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百年新诗百首选读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山城子——“澳洲彩虹鹦”第六期网上作品研讨会(2008年3月1~14日)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山城子

2008澳洲彩虹鹦十佳版主




加入时间: 2007/01/06
文章: 7522
来自: 贵州
积分: 23182


文章时间: 2012-10-22 周一, 下午11:37    标题: 百年新诗百首选读 引用回复

1自由与光明的梦幻\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
2新月上的明珠\徐志摩的《沙扬娜拉》
3汹涌澎湃的母亲河\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4亿万人传唱的不朽之作\闻一多七子之歌——澳门
5死与活的真概念\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有感
6脍炙人口的情歌\闻捷的《苹果树下》
7遭遇了陌生语言\北岛《守夜》
8如果溯回花季\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
9诗性语言毕竟如何实现\舒婷致橡树
10新诗语言谁最年少\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11为人类的幸福祈祷\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2、柔美的轻音乐\刘湛秋没体验过那么柔软的阳光
13、花瓣诗,民族传统的继承\大卫树轻轻,轻轻,拍着我的江南入睡(十四行)—献给我永远的花瓣公主及爱人
14、“中间代”的《两双拖鞋》\安琪《两双拖鞋》


自由与光明的梦幻——百年新诗百首选读[1]
作者:山城子

选:
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麦克昂、羊易之等。四川乐山人。青年时代曾留学日本。“五四”运动后积极从事文化革命活动。1921年出版的诗集《女神》,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同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创建文学团体创造社。主要诗集有《女神》、《星空》、《瓶》、《前茅》、《战声集》、《蜩螗集》、《新华颂》、《骆驼集》等。

读:
逝去的读书时代,选入课本的郭沫若先生的这首诗,给了我最初的奇思妙想的享受。同时也不知启迪了多少少年,走上了业余诗歌道路。反正,我总觉得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首先,他的语言艺术珠子般明亮在第一节。灯与星的两相互喻,已经没法拿来别的更贴切整齐的排偶句了,简直就像穿着一样的孪生姊妹。还有“无数”的反复,“明星”“街灯”的复沓与回环,加上“远远”的叠词,和“明星”的叠韵,都极大地柔媚了诗歌应有的乐感。仅仅四行而八用积极修辞,却又不着痕迹,天然浑成。这实在是汉语新诗的很标准的诗节。
当然,这样积极的修辞后三节还有惯性的蜿蜒。比如“定然”的多次反复,比如叠词“浅浅”,比如“流星”喻成“灯笼”,比如“缥缈”双声的出现。但,可以标榜诗史的却是先生奇思妙想的浪漫,其笔法可上溯到《离骚》,想及汨罗河畔那位可敬的高冠,也是“天姥吟留别”那样驰骋想象的风范。

更值得学习的是诗旨。那时诗人还是个青年,正在东瀛留学。他心中装着祖国的悲苦与黑暗,于是借助家喻户晓的传说,画出了理想的社会乐园。王母娘娘肯定是被打倒了,天河才可心地变得浅浅,有情人不再受到监视与限制,竟闲步天街,牵着牛儿往返。这与二十年代中国水深火热的现实,形成了怎样的对比与梦幻啊!
这诗发表于一九二一年。同样梦幻着自由与光明的,还有十几个人坐上了南湖的游船。待诗人也坐上这个船,船已行在南昌,陡然挂起了武装的大帆。之前的大恐怖杀了太多的人,制造了太多的惨案,先生却锐意追求光明,是何等的执着与勇敢!

2012-7-25于黔中



新月上的明珠——百年新诗百首选读[2]
作者:山城子

选:
徐志摩的《沙扬娜拉》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硖石人。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

读:
这一首的优秀,直是一个定格了的历史镜头。让人亲切的不仅是日本姑娘,还有印度的文学泰斗。踌躇满志的青年诗人无疑是太仰慕而追随东瀛陪游。这一游肯定是深度了交往,肯定是深度了诗艺的交流。
原本是一篇长诗,每章五行地写出了十八首,如一串质地不同的珠子,玉石的,玛瑙的,珍珠的,夜明的缀于后。本来是完整地收入了诗集,再版时竟只要了这个最后。哈,至今已然八十八年过去,这个“沙扬娜拉”早不胫而走。
所以不胫而走,关键是美的魅力丰蕴在里头。动人是从第一句就开始的,“最”的强调,已把美韵铺就。“低头”既是大和民族女性的送别礼节,也高屋建瓴地呈递给那个“娇羞”。“水莲花”的喻体,质如柔玉,这个视觉效果真切而朦胧。真切在莲,朦胧在肖像。遂把想象借助“不胜”的水莲花递给读者。读者怎样想象,都越发美。貌,已朦胧地在了;情,则立刻以听觉奔流。
“珍重”复沓“珍重”。这一声的情,比深秋还深幽,难怪“甜蜜”!但毕竟是道别,愈“甜蜜”,自然是愈“忧愁”。啊!还有一声“沙扬娜拉”(再见),应是出自诗人之口。呵呵,精短的五行诗,就鲜活在了新诗永久的街头。只要你来逛这个村落,就会被吸引驻足而美美地享受。
这是擦肩而过的爱吗,为什么这样地脍炙人口?大多数人都认同为情诗,关键是他写活了一位白莲般的淳美柔秀。会不会别有寄托呢,如果联系他这次难忘的陪游?
大凡美被极度建构的时候,就有了多重的魅力。如重瓣的花儿,如音乐的重奏。浅层的美,我们已经直接地感受。那个温柔娇羞有情的女郎,已经不知被多少读者悄悄接受。而深层次的美,或者就在陪游里。说再见的应当是那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那位等身之作的文学泰斗。爱而至深的形象乃是诗人自比,“娇羞”是觉自己远不够成就。“珍重”是分手时由衷的祝福,一老一少的异国友谊旷世难求。遗憾是无法对证那失事的飞机了,在天之灵或可回以轻轻颔首。

2012-7-26于黔中


汹涌澎湃的母亲河——百年新诗百首选读[3]
作者:山城子


选: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我是地主的儿子,
          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
          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
          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
          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
          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
          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钮扣,
          我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
          我坐着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
          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
          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
          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
          贴在灶边的墙上,
          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
          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
          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
          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
          大堰河,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这是大堰河所不知道的:
          她的醉酒的丈夫已死去,
          大儿做了土匪,
          第三个死在炮火的烟里,
          第二,第四,第五
          在师傅和地主的叱骂声里过着日子。
          而我,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
          当我经了长长的飘泊回到故土时,
          在山腰里,田野上,
          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
          这,这是为你,静静的睡着的大堰河
          所不知道的啊!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
          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
          呈给你吻过我的唇,
          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
          呈给你养育了我的乳房,
          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
          呈给大地上一切的,
          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
          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大堰河,
          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
          你的儿子
          我敬你
          爱你!
  
          1933年1月14日 雪朝 


读:
觉得眼睛突然润润的热
鼻头有被什么触动的酸
大堰河的乳汁
哗哗流出田垅一样的诗行
诗人泣血的长吟

——摘自山城子《诗的日记》2007-3-19

艾青无疑是中国现代诗史中令人瞩目的大诗人。尽管当下有些诗家的眼中没给老一代诗人留位置,但老诗人诗艺的光芒是时间无法淹没的。

《大堰河——我的褓姆》是艾青重要的代表作品,写于1933年1月14日。初读时我还年轻,几十年前的事了,记忆里只留下一个淡淡的轮廓。今天得闲重读,印象重被刷新,且被诗人饱蘸情感的笔触给感染了,以至鼻头发酸,眼睛发热,有泪欲下了。

有人说读诗是不会掉眼泪的。这可能与当下的“冷”风格有关,而先前的如《大堰河——我的褓姆》的热抒情就不一样了,除非你是个铁石心肠,否则怎么可能呢?不落泪?反正我是落了。

何以读下泪来?得找找原因。找到原因,泪才没有白流嘛。

我想关键在于诗人表达的感情太浓烈了。真正的“诗言志”、“诗言情”,以情透志呀!但那情,是如何浓烈起来的呢?当然得凭借诗艺,亦即写诗的技艺和技巧。如果说诗的情,是诗的生命,那么诗的艺,就是诗的形体。生命是无法脱离形体而存在的。同样,情感也是无法脱离一定的艺术表达形态而游离的。

从技艺上说,“大堰河”的象征意义,是本诗的隐匿手法。从行文中看,如真实的纪录,主人公的名字就叫大堰河。她是诗中“我”的乳母。她劳作的苦难的琐碎的一生,还没看到梦想(尽管那梦想是一种人性之爱的延长)的出现,就提前走了。做为旧中国的劳苦大众的一个具体形象,她具有典型性。因而,她的名字“大堰河”,就有了象征中国劳动人民的象征意义。我想,诗人艾青正是通过这样的象征,来表达他对中国劳动人民深挚的热爱之情的。特别要指出的是,文本中的“我”是“地主的儿子”,但他却懂得了劳动人民才是养育了所有剥削阶级的“母亲”,因此叛逆本阶级,站到劳动人民一边来改造社会,在黑暗的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对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知识青年,有着特别的意义。

诗人要用诗的形式,传达他的情感,和情感背后的某种人文意向,就必须让自己的作品感动人。可以叫作“动之以情”,以达其“晓之以理”的社会功能。
用作品感动人,就得创造一种感动人的氛围、气势和韵味。具体说这首诗就必须创造出催人泪下的氛围、气势和韵味。这就要有技巧了。

艾青的技巧在于语言修辞学知识的娴熟运用。其中最突出的两项运用就是大量的长排比和多反复。全诗108行,分为12节。其中用了9次排比,有句子排比,也有复杂成分的排比。例如第4节的“在……之后” 状语成分排比竟长列为8行。正是这些长排比的恰当使用,使诗的气势沉实而起,持续扩张,以至于给读者造成了一种长歌当哭的感觉。反复修辞格的运用则有11次。其中的10次是整句的反复。例如“大堰河,是我的褓姆”、“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而贯穿全诗的主体词语意象“大堰河”的单词反复高达25次。于是,长歌当哭的感觉便在这种往复咏叹的氛围中,催人泪下了。

诗人还在需要的位置上,还适当运用了复沓、回环、移彩、扩配的修辞格。请看:“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这里前句是“养育”的复沓,后句则是承前的复沓而回环。
“紫色的灵魂”——是移彩,就是给抽象的意识现象描摹颜色的修辞方法;
“生活的凌辱”——是扩配,属于异配的一种。就是为显张力,将个别的限制词语换作具有覆盖性的限制词语的修辞方法。

想一想,艾青如没有这样厚实的诗艺功底和功力,如何能创作出这样精美的作品来呢?

2012-7-27于黔中



亿万人传唱的不朽之作——百年新诗百首选读[4]
作者:山城子


选:
七子之歌——澳门
闻一多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魂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诗人、学者、民主斗士,被称为他的三重人格。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读:
诗歌,诗歌——既是诗,也是歌。说是诗,是有诗性的语言;说是歌,是特别具有音乐性。而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正是这两性合一的好作品。就以这首《澳门》为例学习。说诗性语言,是把深深的情感赋予了感人的形象——是一个游离于母亲而深深怀念母亲欲回到母亲怀抱的游子形象。如果没有这样贴切的比喻的运用,必失之于类口号的叙述,那就缺乏诗性了。说音乐性,不仅明白流畅,而且音韵起伏流转而行,同时隔行押韵,特别是最后一行的深情反复,极大加强了音乐性的音韵效果。

具网上介绍: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组诗,共七首。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大连)。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主题曲亦使用此组诗《七子之歌•澳门》。由于纪录片的影响力,故而在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用作主题曲。2000年代初播出的电视连续剧《郑成功》,亦选用了此组诗《七子之歌•台湾》,作剧集之片尾曲。

一组表达爱国情思的诗歌,其中的一两首能被亿万人传唱,被祖国的历史纪录,还能找到第二个人吗?应当说,作为诗人,他的作品能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和社会效果,应当是一生的精神追求吧?

