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糖很甜但不可多吃——简述儿童文学对儿童的误导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评论与鉴赏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钱志富

澳洲彩虹鹦驻站作家




加入时间: 2005/10/12
文章: 573
来自: 浙江宁波
积分: 1649


文章时间: 2007-7-02 周一, 下午9:02    标题: 糖很甜但不可多吃——简述儿童文学对儿童的误导 引用回复

糖很甜但不可多吃
——简述儿童文学对儿童的误导
钱志富
(文学博士315211 浙江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

内容摘要
本文从儿童会将虚拟的世界当成真实的世界,儿童文学中的一些不健康的主题以及儿童文学中缺乏对现实性困境的关注等可能方面阐述了儿童文学对成长中的儿童的误导,对耽于儿童文学阅读的孩子可能会有警醒的作用,对儿童文学作家也是一种提示。
关键词 儿童;儿童文学;误导
作者简介:钱志富,博士,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比较文学和英美现代文学研究。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中英文学传统比较研究课题成果,项目批准号为:2004332。也系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外国语言文化重点研究基地的系列成果之一

Candies Are Good but Eating Too Much Is No Good
——A Simple Analysis of The Misleading Element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to Children

Abstract
The misleading element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to children are illustrated in this paper from the aspects of children’s taking the virtual world fabricated in children’s stories as the real world, some unhealthy motifs and themes contained in children’s literary works and also the lacking of the contact to the problematic situations etc.. It might work as a signaling light to those addictive kids and also a tip to those writers.
Keywords: children; children’s literature; misleading
Author: Dr. Qian Zhifu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English at the Faculty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Ningbo University, P.R. China. His academic interest is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Modern English literature. This paper is one of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Literary Tradition Comparative Research Project issued by Zhejiang Education Bureau. The issue number is 2004332. It is also an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Zhejiang Foreign Language and Culture Research Project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Humanities Base located in Ningbo University.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是人类的希望。为了使得呱呱坠地的孩童成长为健康、活泼、聪明而且有一定志向的对祖国、民族和人类有用的人才,我们的父母从孩子诞生的第一天起,或者从胎儿起都在为孩子提供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内的各项具有广阔的文化内涵的服务。我们已经建构了一个以孩童为中心甚至为核心的现代社会,可以说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的成人社会尽了自己的最大力量,在成人的利益和孩子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是宁可牺牲成人的利益的。
