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简评吉卜林的《终曲》一诗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评论与鉴赏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钱志富

澳洲彩虹鹦驻站作家




加入时间: 2005/10/12
文章: 573
来自: 浙江宁波
积分: 1649


文章时间: 2007-5-27 周日, 上午9:19    标题: 简评吉卜林的《终曲》一诗 引用回复

简评吉卜林的《终曲》一诗
钱志富
(文学博士 浙江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 315211)

罗德亚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生于1865年,比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孙中山长一岁,比笔者长一百零一岁,如果他还活着应该是142岁的老人了。
罗德亚德•吉卜林是生于印度的英国人。父亲曾任孟买艺术学校的校长。6岁时被送回英国接受教育,大学毕业后回到印度从事报业工作。曾以记者身份到中国、日本、美国、非洲和澳大利亚旅行,亲眼见到了他自己所热爱的祖国英国在世界各地的殖民扩张的成就。写了不少以英国殖民者的军旅生活为题材的诗歌,诗人比较喜欢在他的诗歌中夸耀英帝国的文治武功,写出了不少宣扬所谓“白种人”的责任,歌颂英国人的坚毅勇敢的诗文,出版了《军营歌谣》(1892),《七海》(1896)和《王国》(1903)等。19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诗人。
由于罗德亚德•吉卜林甘愿充当英帝国的在世界各地施行殖民统治的号角,所以他的诗在诸如中国、印度这样的长期受到英帝国的欺侮的国家的人民读来就会有一种审美苦感。笔者现在就感觉一种痛苦。但罗德亚德•吉卜林的《终曲》一诗却让笔者获得了某种痛快,因为它揭示了这个恶贯满盈的帝国的终结。
1897年,诗人32岁。这一年正巧是维多利亚女王统治60周年纪念,不可一世的英帝国当然要庆祝这一盛事的到来。正当英国举国上下为这个“日不落帝国”的全盛而欢欣鼓舞的时候,诗人罗德亚德•吉卜林却写了一首暗示这个帝国的终结的诗,要是当年陷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能够读到这首诗,肯定会精神振奋。我们现在读来都还激动不已。我们现在就来读一读:

终 曲

我们祖祖辈辈的上帝呀,
我们辽远的战线之主,
我们在你可怕的手下
得以统治椰树与松树,——
万军之主啊,别遗弃我们,
教我们默记,默记在心!

骚动、喧哗都将沉寂,
国王、长官寿数将尽:
留下的只有你古老的祭
和一颗谦卑忏悔的心。
万军之主啊,别遗弃我们,
教我们默记,默记在心!

我们的舰队在远洋消失,
火光在沙洲、海角熄灭:
看我们盛极一时的昨日
归入了亚述、腓尼基之列!
万国的主宰啊,宽恕我们,
教我们默记,默记在心!

如果我们陶醉于强权,
出言不逊,对你不敬,
像异教徒一般口吐狂言,
像不识法律的少数人种——
万军之主啊,别遗弃我们,
教我们默记,默记在心!

为了异教的心——它只信赖
冒臭气的枪管和铁皮,
尘埃上造楼——称雄的尘埃!
而且还不肯求助于你,
为了狂言、蠢话和吹嘘——
饶恕你的子民吧,上帝!