2012-7-28于黔中


死与活的真概念——百年新诗百首选读[5]
作者:山城子

选:
有的人   
——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有感
& 臧克家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
“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
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做野草,
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949年11月1日于北京 

臧克家:近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臧克家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2月5日20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死与活,不应当疑难——只做一个“眼”的,即为“死”;“活”至少要两个“眼”。而“活”的积极意义,在于活成辽阔又辽阔的一大片。就是说一门心思为自己,活着也等于死去;而为他人,为绝大多数人的人,就是死了也还是活在人们的心里。《有的人》这首著名的诗篇,应当说第一节,已经高度概括了这样的伟大内涵。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读这首诗虽已多年,但这第一节却在我心长久地新鲜。
新鲜之一,是诗人创造了一个新的艺术手法。如果命名,完全可以称为“悖反”。这是从生活逻辑出发,而进行的判断:不是吗?人死如灯灭,活生生地变成了一缕青烟;而活着的人就是活着呢,与活着的状态怎么样无关。但,诗人偏偏悖反常理而说,又能深刻地其说自圆。
这新鲜之二,在于通俗语言后面的隐含。他明明是在颂扬鲁迅,鲁迅——这两个字却从头至尾不曾出现。说“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我们就不能不想到“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言;说“到处是青青的野草”我们就因《野草》想到《彷徨》与《呐喊》,想到一株独立支持的大树,想到为了坚持他不肯出国就医,终于实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毫无疑问,这比歌颂祖国就祖国祖国地喊好得多,这比歌颂政党就党党地称呼,更像诗歌。

2012-7-30于黔中

脍炙人口的情歌——百年新诗百首选读[6]
作者:山城子

选:
闻捷的《苹果树下》

苹果树下那个小伙子
  你不要、不要再唱歌;
  姑娘沿着水渠走来了,
  年轻的心在胸中跳着
  她的心为什么跳啊?
  为什么跳得失去节拍?……

  春天,姑娘在果园劳作,
  歌声轻轻从她耳边飘过,
  枝头的花苞还没有开放,
  小伙子就盼望它早结果。
  奇怪的念头姑娘不懂得,
她说:别用歌声打扰我。

  小伙子夏天在果园度过,
  一边劳动一边把姑娘盯着,
  果子才结得葡萄那么大,
  小伙子就唱着赶快去采摘。
  满腔的心思姑娘猜不着。
  她说:“别象影子一样缠着我。

  淡红的果子压弯绿枝,
  秋天是一个成熟季节,
  姑娘整夜整夜地睡不着,
  是不是挂念那树好苹果?
  这些事小伙子应该明白,
  她说:有句话你怎么不说?

  ……苹果树下那个小秋子,
  你不要,不要再唱歌;
  姑娘踏着草坪过来了,
  她的笑容里藏着什么?……
  说出那句真心的话吧!
  种下的爱情已该收获。

  
闻捷(1923~1971),原名赵文节,曾用名巫之禄,现代诗人。江苏丹徒人。历任新华通讯社西北总社采访部主任、新疆分社社长,中国作协第二届理事、兰州分会副主席。闻捷的创作主要以诗歌为主,主要作品有:《祖国!光辉的十月》(1958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生活的赞歌》(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河西走廊行》(1959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以及诗集《天山牧歌》、《生活的赞歌》,长诗《复仇的火焰》。

读: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捧着他的诗集就着魔,总是深深地陷入情节,每一首都像一部爱情小说。看这首,诗人起笔就亮出了那个小伙,接着姑娘就被歌声吸引出来。“心跳”,自然是初恋的羞涩。
我拔不出腿来,都因他在尝试一种开拓——就是以抒情笔调铺叙故事,让古乐府的叙事诗体在新诗中成活。这肯定是新叙事诗的奠基,只是而后的工程没人来继续。但文本的架构已经立起来了,脱胎于民歌,而又诗性于民歌:他特别注意恰当地积极修辞,苹果生长的比喻如奔流的小河。“不要”的接踵反复灵动出心情,首尾的呼应反复正像瓜熟蒂落。
我另外一个深切的感觉,就是他语言的通俗流畅如车辙。当年的胶轮马车一样颠颠儿而行,哗啦哗啦的马铃铛也节奏得快活。这应当是诗歌普及的基础,绝非当下一些山头词语的晦暗艰涩。这实在是那个时代最美的版本,同代的诗人没谁能比得过他。我还注意到末句的那个“种下”,开了“动词拟物式活用”的先河。可以说这个“种下”的用法是星星之火,而今词类活用的燎原之势,至少源头之一是来自闻捷的诗歌。
如果说半个世纪之前的汉语新诗有个高峰,那只能是他,是他那部迷人的青睐年轻人的《吐鲁番情歌》。他被那场黑暗吞没时才四十多岁呀,提起他的名字总令人泪雨滂沱。本应当风骚逶迤总领数十年,而不至于泥沙俱下酿成今天的混浊。

2012-8-5于黔中


遭遇了陌生语言——百年新诗百首选读[7]
作者:山城子

选:
《守夜》
北岛

“月光小于睡眠河水穿过我们的房间家具在哪儿靠岸
不仅是编年史也包括非法的气候中公认的一面
使我们接近雨林哦哭泣的防线玻璃镇纸读出
文字叙述中的伤口多少黑山挡住了
1949年在无名小调的尽头花握紧拳头叫喊”


北岛,原名赵振开,祖籍浙江湖州,1949年生于北京。1969年当建筑工人,后在某公司工作。80年代末移居国外。
1978年前后,他和诗人芒克创办《今天》,成为朦胧诗歌的代表性诗人。1989年4月,北岛离开祖国,先后在德国、挪威、瑞典、丹麦、荷兰、法国、美国等国家居住。北岛曾着有多种诗集,作品被译成二十余种文字,先后获瑞典笔会文学奖、美国西部笔会中心自由写作奖、古根海姆奖学金等,并被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终身荣誉院士。


读:
语言的陌生,是年轻时的北岛,死抓住读者不放的狡黠技巧。他一心想抓住读者,来不及想别的,更想不到客观上他创新了汉语修辞的一些手法。
你知道我做为读者,被他的陌生抓住后,是如何艰难地进入他的“小于”的?他的“小于”是“月光小于睡眠”。月光的亮度与睡眠的轻轻沉沉或长短如何比较?就这样以“小于”焊接也不是汉语的规范,但我退回来一步审视却因“小于”的模糊相比,而陌生而创新了这不得不让你青睐的诗性语言。诗人分明是让读者体会这夜色虽然漫长,却长不过人们的沉睡不醒形同长眠。
汉语的表达进入学术层面就是修辞。消极修辞负责语法意义的表达准确无误,积极的修辞负责表达得生动活泼形象巧妙艺术。这个“小于”之用在于致使两个无可比较的事物有了比较可能,恰与积极修辞的宗旨效果巧妙相符,是汉语修辞的自然生长没人可以阻挡。这新陈代谢一如没人可以阻止地球的旋转一样。从我把握的63种权威们总结的积极修辞方法中
归属不了北岛的“小于”。我此前私自构建的15种新修辞格中还是归属不了。我不忍这种“小于”的没有名份,今个趁着夜色就给它建设别墅一栋。不必找名人题楣拙笔即书之为“借比格”。不是“借代”亦非“比喻”新定个义是:借比格是指凭借可以比较的词汇连接两种不可比较的事物产生比较效果的修辞方法。
同样陌生而诙谐的语言还有“非法的气候中公认的一面”中的“非法”。初读不论谁都有一种颠覆语言而奇怪的莫名。气候属于自然范畴法与非法属于社会范围,法与非法都是权力给社会人们强制的规定。我们知道自然界只循着规律和谐或不和谐,用“非法”这词限制“气候”哪成?而诗性的叙述却是可以因为这样的搭配,成就语言的新鲜诙谐与陌生,且形象生动了意象无疑应归属积极修辞。笼统可以用“异配”敷衍或者说是“移就”的应用。但“移就”“法”里认真起来就没这“非法”,而是说将描写甲事物性状的词语移来描写乙事物性状的一种辞格。学者陈望道先生说“大概是把人类的性状移属于非人类的或无知的事物”。对照这样的法来解释“非法”一词,就很不相容。我们知道移就限于“描写人或事物性状”,
那是形容词的责任通常叫做“修饰”。“非法”不过是个否定副词与一个抽象名词的结合,任务在于发挥对人或事物进行“限制”的功能。这样的语言新动向也不是反语法,而是又一个新的修辞格在这同一首诗里诞生。就定名为“移限”吧。定义就是将叙述甲事物所用限制的词语,移来对乙事物进行限制之用(的修辞方法)。
这首诗的“移限”竟有多处应用。比如“哭泣的防线”“哭泣”属于人类的个体,不属于社会建造的各种“防线”这样奇异的短语构成,就使隐喻着什么的“防线”的意象具有了人的感情。后面相连玻璃镇纸读出则是略去了介词短语“从…里”的繁壳,使语言呈现内质的新奇与陌生。不管有没有人认同,也可以称作“省介格”。“文字叙述中的伤口”这里也是移限的运用。“伤口”本义属于人与动物扩展到植物,后来又被诗人们收到心中来替代疼痛。因此“伤口”应当呈现于人动植物的体上或者心中,这里无疑也是疼痛在心里了但被省略了,径直衔接到“文字叙述中”这个读的过程。接下来诗人开除了一个介词“被”,遂使“黑山”形象就很有了“省介”后的主动。还有“在无名小调的尽头”也是移限方法“尽头”之于空间是路是江河是天空,之于时间是岁月是日子这里却“无名小调”了,这样产生的陌生美丽实在令人感动。
五行的一首诗竟有三个新鲜而陌生的新辞格生成,同时,竟于16处使用了或活用了创造性的语言技巧:依次为借比-比喻-错置/借代-移限-比喻/比喻-移限-省介/借代的拓宽-移限-省介/比喻-移限-象征-拟人。想一想吧,没有语言处理的功夫诗人北岛不是单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等篇什,就可以界碑似地矗立在中国新诗一个重要旅程的。

2012-8-10于贵阳


如果溯回花季——百年新诗百首选读[8]
作者:山城子

选:
《一棵开花的树》
席慕容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务实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席慕蓉,女,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后随家定居台湾。她于一九八一年出版第一本新诗集《七里香》,在台湾刮起一阵旋风,其销售成绩也十分惊人。一九八二年,她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成长的痕迹》,表现她另一种创作的形式,延续新诗温柔淡泊的风格。

读:

第一节:如果溯回花季,就要留心千万不要错过等你的人。人儿正等在你经过的路旁,潇洒着从未有过的缤纷。哈,这株树馨香了整整两代人!诗的主体形象起笔就这样地虔诚,她为爱而筹划、策划、规划了。可见情之挚、之痴、之真。“五百年”极言时间之长,从修辞上说是很自然的夸张。而从手法上看,已经临界荒诞。
第二节:佛家是行善的,何况遇见这样虔诚的女人?于是就化其为树,等“你”在“必经的路旁”。哈手法就正式进入了荒诞,但却让人感觉顺理成章,因为借助佛家——佛法无边呀!终生大事当然要“慎重”。惟其慎重,才显出真挚的厚实与重量。“前世的盼望”,是说错过了前世,
今世无论如何也要遇上,可见出真挚的诗的主体形象了。
第三节:句句恳切,多么难得的一颗真心!等待往往都是焦心的,但“我”却不,而是满怀热情,热情洋溢在片片绿叶上。这样的热烈、从容、执著、厚重,可是那个“你”却“务实”装作没看见,这是何等地令人心伤?于是失恋的痛楚,就久久地窒息在最后一行。

我最看重那个“务实”,匕首一样刺穿了商品社会腐臭的皮囊。物质的诱惑何时可除,不再让这样的真挚承受荒凉。席慕蓉你这诗的亮点,首先在于鞭打了破坏真爱的魔王。魔王不死,这样的故事还会屡屡登场。
这首诗所以知名度很高,所以这样迷人,所以历久弥新,还在于诗人简洁如珠通体透明明白如话的文本。也还在于想象的新颖,荒诞的合于情分,以及表达爱情的真挚和纯净,与结尾的令人警醒。

人生的尘缘有太多的不幸,进入青春的少男少女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别眼花缭乱。也别只顾低头赶路,要善于发现路旁的花草树木,哪一株哪一朵是从前世就等着你的呀!千万千万要留意留心,千万千万别去“务”那劳什子的“实”,而辜负了世上最宝贵的“情”,错过了属于你一生一世的幸福呀!

