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推荐 文友进生散文2篇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散文游记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李明晏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加入时间: 2005/09/12
文章: 262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477


文章时间: 2007-5-09 周三, 下午7:36    标题: 推荐 文友进生散文2篇 引用回复

夾邊溝有了渡假村
----------------------------
悉尼 進生

2007年4月15日,很幸運地讀到了〔澳洲新報〕(澳洲新文苑)第267期【反右】五十週年專輯A、B版上署名‘季凌’的文章——“夾邊溝,我聽見亡靈的悲訴……”。說幸運,是因為我不每期都買【澳洲新報】。從他文中得知,‘季凌’先生也出席了兩年前(2005年4月26日) 五十余位悉尼的華文作者假座Ashfield"京華酒樓”歡迎楊顯惠先生的座談會。
而在今天,我尤其感謝他寫下了這篇文字。

反右50周年了。誰都想問:“五十年過去了。現在的夾邊溝是怎樣的呢? ”
季凌先生寫道: 不久前到過的人說,當年右派們住過的房子,由於年代久遠,已經拆得七七八八。一面將要傾倒的泥磚牆土腥瀰漫,向東開的門框猶存,不知何人何年塗在上面的藍色油漆依舊鮮艷。這就是死在這裡的右派後代們所說的『哭牆』。『哭牆』後面,是一些楊樹、沙棗樹和榆樹,這是當年右派們的‘勞動成果’,半個世紀過去了,樹木已長大成林,一派生機,而種植者的身影早已經消失,雖然他們大都沒有離開。
翻過土丘,面前是一面斜斜的戈壁,鐵青色的黑色沙子靜默著,幾百年不移動一寸。那面微微突起的沙丘就是‘萬人坑’,裡面扔了好多人的屍體。土嶺前,一綹一綹的墳墓格外清晰,象是人側睡的模樣,一個挨著一個……
還有必要記住這些嗎?
一個強大的聲音說︰不必了吧!
不遠處,一岔路口,就是一面牌子,上面大書〈夾邊溝渡假村〉。真是讓人仰天長吁,無話可說。一邊是飢餓和死亡,一邊是酒足飯飽,歌舞升平。歷史和人,反覆得耐人尋味。目睹的人說,當年右派們住過的房舍現在不可以再拆了!連廢墟都沒有勇氣面對和保留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為什麼不在這裡建一座紀念館,以警示後來者呢?竟然把夾邊溝開發建成了一個渡假村,不能不讓人感到十分驚訝,並且感到無比的荒謬和恥辱!
……
讀完全文, 季凌先生用文字表達出的憤怒的感情,沖擊震撼著我。 我當然舉雙手贊成在夾邊溝建座紀念館的要求——這是源自正義和良知的聲音。然而,大陸清b實的政治生態在短期內讓人不存奢望。所以,我更喜歡去作一種思考游戲,去追隨一個念頭,那就是——描述中國,“在一個場景內,表現出她現在最浮面的東西,卻又最貼近那道潛流-----是它才能引出下一個場景。”我就象是親手制作“幻燈片”,灌進我的思索並一一把她“定格”下來,形成“時間的系列”。雖然,挑選“場景”有時費力、有時卻得來全不費功夫,但總是一個挑戰。一旦這些場景首尾相聯、活動起來時,我能欣喜地感覺到其中深含的“藝術”魅力:她們互相包容著、用無聲的語言述說著“真實中的肯定與否定”,暴露出一個個細微的“過渡”,從而“藝術”地撥動著歷史。直覺告訴我,只要這樣,她就不會墜落成為一部乏味的官方的“歷史紀錄片”,因為她打上了我的烙印,我才是她的主人。
現在,就在我讀完季凌先生的全文 “夾邊溝,我聽見亡靈的悲訴……”之後的一瞬間,我就明了了季凌先生伸出了援手,他給了我充足的暗示。我誠摯地感謝他。
我手裡早就有了一個“半成品”的場景,但她還過於單薄,明顯需要額外的支援。在閱讀季凌先生的文章之前,我還無法想象補加上的那個畫面,更不要提解讀它的襯托效應。但已有的那個場景,畫面中央線條明晰而簡單,就是中國的胡錦濤總書記坐在當年列寧坐過的課桌後面,凝神感動著。他臉部的表情告訴人們,何謂“神交”。現在補充的背景出現了,那是淡淡的透著蒼茫的畫面:

