏剧,都把作为盖世英雄的典范来称颂。特别是历代的统治者出于他们的政治需要,更是为关羽搽脂抹粉,捧为神灵,尊为“武圣”,似乎是古往今来天下第一完人,实在是太言过其实了。不论是陈寿的《三国志》,还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都对关羽作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关羽的致命弱点是骄,自命不凡,不可一世,而且至死不悟。刘备封五虎上将,他不屑与老将黄忠为伍;孙权与他提亲,他说是“虎女怎嫁犬子”,凌辱使者,恶化了与东吴的关系;而当东吴采用骄兵之计,起用并不出名的陆逊代吕蒙为将,陆逊谦词问候,他就认为“书生不足畏也”,掉以轻心,直至大意失荆州,兵败走麦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结局。考略关羽一生,称其勇是恰如其分,谓其智则黯然失色。老百姓对此倒是十分清楚的:民间劝说别人力诫骄气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过五关、斩六将要唱,失荆州、走麦城也不要忘。”真是一针见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