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军
会员等级:1
加入时间: 2006/08/31 文章: 34 来自: 广西省玉林师范学院艺术系 邮编:537000 积分: 15
:
|
|
我国的四大名著之《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衰亡史。《红楼梦》的指导思想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具有民主主义启蒙思想的知识分子要求进步的精神状况,但他们的反抗又是不彻底的,无能为力的。曹雪芹的思想特殊性和共性是他能写出《红楼梦》的重要原因。
曹雪芹的历史背景、个人身世、经历和资历,特别是《红楼梦》这部作品中的思想,都非常可靠地反映了曹雪芹的世界观、思想个性特点。那么,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中,到底是什么样的世界观贯穿和联系着整部作品呢?
《红楼梦》这部作品之所以具有鲜明深刻的反儒倾向,这必然是和作者所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分不开的。曹雪芹学富五车,从《红楼梦》中可以看出他对老庄哲学无不熟悉,《老子》的哲学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曹雪芹有着很大的影响。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巧妙运用了大量老庄的哲理语言,侧面地反映出了他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思想。
曹雪芹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尊法反儒的代表,他通过自己的作品《红楼梦》深刻地表现于世人面前。儒法斗争具体表现在哲学上,其实也就是唯物论对唯心论,辩证法对形而上学的斗争。而曹雪芹作为一位尊法反儒的思想家、文学家,他的哲学观点就表现在:用朴素唯物论的“气一元论”,反对儒家唯心论的“理一元论”。
《红楼梦》其实是反映曹雪芹思想的一面很好的镜子,它不仅艺术地反映了曹雪芹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同时也反映出了曹雪芹的世界观的哲学基础。在《红楼梦》中,曹雪芹通过第三十一回中对史湘云和翠缕谈“阴阳”的对话设计,反映出了他对世界本源所持的看法。他通过史湘云之口说:“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这阴阳不过是个气罢了。器物赋了,才成形质。”他把世界的本源看成是“气”,这一观点与程朱理学中的“天下只是一个理”的唯心主义载然是相反的。程朱理学把“理”看成是世界本源,鼓吹“理一元论”,其实这其中有着险恶的政治目的,这就为“天命论”、“天理论”制造了虚假的理论依据,以证于封建帝王是“受命于天”的圣人说法的理论依据的成立性,从而为封建社会的合理性和永恒性制造虚无的舆论。
通过《红楼梦》这部作品的则面反映,我们不仅看到了曹雪芹“气一元论”对世界本源是物质性的认识,而且从《红楼梦》中还看到了他对世界的千变万化的认识,以及矛盾对立统一的认识,在第三十一回中,曹雪芹通过史湘云之口说:“‘阴’‘阳’两个字,还只是一个字,阳尽了,就是阴,阴尽了,就是阳;不是阴尽了又有一个阳生出来;阳尽了又有一个阴生出来。”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看到了矛盾从方的对立性和统一性的变化,而且这反映了曹雪芹对事物在民展过程中,到一定程度后必然走向反面的认识。毛泽东说过:“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叫做历史的唯物主义,站在这一观点的反面的,是历史的唯心主义。”因此,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中,曹雪芹揭示了四大家族“烈炎烹油之盛”掩盖下的虚弱实质,揭示了封建制度必将崩溃、走向灭亡的现实。儒家思想称“天不变,道亦不变。”曹雪芹的《红楼梦》,在对这一为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儒家思想的评击中,对这种传统腐朽的思想观念给予了坚决的否定和打击。
在《红楼梦》中,贯穿全书含有朴素唯物论辩证法思想的“真作假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一对联,其实就是《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中的“有无相生”的再现,这一对联中的真假,有无其实表达的意思就是《老子》的这一思想。其实,在《好了歌》及解中讲的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穷富;盛衰;荣辱;祸福;生死;贫贱等一系列的演变和变化,也都是“真假”“有无”的哲学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将自己的“替身”贾宝玉比为不合封建之“天”的“顽石”,反映了他对儒家思想的否定。在当时的社会中,儒家思想居于统治地位,而曹雪芹之所以的把自己比喻成“顽石”,就是说明他不愿和那些居于统治地位的豪门权贵们同流合污。作为一位尊法反儒的思想家、文学家,他之所以描写自己的“另类”, 就是要和鼓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思想的封建统治阶级对立。在《红楼梦》的第三回,曹雪芹借贾宝玉之口说:“除了《四书》,杜撰的也太多呢。”又说:“只除了什么‘明明德’外就没书了,都是前人自己混编纂出来的。”曹雪芹通过对贾宝玉这些对话的安排,其目的也就是要否定儒家思想。
儒法斗争具体表现在哲学上,其实也就是唯物论对唯心论的斗争。儒家思想提倡“仁义道德”,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中,曹雪芹在小说中对四大家族各种丑态的描写,揭示了封建儒家思想的虚伪和假猩猩形象。如对于“主人”与“下人”之间的细节描述,对于封建统治阶级的下层,在《红楼梦》中又何尝看到“仁”呢?在四大家族里,主子们对奴隶、下人肆意虐待,短短几年中,被四大家族害死的下人就有十几个;金钏儿被王夫人逼死后,王夫人“拿了几件簪环,当面赏了”金钏儿的母亲,金钏儿的母亲就“磕了头,谢了出去。”贾政打宝玉时,板子打得“又狠又快”;“一个个不象乌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又哪有什么仁义可言,曹雪芹之所以在小说中如此重视这些细微环节的描写和勾画,就是想通过情节反映出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也则面表现出他的反儒思想和反唯心主义思想。
当然,曹雪芹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都是朴素的,自发的,在对于一些事物的社会历史的认识上,曹雪芹也表现出了他的唯心主义思想,但尽管如此,《红楼梦》始终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政治历史小说,对我们进一步了解历史上的儒法斗争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当然,要真正深刻地理解《红楼梦》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不仅要求我们要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还要对中国的传统哲学中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有深刻的理解和具体的研究才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