鐵青色的戈壁沙灘傾斜而來,柔和的線條象是說有風又象是風剛止息,使一綹一綹的墳墓格外清晰,擬人側睡的模樣,一個挨著一個……不遠處,一條坦蕩蕩的路,通到一個村口,無人影,但見村口大字:夾-邊-溝-渡-假-村。

這樣的兩個場景合成在一起,通過有形無形的線條互相浸淫著,觸弄撫摸著對方,組成了完整的一個畫面。
我感受到了一種難以言傳的完美。我沒看到淡去的血色,卻聽到了音樂。
從這個畫面出發, 我願意真誠地贊賞在夾邊溝開發渡假村的地區政府或開發商的遠見和他們的仁慈,他們所做的也是現今最好的、唯一可行的舉措 。
就讓人們現時只到夾邊溝渡假吧!就讓那些先生女士在酒足飯飽之余,欣賞完戈壁的遼闊寂廖,再用他們喜歡的口吻談論起不遠處散亂在荒山野地裡的幾千名"右派"﹑他們最後留下的白骨吧;就讓那些朋友用他們喜歡的方式去面對這些已成塵埃的冤魂吧,終究是「渡假村」把他們吸引到了「夾邊溝」。至少他們也帶來了同胞的氣息。而夾邊溝的一切,已經因楊顯惠先生的【告別夾邊溝】這本紀實性的小說,幫助我們這個民族戰勝了那個最可怕的危機---"遺忘的危機",而決定性地保存住了那場民族浩劫真實而慘烈的記錄。因此,沒有任何理由使我們一定要去拒絕“渡假村”,有渡假村遠比沒有渡假村好,只有這樣才能盡早地拉近中國的活人們同那些冤死者的地理上的距離。不要偏狹地指責,這是莊子的“不遣是非而與世俗處”,或是今人願意的“不遣是非而與歷史處”,這景象裡有著積極的改變:該樂意看到夾邊溝有越來越旺的活人氣的,讓五顏六色的人群涌去吧!讓各種人聲在那裡響起吧!該樂于聽到那兒熱鬧起來的任何消息。只要政府不強行拆遷當地主人兼囚徒們住過的房舍和廢墟,不征用死難者身下的沙坑,只要政府不說為了死者的靈魂能得到安息、將給他們最華麗的改葬,只要沒有不明來歷的人群砍伐那片已經長成的楊樹、沙棗樹和榆樹樹林、毀壞那面“哭牆”——而在夾邊溝那種地方,當“釘子戶”更有著活人想象不到的艱難。——只要這些事不發生,讓那裡活人氣先越來越旺吧,讓那亂墳灘四周發展出“衛星城”吧,不要讓那些荒野鬼魂再寂寞下去了!不要讓他們只被自己的親人流淚唸叨吧﹗讓不相識的人們開始頻繁地出現在夾邊溝吧,帶著他們願意的各種理由,那怕暗藏著譏笑和嘲弄,這是一個正常和諧的社會也會有的面貌!而今天,這就是在形成意義,這就是在聚起願望,這就是在起步建造夾邊溝該有的未來。

于是, 夾邊溝就先有了渡假村。或許這一場景准確地說,是用滑稽的手法表現了中國的現狀,但它並不荒誕。就把它看成是我們這個民族的“憨豆”先生的幽默創造吧﹗有時“憨豆”先生也力不從心,他的笑中只有笑,沒有政治,也不想批評社會,但在無奈中卻有清晰的堅持,一種挺進,還不怕會被未來詛咒。

忽然想起澳華文壇上的一個短篇-—王曉雨先生的【守墓人】。在那個虛構的故事里,一個在墨爾本大學研究古人類的中國人“我”,因急于買屋而能力有限,被深諳“多元文化奧妙”的經紀人戴維(原守墓人的孫子)巧妙引入圈套,“我”實地領略到了雨水洗過的墳場襯着滿天的晚霞枸成的絕妙美景後﹐這個中國人由衷說出了頗為坦率的感嘆﹕“我不喜歡的地方﹐不一定是暮氣沉沉﹐一片蒼涼”,接受了戴維的觀點:“毫無疑問﹐這世界上墳場是最安靜的地方﹐也是最美的地方”、“在我們西方文化裡﹐墳場﹐小河﹐樹林都是一樣的。”而迅速買下了守墓人的屋子,並追悔莫及。
現在,夾邊溝開發了渡假村,那裡是沒有“墓園文化的”,只是荒涼的戈壁灘、亂墳灘,藏著的當年政治的一個“一不小心”的產物。澳大利亞的看墓人的後代戴維先生,要是知道這真實的一切,他會怎樣贊嘆21世紀的中國人,贊嘆我們有著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銳氣、不拘形式的膽量、和象戈壁一樣瀟灑遼闊的奔放啊!