有点熟悉欧洲历史的人大约知道,英国民族在英伦三岛的立足的历史,说来不是太光彩。我们知道后来在世界各地开疆拓土的盎格鲁萨克森人原是北欧日耳曼人的一支,本来是些尚勇尚力靠抢劫为生的海盗,公元476年左右由于来自中亚的野蛮民族匈奴人侵入北欧,这支部落跟随其他野蛮的日耳曼人迅速南迁,一路烧杀搂略,结果将西罗马帝国灭掉了。文明灿烂的西罗马帝国被灭掉之后,西欧开始了上千年的野蛮、黑暗而充满血腥的战争气息的中世纪。盎格鲁萨克森人侵入英伦三岛,也是靠征服起家。可以说,英国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征服的历史,他们常常发动战争,无故地侵略他民族,而且这样一个民族对上帝的信奉似乎使得他们的侵略变得更加丧心病狂。当然,有侵略就有反侵略,有战争就有反战争,丧心病狂侵略成性的英国人也得到了受害民族的坚决反抗,中国人也曾不遗余力地反抗过英帝国的入侵,他们当然应该不会忘记的吧。所以,这位为侵略者张目的罗德亚德•吉卜林在写诗的时候也不得不劝导侵略者要对一些事情“默记在心”。诗的开头写道:“我们祖祖辈辈的上帝呀,/我们辽远的战线之主,/我们在你可怕的手下/得以统治椰树与松树,——/万军之主啊,别遗弃我们,/教我们默记,默记在心!”看看连英国人自己也承认他们祖祖辈辈信奉的上帝是一头让他民族战栗的恶神,所以说“我们在你可怕的手下/得以统治椰树与松树”,上帝是西方人的万军之主,这大概是热爱和平的中国人不太愿意接受和信奉基督教的原因吧,中国曾经千辛万苦学习印度佛教,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大约是佛教不尚武力。当然,中国文化跟印度佛教文化的彻底弃武不同,中国讲究“一文一武之为道”,不完全尚文,也不完全尚武,而是文武双全,这大约是中国人能够一贯发挥出协和万邦的巨大能量的真正缘由吧。英国人不懂这个道理,所以虽然曾经不可一世,建立起一个所谓的“日不落帝国”,但毕竟衰落了。罗德亚德•吉卜林之所以能够吸引笔者的注意,就是因为它预示了这个帝国的必然衰落。诗人继续写道:“骚动、喧哗都将沉寂,/国王、长官寿数将尽:/留下的只有你古老的祭/和一颗谦卑忏悔的心。/万军之主啊,别遗弃我们,/教我们默记,默记在心!”再清楚不过了,诗人在此写下的是一篇祭文,但这样的一个无恶不作的帝国值得祭奠吗?“我们的舰队在远洋消失,/火光在沙洲、海角熄灭:/看我们盛极一时的昨日/归入了亚述、腓尼基之列!/万国的主宰啊,宽恕我们,/教我们默记,默记在心!”诗人有一点是可贵的,他懂得侵略者不然衰亡这个历史规律,所以他说:“看我们盛极一时的昨日/归入了亚述、腓尼基之列!”
亚述、腓尼基在纪元前也曾经称霸海上,结果败得很惨。在诗人眼里,亚述、腓尼基的海上霸业和海外殖民正是英国十九世纪的殖民恶业的前车,果然如此,英帝国失去了海上霸业,最后退缩英伦三岛,两次世界大战更是对它的重创。二战之后,英国同美国狼狈为奸在世界各地也干了许多缺德的事,尤其对中东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他们至今仍然陶醉于强权,这真是让人匪夷所思的事。“如果我们陶醉于强权,/出言不逊,对你不敬,/像异教徒一般口吐狂言,/像不识法律的少数人种——/万军之主啊,别遗弃我们,/教我们默记,默记在心!”诗人担心上帝会遗弃他们,上帝当然要遗弃他们,但上帝有时候也迷信强权,按在《圣经》上宣誓的手正是在世界各地要人性命的手,过于天真的诗人多虑了,上帝怎能遗弃他们啊!“为了异教的心——它只信赖/冒臭气的枪管和铁皮,/尘埃上造楼——称雄的尘埃!/而且还不肯求助于你,/为了狂言、蠢话和吹嘘——/饶恕你的子民吧,上帝!”一些以严酷批判中国文化为人生之大快乐的人士曾经骂中国人愚昧,说只知道将火药用来制成节假日燃放的焰火,而没有制造用来杀人的枪炮,所以中国必败,必然在外国人舰船利炮威逼之下惨败。是的,中国曾经惨败,但懂得将火药制成杀人武器的人又何尝没有惨败。诗人罗德亚德•吉卜林预示了这一点,而且他又处于世纪的末尾,所以他害怕上帝来清算他们这帮“只信赖/冒臭气的枪管和铁皮”的“尘埃上造楼——称雄的尘埃!”他对上帝提了一个非常无理的要求,说:“饶恕你的子民吧,上帝!”当然,上帝可能是子虚乌有的东西,《圣经》也许是惨遭各种野蛮民族迫害的失掉了家园和祖国的希伯来人编造出来骗这些野蛮民族的,犹太人能够在夹缝中求生存,靠的是他们的智慧,包括编造《圣经》的智慧。常言说:玩火自焚,杀人三千,自伤八百,因果报应不是佛教徒的发明,而是自然规律。
读了诗人罗德亚德•吉卜林的这首《终曲》,我们应该有些反思的能力吧。是的,我们应该努力地学习西方人先进的地方,但得以十分谨慎的态度来学。英国的另一位比较公道和清醒的哲学家罗素曾经指责日本人将西方文化中恶的一面给学去了,果然日本在明治维新崛起之后在给亚洲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日本人有一种永不言败的倔劲,随着日本人在经济上的崛起,日本人大约有要蠢蠢欲动了。中国也在崛起,但中国人比较热爱自己的优秀文化,中国讲究“一文一武之为道”,不完全尚文,也不完全尚武,而是文武双全,中国人逢恶不怕逢善不欺,中国的外交理想曾经是协和万邦,而今仍然是协和万邦,中国早就向世界承诺了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当然,一些国家想将中国当成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中国当然欢迎,而另一些国家故意与中国过不去,那中国人也是不怕的。一首歌里唱道:“朋友来了有好酒,可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这就是中国人的处世之道。

_________________
钱志富
文学博士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钱志富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寒山石

会员等级:3




加入时间: 2005/09/25
文章: 267
来自: 714000 中国陕西
积分: 508


文章时间: 2007-5-28 周一, 下午9:26    标题: 引用回复

激情的诗作
_________________
http://blog.sina.com.cn/u/1267596154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寒山石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巫逖

钻石级版主——感谢您,和我们一起成长!




加入时间: 2005/09/12
文章: 31925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30496


文章时间: 2007-6-01 周五, 下午12:50    标题: 引用回复

好花要绿叶配,好诗要名家评。学习了。
_________________
巫逖
澳洲彩虹鹦国际作家笔会荣誉会长

与澳洲前总理约翰·霍华德先生在任时合影
www.azchy.com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巫逖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评论与鉴赏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