2012-8-14于黔中



诗性语言毕竟如何实现——百年新诗百首选读[9]
作者:山城子

选: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 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

读:

“我如果爱你”,是这首诗很特别的起兴。用假设句而不言情,执着于理性,把理性揉入意象之境。通常阐述爱情观可以列出个一、二、三…但那就不是诗了。诗毕竟是文学体裁又是艺术的语言,语言艺术必须用艺术语言来保证。文学体裁又必须符合其必备的要件,比如精炼含蓄音乐性分行排列,而表达则须使用艺术化了的语言。前者是显而易见很符合的,后者是通过积极的修辞而实现——比如广泛用喻,就是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
我们知道喻格可分明喻、暗喻、借喻、引喻、倒喻、修饰喻同位喻、反喻、较喻、博喻、互喻、曲喻等等。这首诗,舒婷在灵感之河里,究竟下意识地捉住了那些不同的鱼呢?
2-3行“绝不像”与5-6行“绝不学”应是明喻,因为否定词的出现,又是反喻。这两处形象地表明了诗主体形象“我”的
“不依附配偶”的独立人格,和“追求多彩生活理想”的希冀。7-11行中的“泉源”“险峰”“日光”“春雨”都是明喻。正面地用一系列意象。表明要给配偶以支持、温暖、滋润来慰籍。第13行喻词换成“是”字,变成暗喻。15-16行的“根”“叶”连用借喻。这里继续用意象说话,说两个人要像高大的木棉与橡树那样连根搭叶相爱相亲。21行的“铜枝铁干”,24行的“红硕花朵”,因以“有”字连接,用的是暗喻。22-28行中出现的“刀”“剑”“戟”“叹息”“火炬”“寒潮”“风雷”“霹雳”“雾霭”、“流岚”“虹霓”凡10次用了明喻。但应当指出这又非一般明喻,而是在相关联的暗喻中,递进到喻体的内层之后的内部用喻,可称之为“喻中喻”。这个层次上,诗人调动一系列纷繁的意象,充分展示了两人要相互理解、相互关爱
风雨同舟、相濡以沫的忠贞情意。总结一下,全诗共有20处用喻,涉及到明喻、暗喻、借喻、反喻和极少见的“喻中喻”。

一味的“鱼”味就单调了,所以诗人还加了些别的一如黄瓜粉皮。先是“我如果爱你”的反复,是强调理性阐述正确爱情观的暗语。与之同时还有7-11行的两用排偶,以及两者之间的相递(递进)。15-16行是对偶。21-26行又是排偶且对称相宜。27-28行还是排偶。还有32行“坚贞”的词类活用与34行“坚持”的拈连。以上10处配以了其它用格的积极。

我想没人会发昏说这是散文排列,因为诗人实现了语言的诗性。诗性的语言毕竟如何实现,舒婷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借镜:就是20处用喻,又配以10处其它辞格,才使其语言得以艺术化的,才得以诗性的,才得以用丰富多彩的意象道出了当今人间应有的正确的爱情观。难怪《致橡树》当年一出炉,就引起中国诗坛的一片垂青与轰动。后来被收入中学语文教材,得以广泛流传,普及到了中国大众,还普及了许多外国的老百姓。

2012-8-22于黔中


新诗语言谁最年少——百年新诗百首选读[10]
作者:山城子

选: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顾城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也许
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我希望
每一个时刻
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
我希望
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
画出笨拙的自由
画下一只永远不会
流泪的眼睛
一片天空
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
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
我想画下早晨
画下露水
所能看见的微笑
画下所有最年轻的
没有痛苦的爱情
她没有见过阴云
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
她永远看着我
永远,看着
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
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
画下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
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
画下丘陵——
长满淡淡的茸毛
我让它们挨得很近
让它们相爱
让每一个默许
每一阵静静的春天激动
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

我还想画下未来
我没见过她,也不可能
但知道她很美
我画下她秋天的风衣
画下那些燃烧的烛火和枫叶
画下许多因为爱她
而熄灭的心
画下婚礼
画下一个个早早醒来的节日——
上面贴着玻璃糖纸
和北方童话的插图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涂去一切不幸
我想在大地上
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
我想画下风
画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
画下东方民族的渴望
画下大海——
无边无际愉快的声音

最后,在纸角上
我还想画下自己
画下一只树熊
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
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
发愣
他没有家
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
他只有,许许多多
浆果一样的梦
和很大很大的眼睛

我在希望
在想
但不知为什么
我没有领到蜡笔
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
我只有我
我的手指和创痛
只有撕碎那一张张
心爱的白纸
让它们去寻找蝴蝶
让它们从今天消失

我是一个孩子
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顾城,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顾城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后期隐居激流岛,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谢烨后自杀。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作品译成英、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十多种文字。

读:

应当说顾城的诗语言年龄最小。这样的语言习惯,可能与他10岁就开始写诗有关。所以从10岁就开始,又与他有个诗人的父亲有关吧?我年轻的时候,经常从报端看到他爸爸的诗篇。那是一种规规矩矩的抒情,绝非他儿子的朦胧与天真。诚然,生活经历不同,不可能造就相同的风格。他10-20岁的10年动乱,13岁随父母搬出北京的家,来到山东辍学当了放猪娃。天空成了他想象的课堂,草地沙滩捡个草棍也可以涂鸦。那时的他,“每一个时刻”都缺乏美丽。他是喜欢绘画的,所以特喜欢“彩色蜡笔”。那时,他也许天天悄悄地流泪,所以要画出“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而他眼中的泪水都是忧愁的吧?所以还要“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多么善良的一个孩子,还要“画下所有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这是一个不快乐的孩子心情的自然流淌。
他一定喜欢童话,所以他流淌的语言就很儿童了。“羽毛和树叶”“淡绿的夜晚和苹果”“烛火和枫叶”。还有“蜡笔”“玻璃糖纸”,还有“树熊”“浆果”,都是成人眼力所不能及的,成人口中所不能表达。
再就是奇丽出新的句子式样一度被语言学家斥为“反语法”。比如“画出笨拙的自由”,应是动词的拟物与形容词的拟人用法;比如“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是形容词的通感、名词的无规则并列;比如“下许多因为爱她/ 而熄灭的心”,是动词的拟物活用方法;比如“画下东方民族的渴望”,
是动词的拟物活用与动词活用为名词;“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是动词的拟物活用与短语活用为名词。正是这一类句子冲破当年的语言传统,而发展了汉语语言表达的鲜活灵动的效果。这是汉语修辞的创新发展,压根就不是什么“反语法”。
他确实又是个太任性的孩子,以至任性得一直没能长大。尽管他后来成了著名的青年诗人,1985年 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7年 应邀欧美交流、讲学,1988年 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文学,并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1992年在德国写作并获DAAD创作年金。但隐居激流岛的决定明显的草率,以至拮据得没能养住情人,“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的爱妻,竟然也受到暧昧的勾引,于是任性的孩子任性地举起斧头,然后自己也“高挂东南枝”。为两个天才而年轻的生命,上演了一场令诗界震惊的悲剧。

2012-8-22于黔中

为人类的幸福祈祷——百年新诗百首选读[11]
作者:山城子

选: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原名査海生,生于1964年3月24日,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

读:

海子在这首著名的诗里,显然是为人类的幸福祈祷。
作为诗,祈祷幸福的表达,当然有他自己的艺术方法。
1、3、5行“从明天起”的反复,使复句的排比立刻形成。反复,为强调诗思的意向;排比,则增强诗势以强势抒情。强势抒情又通过层层递进而实现:个人-做个幸福的老百姓;生活-力求开阔而温暖;他人(亲人与陌生人)-都幸福平生。
第7行之后是递进的展开。“闪电”是比喻的运用,本体为“灵感”或“诗思”。犹言“我”——诗主体形象,已经成熟于这样的想法,就是要有一个温暖的环境(自然的,无疑也是社会的)。因此很有必要“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这里的“河”与“山”不仅仅是自然的,也喻进了社会系脉区域的纵横,都应当是和谐与温暖的。诗人就这样将社会理想阐明了。
以上应是诗的第一部分。用的完全是通俗的语言,且都很生活的。而抒发的情感却很不一般,我觉得那“山”那“河”兼有象征性寓在里面。其实就是人类社会结构的借代,可如何改变才能温暖,这是个暂时很难解决的问题。所以接下来的第二部分,诗人极善良地转入祝愿。
11-13行的排比充分展示了“我”的人性良善。人间的幸福不过是事业的有成与婚姻家庭的美满,“我”都切切地祈祷了。毕竟人心皆怀此念,这样的祝愿多么美好呀!但现实的世界却让人料峭春寒。
最后一行是第三部分。“我只愿”后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反复与照应,深意别出呢——请看:上一行“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言外之意“我”的幸福是前面说过的,“我有一所房子……”
这是一所什么房子呢?“面朝大海”——广阔无垠的精神家园,诗国的浩瀚,而大海不是社会不是尘世。尘世社会在陆地上, 意思分明是说“我”只能在诗国里享受“春暖花开”。
意思是说,当这个诗的海洋浊浪翻滚时,诗人还是绝望了,最终就选择了永远地离开。不能够被人理解的极端行为,我们不好揣摩(也许为诗担忧而忧郁症了),但海子还是以这个代表作的形式,很厚道地栖息在中学课本里了,栖息在怀念他的一代代年轻人的心里了。

2012-8-30于文化村

_________________
诗是人生的雅伴儿。
山城子博客: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45

山城子的北美文集:
http://www.maplereview.org/best.php?u=963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山城子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山城子

2008澳洲彩虹鹦十佳版主




加入时间: 2007/01/06
文章: 7522
来自: 贵州
积分: 23182


文章时间: 2012-10-23 周二, 上午12:06    标题: 引用回复

柔美的轻音乐——百年新诗百首选读[12]
作者:山城子

选:

没体验过那么柔软的阳光
刘湛秋

没体验过那么柔软的阳光
象飘落的羽毛
象一阵爱的抚摸
秋天,异样的恬静
苹果神秘地挂上白霜没体验过那么柔软的阳光
象一只解缆的船
象滚动的绒线球
西风扬起蓝透了的云帆
枫叶在偷偷地把你张望也许,追求比秋天更多寥阔
也许幸福会不期而降
大自然,你的美每搅动一次
心灵便有一千种和谐的音响