難怪有人說,看待中國的歷史,要用鋼鐵般的藍眼睛。


警察與教授
-------------------------------------------
( 悉尼 ) 進生

【竊聽風暴】,一部年度德國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導演東諾士馬克為了影片的真實,用了很多東德的機關大樓作實地拍攝,但是監獄博物館的館長卻拒絕了他拍攝的請求。館長說,東諾士馬克的劇本不符合史實,在整個東德歷史,象影片中那個監聽者那樣"良心發清b"的秘密警察,一個都沒有!
稍稍思索後,我選擇了相信這個館長的陳述,而不去追問他的年齡、任職期限、他是否擁有並查看過完整的東德秘密警察檔案,包括正常死亡名單、失蹤且銷毀証據了的前秘密警察目錄,等等,因為顯然地,否定他的說法遠比証明他是正確的要來得容易。我寧願假設他是正確的,便可以順理成章地思索另一個問題:
柏林圍牆自1961年建起到1989年終於倒塌,歷時28年。在這28年裡,布防柏林圍牆的邊防警察中,有大約7500名選擇了"叛逃",其中1/3成功,2/3事敗被扔進監獄。我明白邊防警察不同于秘密警察,那麼,東德有怎樣的秘密警察的信條、或秘密警察的職業信念、或秘密警察的思維方式,能使得他們這樣一支隊伍長盛不衰、經受住考驗,出色地完成政府交給的任務呢?他們終究是有人性的啊!(以上相關資料取自據說“有德國情結”的龍應臺所作短文﹕「你是有選擇的」﹐新快報,16/4/2007)。
誰都知道,柏林圍牆的倒塌有中國六.四事件的一份功勞。這一點,無可辯駁地表明兩國的人民有著接近的思維方式。因此,我希望能從中國的"秘密警察"身上找到解答這個問題的線索,反過來以圓德國監獄博物館館長之說。很幸運地,我找到了這樣一份文字"檔案",雖然它並沒有直接給我解答,但在"取証"的層次上卻足以使我滿足。這是一篇當年發表在李明晏老師、崖青女士主編的【澳洲華文作家創作園地】(澳洲日報第360期)上的文章: [冤假錯案何時了]-----署名:宜川;專欄名:黃土地﹐3/12/2004。
宜川回國曾拜訪了一位熟知的老人,"老人一生身居要職,從某種意義上講也可以說是在他手裡曾經掌握著京城大官們的生殺大權。"老人畢業於上海名牌大學,
學生時代即投身革命。自建國以來,大半生都在中央專案組工作。文革前,這位老人見證了彭德懷案、胡風案;文革中,他又見證了劉少奇、彭總、賀總等一大批開國元勛受盡精神與肉體折磨,在絕望中死去。老人坦承:"可以說在我經手的要案中,唯一值得慶幸的是胡風先生,他以超人的毅力和勇氣,含冤坐牢幾十載,終于活到了平反昭雪的一天。如今,面對風燭殘年的胡風先生,在我的內心有一種強烈的負罪感,恐怕至死也難以平復。"
這位老人的感概,若用"人老了心腸也會變軟"來解釋,我想是褻瀆了他。而想到那成千上萬蒙受冤屈的靈魂,我不敢憐憫老人內心的痛苦,他也實在是大半輩子沒吃苦也沒受罪﹔我還想指出,他所說的胡風先生的"超人的毅力和勇氣",其實是胡風曾瘋了,失去過記憶,用那樣的修辭真是無意地在掩蓋一個政權的血腥。但我接受"他對那些成千上萬的受牽連的受害者發出的懺悔"是真誠的看法。他要比現在那些六、七十歲了還躺在地上搖著撥郎鼓作秀的權力小子們有人性多了﹗瞧他們那曲線玲瓏的身段,象模特一般修整過的面容,嘴裡說著“不要使我增加遺憾的一頁”,卻只知蠻橫地要歷史遷究他們,還要嚴實地隱藏住自己想要的生活。他們背誦教條、時時發現裡面滿是新的細節,他們的話語永遠沒有探索性,他們的操守只是証明﹕“人民其實是妓女”。老百姓應該知道的事情都成了“國家機密”,他們害怕個人的思想自由,尤其仇視獨立特行的個人,怕他們引動人民,會一點一點地唾棄掉50多年來形成的集體無意識中的“自欺欺人”,而開始有了自己的解釋。在場面上,他們實在是些沒有內涵的人物,這並非來自他人的貶低,而是因為他們至今還不懂說真話的魅力,相反他們屢試不爽的只是機會主義地從被他們打壓摧殘的人那裡剽竊靈感、那些他們不得不拾起的思想片段,以使自己的政權保鮮。人民要怎樣向他們表達感激之情呢﹖----------如果我熱情過度,請別介意,但千萬小心,別讓我現在所寫的成為永恆。而 宜川先生文中敘述的老人,當年懷著滿腔漸漸變涼的熱血,糟踏了自己的大半生,在耄耋之年,敢於在後輩面前吐出心聲而護維住晚年的余燼,我敢斷定他還有敬畏之心,他還能看穿真理不在這裡,所以不再選擇"沉默"﹔------我 因此尊敬他,也為這一點感謝上蒼,人性終究還有啟迪人的力量!我祈願 老人健康長壽,詩曰﹕"遠路不須愁日暮,老年終自望河清",不悲觀的。
2004年,經老戴維幫助,我聯係上了墨爾本華文作家齊家貞女士,蒙她費心郵寄了一本【自由神的眼淚------父女兩代囚徒的真實故事】給我----當她得知我購書的意圖後,慷概地又郵寄了一本-----作為給我小女兒十多年後滿18歲時的生日禮--------並在書的屝頁動情地寫下了:

"明明,親愛的小明明:
當你能夠讀懂這本書的時候,齊阿姨或許已經不在人世。但是,這本書,作為一段真實歷史的見證,是永存的。
書裡的人們和他們的命運將告訴你,在北半球的那塊土地上,那塊養育了你的父母和父母的父母的土地上,曾經發生過什麼。 ............"

我感謝齊家貞用她的心血之作在幫助我囑咐我的小女兒,而作為21世紀人類的一員,女兒將長成一個富有人情味的“黃皮膚、黑眼睛”,她不僅會關愛自己的這個家,也會去了解世紀之交的中國,她或許無須去精研那裡還是“小國寡民”時產生的古老學說、去記得三皇五帝、黨官顯貴,她卻應該學會專注地解析他人的人生,以豐富自己終究有限的閱歷,能去了解那個貼近普通人生存狀態的“社會的內在品質”,學會獨立思考,才有韌勁去聆聽這個民族的未來,並在這邊活得更踏實、清醒、和快樂。
就象許多讀者贊賞<<毛時代的最後一個舞者>>(中文版書名﹕舞遍全球)的真實感人,兩年前我也曾為 【自由神的眼淚】一書的真實性而感嘆。這本書,所有的場面就象是現場拍攝的照片,其可信性也擔當得起向我女兒傳達那個歷史信息的使命,而且她還能獨特地印証宜川先生所寫的那位老人晚年懺悔時所透露出的整個時代的特質。
讀完【自由神的眼۸c】,我特別記住了該書的第23章中兩個小小的人物,他們有著特殊的意義。第23章------〔一張紙舉起的問號〕是能夠輕而易舉地轉換成一個獨特的故事的。當今年報紙上第一次談論起【竊聽風暴】影片時,我就想,齊家貞那裡也有一個現成的讓人發怵的真實故事。
第 一個小人物是在那年頭有個勞改犯丈夫的單身母親蔣忠梅,1961年成了同齊家貞無話不談的朋友,第二個是不願透露自己姓名的男人,他忠告齊家貞蔣忠梅是公安局的密探,當齊家貞持十分謹慎的反應時,他提供了讓齊家貞自己去核實的安全方法。書中還有類似的人和事,如綽號“美麗的薔薇”的胡薇薇的平反証書上赫然出現了20多年前偷看了她日記而向黨委舉報的同班同學的名字,等等。
我坦率地承認,就是加上【自由神的眼淚】裡這幾個下層人物,也沒有幫助我能夠找到完美地解釋統領秘密警察群體、並且可以使其中每個人不知不覺就失去警覺地接受的那種思維信條,反而明確告訴我,"良心發現"的秘密警察在中國從來是有的。但他們的存在不能証明那種"思維的言說"不存在,這是兩件不同的事,前者的存在只會使架構那個信條的努力-----或者就是那種"政治紀律"(這是低級的用語和表達方式)更有痕7b實的意義。"馴服工具論"是殘破了,鼓吹者當年自己在"菊香書屋"
一怒而砸爛正在播放"黨中央決議"的收音機時,同時也砸爛了它。
我真的很想幫助德國的那個能較勁的監獄博物館的館長,我欣賞他的對於“脫離歷史真實”的影片的憤怒和不肯隨波逐流的認真。
當報紙上關於一個小警察的報導展開時,機遇來了。
大洋時報四月十九日的[社會週刊]整版報導《被辭警察吳幼明的零類人生》,文章的最後一節是: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王太元評吳幼明",正是在這裡,我找到了極有價值的東西,轉轉手可以獻給館長先生,而提供者王太元的"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的身份也極有份量。
