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志富
澳洲彩虹鹦驻站作家
加入时间: 2005/10/12 文章: 573 来自: 浙江宁波 积分: 1649
:
|
|
革命背后的隐忧——简论课件教学的一些弊端
钱志富
(文学博士 浙江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 315211)
摘要
本文从教师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教学效果三个方面探讨了CAI课件教学的一些弊端,目的不是为了全盘否定CAI课件革命,而是想能够引起广大教育者同胞的注意,看能否在教育改革方面探讨出一条新路,既要克服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又能克服CAI课件教学所带来的弊端,换句话说是既能发挥传统优势又能发挥现代模式之所长,但愿广大同仁能够对笔者有所指教。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师主体性;学生主体性
A Hidden Worry Behind the Revolution— A Discussion About the Shortcomings of CAI Teaching Method
Abstract
Some shortcomings of the CAI teaching method has been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teacher, the student and also the effect gained from the teaching practice to aware the educational circle to have a reflection on the revolution, aiming at a perfect combination of the advantages of the traditional as well as the CAI teaching methods.
Keywords: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teacher;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student
CAI即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曾经是作为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而且该方法的确有它自己的优势比如具有集成性、交互性、可控性和实时性等优点而受到国内广大教育机构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欢迎、接受和推广的。的确,CAI引发的课件教学带来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革命。我们的教育管理者更是将CAI课件教学差不多视为教学改革的唯一途径,不断鼓励刺激广大教育工作者由传统的讲授性的教学模式向CAI课件演授性的教学模式转变,一些不愿意转变的老师或多或少会受到歧视,他们无论课上得有多好,总是会担上上课方式过于传统的罪名,一些学生也不愿意去上传统意义上的讲授性的课了。自然,传统型的授课方式在一些老师那里也的确存在着一些弊端,一些教学艺术不够高的老师或者学术水平不是很够的老师的确存在一种常常被描述为“照本宣科看讲义”的弊端,这些恐怕也是中国教育改革在一夜之间能够全面实行CAI课件革命的原因的吧。
可是,革命背后有隐忧。本文想CAI课件教学的一些弊端作一点探讨。
第一,CAI课件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教师作为教与学双重主体互动中的教师主体性。笔者说是一定程度,那原因自然是CAI课件革命也给教师留了那么一点主体性,然而跟以前教师占绝对主体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是,CAI课件几乎可以代替教师成为一个新的绝对主体,这有点像年轻漂亮的第三者插足,虽然名誉上不太好听,然而却取得了绝对的优势,如果不是社会舆论的存在,第三者的气势也许会比原配更加强烈一点的,当然这个比喻也许不太恰当,但能够说明一点问题。CAI课件革命之所以能够得到国内广大教育机构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育管理者的普遍欢迎、接受和推广,其中有一个特别的原因,那就是教育产业化。一些教育机构开始用资本运营的方式来管理学校,学校当局差不多就是老板阶层,他们对学校的管理就是要尽可能地争取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大的利润。要实现利益最大化,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学校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而资源配置要实现最优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精简教师队伍。要精简教师队伍就得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重要性,CAI课件应运而生,CAI课件革命能够帮组学校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笔者发现CAI课件革命的中有一点特别明显,就是知识可以不由老师传递,老师本来是来传递知识的,可是有了课件,而且课件图文并茂,老师费尽唇舌能够讲出来的道理或者传递的知识也的确没有课件强。这有好有一比。那就是我们以前的娱乐活动,比如看戏,是要真人来演的,他们为了赢得观众的喝彩,从小就得训练,什么说唱做念,十八般武艺都要会,可是后来有一天电影发明了,而且电影的高科技的含量很高,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所以一般人要获得娱乐并不需要请戏班子来亲自演唱,像《红楼梦》里面似的,他们只需要购买一个电影拷贝,租一台机器来放映就行了,而且效果比亲自演唱可能更好。CAI课件革命带来的可能正是这样的效果,因为一般的教材在编就的同时CAI课件也就制作好了。老师在领到教材的同时也就能够领到CAI课件,老师上课也不用备课,只需要将课件像放电影一样给学生演示一下就行了,而且一般学生是有看电影的癖好的,尤其是八零后的一代青年,他们是看卡通片长大的,他们不要读书,只需要读图,最好天天有电影看就行了。
笔者也许看到的情况比较严重,笔者在想如果不对CAI课件革命的恶果认识清楚,今后教师这一行,笔者说的是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而不是课件播放者的角色就会销声匿迹。我们知道,人是比较怀旧的,到时候,也许只能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了。
第二,CAI课件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颠覆了学生作为教与学双重主体互动中的学生主体性。由于CAI课件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教师作为教与学双重主体互动中的教师主体性,因此师生关系已经差不多异化成了CAI课件与学生的关系,传统的教学相长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功能被破坏掉了。学生已经差不多认为教师是可有可无的一些莫名其妙的动物,他们不再对老师有肃然起敬的感觉了。有的人说,做不成教师,你可以跟学生做一回朋友吧,这愿望是好的,可是这些从小被宠坏的学生可能也不会跟为人处世比较刻板的老师做什么朋友,他们有的是自己年龄段的朋友。就学习来说,教育理论家一厢情愿地强调自主学习,一味地淡化曾经被认为是十分神圣的师生关系,学生也不到有真才实学的老师的教诲和指导,这对他们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常言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笔者认为CAI课件教学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然而我们的一些教学方面的优秀传统还是要继承。一些所谓的教学理论家常常喜欢写一些颠覆、解构神圣的师生关系的文章,认为只有这样才算是创新,他们差不多是以某种所谓创新的理论在误导着教与学的伟大实践。笔者不反对,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事实上中国古代也有许多亦师亦友的著名实例的,然而老师在学生面前,总是老师,而老师总得有一些东西比学生高明的吧,不然老师怎样能够做到为人师表呢?!