刘湛秋,男,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他就被一代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他结集出版有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小说等三十余种,其诗集《无题抒情诗》获过中国新诗奖。他译的《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为广大读者喜爱,并一度成为畅销书。近几年他写作散文颇丰。以抒发情感、人生为主,笔触细腻,行云流水,有其独特的唯美的散文风格。台、港文坛对其散文评价颇高。作品被译为英、法、日、俄、意、德、西等多种文字。


读:

著名诗人、评论家、翻译家刘湛秋老师的《没体验过那么柔软的阳光》 就是一曲柔软的轻音乐。这全然来自诗文本的轻灵与荡漾。诗人取第一行诗为标题,
一进入就有了反复的意味舒张。效果是强调“没-体验过-那么-柔软的-阳光”。这就吊起了读者口味,牵着你往下体味究竟是个什么样。
诗人连用两个比喻,走到2-3行。一个(飘落的羽毛)是用视觉来体验,一个(爱的抚摸)是用接触来感觉。这是多美丽而“柔软的阳光”啊!
第四行字面上跳跃到“秋天”看来写的是金风送爽的时光。诗人没遇见“秋老虎”
而是“恬静”得异样。这就显出亲近和惬意,这就有情感要由衷地向外流淌。
可以说前4行是柔软的铺垫,是轻轻地起,轻轻地承,然后,再轻轻地转。
第5行转入秋的果实,不取大豆玉米高粱,只取枝头上的苹果。不说苹果如何红艳,只说“挂上白霜”,且以“神秘”做拟人化的描摹,直接反复第一行,让秋的果实与人共鸣这“柔软”的阳光。真是神来之笔呀,笔触具体细腻到了微的明朗。
我以为,情的抒发,绝不能空乏意象。这,为只一味贫乏的虚叙,做出了杰出的榜样。
湛秋老师爱用比喻,又连用在6-7行。“解缆的船”、“滚动的绒线球”——多么自由自在的舒荡,人融入了大自然,心情就是这样柔曼抒张。柔曼抒张的心情飞上了天空,随“西风扬起蓝透了的云帆”翱翔。老师这时又顺手拈来“枫叶”,拟人为“偷偷地把你张望”,并以此为铺垫,引入人生的思考——就是那个“寥阔”意象,
无疑这也是老师人生追求的写照与由衷的诗意吟唱。
诗合在最后11-12行,融入大自然,人生更富情趣与安康。我看到老师远离一度卷进的政治边缘,而今更能净化和安慰心的撞伤,投怀大自然的安适与和谐,
本也是人类的共同愿望。而到大自然发现美又记录于诗,又是古今诗人不约的同往。

我所以一口一声老师,因为湛秋确实是我的诗歌启蒙老师。那时他还不到三十岁,在沈阳,我们任职一个大型航空工业工厂,他义务办起来诗歌学习班。我是个喜欢诗的青玉米一样的青工。适逢学习雷锋好榜样,湛秋老师便以歌颂雷锋为题留下作业。评时用贺敬之的《雷锋之歌》做底样,对照我的习作做具体讲解(自然是讲贺老的诗何以诗情饱满何以大气回荡而我的习作何以“顺口溜”而放不开)
令我受益匪浅,至今难忘。那时我很迷他的《大豆摇铃了》,以及发表在《辽宁日报》上的随团采访以“诗的报告”的体裁发表。这是诗歌体裁的一次全新亮相。
后来他到《诗刊》任职,我还寄过习作,老师回信赐教于百忙。一别40余年未曾谋面了,我只能在网上表达我由衷的敬仰。

2012-9-4于黔中

花瓣诗,民族传统的继承——百年新诗百首选读[13]
作者:山城子

选:

轻轻,轻轻,拍着我的江南入睡(十四行)——献给我永远的花瓣公主及爱人
大卫树

从断桥到断桥到断桥,一路都是断桥,西子湖就累了
躺在江南的枕边,在艳水三千媚山三千的怀中, 你疲倦地笑着
山也烟雨濛濛, 水也烟雨濛濛,你笑得我心疼而忧伤, 我也烟雨濛濛
那些美丽的沧桑作了窈窕的胭脂,你开始有着丰腴的红唇白齿的历史
我徘徊在你心事曲折的长廊,一唱三叹地念着你的名字:鱼,鱼,鱼
你潜伏水底,偶然给我一个惊艳的水泡,我却想拥有是你整个水下的城市
从天堂奔跑向天堂,从伊甸奔跑向伊甸, 从爱奔跑向爱,你真的累了
轻轻,轻轻,拍着我的江南入睡, 抱着我的鱼儿入睡,我和你眠成永远
不惊,不惧, 不忧, 不怨,不慌,不怠,不嗔,不怒,不悲,不喜,不恨,也不求
我游动在你的鱼的腹地的深处,吻着拥着爱着,乍惊乍喜地天人合一着
西湖夜绮旎谴慻,水草温柔,月色欲死欲仙,我和你缠绵着水,水,水
我的动脉爱和你的静脉情组成着爱不能分离的心脏,我也博动着你
从每一条道路,从每一个渡口,从每一个农村和城市,从每一个人能走到的地方
我也博动着你,我更灿烂着月亮,恒星,圣殿,不朽,诗篇,传奇,百合,一切只是因为你
(载于《北美枫》No.1 2006第51页/ 作者《花瓣诗》系列作品第16首)


大卫树:男,又名摩诃那,并以摩诃那的名字,20年著成古今中外天下第一诗《弑:五千年第一诗》。已于2012年自印完成——《弑》东起东方《诗经》,西接西方《圣经》,而落根佛典《心经》,归构于三部曲:《信天翁墓志铭》、《撒旦遗言》、《花瓣诗》。 《弑》是以诗歌为人类清点文明遗产,举起全人类精神的火炬,赋志“一部诗《圣经》、一部圣《诗经》”;以使人类五千年之后的文明依然能够长存五千年,故曰“五千年第一诗”。 《弑》是从人类文明的废墟与坟茔中培植乌托邦的鲜花和发掘桃花源的意义,某种意义上,《弑》是人类第一次的诗性文明史,也是人类五千年来最深刻最悲悯的精神长征和灵魂长城。


读:

六年前我对自己说“真的,读了一首好诗”,正是这首诗,开了我认真学习中国优秀诗人新诗作品的先河。从此我养成了认真阅读别人作品的习惯——生怕美丽擦肩而过。我对自己说“这样的兴奋与享受,不可能把感受升华到哪一种或哪一家的理论上去,只能记下一些美感及对美的寻源”
好诗,永远只能是“这一个”,《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就是小燕子,紫薇就是紫薇。自然,回到诗歌上大卫树就是大卫树。大卫树的这首“花瓣诗”,外在特点是长长的诗行,内在特点是细腻情怀的悠长,往复大气韵味的悠长。读者一旦走进,就走进了一条花的小径,花瓣儿缤纷摇曳,花香浓郁扑鼻。我是一小步一小步认真地徜徉,不愿意出来 。

读了第一行,我就被这现代“荒谬”的手法叠印出来的“断桥”迷醉了。而这“荒谬”,是通过古诗常用的复沓、拟人、用典等传统修词格来完成的。传统的底蕴就这样被镶嵌了。
“断桥”这个“关键词”来自中国民间爱情传说《白蛇传》。这样的叠印,就叠印出了中国的特色,中国特色的江南,叠印出了民族性的鲜明与鲜艳。
第二、三行修长绵密的行走,对爱人悠长的情怀就开始很大气地流淌了。大气是通过组合意象“躺在江南的枕边,在艳水三千媚山三千的怀中”实现。三个“烟雨蒙蒙”的反复,将“心疼而忧伤”的情感,共鸣在大自然(江南的山山水水)。传统性依然,民族性依然。虽然说大卫树形式上采用了西方的“十四行”,但从内容到语言,却都是中国的传统,保持了民族性的特点。我很理解新诗相对于曾经的欧化,这是非常重要的沿革、全新的转变。
4-8行较为整齐地排列着长阵依然,真挚的情爱情深意长地舒展。看这些新鲜意象层出不穷:“美丽的沧桑”、“窈窕的胭脂”“红唇白齿的历史”、“心事曲折的长廊”、“惊艳的水泡”一连串的异配与短语的活用张扬着现代气息;而“鱼”的单词反复“轻轻”的叠用,“累了”“入睡”、“奔跑”的复沓“天堂”、“伊甸”、“爱”的回环,以及比喻、拟物、排比、排偶等十余种修辞格的运用,使作品无处不有传统与民族底色的支持。
体会大卫树花瓣诗诗文本的民族传统意味很浓。比如“艳水三千媚山三千”、“烟雨蒙蒙”、“红唇白齿”“眠成永远”,以及9-14行中的“不惊,不惧”“不悲,不喜”“乍惊乍喜”“天人合一”、“旖旎缱绻”等都带了从中国古诗文中化出的翩然。
读这样的诗,使我明白了一首好诗,美诗,有生命的诗,有魔力的诗,就一定是一个特点强烈手法巧妙意象新鲜语言美丽的精品,而又兼具传统的审美、厚实的民族文化底蕴、浓郁的现代气息。大卫树就给我们做了榜样,就是这样的美韵,这样的美感,这样的美丽。

2012-9-9于黔中


“中间代”的《两双拖鞋》——百年新诗百首选读[14]
作者:山城子

选:

《两双拖鞋》
文/安琪

“清凉的夜里我们在寻找两双拖鞋
一双大红
一双青蓝

我们遇见呼市的少女,大眼睛的好孩子
白嫩的脸
清脆的嗓音
我们遇见呼市的树儿摇摆
人行道上,灯光微弱,出租车上,师傅讲话
拉高尾音

我们在寻找两双拖鞋
这是唯一属于我们自己的未来,我们的脚
和路。我们将一起走完余生
一双大红
一双青蓝”

(见《诗歌蓝本》2006年总第二期48页)

安琪,女,本名黄江嫔,1969年2月24日出生于福建漳州。1988年毕业于福建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1995年获第四届柔刚诗歌奖。2003年获首届独立民间诗刊编辑奖。"中间代"概念首倡者及代表性诗人,丑石诗群和第三条道路诗群成员。著有诗集《歌•水上红月》《奔跑的栅栏》《任性》《像杜拉斯一样生活》等。编有民刊《第三说》(与康城合作)、《诗歌与人――中国大陆中间代诗人诗选》(与黄礼孩合作)等。主编《中间代诗全集》(与远村、黄礼孩合作。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年出版)。


读:

诗人老皮说,蓝不是抽象的事物,她的感动从内部开始。真是这样,因为我走进蓝了,且从一些点悄悄钻进了里边,果然就被感动了。新一波的蓝向我漫来时,有两点大红和两点青蓝
尤其让我感动,以至很冲动地想:若是把那美丽放到我们家来,何况黔地的晚风与内蒙的晚风凉快是一样的。但要比内蒙湿润柔软得多。就可想而知惬意了。

第一节就这么三行。不必说中国的文化传统告诉我们:那红的是女人穿的,蓝的是男人穿的
又有“我们”在先,肯定是书写亲情(配偶间的爱情)的诗了。而“寻找”一词的拈来,诗意一下子就窜起了,引得读者也要跟着寻找。我原以为到什么地方去寻找,家里或者旅馆,翻箱倒柜,谁知他们两人出游到了呼市,漫步“树儿摇摆”的“人行道上”观察“大眼睛的好孩子”(潜词不是觅客的坏女孩儿——那是会破坏此时美好的心境的)听出租车“师傅”(不用“司机”称谓,也极显出好心情)讲话的尾音。诗情画意,多么美好呀