王教授說:"警察到底是用'自己的良心'說話、做事,還是用警察職務所要求的方式說話、做事-------這是世界警察都必須解決的'警察倫理'問題。我認為,在探討社會問題時,警察應當也只能'用警察的方式',而不能用私人的方式。"相比較而言,在王教授整段話裡,這句話語義最清晰。
宜川文中的那位老人,大半生在政府的"中央專案組"工作,他幾十年小心翼翼的執行堪稱范本,但在"探討社會問題"時,該是完全"不及格"了。
他說:".....'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現在想想,對一個無罪的人來講,這本身就是對人格的侮辱,對人權的踐踏。即使對有罪之人來說,它也沒有尊重作為一個人的沉默權。那時沉默被視為無言的反抗,是要罪加一等的。痕7b在,我以為這條標語應該走進中國的歷史了。
"那時代凡是辦案的和被立案的人都明白,罪名是上面定的,你認也得認,不認也得認,誰也推翻不了,那怕是驚天的冤案。文革前,彭德懷案、胡風一案都是如此,欽定的'反黨集團'不容置疑,我們就要去四處搜羅'反黨'的人証、物證,以便上面結案。如此一來,&sup3;-c多人被莫名其妙地卷入案中。.......最後,從上到下,涉及全國各地無辜的受害人成千上萬。不少人因此妻離子散、家۞
'7d人亡。見到這種結局,我們中許多人也曾深感不安,私下裡也在置疑這種辦案方式。
"文革開始以後,專案組的辦案方式不僅沒有改變,反而變本加厲,甚至公開以整人為目的。.....那時,面對這些慘痛的事實,在夜深人靜之時,我也常常捫心自問:即便奉旨行事,就可以心安理得嗎?.....
"解放以來,可以說除了高崗、林彪案以外,中央專案組所辦的案例,幾乎全部被推翻了。當然,那也毫不奇怪。.....就目前解密的資料看來,高崗與林彪案是否定性准確,也大可存疑。唉,你看這冤案一樁樁,血漬斑斑,令人觸目驚心。罪過啊!我本人作為
專案組成員,也難逃其責。"
這個良心發現的坦誠老人真是不合格了。而【自由神的眼淚】裡的角色,僅僅那個公安局的"二排"(線人)、那個教唆犯蔣忠梅稱職,那個透露消息的官員,則該"廢了"。最新的案例來源也沒能幫助我﹕ 被美國國會稱贊為“唯一一個沒有反對聲音的中國人”的高耀潔醫生,領了聯合國愛滋病組織頒的獎和美國婦女組織《生命之聲》頒發的「全球女性領袖」獎後歸國,又遭政府公安監控,高醫生透露,她曾請過幾個助手,但公安部門要求他們當“臥底”,監視她的情況,為了不為難別人,她只得自己動手。現在象蔣忠梅那樣稱職的“線人”或說“公安二排”也是“鳳毛麟角”了,但對于用來作為指導理論的﹐如王太元公安大學教授所說,我看尚能經受住“實踐的檢驗”。您瞧﹕

德國的監獄博物館的館長正在拒絕東諾士馬克的拍攝請求,他說:你東諾士馬克的劇本不符合史實,在整個東德歷史,象影片中那個監聽者那樣"良心發現"的秘密警察,一個都沒有!你應該知道,東德的秘密警察,在執行任務時拒絕任何"私人感受",在"探討社會問題"時,也一絲不苟地遵循"警察的方式",他們中,絕對不會出痕7b你虛構的"秘密警察魏思樂"!

