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mg
会员等级:3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10/16 文章: 156 来自: 浙江杭州 积分: 470
:
|
|
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并称济南三大名胜。济南的美丽来自天然,大明湖的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它是一个由泉水汇集而成的天然湖泊。大明湖水来源于城内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十几处清泉。细流成泉,泉自成溪,穿城绕郭,自南岸汩汩流入,或白浪翻滚、银花玉蕊,或晶莹透剔、冰弦低语,冰清玉洁造就了大明湖的娴静靓丽。水源涓涓不绝,湖底又是不透水的火成岩,溢水从北水门经小清河流入渤海,一汪湖水自然“淫雨不涨,久旱不涸”,并有“蛇不见,蛙不鸣”的自然生态奇观。
大明湖最早见于历史记载的是在北魏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泺水北流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东、北两面则湖”。当时的大明湖,几乎占了旧城的四分之一,西边一直可以到现今的五龙潭,南边一直到濯缨湖,北边一直到现今的华山、鹊山,故又有鹊山湖之别称。六朝时,因湖内多生莲藕,而名“莲子湖”。后来相继被称为历水陂、西湖。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著名文学家曾巩任齐州(即今济南)知州时,为防御水患,修建了北水门,引湖水入小清河,并在沿湖修建亭、台、堤、桥,大明湖随之渐成景观。曾巩曾赋诗道:“问吾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鱼戏一篙新浪满,鸟啼千步绿阴成。虹腰隐隐松桥出,鹢首峨峨画舫行。最喜晚凉风月好,紫荷香里听泉声”。金代西湖改称大明湖,金代诗人元好问有《泛舟大明湖》赞曰:“长白山前绣江水,展放荷花三十里。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苍烟收不起。山从阳丘西来青一弯,天公掷下半玉环。大明湖上一杯酒,昨日绣江眉睫间。晚凉一棹东城渡,水暗荷深若无路。江妃不惜水芝香,狼籍秋风与秋露。兰襟郁郁散芳泽,罗袜盈盈见微步。晚晴一赋画不成,枉著风标夸白鹭。我时骖鸾追散仙,但见金支翠蕤相后先。眼花耳热不称意,高唱吴歌叩两舷。唤取樊川摇醉笔,风流聊与付他年”。明朝以后,因为修建城墙,把湖水给隔开了,大明湖的湖水面积因此而变小,可是名气却更大了。
大明湖不象太湖那样烟波浩渺,气势恢宏;也不象西湖那样娇俏明媚,艳丽动人。大明湖形态秀丽,沉稳中饱涵端庄。波光轻摇。湖水澄碧,映着蓝天白云,湖中有北洋洲、翠柳屏等6座岛屿,绿荫蔽天,亭阁参差,仿佛海上蓬莱仙岛,有几分仙风,有几分禅意。环顾四望,青山绿水映照,茂密的杨柳堆笼着淡淡青烟,蒸腾起旺盛的生机;柳荫如袖,随风招展,不时撒播着绻缱和缠绵;垂枝拂水,荡漾出春光涟漪。就连树间的小鸟也仿佛感受到了大明湖的柔和的清爽,那声声啁啾似乎也格外地让人多情善感。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出生当地的诗人王士祯感受了大明湖的柳色,写下了四首著名的《秋柳》诗:“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愁生陌上黄聪曲,梦远江南乌夜村。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大明湖边也因此诞生了南北唱和的“秋柳诗社”。
再看湖上,湖面的一半铺着翠绿的浮萍,小小的黄花闪着蜡光,那湛蓝的湖面便似夏日的夜空,炫耀着星星点点的恬静灿烂。湖面的另一半,则是连裳接袂的荷花。翠盖高擎,随风摇曳,高出叶面的是淡粉娇柔的荷花和深粉稚拙的菡萏,小小的莲蓬则在花叶间躲躲闪闪。从国内外搜集的上百个品种汇成了呈香斗艳,夸异矜奇的荷花大观,有的瓣展千叶,层层叠芳;有的朵开瓜剖,单片玲珑;有的花小如金钱,婀娜于浅盘之上;有的萏菡似满月,亭亭于巨饔之中。荷花以淡粉为主,间或有一朵白莲,花如斗大,而冰肌玉骨,超凡脱俗,真如凌波仙子。软软的杨柳风吹来了细细幽香,如远在天际,又如就在身边萦绕,那正是从那嫩黄的莲心中吐出的沁心香风。香味是淡淡的,红莲的颜色却是浓浓的,微风是凉凉的,然而置身其中的感受却是暖暖的。聪明的济南人极善于捕捉感受和情调,他们把柳树定作济南的市树,把荷花作为济南的市花,因为他们清楚,大明湖的“杨柳春风,芙渠秋月”打动了多少古往今来人,引来了多少南来北往客,那份眷念,那份牵挂,伴人度过风花雪月,走到海角天涯。
看荷花,最好到小沧浪。小沧浪是一处具有江南风格的小园林,由小沧浪亭、曲廊、荷池等组成。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山东盐运使阿林保仿效苏州沧浪亭而建。曲廊沿湖而建,湖水穿渠引入荷池,池边建有八角形的小沧浪亭,面阔三间,坐北朝南;半浸水中,长方形,歇山飞檐,外设围廊坐栏。亭周三面荷塘,四面柳浪,小桥流水,莲花溢香。亭东架石板平桥,将池水分成东西两片。亭南连东西向长廊,把湖光山色引进园来,园内的亭、台、假山、花木便融入其中,连成一体。晚清小说家刘鹗在《老残游记》中曾有描绘:"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得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清嘉庆九年(1804)夏,山东提督学政刘凤诰与山东巡抚、书法家铁保曾在这里宴饮,刘凤诰即席赋句,铁保当场书丹,“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联轰动天下,至今嵌尚在庭园西廊壁洞门两侧,成为标榜泉城风光的响亮口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