记得在讲台上我发问:“同学们!你们谁发现那两双好看的拖鞋了?”那位爱写现代诗的少言寡语的男孩儿最终被我喊起来。他说“找什么找,不就穿在她们两人的脚上,漫步呢。”
我继续发问“你根据什么说?”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因为两双拖鞋是他们爱情的标志,又这样地走在一起了。”我继续,“那么诗人在这里用的是什么写作手法?”嘿嘿!前排的一个聪明又特爱发言的女孩儿憋不住了,说:“是象征的手法,那两双漂亮的拖鞋是他们爱情的象征。”男孩儿说:“也可以说是隐喻的手法。”女孩儿说“是象征!”男孩说“也可以”……
我说“好了好了,说的都不错,两者的外延本来有相当的重叠。”有学生质疑了,“老师!从第三节诗看,他们还在找呀!为什么说已经穿在脚上了呢?”我说:“提的好,请同学们看第三节诗,动动脑,继续讨论。”学生就看第三节诗(也是最后一节)。

学生们的讨论热烈非凡,人声鼎沸。我还没有总结,下课铃就响了。准备的总结语没说,学生就自动下课了(这是我的教学习惯,从来不拖堂)。我的总结是:正因为是象征,是隐喻
所以作者要用反复的修辞格来强调:“我们在寻找两双拖鞋/ …… 一双大红/ 一双青蓝”
而夹在中间的“这是唯一属于我们自己的未来,我们的脚/ 和路。我们将一起走完余生”
就将象征或者隐喻的本体和盘托出了。

事实上他们哪里是在寻找两双拖鞋呀!分明是在寻找相亲、相爱、相牵、相伴的感觉。那感觉已经在第二节巧妙地表达出来了。为什么说他们还没找到呢?分明找到了,而且要把这美好的、美满的、美丽的感觉,维护下去,爱护下去,珍惜下去,直到白头偕老,走不动爬不动就相依相偎着。妙就妙在,这是一首不着一个“情”字却处处是为表达一个“情”字的爱情诗。所表达的是一种高尚纯洁的爱情观。好美好美的一首彩色的新诗呀,真的很令人感动。

2012-9-21于黔中夏云镇


一诗名世——百年新诗百首选读[15]
作者:山城子

选:
《乡村教师》
文/ 马骅

上个月那块鱼鳞云从雪上的背面回来了,
带来桃花需要的粉红,青稞需要的绿,
却没有带来我需要的爱情,
只有吵闹的学生跟着。
十二张黑红的脸,熟悉得就像今后的日子
有点鲜艳,有点脏。
(发表于《诗歌榜》2009创刊号)


马骅,诗人、支教志愿者,祖籍福建。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上海、厦门、北京等地居留,职业跨度极大。2003年2月底,马骅突然摈弃都市生活,远赴云南省德钦县梅里雪山下的藏区,在明永村做免费乡村教师受到藏民爱戴。2004年6月20日,马骅在明永冰川景区公路距澜沧江桥300米处因交通事故坠落江中,至今下落不明。

读:

如果有人问:有一诗可以名世的吗?我会说当然。比如大唐的张若虚,他的《春江花月夜》流传至今,魅力依然令人赞叹——中国古诗之艺高不可攀。
今天所以提起这个话题,是因在刊上邂逅了马骅的人格与生平,生平也简单:1996年毕业于复旦工作七年后,2003年2月到云南乡间做免费教师,直至2004年6月20日因交通事故坠江失踪。人格已从做“免费”见出,更从他的诗《乡村教师》见出。这首配照发表于《诗歌榜》2009创刊号封二上的短章仅有6行。

“鱼鳞云”应是最美的云象了——儿时我曾躺在草地仰天发痴,就是这个有着蛋白弧形细纹散射开去极令人神思遐想默默憧憬的鱼鳞云。这肯定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了。传来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好音讯,还是认识并可借鉴到孔夫子或董仲舒的某些科学的教育思想有道可循?带来的“粉红”与“绿”,肯定都是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营养”菌。至于“爱情”,那是直写——因为有“学生跟着”,恋爱是无暇顾及,犹然说扑在中国教育上了,绝对一心一意。这真是时代奉献精神的体现,一位可敬的缺席了的教师模范。

他模范的不仅仅是精神,还在于懂教育而又负责的内在条件。例如对学生了如指掌的“熟悉”,是为师者强烈责任心的关键。促进学生优势(“鲜艳”)的发展,引导克服不利于健康发展的不良(“脏”)习惯,是教育任务早就明确了的。
懂科学又负责任的教师“前不见古人”,而今后,还可能有嘛?“后不见来者” 仅此一个偏偏落水失踪了,令人痛惜至极。如何不“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呢?然,有《乡村教师》在,亦足可以一诗名世了。

诚然,我觉得做为名世之诗,从艺术技巧上也当之无憾:
第1行的象征衔接于委婉(雪上的背面);
第2行的拟人两个形容词活用得自然;
第3-4行的直白以浅衬深,一如国画的留白与点染;
第5行“脸”的借代续以拓宽的比喻;
第6行“鲜艳”与“脏”的借喻可谓积极修辞的典范。
一诗名世,绝非口号、散文化,或者如电脑软件作诗的乱搭配可以敷衍的。

2012-10-21于夏云镇

_________________
诗是人生的雅伴儿。
山城子博客: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45

山城子的北美文集:
http://www.maplereview.org/best.php?u=963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山城子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山城子

2008澳洲彩虹鹦十佳版主




加入时间: 2007/01/06
文章: 7522
来自: 贵州
积分: 23182


文章时间: 2012-10-30 周二, 上午10:46    标题: 引用回复

素面朝天的新貌——百年新诗百首选读[16]
作者:山城子

选:
《相声专场(第一部分)》
/阿吾

“经一个女人介绍
出来两个男人

一个个儿高
一个个儿矮

个儿矮的白又胖
个儿高的黑且瘦

第一句话是瘦子说的
第二句话是胖子说的

胖子话少
瘦子话多

瘦子奚落胖子
观众哄堂大笑

胖子用嘴鼻伴奏
瘦子边唱歌边跳舞

瘦子舞成了武打
伴奏跑调到霍元甲

响起不同频率的声音
两个人弯腰成一般高

胖子斜视瘦子一眼
瘦子带胖子向左侧退下”

阿吾:
当代著名诗人,思想者。1965年1月生于重庆,原名戴钢。   1985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理系,获理学士学位。1988年7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1988年至1994年,先后在《光明日报》文艺部、《中国电子报》专栏部、中国电子报社深圳记者站从事采编工作。1994年至2005年在TCL集团公司从事经营管理工作。   1986年6月在《诗刊》首次推出的“大学生诗座”头条发表处女作《看我中国》《元宵夜随想》《四维感受》,同年8月出席《诗刊》第六届“青春诗会”,发表《写写东方》。   1987年开始倡导并实践“不变形诗”,其“不变形”式的修辞手法,是1980年代中期对“朦胧诗”最深刻的挑战之一,对新诗的写作走向产生较大影响。阿吾早年的代表诗作还有《相声专场》《对一个物体的描述》《出去》《三个一样的杯子》《苦难十四行》《地铁》《苍凉期》等,部分被翻译成英、法、德、西班牙语介绍到国外。200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中学语文教材选入《相声专场》。1980年代中期发表的社会评论、哲学论文、文艺批评论文等也曾有相当影响。   2005年下半年,阿吾重新潜心于文学、哲学,“阿吾归来”成为引人注目的诗歌现象。2007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写作二十五年来的首部诗集《足以安慰曾经的沧桑》、重庆出版社出版哲学随笔《角度陷阱与人生误区》。阿吾近年的代表作有《我们一家都生在河边》《走吧》《一九八四年的夏天来了》《有一朵云感动我》《写作的姿势与生存的方法》《回新西兰的路上》《一生写一个情字》《一年三百六十五句》《向黑暗扔一块石头》《此路不通》《长诗》等。


读:
诗一起笔就特殊于中国诗坛而独树一帜。这是一帜革新了的素面朝天的诗歌语言,因而也革新了诗歌样式的旗帜。就像国画家弃了色彩,如郑板桥专事墨竹一样浓淡韵致,亦如美术中突然茁壮出一支“剪影”族,凸显着单色侧面,眼睫毛鼻头和抿着嘴唇的朴实。何以有这样的阅读效果,仿佛丽丽的晴天被暗色眼镜收视呢?

报幕员不说报幕员,而说“一个女人”;掌声与喝彩声不说掌声与喝彩声,而说“不同频率的声音”。诗人是把语言恢复到原始态势,而绕开当代新概念的繁杂与缤纷。这在阿吾所有诗歌中都很大量。例如“该物体产于四川/ 八一年起归北京保管”(《对一个物体的描述》)说的是他生于四川而到北大读书;人不说人,自己不说自己,而是上找应归属比较适合的大概念
他寻到“物体”就适可而止,还没有上升到“物质”这个总的概念(毕竟还要照顾到语言的明白简炼)。又如“我现在在听一种声音/ 在此之前/ 我在看一些文字”(《听一种声音》)听音乐不说听音乐,说听“声音”,看书不说看书,说看“文字”。这种语言方式,事实上是扩展了借代修辞格,借“声音”代“音乐”,是用大概念代替小概念;以“文字”代“书”则是用内容代替形式
目的就是要语言呈现一种原始态势,呈现素面朝天的单色。所以态势要到原始,则是为了
造成一种纯客观的诗歌样式,所以我们可以称阿吾的诗为“客观诗”。后来诗界常说使用“大词”,原来这个阿吾就是发明(至少是大量使用,并形成风格的)使用大词的人。

发明大词还只是他风格的一部分。他的原始语态是摒弃形容修饰,摒弃浓颜重彩,摒弃艳词丽句,从而造成诗文本的单色幽默与矜持。在他的诗集里要想找个“缤纷、绚丽、粗犷、磅礴”,或如“超女”“靓妹”身上找个虱子。阿吾集子的序言泄漏了他们几个当初的诗歌理念有“两反”——“反诗”和“反修辞”。“反诗”是反当时流行的各种诗歌样式,而创造这种独特的纯客观的文本样式。我宁愿看成这是一种创新的理念,而并非将人家都反掉,那也不大好实现的。能独树一帜而跻身诗林,已经就是成功了。“反修辞”实质是“反修饰”。“反修饰”为哪样说成“反修辞”呢?这是阿吾诗歌语言习惯使然。诚如前面所叙,他喜欢用大概念代替小概念,喜欢纯粹的消极修辞,而也不时地借助借代的积极手段,并非反修辞的,因为他的诗句,绝对没有修辞学意义上的错误与缺陷。

有评家说《相声专场》这样的诗“显得意蕴不够丰富”“缺少味之不尽的东西”(西渡语)。但,我觉得看诗的角度与标准不同,结论可能相反。既然人无完人,诗岂可以有完诗?但,人无完人,并不妨碍出名人、伟人;诗无完诗,也不妨碍出名诗、不朽的诗。其实一首诗的宗旨
可以是启迪这,也可以是启迪那的;可以启迪人生的思考,也可以启迪艺术思考。《相声专场》显然不是启迪人生的,也不是鞭挞社会的,就无从找到人生或社会的意蕴和余味。但这诗无疑是启迪艺术的,特别是启迪诗歌艺术的,因而,它的意蕴和余味在诗歌的语言和样式上。语言上的特殊就在于它的原始、客观、单色上。西渡先生称之为具有“陌生化”的效果,
陌生是什么?不就是新颖别致么?