上面這番話,內行人就不必謙稱"源自西方人的說法"了,實在是用"中國公安教授的方式"表達的"東方精神"。

只是 還該指出,吳幼明的被辭退,不在於他當城管時就厭惡執法過程中的粗暴、無人性;不在於他的"非法經營"六年之久的賠錢的網上雜誌「水沫」,和他屢屢上帖揭露"警隊體制弊端";不在於他拿著雷達測速儀時天王老子也不認的氣概,不在於他每日不完成罰款任務而被扣掉工資又不服,也不在於他的愛讀書愛思考,更不因為他的愛為弱者、愛為自己哭!請看,壓垮這匹沙漠跋涉的瘦小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不還分明地在風中搖擺?
今年"兩會"期間,他響應全國政協常委任玉嶺反映公安截訪問題的提案,寫了<<基層警員向兩會進一言:政府行為中應該禁止截訪行為>>一文,貼在網上。兩會結束那天(准啊!),他接到了辭退通知。
四月中旬,北京召開了全國信訪工作會議,政府重新確認了上訪制度,以及上訪群眾的權利,並明確要求各級政府不准截訪,不准以強制手段妨礙群眾上訪,從而委婉地糾正了胡錦濤的要"把不穩定解決在基層"、"不要給中央添亂"等指示造成的惡劣影響。而這屆以溫家寶總理為首的政府,一向有"具有超強人格魅力和超前思維"的美譽。
然而吳幼明的被辭退還是 有點當年政府拘捕<<紐約時報>>駐北京辦事處助理研究員趙炎一案的意味。江澤民在9月19日結束的16屆四中全會上辭去軍委主席職務,但<<紐約時報>9月7日的報導就准確透露了江去意已定的消息。對趙炎的所有控罪又在胡錦濤對美訪問前撤銷。政府也怕被說成"盜版"?這幾十年來,不就是這樣過來的嗎?此次,若指控吳幼明"泄露政府機密",你我一定只得去"鑲牙"﹗然而點穿開來,也還是吳幼明的年少不更事,無意違反了孔老二的“三諱”中至少“兩諱”﹕“國諱”與“聖諱”。瞧當今國內封疆大臣,大都有執掌過“宣傳重鎮”的經歷,他們深諳“三諱”真傳,明白此“意識形態”才對得起“中國式的社會主義”,自己也才不至于宦海蹉跎。所以,基層當局只能在全會"結束那天",隨便找個理由一腳踹掉了這個過於多嘴的小警員。一個小人物的故事,竟能如此入木三分地道出一個國家、一個政府的政治文化傳統﹗我想,清代的那個大文化人,曾為自己的書法不是「當世館閣之書」(考狀元的書法)而傷心的龔自珍,如若活到今天,會不會為自己書法不行僅只影響官運而慶幸﹖相映成趣的還有,基層當局這一踹,神似吳幼明當年一腳踹飛了那個敢於頂他:"你說我嫖娼我就嫖娼了啊?"的漢子。那時,吳幼明行事思考均按"警察方式",才常得到嘉獎。

早了一個月的一根稻草,卻具備了整個制度的力量,把這頭單薄的小駱駝壓下
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王太元教授說:,"我認為吳幼明不適合在警隊工作。"誠哉斯言,焉會無理!
如果沒有這樣的一根稻草,這匹"零類"的小駱駝,還能遊蕩在他小小的綠洲。
因為:書攤小商販說,如果按照正義、公正的原則來評判一個警察的好壞,那麼吳幼明肯定是個好警察。因為:他遭"發配邊疆"而去工作的那個偏遠的風波港村,村主任說,吳幼明工作非常不錯,很有責任心;因為:小超市的老闆娘說,他實在,為群眾著想,比以前的管段民警好太多了!因為,在這綠洲裡,人們都還記得一籃雞蛋被粗暴踩碎的農婦無助的哭聲,那塵土裡一片狼籍的蛋黃、蛋清。

導演偉鐵的電影<<黃石大道>>裡,吳幼明飾演男主角,演釋他十三年的警員生涯;艾末末拍的記錄片<<童話>>留住了吳幼明被辭退後幾天的生活場景。這些人都是有心人,或許他們感受到了這個“零類”的小警察身上反倒有著能效力於將來“和諧社會”的警員的“靈氣”﹖而眼前的現實,因他們的存在,才有聲有色、漸漸可信而使人寬慰。
從此,大道上一拐一拐走著這樣的一個警員,他披著“童話”色彩,走進了還混沌著的歷史。