笔者说到学生主体性的被颠覆,意思是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一下子看到那么多花花绿绿的东西,他们会被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所误导,而且他们的想象能力得不到正常的发挥,因为当他们还没来得及对一个事物进行必要的想象的时候,而这个东西的实物已经到了跟前。这样的教育的结果就是虽然满足了学生的视觉效果,却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发挥。而想象能力是一个人必须具有的,限制了人的想象能力,就等于判了他的智力的死刑。所以,高明的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有时候是连课本也不要的,只要口对口心对心的传授,而心对心的传授又比口对口的传授更加高明,释迦拈花,迦叶微笑是人尽皆知的故事。就拿讲演来说,第一等演说家的演说是一定不看讲稿的,因为第一等演说家只说心里话。我们培养人也应该是这样,我们要培养能够只说心里话的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才是比较有用的人才。
第三,CAI课件教学的实际效果不一定很好。当然有些老师采用CAI课件教学的效果可能比较好,比较受学生的欢迎。但也有一些老师的CAI课件教学的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笔者在网上经常看到一些同学发帖子,对一些老师拙劣的CAI课件教学不满。其原因推就起来不外乎学生瞧不起这些没有才学的老师,他们只不过将以前的“照本宣科看讲义”的讲学模式变成了播放课件的“演授”式教学模式。下面是从网上下载的一个实例。帖子的题目叫:《纪念一学期的诗经研究》,发帖的时间为:2007年1月9日9时。不妨一读:
纪念一学期的诗经研究
诗经研究的考试就这样过了,最后的60分论文,抄了满满的三页纸。当时就很有冲动请求老师,可不可以把我准备的2000多字的论文《蒹葭》直接黏贴上去,省得重新抄一次上试卷纸。卷交得很早,是我对所有非必修课考试的作风,心里掂量着该有九成的分数。曾老师对着我永远是笑的,笑得我很心虚。
他也知道,我的诗经一学期也不过上三节课,恰他每次点名,我都没来。只是我上他的古代史一直很乖,因为这是必修课。我也知道,他是如何也不会随便把这样乖的认真学习古代史的学生缺课的名单报上去的。
只要没把名字报上系里,我便有了骄纵的理由。没案底,以后评优奖学金之类的都一帆风顺。也因为这龌龊的理由,毛论我即使累到倒塌,闷到无聊,躁到想发泄我都安份地准时到场,只是为应付老师的偶尔一次没预兆的笨蛋点名。
想想觉得很可悲,遗失了最初学习的愿望,忘却了来大学的目的,背叛了我们年少在台灯下的无数个夜晚和那红色笔迹比黑色笔迹更多的黑压压复习试卷。
做诗经的时候,很顺利,并没有什么好刁难的。我的笔迹整理比其他人来得认真清晰,为五个成语准备了两百个成语,然后整场考试就是目录般搜索,连环地抄。坐在我旁边的业能同学还用手机上网查了两个偏僻的答案让我可以早早交卷。曾老师在我旁边站了很多次,似乎对我做的每道题都感兴趣,我觉得他真是超级无聊。这样的开卷考试纯粹为了仓促结束一个学期的讲课。
他从来都是自以为是地站在讲台上读课件。他不知道他的课件比他简单许多,该知道的一目了然。
我们从来就是在下面睡觉发呆看书写作业发短信,如果根本不担心考试不及格,可以不来。30%的平时分换来一学期每个周一下午的安眠,是笔不错的交易。
我们在最适合学习的时代在荒废生命。
如果不是前辈说这门课开卷考很容易过,我也不会把时间花在这整理课件上多于上课上。
其实,所有的推搪真的就是推搪,一个借口。
我的错,老师的错,大学的错,教育的错。
该同学的这份帖子是笔者偶然在网上发现的。这应该是真实的。这反映了中国大学讲堂的部分现实,一些老师已经将先前的照着课本读变成了照着课件念,一些学生在下面睡觉发呆看书写作业发短信老师全然不知,这样的教学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吗?这个帖子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学生说这是错的。他说:“我的错,老师的错,大学的错,教育的错。”
笔者以上从教师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教学效果三个方面探讨了CAI课件教学的一些弊端,目的不是为了全盘否定CAI课件革命,而是想能够引起广大教育者同胞的注意,看能否在教育改革方面探讨出一条新路,既要克服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又能克服CAI课件教学所带来的弊端,换句话说是既能发挥传统优势又能发挥现代模式之所长,但愿广大同仁能够对笔者有所指教。 _________________ 钱志富
文学博士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