网络时代了,网上结缘的事,就层出不穷了。说起来我与阿吾,虽没有面缘,却很有网缘与诗缘的。1987年我订阅《诗歌报》就与阿吾的《相声专场》撞个满怀。当时很像久居喧嚣的孩子,突然置身到山野的纯朴静谧,惊奇又兴奋——原来世上还有这么干净美丽的去处呀?于是就盼着能读他更多,后来却一直空白着视野,而印象逐年过滤后反而越发强烈。因为这个“越发强烈”,我才把印象两次移进了网文。一是聊“诗的流派”(山城子聊诗-18),一是说“化陈出新”(山城子聊诗-33)。谁知这个时段阿吾正回国探亲会友,而搜索引擎就促成了这段缘份,他电子邮件发到我的信箱让留下地址。他第一本诗集《足以安慰曾经的沧桑》
(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就越过山山水水向我飞奔。这是我又有机会学习和研读他的《相声专场》及更多的素面朝天的诗文本了。
我得感谢阿吾这样心系一个陌生的读者,从大城市把签了名的诗集远寄到山沟沟,为了了却一个20年前心愿着的诗爱者。这如何不令人感动呢?正值深秋,意象里我还是向着遥远的新西兰的晚春方向祝福,祝福重回华文诗坛的阿吾——现在的戴大魏先生,诗集一本接一本地……嘿嘿,印出来。


2012-10-24于平坝夏云镇


现代乐府的诗性叙述——百年新诗百首选读[17]
作者:山城子

选:
《后审判》
文/ 祁鸿升

当我讲起这个故事时,
那辆车已经开出了阳光地带,
永远响在夜色里的鸣笛,
像是女司机最后的呐喊,
再一次震醒了我们麻木已久的心灵。
那天也许很晴朗,那天本该有和平鸽的哨音叫亮云空,
那天女司机开着车,开着她的幸福与憧憬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但她哪里知道,人生的方向盘有时会突然改变正确的走向,
在太阳的黑子里走失生命的踪影。
三个乘客,三个歹徒,三台早已没有了灵魂与方向的邪恶机器,
他们走向了女司机———漂亮的女司机,
他们要用自己的兽性辗压我们可以称之为青春花朵的女司机。
一辆客车的上空出现了乌云的氛围,情急之中呼救的女司机,
她将希望的锚抛向乘客良知的码头时,
我们看到了死寂的人群里一根根称之为脊梁的东西骨裂的情景,
噤若寒蝉、无动于衷,那些丧失膝盖里黄金的小写了自己人格的生命,
他们正远离作为英雄甚至人的标准。
“住手!”一个瘦弱的青年终于应声奋起,
他要用最细弱的阳光逼近车厢里越发浓重的夜色。
他很快被打倒在地,像另一片花朵,
被秋风吹落在地的洇血花朵,他所代表的正义弱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比正义倒在罪恶的铁拳下更让人心痛?
瘦弱青年再次奋起,他呼喊全车人制止暴行的声音却像粒粒尘埃飘落进死寂的大海。
三个歹徒,三匹被怯懦鼓动着勇气的野狼,
他们将女司机拖进山林草丛,被拖进的还有一群乘客作为人的尊严。
半小时后,三个歹徒带着女司机回来了,
但我们知道一片灿烂的人生云霞已经隐进了大山的沉默和河流的呜咽。
女司机重新坐回了驾驶座位,她坐在痛苦与绝望之上,
不只是贞操的失落,不只是黄昏即将来临的困惑。
车又将行,她赶下那个瘦弱男子,那个敢在凶恶面前亮出人性应有底色的男子。
愤怒让瘦弱的男子成为一头狮子,他不明白这个女司机会投桃报恶,
他吼叫着坚守自己的座位,
在人格的高度上,他还没有学会走下坡路。
但我们看到了原本没有勇气呼吸的乘客同心协力将这辆车上唯一的良心赶下车去,
继续前行的车变轻了,我们知道真正的重金属的人生才会使我们感受到所谓的重量。
歹徒们笑了,乘客们笑了,他们相信自己的力量可以扭曲许多原本纯正的人生。
女司机启动了车,启动了静默燃烧着血管的火焰,
她要将车开向另一个重新洗礼人生的方向。
车到了山顶,到了天堂的高度,
加速的车里,闪动过一条条愤怒的闪电,
然后像一片落叶从悬崖上飘落下去,
并像墨色的花朵盛开在第二天当地报纸的头条新闻上,
“伏虎山区昨日发生惨祸,一中巴摔下山崖。
车上司机和十三名乘客无一生还”
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动态的完美审判过程,
我们没有多少理由对这个女司机的庄严宣判说不。
只是悬垂她眼角的泪滴落下来,
滴落平和岁月不再止息的雨季,
让我们难以离开这片潮湿的感知。

而带走黑色的罪恶与一群乌鸦的聒噪,
留下照亮世界的孤独星辰,
这是一个女司机唯一能做的最后抉择。


祁鸿升:
江苏盐城人,曾在包括《人民文学》在内的国内外各级官方报刊公开发表诗歌、诗评为主的作品四百余件,二十多次获得报刊诗文赛事奖项,作品入选数十种文集。近来活跃于网络诗坛,除了坚持诗歌创作之外,还撰写了大量诗评文字,形成了以诗评诗、文道并重的风格。
诗 观:
认为诗歌是对生活的体悟与表达,不提倡诗歌过分走向边缘化写作。一般情况下,诗歌有自己的介质特点,具象性、抒情性、精炼性对于真正意义上的诗歌不可或缺。


读:
祁鸿升的《后审判》,排在30余家民刊发起的“中外华文诗歌联赛”待终评的106篇作品的第6位(见《北美枫》网站帖子)。这是一首从新闻事件当中痛楚出来的现代乐府诗。因当初漏过媒体报道,今天从下载的文件中读到时,于我还是一个震撼人心、触动良知的新闻事件。尽管披露在报纸上,可能不过百十个汉字的一次交通事故,印在角落里极不显眼。估计还没有诗人祁鸿升附在诗后的《注》说的详细。我们不妨把这《注》,提上来:
注: 在国内某地,一个女司机开着一辆中巴客车行驶在公路上,突然被三个歹徒盯上,并强迫女司机下车陪他们“玩玩”,女司机情急呼救,乘客们噤若寒蝉,只有一瘦弱男青年奋起响应,但很快被打倒,女司机被歹徒们带下车进行了污辱,半小时后,女司机与歹徒们一起回到车上,车又将行时,女司机让瘦弱男青年下车,男青年不肯,在众乘客们的协助下,终于赶走了这个 “异类”。直到女司机将车从山顶开向悬崖的一刹那,乘客与歹徒们才明白这个女司机的真正用意:女司机用生命对他们进行了最后的宣判。

就是这么个令人欲哭欲怒却无奈的故事,却完全可以做成高考话题作文的材料,其后出现的满分作文会是什么样子呢?如果不限制写成诗体,你会写出一首什么样的诗来呢?诗友们不妨试试,然后再与祁鸿升的比较一下,孰优孰劣无论,共鸣于大家,肯定能扩大作品的社会效益。我因先看了作品,自觉如何也驾驭得不会更好,就从诗的角度学习一回吧,以把握其如何将新闻事件化为诗作的诗思和技巧,以及何以说它是现代乐府诗。
诗思在于呼唤人性的良知,在于鞭跶社会道德的沦丧,在于反省历史与现实的根源。这样的诗思是批判现实主义在中国现代诗领域的实践,这样的实践必将有益于现代诗的普及与发展。所以能普及,是因为诗人以浅显明白的诗性大众化语言进行叙述、评议和抒情。就是说诗文本使用了大众一看就懂的语言,结构了大众一读就明白的系列意象,隐含了大众一想就能共鸣的诗旨。所以说是提高,在于诗人的眼睛向下,心灵走进了现实社会,语言的诗性叙述的大众化趋势。

第五行“再一次震醒了我们麻木已久的心灵。”是诗思的总领。我们的心灵“麻木”而且“已久”了吗?看看中巴车上绝大多数人的“噤若寒蝉、无动于衷”,就是明证。现场的情景远比问卷调查来得真实。如果不是麻木,为什么面对女司机的呼救,无动于衷呢?如果不是麻木已久,瘦弱的年轻人已经率先站出来了,为什么车里的人们还都噤若寒蝉呢?
麻木无可争议了,已久也无可争议了。那么,这究竟为什么呢? 诗人意味深长地告诉我们:“原本没有勇气呼吸的乘客同心协力将这辆车上唯一的良心赶下车去”。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潜台词是这些人们已经向车上的“恶势力”投降了,甘愿当“走狗”了。想到中国这辆车开到1931年时,不就上来了关东军么?瘦弱的张学良站起来,却被谁拦住了,成了他的终身遗憾!开到1937年时,汪津卫们不就投降了吗?劣根性由来已久了。这可以叫做历史的根源么?
历史已经历史了。那么,现实是怎么回事呢?现实的商品社会拉大了收入的差距,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横流,诱发了人的动物性的生长,于是黑社会现象产生了,零零碎碎的违法犯罪现象层出不穷了,中巴车上三个歹徒的出现就不奇怪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出现,剥削的存在,并未消失的剥削阶级人生观的核心——个人主义,又有了生长的社会条件,于是潜移默化在人们的心中,加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际上的滞后,所谓的“明则保身”的意识就促成了这种普遍的麻木,于是就有了多数人向少数“恶势力”特定场合下的俯首帖耳了。就有了“歹徒们笑了,乘客们笑了”。不是么?
这样的社会氛围下,人们更多是从反面接受教训。因为挺身而出受了伤,被解救者却消声匿迹的事情有之,当了英雄致残从此窘困于生计的事情有之,而前不久某市一位青年人因救了一个下车不慎跌倒至伤的老女人,被家属告上法庭,被法庭莫须有的判赔数万元人民币的事情,就更让人无奈,以至气得当事人辞了工作,要专当“上访户”了。那老女人神志尚清,毕竟是她自己昧了良心,还是没了良心的她的儿女们挟持她装糊涂呢?这个尚未完结的新闻事件,于人们的麻木,咋可以醒来呢?
“再一次震醒了我们麻木已久的心灵。”实在是诗人的善良愿望。为着这个愿望,诗人还进一步警示大家:如果再不醒来,麻木也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呀!当然作为诗,诗人不是这样直言的,而是通过对故事的诗性叙述完成的。“伏虎山区昨日发生惨祸,一中巴摔下山崖。/ 车上司机和十三名乘客无一生还”。那些也让人怜悯的乘客呀,撒手于各自的“明则保身”的已然有了惯性的麻木。这样的警示是诗的亮点,是诗旨所在。