在孩子刚刚能够牙牙学语的时候,在孩子刚刚能够看图识字的时候,为了开发孩子的智力和想象的能力,我们的父母是要毫不犹豫地撂下手头的一切重要活计,然后聚在孩子的周围,给他们讲故事,使得孩子能够接触到人类文明中的最伟大的创造之一即伟大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等,中国的孩子当然还有《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等这样的神话作品。孩子是喜欢这些故事的,他们有着最好的想象能力,他们一遍一遍地缠着大人给他们讲各种各样的故事。儿童文学是伟大的,儿童文学是神奇的,儿童文学是孩子的糖,而孩子是喜欢这些糖的。
当这些活泼可爱的儿童到了能够读书识字的年龄,他们便不顾一切地自个儿一遍一遍地去读那些以前是父母给他们讲读的童话故事,他们会多多地向父母讨零花钱,然后到附近的书店去先是如饥似渴地阅读那些图文并茂的儿童文学作品,意犹未尽的孩童会毫不犹豫地买下这些图书然后回家去秉烛夜读。
据说儿童文学能够提高孩童的素质,所以一些研讨教育的学者极力鼓吹儿童文学的伟大作用,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或者主张用儿童文学来构筑一个民族的伟大性格,他们十分重视儿童文学与素质教育的密切关系。当然,儿童文学也的确能够给儿童的素质教育起到一定的或者相当的作用,比如常读儿童文学作品的儿童的想象力会比较好,见识也会比较宽阔,对生活的感知能力也会增强,形象思维的能力也不错,更加显著的好的影响还在于他们的性格会更加天真,更加活泼,他们会有比较健全的道德情操和人格。
可是,儿童文学毕竟只是儿童文学,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仅限于儿童文学。当然,我们也事实上没有仅限于儿童文学。但有一些儿童尤其上了学的而且已经快要脱离儿童期的儿童仍然耽于儿童文学,这就不正常了。
事实上,儿童文学对儿童的成长也有一些误导。笔者在此列几条,提请耽于儿童文学阅读的人注意:
儿童文学对儿童的成长的第一种误导是读多了儿童文学的人会将虚拟的世界当成真实的世界。儿童是天真的,他会将他们接触到的一切当成真实的世界,所谓天真就是天生真实,孩子可能会说的不对,但他们说的一般会是真实的。常言道:孩子不说假话,茄子不开空花。孩子看见、听见的,身见的即体验到的,也许比成人世界的更加真实,所以他们所说也许是更加真实可信的。可是一些人往往忽视孩子的天真世界,认为人们更喜欢虚幻的世界,所以常常编造一些谎话给孩子听。一些成人还诚心诚意地教导孩子说假话,做假事,不会撒谎的孩子还常常受到呵斥,被认为是不聪明的孩子。当然有的孩子受到大人的耳濡目染,学得很快,经常撒谎,甚至跟自己的父母撒谎,这个时候父母可能受不了,结果遭殃的可能还是孩子,他们会受到呵斥,说:小小年纪居然学会跟父母撒谎了。这真是叫做自作自受啊!笔者认为大人对孩子最好也能够将真实的话说给他们听,同时要善于听孩子的真话,这样才能让儿童形成对成人的信任感。可是事实是,一些成人既不愿意给孩子说真话,又对孩子接触到的东西没有鉴别力。他们是很喜欢让自己的孩子多多地接触儿童文学作品的,然而,儿童文学给孩子提供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这个世界可能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找到一些影子,但离现实毕竟比较远,尤其是那些童话寓言神话之类故事,美则美矣,奇则奇矣,动听得不行,然而都是编造出来的,真实性是不够的,可是儿童对这些的鉴别力是不够的,他们不太会认为不真实,他们会将虚拟的世界当成真实的来接受。举一个例子。信奉唯物主义的周恩来讲到同样信奉唯物主义的毛泽东小时候很迷信,认为鬼神仙佛都是存在的,所以他家里有事,什么三病两灾的,少年毛泽东总会非常虔诚地到庙里去烧香。后来毛接受了马列主义,他才不迷信了。周恩来说他自己小时候也很迷信。其实,我们现在也还有相当的人很迷信。为什么会迷信呢?就是因为孩童时代接受了这些东西。一些受了白马王子故事影响的小孩子长大以后一定要为自己找到一个理想化的白马王子,可是现实生活中哪里来那么多可心可意的体贴入微的白马王子啊,在他们心目中更多的是臭男人,男人都有臭毛病,男人都是些垃圾,谁要垃圾啊,结果使得一些女孩子半辈子寻寻觅觅,怎么也嫁不出去。
一些儿童文学作者为了让自己的作品写得更有吸引力,常常将一些常出正常世界以外的东西塞给读者,比如恐怖森严的世界,比如杀人如麻的世界,什么吸血鬼,变形人,杀人魔王等等真的是无奇不有,都是一些怪力乱神的东西,相信看多了这样的作品的人心理上会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有的人会变得胆小怕事,有的人则会有一种暴力倾向,虽然自己也能够杀人如麻。
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不谈怪力乱神,真是明智啊!中国的四书五经构建的只是一个真实的人的世界以及人和物的世界。我们几千年来差不多走的是这样的教育路线,我们强调诗教,礼教和乐教,以人文文化为本,所以中华文明是一个健康有为的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曾经照耀古今!