“開化”的生機
===============
(悉尼) 進生


“叛逃”之所以可惡,不在於“叛”而在于“逃”、“逃”的要義:要逃出掌控,要從“新”活出樣子來。您瞧一個“逃”字,龜兒子穩坐龍舟,四肢象四條漿,勻勻地划,而那一拖筆,是昂首挺胸有了人相,同時優雅地曲里拐彎,本以為她在暗喻黃河的九曲十八彎,哪知卻是拉弓射出箭!這“逃”字的神韻,能美到這種地步,全是因為咱老祖宗從來好斗,又不主張硬充好漢,苗頭不對就“遷徙”了,從北到南,從東到西,“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一種生存本能而已;——否則就沒有了機會,沒有了選擇。۴
'7b代官話,叫“長征”或“戰略轉移”,沒錯吧? 而那個“叛”字,歷朝歷代,對扯大旗造反者而言,骨子裡也是“半”“反”而已,說得好聽是為了“聚眾”,哪個為首的叛逆反了皇上不是自己稱皇?幾千年歷史,.無一例外,例外的都半路腰斬掉了(將來的和諧世界或許真成了例外)。至于小小百姓,不得已沾上“叛”字,更別當一回事,連著筋呢。所以切記︰“叛”字極易妄談,“逃”字,實在不可小覷。
實例當空。 當年林彪,一登上他那三叉戟專機——馬上被解讀成一個“逃”字,他便必死無疑了。是不是該如此解讀,至今不議論的,象是在等他後人死光了才有心情聊聊。再往遠推,舊社會裡和上世紀的六○年前,還在上演的【四郎探母】,至今上不了央視,純戲人也心照不宣,象不知道咱還有這出戲。現在的小年輕就別提多單純了!打那時起都隔多少朝代了,還那麼怕那麼敏感?封建社會都不怕,依依嗚嗚傳唱下來,看戲的知道人家楊四郎是陣前撕殺、手段不濟、遭美人暗算、而被硬塞到她石榴裙下,“臨陣脫逃”成了敵手的駙馬爺,還心念念地要私奔回娘家。將這出戲斷成非同小可的“叛國”戲,真讓人莫名驚詫,還會引發“意識形態”的大地震?楊四郎不就是“腳踏兩只船”的一介武夫嗎?如今的高官領袖,誰不“腳踩兩只船”?要是當代有個男性“太子黨”,撈了個小布什的千金,我說哥們,下“特批”國慶吧﹗可【四郎探母】,就是悉尼、墨爾本的純戲曲票友,會不會倒在其次,今天是斷不肯來兩段的。
“背叛”就不同了。趙紫陽的被困“富強胡同一號”,雖是“虎落平陽讓犬欺”,卻絕無性命之慮,這不,15年,安享晚年,四合院四圍高牆,還有警衛用著,直到壽終正寢。待遇同“叛逃”者林彪相比是天差地別。為什麼?
因為, 高官的“背叛”,只要不逃,尤有正面效應,她絕對影響歷史的發展。我就不舉蘇聯的赫魯曉夫、戈爾巴喬夫了,免得人譏諷現在的俄國小了,但當今執政黨發貌7d誰也不能學他倆,是寫進了黨章,還信誓旦旦的要代代相傳,就是一個鐵証。其實中國人是很聰明的,那是精心為政敵准備、欲蓋彌彰的把戲而已。咱不談政治,轉到“純文學”上來湊著玩兩把,費您時間了。
我告你,完全可以從【周邊的社會流行文化心理學】、【上峰的文化原型心理學】、【同僚的反應心理學】、【不搭界的白相人的接受美學】上細究老趙黨總書
記造成的“全方位文化氣候”以及新生成的“文化底蘊”,文筆優美而又能完美地避談政治。要義如下:
【周邊的社會流行文化心理學】:“紈褲不餓死,儒冠多誤身”,“唯有涼州歌舞曲,流傳天下樂閑人”;
【同僚的反應心理學】:“含情欲說宮中事,鸚鵡前頭不敢言”,或“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 上峰的文化原型心理學】:“殺人何有限,立國自有疆”,“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擒賊先擒王”;15年的老趙心態夠讓人把玩找樂子了,“白髮三千丈,何處得秋霜”、“10年一覺楊州夢”,不全是自找?
【不搭界的白相人的接受美學】:“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胡同煙雨中”;“悵望千秋一洒淚”“世情付與東流水”;“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支紅杏出牆來”-----“如聽萬壑松”?
但要同樣純文學地談論 “叛逃”就難。上面的那些“原型心理學”呀“接受美學”呀全不靈,【上峰的文化原型心理學】也無用武之地。大家只得齊刷刷站在邊界這邊遙想,那混蛋現在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拿他沒辦法了,他要活出個樣子來了——唯有一個酸到骨髓的“恨”字,綿綿無盡時。至於口袋裡拿出的種種冠冕堂皇的理由,就別提了。手中有把飛刀,一定擲將出去,冥想裡扎他哪兒都行,還能文質彬彬嗎?還能“欲說還休”嗎?話到如此,您懂我的意思了吧?