诗人祁鸿升,他如何从一个新闻事件中痛楚出一首现代乐府诗的呢?
乐府诗产生于汉代,大多是配乐可唱的故事诗。我们见到的代表作《孔雀东南飞》,乃至后来李白的《长干行》和宋代的《木兰辞》,都是用五言形式写出的故事,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都要塑造人物形象,都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我说诗人祁鸿升的这首《后审判》,其完全符合乐府诗故事性的特征,与古代乐府所不同的就是形式,因为形式本来就是古今诗的分野。
故事必须诗化,才能转换为故事诗。而故事诗必须揉进现代诗的诸多技法,才可称之为现代故事诗,或叫现代乐府诗。那么,诗人祁鸿升是如何将这个新闻故事用现代技法表现的呢?
诗人祁鸿升一起笔就用了现代诗中常见的隐喻或象征的手法。“那辆车已经开出了阳光地带,/ 永远响在夜色里的鸣笛,”这第2-3行诗中的“阳光地带”和“夜色”就是。“阳光地带”是理想的,而“夜色”毕竟黑暗。接下来第6-7行的排比、反复格的运用,给诗一唱三叹的韵调,调好了弦。这是对古乐府诗音乐性的继承,虽然不能配乐了,但可以让人有感情地朗诵。
引出故事之后,诗人祁鸿升用了现代诗中层叠的系列意象来叙事,而不是散文化的直叙。而这层叠的意象又是借助于一系列的比喻来完成的,这样就巩固了叙事的诗性化。这系列的比喻出现在8-15行。依次是:方向盘、 太阳的黑子、 邪恶机器、 兽性辗压青春花朵、 乌云、 锚、码头、 骨裂的情景。平均每行一喻。
诗人祁鸿升在18-29行的叙事中,采取夹叙夹议的形式行走,依然意象说话,比喻说话,诗性说话。“住手!”一个瘦弱的青年终于应声奋起——从这里开始,诗人结构的意象所用的比喻几乎都带上了修饰语:最细弱的阳光、越发浓重的夜色、被秋风吹落在地的洇血花朵、粒粒尘埃、死寂的大海、 被怯懦鼓动着勇气的野狼、 灿烂的人生云霞、大山的沉默和河流的呜咽,从而深化了诗性的叙事。
除了这8个比喻之外,诗人祁鸿升还在 “花朵”、“正义”、“三个歹徒”、 “拖进”、“不只是”等 5处使用了反复格,以加强诗性语势。同时,很诗性化的句子“被拖进的还有一群乘客作为人的尊严”,则是“异配格”与“反衬格”的综合运用;“她坐在痛苦与绝望之上”是两个形容词用如名词的词类活用。“不只是贞操的失落,不只是黄昏即将来临的困惑。”又是反复格中“移就格”(“失落”)和“模糊格”的综合运用。这一段故事的发展中共12行诗,诗人凡用格19次之多,文本能不深度地诗性化么?
以下渐进高潮的20行诗中,和结尾的3行,诗人祁鸿升仍然用了比喻、借代、词类活用等18处之多,同时夹以议论的艺术与抒情的含蓄强烈,未使诗性稍减,而凸现了诗旨。可以说正是现代手法的运用和大量修辞格的使用,才保证了这个故事的诗性化,才从古乐府诗中崭新出来了现代乐府诗。山城子为之击掌,为之命名,为之张扬。愿更多的适合广大民众阅读口味的现代乐府诗的持续涌现。

2012-10-25于平坝夏云镇


美丽,飞上冬天的树——百年新诗百首选读[18]
作者:山城子

选:《鸟是冬天的花朵》
文/ 梅世泽

“鸟儿看见艳阳
飞来站在树上
它们想:这么好的阳光
不能让一个季节虚度了

一只白鸟飞来
一只黑鸟飞来
就是一幅水墨
五颜六色一齐落在
无叶的丛林里
会是什么样的油彩

站在树上,鸟就是花朵
阳光一温暖
鸟儿的思想开始活跃
站在冬天的阳光下
鸟儿就成了冬天最美丽的花朵”

梅世泽:
男,汉族,贵州普定人。诗人,中学高级教师。作品散见《诗刊》、《星星诗刊》等刊物。出版诗歌合集《黔中诗坛六人行》。网名:梅边吹笛、黄果树瀑布、瀑布、呆呆等。任教于贵州省平坝县黎阳学校。


读:

以鸟喻花,梅老师喻得新奇。那些喻女为花也太司空见惯,而喻少年已凝成了象征的意义。
诗一开始,鸟儿是先被拟人了。关键词是“想”。读到“想”,觉得前面的“看”和“站”,也是人的动作。由此我判断,诗人写的可能是人,一“族”人,一个与鸟与花极可相喻的群体。
“艳阳”应当是社会大背景的隐喻,而冬树的萧条是新诗的处境吧?这样我们就可走进诗的境界的美丽。原来一向善于鸣啭的鸟们就是诗人们,都身体力行地来繁荣新诗,就是都落到没有叶子的树上(丛林),开成五颜六色的花朵(诗作)。
中国的诗坛定然会走向红火,而以冬花喻鸟,是取其神似(毕竟诗人以诗站立于世);飞赴寒冷的无叶的丛林去为花,而不负一个季节,其执着坚韧乃至牺牲的精神,都已呼之欲出了。
第二节是希望也是号召,仿佛说,我们都动笔吧,那样诗界将会出现怎样的如火如荼的面貌啊!应当说所有的意象都丝丝入扣了。以商品大潮的冲击为外因,以诗人群体裂变内敛为内因,诗界冷落萧条困境的造成,确实极像冬天无叶无花的林子。黑鸟、白鸟、五颜六色的鸟,恰似不同诗群、不同流派、不同风格和品性的诗人们。而以灵活的飞动,化为花朵守望冬林,不就是诗人们韧忍营造精神圣殿的艺术写照吗?当今的中国诗人及诗爱者,无疑都是这座圣殿里虔诚的圣徒。
那么,就让我们以百鸟朝凤的姿势,舞成冬天里美丽的花朵吧!

2012-10-26于平坝夏云镇


成炭一样的美丽人生——百年新诗百首选读[19]
作者:山城子

选:
《成炭》
白沙

  难以相信,它们的前生
  曾是那些鲜活的木兰花枝

  作为活过一回的凭证
  当我们捡起焦糊的一截
  在大地的某处写下“一生”
  那些背向风的花瓣
  已挣脱了枝头的拥抱
  云髻高挽
  去到远方


白沙:
女,侗族,黔东南人。六十年代中期出生于贵州省铜仁市。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九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有部分作品在《诗刊》、《中国诗人》、《山花》、《星星》、《扬子江诗刊》、《诗歌月刊》、《诗选刊》、《诗林》、《上海诗人》等文学报刊发表并入选部分诗、文集。出版诗集《玫瑰园》。现居贵阳,为贵州省作协会员。


读:

“它们的前生”.,这是借用佛家的轮回说,把烧炭的过程喻作一次涅磐了。前生是木兰花枝,今世就是炭了。前生很不错哩——那一树一树的花枝,一春一春的催开了多少花蕾呀?诗人用“鲜活”来饰 就可以想见一个青春烂漫的人生正如这木兰花枝似的。
接下来的第二节,一截焦糊的炭,是“活过一回的凭证”。不尽就想,我们迟早也都可以称“活过一回”的,但能留下什么凭证哪?说“某一处”,就适合了一切的社会人,或者说我们——该如何度过这一生才能意义出一个凭证来呢?这前三行如果是一种设问,那么后边的四行就是回答了。
是回答,也是一种思考,一种设计,一种体验。“背向风的花瓣”是说顺应历史潮流而动的青春年华吧?“挣脱了枝头的拥抱”,就是离开生己养己的父母及其呵护了。这种“挣脱”很从容。很从容是从“云髻高挽”的象征性描绘呈现出来的。“去到远方”,是指求学及尔后的求职吧?“远方”是理想的所在。事实上这也正是白沙及更多的知识女性走过青春历程的简洁描摹和精炼写意吧?

诗深层次的审美需要回过头来回味。回到第一节去,就是要把今世“鲜活”成木兰花枝一样的人生。因为这样的人生,孕积了“成炭”的条件,可以福祉后世人类呀。
领略到这里,事实上诗人已经很艺术地一面鞭策自己,一面也告诉朋友们人生价值的高雅追求,不仅要奉献于当世,也还要延及后世哩!至于用什么来成就,当然是岗位不同而殊途同归了。

2012-10-26写于平坝

大诗里的生命体验——百年新诗百首选读[20]
作者:山城子

选:
《背向大海——夜宿和南寺》
洛夫


  背向大海
  ——夜宿和南寺
  文/ 洛夫

  一袭宽大而空寂的袈裟
  高高扬起
  把整个和南寺罩住
  在不太遥远的前方
  大面积的海,奋不顾身地
  相灰瓦色的天空倾斜
  木鱼喋喋,钟声
  夹杂着潮音破空而来
  似乎看到大街上
  许多张猛然回首的脸
  面向大海
  残阳把我的背脊
  髹漆成一座山的阴影
  眼,耳,鼻,舌,发肤,双手双脚
  以及所谓的受想行识
  全都没了
  消灭于一阵阵深蓝色的涛声
  我之不存在
  正因为我已存在过了
  我单调得如一滴水
  却又深知体内某处藏有一个海
  而当我别过脸去
  背向大海
  这才发现全身湿透的我
  正从芒刺般的钟声中走出
  一个硕大的身影
  仓皇上了岸
  身后传来千百只龟爬行的沙沙声
  紧跟着的是
  一滴好大的
  蓝色的泪
  回头我一把抓住落日说
  我好想和你一块下沉

  夕阳余温犹在
  岩石犹在
  岩石内部深处的火焰与灰烬
  俱在。沙滩上
  那双芒鞋犹在
  ㄔ亍,ㄔ亍,ㄔ亍,ㄔ亍……
  直到无尽的天涯,直到
  走出自己的影子
  第一个脚印
  一种欲望
  第二个脚印
  一声惊愕
  第三个脚印
  片刻缄默
  第四个脚印
  多少悔憾
  第五个脚印
  几近遗忘
  第六个脚印
  一个在时间中走失的自己
  远方的钟声
  再次从骨头里溢出
  回荡在
  更远更冷的
  一盏深不可测的灯火里
  不知何时
  发现岩石里暗藏一卷经书
  那是整个海也浇不熄的
  智慧的火焰
  仓促中酝酿着一种焚城之美

  背向大海
  我侧耳倾听
  和南寺的木鱼吐出沉郁的泡沫
  而背后的风景渐次开阔
  季风拂过
  掀起大海满脸的皱纹
  我把自己平躺在一块巨岩上
  然后从胸口掏出
  大把大把的蓝
  涂抹天空
  我和鱼群
  除了一身鳞
  便再没有什么课剃度的了
  而忧郁则是第三乐章最后的休止符
  唉,世上竟有如此完美的接榫
  我的头
  刚好紧紧顶住孤独的尾
  这是一种结构式的文本书写
  主要表达的是
  海蓝透了之后的绝望

  背向大海
  我刚别过脸去
  落日便穿过沉沉的木鱼声
  向一个听不到回响的未来坠落
  明天是幸福是灾祸
  怕连那块突然站在我面前墓碑
  也未必知晓。这且不说
  重要的是
  木鱼会被敲破吗?
  木鱼破了
  是一种敲
  不破也是一种敲
  敲与不敲
  反正都得破
  海空着
  蓝也跟着空
  云和雾一出生便是空的
  夕阳是今天最后的空
  我的眼睛
  原是史前文化遗留下的
  一座空的坟
  其中埋葬一个
  无知却先知的海
  一头温驯的兽

  当我别过脸去背向大海
  我暗地窥视它的平静
  却又无动于衷它蠢蠢欲动
  有事没事它都会对空叫啸
  要我今日追求光明明天拥抱寂寞
  忽焉海面全黑
  咋办,水蜘蛛般我迟疑不前
  却又自以为内心明亮如灯
  其实是星光在镂刻我的透明
  而海,只会使我想起搁浅的船以及
  被月光搂抱得口干舌燥的甲板与缆绳
  沉卧水底的指南针,仍在
  东
  西
  南
  北
  乱指一通
  这时,微月初升
  海的平静见证了
  暴风雨的荒诞彩虹的虚幻
  也见证了它自己成熟之前的叛逆
  但海仍有其宿命,我有我的无奈
  无奈之极于是我发现
  一粒盐开始在波涛中寻找
  成为蓝之前的苦涩
  存在先于本质
  苦涩永远先于一滴
  泪
  先于眼睛