刘大杰在他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中认为中国文学史在明以前差不多是一部诗歌和散文的历史。事实上也是这样,小说和戏剧是到元明清时代走向繁荣的,其实元明清时代的中国诗歌和散文也是繁荣的,但新的文体起来,而且这些作品也很伟大,所以掩盖了诗歌和散文的光辉,这些新的文体在繁盛的时候也并没有数典忘祖式地抛弃了诗歌和散文,而且整合和利用了他们,所以中国的小说和戏剧在本质和灵魂上浸透了诗的气息。可是在正统的中国人那里,小说、戏曲不过是供人娱乐的,茶余饭后读几页是十分令人感觉惬意的,但它们是闲书,有正经追求的人尤其是孩子是不让看的。《红楼梦》里面写道贾宝玉和林黛玉看《西厢》也是偷偷摸摸的,不敢明目张胆地看。小说和戏曲不仅被认为是休闲的文学作品,而且在有的时候还会被当成对世道人心极其有害的东西来看待,所以一些小说作品会被列入禁毁书籍,罪名是诲淫诲盗。新文化运动过后,我们曾经花了很大的力气来同古人的这种思想辩驳,所以使得小说戏剧的社会地位尤其是小说的地位变得很高,以至于我们这个民族变成了一个小说的民族,我们每年有千多部小说出版,而这些小说能够买到很好的价钱,贾平凹、王朔等能够日进斗金,有的小说家甚至一夜暴富,而诗人的命运却很惨,他们惨淡经营,最后弄得土头土脑,有的甚至弄到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地步。然而,认真地检视这些小说作品,免不了古人所说的八个字:“怪力乱神”,“诲淫诲盗”。贾平凹的《废都》,陈忠实的《白鹿原》曾经洛阳纸贵,但这些小说的卖点正是它们写了“怪力乱神”和比较多淫乱的东西。至于后来的卫慧等的宝贝系列更是以淫乱为唯一卖点的典型表现。
儿童文学以叙事文学为主,以讲故事为主,远离了诗歌和散文的境界,虽然谈不上“诲淫诲盗”,但他的第二个弊端暴露了出来,那就是“怪力乱神”对孩童成长的误导。
孩童时代是崇拜英雄的时代,而英雄是要靠一种神奇的力量来征服世界的。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可以称作“奥特曼”的时代,“奥特曼”是孩子心目中的大神,通过“奥特曼”,幼小的孩童可以获得无穷无尽的神力。“奥特曼”之外,超人、蜘蛛侠、哈里•波特也是他们崇拜的偶像。当然,“奥特曼”、超人、蜘蛛侠、哈里•波特之类还有一种善的引导,这些都是当代救世主,孩子能够从中看到一看救世淑世的主题,也是一件善事。可是一些带有强烈暴力倾向的儿童影视作品,天天在儿童面前展现杀人如麻的场景,对这些不谙世事的孩子就会是一种误导和伤害。
发生在美国的多起校园枪击事件应该对我们是一个警醒。韩国学生赵承熙杀人如麻,居然还能得到美国人的谅解,这真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
中国的校园虽然还没有发生像美国校园枪击事件那样的惨剧。然而中国的校园暗藏的不安全的因素不是没有,因为接受了这些“怪力乱神”的所谓儿童文学影响的儿童差不多都有暴力倾向,都有残害他人的心理机制,只不过中国的学校管理制度还比较完善,这些暴力事件发生的机率比较小,但不是没有。发生在几年前的云南大学的马家爵事件相信大家还记忆犹新的吧。
儿童文学对儿童的成长的第三种误导是儿童在遇到现实性的困境的可能会采取非常幼稚的手段来应对。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要遇到各种各样的现实性困境,弄得不好这些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儿童会走上犯罪的道路,现在少年犯罪事件的发生率是比任何时候都高的。更严重的是一些想不开的孩子会走上轻身的道路,据统计中国每年有数十万人自杀成功,其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相当的比例。传统的对儿童的教育,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严厉的,轻则责骂、呵斥,重则体罚。中国民间认为,自己的孩子与其长大了,让别人来打骂,不如自己来打,传统的中国社会是无法容忍自己的孩子在外面惹事生非的。可是我们现在对孩子的教育观念改变了,认为打骂孩子是对孩子人权的侵犯。所以家长一般不再责骂、呵斥和体罚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面也是这样,以前的老师可以像亲生父母一样管教学生,负有相当的责任和义务,所谓“教不严师之惰”,老师一定要能够对学生负责,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可是我们先前的这种教育方式受到了颠覆和批判,一切顺着学生的性子来,所谓个性化教育成了放任自流教育。出于专门讨好孩子一族的所谓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助长着孩子的叛逆性格的养成。孩子动不动要逃学,要与同学和老师斗气,在一定叛逆得比较厉害的孩子那里,老师是等同于魔鬼的。引起过国际性反响的儿童文学作品《麦田的守望者》就是这样的作品。可以说,儿童文学作品在许多方面是在迎合儿童,腐蚀儿童。须知儿童的心理中也有人性中的弱点,比较崇尚暴力,比较喜欢神忉忉的东西,而且叛逆性比较强,父母和老师正确的建议和意见有时候只是耳旁风。一些对儿童不太负责任的作者写出的作品虽然受到孩子的喜爱甚至追捧,但贻害是非常严重的。
而且新文化运动过后,曾经为人类的历史文化的良性发展起到过十分重要的作用的儒教受到了颠覆和肢解甚至批判,儒教的纲常名教长期被妖魔化,所以不仅是孩子,可以说孩子的父母和爷爷奶奶都没有接受过良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他们的脑海里充满着一些现代符咒比如革命、造反和打倒一切牛鬼蛇神,当然当下已经没有人主张革命和造反了,也不见了牛鬼蛇神,然而功利思想拜金主义却排斥一切,打击一切。一些一夜暴富的不法分子,居然能够俘获政治官僚,将国家的公检法部门沦为他们牟取暴利和作恶的武器,最近被媒体报道的陕西黑转窑窑主利用红黑两道恶势力将多名窑工迫害致死就是很明显的例证。
