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正文 |
何强易航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年龄: 69 加入时间: 2007/04/11 文章: 786 来自: 中国 积分: 3578
:
|
|
横亘的一道鸿沟;竖起的一道标牌;撇下的一种生活;捺下的一种心态。
(四十一)
沉默是金。可今日只日,若大中国若放弃宣传推销自己的机会,你保持沉默,那么你有金可得吗?
可惜,沉默是金,而无金可得。
(四十二)
孤独可以使人在宁静中思索,也可以不思索。灵感不是宁静的必然产物。灵感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感觉。想写写不出是我的常态。
灵感告诉我:我是神精病。理智常常被情绪所误;计划常常为兴趣所累。人至天命却静不下心来。我的前半生从来没有过准主意。
午餐,从一双眼睛里读出了大半个人生。而一瞬间的目光胜过任何语言。在这目光的背后,我深思,我没有白活。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值得活得滋味。也许是一种误读,但心中的误读也算一个过程的异化,总算让我在累得疲乏不堪的单调中看到了星光。
我是个内心活动多于外在实践的人。常自命不凡,但生活的智商又是那么低。
生命走了大半,夕阳下一个圆划至过半,才发现自己原来一无所有。
(四十三)
听了一首歌,大意是:错,错,错,该抓住的幸福已失落;该留住的年华已错过。。。
读了一个字“谈”。如果去掉“言”,就剩下两把火。而这无言的两把火,可以烧毁整个世界。
想了一个理:表面的完美其实比不完美更糟糕。
屋外:雨,雪,风;心境:厌,倦,灰。故只留点黑。
(四十四)
与其浅薄地追求深刻,我宁可深刻地追求浅薄。失去传统意义上的深刻,未必就是现代意义上的浅薄。
失去深刻,未必浅薄。
(四十五)
一本薄薄地小书《廊桥遗梦》,一段哀婉而温馨的爱情故事,一个永恒的话题:生命的痛处。令我度过一个难忘的不眠。
这部在美国发行了一千万册的小说,这个令无数洋男洋女们低眉动容的故事,向我们反复昭示着一个古老的命题:生活并不完美。
《廊桥遗梦》在男欢女爱的悲悲喜喜中,隐藏着生命的真实困境。人们尽可无情地谴责第三者,谴责不忠者。而后,又转而主张无爱的婚姻不该维持。其实,无论抛不抛弃无爱的家,在每一个第三者插足的情爱中,总有人倍受煎熬。爱与家,孰为熊掌,孰为鱼?即使认识清楚,很多时候,最后选择的却不一定是熊掌。因着命运的阴差阳错,因着生活的不完美,人们往往在道德,责任和幸福之间进退维谷。
《廊桥遗梦》不仅仅为世人奉献了一对自我牺牲的情人,还向我们昭示出生命之真:生命永远会有缺憾,而人总要背负着心灵地隐痛前行。不过,弗兰西斯卡是幸福的,她有爱在心,含笑而逝。正如一位哲人所言:“只要有一双忠实的眼睛与我一同哭泣,就值得我为生命受苦。”。
一夜,感悟到:生命的痛处。
(四十六)
偶读电视报道:陈道明。屏幕上的陈道明;银幕上的陈道明;电脑键盘边的陈道明;电子琴上双手畅弹的陈道明。。。这些间断的,立体的画面本已叫我暗羡。然陈道明却告诉我,他父亲曾问他:“你会干什么?”。
是的“你会干什么?”,我自问。
读医,除了下放的落后乡村小试银针,或小用常识,还能干什么?试文,虽书读硕丰,废稿成塚。除发些豆腐块,还剩什么?英文,除应付了一年的美国进修,又能何为?曾以农技谋生,又以园林混饭,虽追求不竭,然除了培养了读书习惯和思索的大脑,“你会干什么?”。
五十年死收禅坛,甘忍许多难忍之苦,孤独的匍匐。思绪抹不掉心中的伤痕。
是的,我干了什么?碌碌无为;问心无愧,勤勉而行。可又能干什么?思之木然。
世态从来炎凉,人生的淘汰从不计是非功过,机会也从不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大脑。
一条路:活着干,死了算。按自己的方式,走自己的路,象一根藤蔓——死死地缠!
(四十七)
重读《缘的脚步》
我问:为什么一个美好的心灵不去踏佛门?为什么非等“看破”才心甘情愿地返朴归真?