  背向大海
  和南寺的钟声再度响起

  注:和南寺坐落于台湾花莲海滨。此参佛,读经,写诗。
  2005年深秋我曾应他邀在该寺小住数日,当时内心只感到无比的丰盈安详。
  完成

洛夫
本姓莫,湖南衡阳人,1928年生,淡江大学英文系毕业,1973年曾任教东吴大学外文系。1954年与张默、痖弦共同创办《创世纪》诗刊,并任总编辑多年,对台湾现代诗的发展影响深远,作品被译成英、法、日、韩等文,并收入各种大型诗选,包括台湾出版的《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
  洛夫写诗、译诗、教诗、编诗历四十年,著作甚丰,出版诗集《时间之伤》等十一部,散文集《一朵午荷》等两部,评论集《诗人之镜》等四部,译著《雨果传》等八部。他的名作《石室之死亡》广受诗坛重视,廿多年来评论不辍,其中多首为美国汉学家白芝(Cyril Birch)教授选入他主编的《中国文学选集》。1982年他的长诗《血的再版》获中国时报文学推荐奖,同年诗集《时间之伤》获台湾的中山文艺创作奖,1986年复获吴三连文艺奖。
  洛夫早年为超现实主义诗人,表现手法近乎魔幻,曾被诗坛誉为“诗魔”。台湾出版的《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如此评称:“从明朗到艰涩,又从艰涩返回明朗,洛夫在自我否定与肯定的追求中,表现出惊人的韧性,他对语言的锤炼,意象的营造,以及从现实中发掘超现实的诗情,乃得以奠定其独特的风格,其世界之广阔、思想之深致、表现手法之繁复多变,可能无出其右者。”吴三连文艺奖的评语对他更为肯定:“自《魔歌》以后,风格渐渐转变,由繁复趋于简洁,由激动趋于静观,师承古典而落实生活,成熟之艺术已臻虚实相生,动静皆宜之境地。他的诗直探万物之本质,穷究生命之意义,且对中国文字锤炼有功。”


读:

  先生诗后留言说:“和南寺坐落于台湾花莲海滨。此参佛,读经,写诗。2005年深秋我曾应他邀在该寺小住数日,当时内心只感到无比的丰盈安详。完成此诗已是一年以后的事了。”
  我只是在媒体上知道有花莲这个地方,那是台风极愿意登陆的场所。不过,既已秋深,风也不大,浪亦不凶,且有个和南寺坐落,及夕照映衬,霞光亮暮色,涛声伴晚钟,实在是个回眸人生,体验生命的好去处。难怪先生欣然小住,竟至安详与丰盈。
  或许如海南南端的南山寺吧?我曾携老伴光顾。寺外大海无边,风静山树,浪拍礁岩,我们于岩缝里抚摸时光,捡拾童年,后来仰躺石上,一任涛卷情怀,声拂意绪,顿觉宽泛而悠远,惬意而忘情,真真地想,就此化做两块永恒,不再起来……
  我那一刻的感觉,或许多少与洛夫先生之于和南寺外海滩,“背向大海”时的感觉相近或相似吧?只不过我没有诗人那样诗果累累的成就感,亦无交友佛家而神思空阔的体验,看来只能走进他的诗境里与之分享了。
  ——哦!这一首长达138行的大诗,起伏跌宕六节的大抒情呀!

  第一节33行。
  写的是“我”于傍晚在和南寺海滨独自散步,先是“面向大海”,继而“别过脸去”“背向大海”一瞬间的诸多感觉。诚然,这感觉是寂寞而又热烈的生命状态的实感。
  其热烈在物象于大海的“奋不顾身”,声形于耳畔的“木鱼喋喋”,及“破空而来”的潮声与钟声的交织、“千百只龟爬行的沙沙声”的伴奏。何其生机、何其勃勃的大自然,都主观呈现在一个恢宏的个体生命里了。
  而其寂寞,则通过“一袭宽大而空寂的袈裟/ 高高扬起/ 把整个和南寺罩住”这样的起兴之笔,及后面的“我单调得如一滴水”、“ 一滴好大的/ 蓝色的泪”等意象烘托出来的。
  但绝非寂寞是寂寞,热烈是热烈,而是两者浑然一体的诗的意境。这个意境就是被罩以佛家氛围的生命之空与生命之实辩证统一的体验。其中“我之不存在/ 正因为我已存在过了”是比较集中的表达。只有达此境界者,才能有“我欲乘风归去”的向往,而这正是该节末“回头我一把抓住落日说/ 我好想和你一块下沉”的意象内涵。

  第二节30行。
  诗人面对喻意的夕阳,承接以对一生诗路的回顾。手法使每一句诗都虚实相间地行进。“夕阳余温犹在/ 岩石犹在/ 岩石内部深处的火焰与灰烬/ 俱在。”其中的“夕阳”、“岩石”为实写,是现实的景物,“余温”实中隐虚,“火焰与灰烬”为虚现,是对生命运动过程的写意概括。而意象成“ㄔ亍,ㄔ亍,ㄔ亍,ㄔ亍……”的脚印,无疑是诗人数十年来的诗路回眸。“第一个脚印/ 一种欲望”——自然是“言志”、“言情”的欲望,只有言志言情,才可以跻身一个泱泱诗歌大国的漫长的诗路上;
  “第二个脚印/ 一声惊愕”——走上诗路就有诗才的意外彰显,这肯定会引起诗界的惊愕,传递回来,自然也是自己的惊愕;
  ‘第三个脚印/ 片刻缄默”——继续提高诗艺,就必须突破自己,在一时突不破自己的时候,那是痛苦的缄默,一旦突破,快乐的感觉那缄默不过只是片刻;
  “第四个脚印/ 多少悔憾”——这是对已经走过的路的一种清醒,只有清醒于从前的言动,才会产生懊悔与遗憾的生命体验;
  “第五个脚印/ 几近遗忘”——或许这是从头做起的一个代词——不论已经取得了怎样的显赫与辉煌,为了继续前行,则只能遗忘,只有遗忘从前,才会有快乐的重新开始;
  “第六个脚印/ 一个在时间中走失的自己”——说“走失”,应当是比较形象的彻悟,或许与接近佛教有关吧?诗人是从佛家的视野在重新体验个体生命。
  这节诗最后落在了“酝酿着一种焚城之美”,这是燃烧生命壮丽图景的生动写照吧?

  第三节20行。
  这节写“我”倾听木鱼,及平躺在巨石之上的冥想。这应当是接触佛家思想后,对生命的体验吧?人的主观意向“从胸口掏出/ 大把大把的蓝/ 涂抹天空”,这是巨大的善行吗?毕竟现实的工业社会已经破坏了人类栖居的自然环境,那么拯救地球就是拯救全人类呀!倘若所有的个体生命都有这样的情结,地球至少也不再继续被破坏了。但现实的天人的不和谐,很让人沮丧的,难免就有了寂寞孤独感的滋生。落笔在“海蓝透了之后的绝望”,则透露出对不能忘怀世事的无奈。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也是古来诗人常碰到而诉之于诗的意识现象。比如王维,比如李白。

  第四节24行。
  诗人通过“落日”与“沉沉的木鱼声”物象的玄思,而隐述生命矛盾状态的意义。
  “明天是幸福是灾祸”——这就是矛盾。
  “木鱼破了/ 是一种敲/ 不破也是一种敲/ 敲与不敲/ 反正都得破”——这是矛盾趋势的必然。
  生命状态的矛盾,就每一个个体而言,只有结束时才能停止下来。而一旦停止下来,可不就是“原知人死万事空”了。于是接下来诗人给出了一系列的“空”的意象:“海空着/ 蓝也跟着空/ 云和雾一出生便是空的/ 夕阳是今天最后的空”。
  经历这样的玄思之后,更其深切了对生命的体验,这就是“无知却先知的海”,就是“一头温驯的兽”,也就是“无知”与“先知”、人生性善与性恶的形而上的辩证统一。这是怎样高层次高境界的生命体验呢!

  第五节29行。
  再次起笔“背向大海”,就是背向人世,背向凡尘呀!当然不是空间意义的“背向”,而是取一种客观的认识角度罢了。人世呀,这个无数个体生命过往的平台,“平静”也好,“蠢蠢欲动”甚至“叫啸”也罢,反正人类真正的理想的幸福和谐从来就没有过——想一想古来的征战与杀戮,看一看当今的威逼与爆炸,可不就是“忽焉海面全黑”的感觉了吗?这是人类生命的大无奈。既无奈于“暴风雨的荒诞”——好好的一个地球,却好不起来,又无奈于“彩虹的虚幻”——毕竟天堂在哪里呢?但人类社会终究要有它的“归宿”呀?却不见踪影。这样的大现实,怀有大善大良之心的诗人,如何不陷入“无奈之极”呢?但人类痛苦之源,或曰生命痛苦之源,究竟在哪里?不就是这个现实的“存在”吗?存在决定本质,也决定我们的感觉,我们的精神。

  至此,一个生命体验过程中的“大我”之心,就潜行于字里行间矣!
  之所以我说这体验之寂寞,是因诗主体形象的痛楚;体验之热烈,是诗主体形象的思维之活跃。活跃的痛楚,构成了全诗起伏跌宕的审美过程。

  第六节2行。
  反复“背向大海”,回罩全诗,也是关照客观地看待生命,看待人世;“和南寺的钟声再度响起”,是回望这样的对生命寂寞而又热烈的体验过程,以达令人深思不已的阅读效果。

  最后要说的是,这是我仅从个人的身份、阅历、知识、观念出发,所进行的解读,且自以为是读明白了些的。而事实上能接近洛夫先生创作初衷的一些发肤,对我已经是不易的事情了。

  2008年四月初稿于黔中文化村
——2012-10-29删去开头三百余字。

_________________
诗是人生的雅伴儿。
山城子博客: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45

山城子的北美文集:
http://www.maplereview.org/best.php?u=963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山城子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william zhou周道模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加入时间: 2007/10/05
文章: 3689
来自: 中国四川
积分: 13610


文章时间: 2012-10-30 周二, 下午5:15    标题: 引用回复

问候山城子先生!

2010年12月初,我们参加30届世界诗人大会的各国诗人去参拜过花莲和和南寺,那是愚溪先生开办和主持的。当时此诗拥书法形式公开展出,洛夫老师也在场。我还写了两首有关此地的诗歌,欢迎到我的博客“灵魂的歌唱”中去指教。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william zhou周道模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QQ号码763314782
山城子

2008澳洲彩虹鹦十佳版主




加入时间: 2007/01/06
文章: 7522
来自: 贵州
积分: 23182


文章时间: 2012-11-12 周一, 下午11:18    标题: 引用回复

问好周老师!!
洛夫这首诗是和平岛传给我的书法拍照的原件,我抄下来重新输入电脑的。

_________________
诗是人生的雅伴儿。
山城子博客: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45

山城子的北美文集:
http://www.maplereview.org/best.php?u=963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山城子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红杉树

会员等级:3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7/01/23
文章: 105
来自: 山东滨州
积分: 202


文章时间: 2013-2-18 周一, 下午11:59    标题: 引用回复

经典文章
_________________
不幸是没人报考的大学,但从那里毕业的却都是强者!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红杉树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山城子——“澳洲彩虹鹦”第六期网上作品研讨会(2008年3月1~14日)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