重启儒教也许是当务之急。据报道,日本的一些有识之士也在主张读经,《四书五经》在日本的一些学校重新被列为必读科目进行讲授和读诵,而且收到了一些比较明显的效果,这是值得庆贺的。中国也曾经一度讨论过青少年读经的问题,读经结果被一些人比如文怀沙等认为是开历史的倒车。儒教的复兴可能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中国已经在世界各地成立了一百余家孔子学院,中央电视台10频道《百家将谈》为复兴和传播儒家文化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一些学校和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对孩子进行儒家经典的教育,并且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当然,主张复兴儒教并不是要扼杀儿童文学,儿童文学还是需要的。
儿童文学当然是伟大的、光荣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正确的,儿童文学适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的需要,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好处,儿童文学也能够满足儿童的审美需要,的确是美好的。然而,儿童文学的局限也是很明显的,我们不能单方面夸大儿童文学的作用,儿童文学对塑造一个民族未来的性格也许有十分伟大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有限的,所以笔者主张对儿童的成长得有更加正面的引导。单方面强调儿童文学的教育也许真的是一种罪莫大焉的误导。
鉴于此,笔者提请儿童文学作家在下笔之前一定要认清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义务。适应儿童的心理需求是对的,但不能迎合儿童,不能一味地为了追求市场效应而昧着良心塞给天真烂漫的孩子但也是不太有鉴别能力的孩子以不健康的东西。儿童文学作家必须要能够让他的作品起到养成孩子的高贵的性格的作用,同时儿童文学作家还要引导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应对现实性的困境,不是动不动就逃跑,就自杀。德国作家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曾经引起青少年自杀的风潮,这实在是一种罪孽。儿童文学作家当然可以写寓言故事,像伊索那样,当然也可以写童话,像安徒生、格林那样,但儿童文学作家也可以采用一些现实性的题材。在这一点上,胡风也许是对的。他曾经职业指导七月派诗人中的唯一一位专写儿童文学作品的诗人梅志①的读书写作,他说:“《苏联文学史》,是一部可读的书。我看了四章。我劝你看一看,至少把关于高尔基的看一看。关于浪漫主义的解说,一定可以帮助你。我觉得,你的创作,应该向这样的方向发展,深入,那会使你自己在创作中感到快乐,会帮助小读者们养成高贵的性格的。可以在传说里找题材,从那里生发出东西来,当然,也可以从现实生活里找出题材——人物的。童话,这是你的王国,你可以替文艺打出这一方面的路。今年再写一个,如何?”(胡风,1949年9月21日给梅志的信,《胡风家书》,106)梅志是我国老一辈比较有成就的儿童文学作家,曾出版童话诗《小面人求仙记》、《小红帽脱险记》和《小青蛙历险记》,走的正是引导儿童应对现实性困境的这一条道路,在读者中曾经引起过比较广泛的影响。据说,当时的一些人连田间的诗都不喜欢,却喜欢梅志的《小红帽脱险记》。胡风知道后,曾经激动地给梅志写信道:“《小红帽》,听说一般反映都很好。石家庄一个工程师,连田间都不喜欢,但却喜欢《小红帽》。不管怎样,凭着自己的真诚拿出自己的东西来,为人为文都应如此,也只能如此。” (胡风,1949年10月15日给梅志的信,《胡风家书》,116)凭着自己的真诚拿出自己的东西来,为人为文都应如此,也只能如此,笔者同意这样的看法。但愿我们的儿童文学作者能够从梅志的创作经验中得到一些启示。
愿世界儿童文学变得更伟大一些,更光荣一些,更正确一些。
儿童文学万岁!

注解[Notes]

① 梅志:(1914—2004)1914年生人,原名屠玘华,江苏武进人。1932年参加左联,抗战时期参加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1955年被错划为“胡风反革命集团”成员。1980年平反。梅志于193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童话诗集《小面人求仙记》、《小红帽脱险记》、《梅志童话选集》;回忆录《往事如烟》、《伴囚记》及历时八年写就的《胡风传》等。

引用作品[Works Cited]

胡风:《胡风家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Hufeng. Collection of Family Letters of Hufeng. Shanghai: Fudan University Press,2007]

_________________
钱志富
文学博士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钱志富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评论与鉴赏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