读那老尼“唇上没有祷告,胸中没有烦恼,只有一种虚空的甜蜜。”;读那小尼“不艳不俗,无喜无悲。一种圣母玛利亚式的凝固的美,一种笼罩在神灵光环下的圣洁美。”她们似乎与世界隔绝了,罪恶与幸福都成了遥远的回想。如果果真如此的话,那就不是人了。人的大脑是思维的领地,思维是不能停止的。
然而,哪一位佛门弟子的缘路不是高深莫测。
是一次重创之后,才把爱献给佛?如一次无奈而完美的决绝与选择?
是在遭受到丑恶的袭击,才找到的庇护?如找到一片净界的圣土与福地?
是望尽浮华,看破红尘,才归真返朴?如弘一大师的归隐,终于找到了自我灵性的复归?
其实,宗教是一种爱的燃烧,是某种欲望的满足。迷途的羔羊,灵魂被悄悄诱走。。。
读着这句偈语:每个人都有自己秘密的“石头”,当你找不到安慰的时候,你便躲到那块“石头”下面。。。
其实,宗教只是不是虔诚的欲求和虔诚的交易!人注定只能在天堂和地狱之间徘徊。
(四十八)
年底抢工期,购树苗一车。中午在路上略饮一杯。一路风尘归来,不及喘息又匆匆忙忙组织栽植。待忙到夕阳归西,夜幕抖落,饥腹乏体。几位同仁又小酌几杯。借昏昏之脑略思。
我不嗜酒,达不到那种大苦大难,大喜大悲,寝食可废而嗜不废的境地。仅以酒助兴或浇浇心头之不悦而已。仅求其醉味而非醉其间。但人云:喝酒不喝醉,不如冲瞌睡。然真正进入酒之仙境难也。
酒不比茶,自然饮酒和饮茶之妙是不同的。但我对酒也是持自信的哲学:任其自然。不说不喝,也绝不嗜酒。而是当喝则喝点,不拒不瘾。
如故做姿态则太累,也就失却酒的本意。试想,得意时狂饮,借酒装疯,丑态百出,有何潇洒可言;而失意时借酒浇愁,伤高怀远,愁伤百结,只会叫人恶心。
窃以为,茶也罢,酒也然,人生之妙境在于任其自然。我享酒福,酒助我兴,而非酒享我福,我助酒兴。此似醉非醉,当说则说,当做则做。然醉后斗胆敢说天之恶,出言诗千首,自又是一境。
(四十九)
保留历史,也往往给自己留下一分灾难。你想留下心中的美好,别人也可以做为工具,在你不备之时,以曲解的方式将你逼上梁山,容不得你解释。
但用得着解释吗?那历史的画面,那历史的文字,如断开历史背景,不是其境者,谁解其中味?局外人谁能不屈解?
我懂得文字和画面都是可怕的东西,甚至音乐。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带来麻烦。因为我们曾经历过一个可怕的时代。但又一想,这何止一个时代。历朝历代,古今中外,不胜枚举的文字狱。。。
因为我爱,痴迷不悟的爱,如这笔下的《横。竖。撇。捺》。既为之真实生命,何惧?!
(五十)
翻读旧报《中国青年报。星期刊》(一九九五年七月十六日),一整版的《廊桥遗梦》评论。一本薄薄的书,一个老掉牙的故事,能在读者中引发波澜,这现象有点意思。然今日是否也会引起震撼?
读之,悟之。自然之举,本无高低;尊贵;美丑之别。仅有的四天,有限的选择,告诉我们:“人生两大痛苦,心爱的东西得不到;心爱的东西得到了。”
爱是一种激情,爱的激情往往因某种压抑;距离;障碍;阻挠而被激发出来。与爱对抗的力量反过来加强了爱的情感,激情又因得到释放而消失。
《廊桥遗梦》向人们暗示:不被观念认可的情感爆发几乎是必然的。就象可恶的酒,可恶的烟。。。
我读后最大的感觉是:人世间存在真正的情感,当我们“选择有限”,从萝卜白菜的所爱中走出发现了西兰花,荷兰豆,该作何感?四天相处,守望几十年,还有什么能超越这心理“吸毒”的价值?
爱情有真诚的,爱情没有永恒的。 _________________ 何强 茗土 易航 |
|
|
返回顶端 |
|
 |
钟敏
澳洲彩虹鹦版主
加入时间: 2006/02/19 文章: 901 来自: 法国 积分: 5462
:
|
|
返回顶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