我 再說一段中國大陸的尋常事,當份作業,“梳耙”一下內裡含有的“背叛”元素或是種類,您就明白,那已經是我們的文化了,就象是血管裡的活血,每時每刻流著呢。明白這一點,以後談這“背”呀“叛”呀“逃”的,就會少點窮酸味,就會“老駒”多的!
去年或前年,我讀到一篇報導,說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到河南考察抗愛滋的情況,接見了自1996年起就自費施行愛滋病救助工作的高耀洁醫師,與之相談一個多小時。記者在報導最後寫到,吳儀副總理久久凝視著離開的高耀洁的背影。——這情景,使人感動之余,不由得不想,那一刻從大慶油田走出來的吳儀在想些什麼呢?
今年二月初,報載:河南省當局為了第三次阻止高耀潔醫師赴美,去領取一項由美國非政府組織【生命之聲】所頒發的“女權活動人士獎”,兩周之內竟派出50多名警探,將其軟禁在家中,切斷高家對外通訊,用失業脅迫高的子女,逼得她兒子跪在地上向母親叩頭,要她放棄赴美領獎。
而【生命之聲】的榮譽會長恰恰是美國前第一夫人希拉利‧克林頓。此人的一句參選宣言震徹美國:“我參選了,同時將贏得勝利。”這話若在中國,執政黨裡無人敢言,要敢那是等同自閹,可在美國,無此氣魄您就蹲屋檐下去喂小雞、等著它孵蛋吧——我的爺們!希拉利有自立、自強而堅韌的內心世界,她為高耀潔兩肋插刀便可以理解。據美國的媒體分析,橫亙在她這個為政治而生的女人走向美國總統寶座的最大挑戰是,怎樣說服更多的美國人相信,一個女人同樣能在戰時勝任軍事統帥之職。就是這樣一個希拉利,獲悉來自中國河南的消息後,就於2月18日發表聲明,並立即致函胡錦濤及吳儀,要求准許高耀潔赴美。她並為胡錦濤以“特別批示”的方式作出正面回應而感到欣喜。不僅如此,國務院副總理吳儀還特別委託衛生部副部長及疾病控制司副司長拜訪高耀潔,表示希望在愛滋防治方面與高耀潔建立長期聯系及合作,會面氣氛融洽且具建設性。
若問高耀潔去了美國咋樣?她不打自招地宣稱:“我一個八十歲的老人,為什麼要欺騙全世界老百姓?我肯定要說真話,要是說假話,我就不會折騰到今天這樣了!”“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壓力下,我從不說假話。這些官員,連溫家寶都敢騙!”
她還“黨文化”十足地表示,當局讓她“赴美領獎是中國政府的最大進步。要是在十年、二十年前,他們寧可把我殺掉,也不會讓我去!”
她還與時俱進地表示:“不知道他們還會搞啥陰謀鬼計。我不知道是否真能成行。但至少警察都已經走了。”
已經是四月了,頒獎之日是3月14日,塵埃已經落定。我想,此人很會故弄玄虛,當然還活著,在眼巴巴等著“陰謀鬼計”。

上面所談的這件尋常事,您要能從中判斷、歸納出一打以上貼切的“背叛”條目,大如“背叛上峰、背叛神農”,小如“真相的背叛”、“良知的背叛”,等等,您就算是盡悟當今“『開化』的生機”了。
哥們要能如此“多才”,前方又是“開化的大地,解凍的河流”,那就別“問”了,抬起頭、挺起胸,大膽地朝前走吧!誠摯地祝愿您!
(刊發在19/4/2007大洋報【大洋廣場】)

_________________
李明晏
澳洲中文作家协会秘书长
澳洲中文作家协会(中华分会)会长
www.australianwinner.com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李明晏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墨竹淡香

会员等级:6




加入时间: 2006/01/22
文章: 1008
来自: 中国重庆
积分: 8663


文章时间: 2007-5-11 周五, 下午8:08    标题: 引用回复

繁体字读起来太艰难了,真是遗憾……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墨竹淡香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散文游记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