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涵宇
澳洲长风,南半球最热网站,数十万图文任君浏览。
性别:  年龄: 76 加入时间: 2007/07/11 文章: 1 来自: 中国.四川 积分: 15
:
|
|
--------------------------------------------------------------------------------
1、
端午节前夕,夜雨淅沥,我客宿一位穆斯林作家朋友的新居,有了在都江堰美美的一觉。为着那晚的好梦,便一定要去访一访都江堰的雨了。
车过街市,我们先去了朋友在距宝瓶口不远的书屋。他告诉我,宝瓶口是人工凿成的,历经二千五百多年,已成自然景观。书屋在小巷深处,因为有书,虽然破旧,亦显得温文尔雅。屋内滴答有声,许是都江堰的雨也爱书,伴我一路造次。雨生珍珠,书生香。巷外是南桥,桥下惊涛拍岸。
小坐片刻,又几经曲折,车在郁郁葱葱中穿行。都江堰的外江铁闸、安澜索桥、飞沙浅滩、都江鱼嘴,在视野里一一掠过。我对雨是向有感情的,雨之可读,也可以抒情。都江堰的雨不愁人,是凉爽而温馨、潇洒又秀丽的。
行至大堤,眼前骤然开阔。都江堰的源头很高,是岷山的雪化了,汇流至此,奔腾呼啸,如一骑不很驯服的野马。今人有碑文记载,其中“凿离堆以建堰,设鱼嘴分其江,筑飞沙堰溢其洪,开宝瓶口引其水”一段,讲的是秦蜀郡守李冰治水的功绩。
在都江鱼嘴,外江与内江浮着柔而淡的烟云,分江而去。都江堰在雨中,涟漪里,仿佛按下了许多故事,我的朋友就讲过一个。
有一天,他在街上闲步,逢着一个担水的女孩,女孩有长长的辫子,也有对他的短短的深情的一瞥,他便发誓要娶那位女孩为妻。他作过努力,终于没能如愿,留给他的,是挥之不去的深情一瞥。于是他的朋友们便赠给他一个绰号叫“担水的”,至今还有人这么叫。他讲这个故事时,依然带着遗憾。
都江堰的文化是水,岷山的雪是雨的化身。外江无牵无挂地滔滔东去,内江流经飞沙堰,迂回荡漾。我只记得,前次来这里,也是这样的时令,都江水清,飞沙堰更是清浅得宜,我曾卷着裤管,提着鞋,趟水去看离堆,那天没有雨,阳光灿烂。
今天的雨似乎格外有意,只许我们远观。我知道,很好的风景是不宜太亲近的,比如雾里看花的感觉就特别好。此时,我便与飞沙古堰有了距离,不见飞沙,倒是只见飞雨。
宝瓶口以下的江畔,是两排临水而筑的瓦屋,有朱柱碧瓦蔽之的南桥横跨其间,如长虹卧波。我就是在这里,听到担水的故事的。
黄昏雨依然在下。我没有时间去近看离堆了,远观在即,葱茏的秀色,就永远停留在那里。左边,渐高的地方是玉垒山,我也去过,山间曲径通幽,雨中自然更有意境,树叶上的雨点打在身上,人也要沾一点翠意。山上几处庙宇,香火也许正旺。还记得此山中有一座小道院,院门有楹联曰:“道院有尘清风扫,玄门无锁白云封。”倘撰者有我的这般“雨兴”,兴许就是“道院有尘轻雨洗”也说不准。
2、
好几次朋友索我墨迹,提笔就写“兰香”。其实,家里并没有兰之类的盆栽,且自认为与兰无缘,不识得兰之珍品与凡品。
真正感动着我的,不是名贵的兰,而是一种叫做黄桷兰的花。这种花很常见,只要夏季一到,满街都有卖的。我也买过,觉得这花很香很好闻。
对黄桷兰产生特别的好感是五月的一个早晨。我在户外散步,逢着一位衣着十分朴素的村姑提着花篮,很远就闻到黄桷兰的芬芳了,便觉得格外神清气爽,心里就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村姑渐渐走近,我才看清村姑其实很漂亮,就是美丽得无法形容,甚至脸上的红晕,也是冰肌之下的血液透出的纯粹自然之美。
黄桷兰的芬芳停留在我周围,卖花姑娘却只留给我一个修长的背影。似乎,我就躲在黄桷兰的树丛里,亲见她采掇着一掬一掬的芬芳。这时有风徐来,我也像是从梦里醒了。回到我的小屋,便一直坐着,想写一首诗。
这天早晨,黄桷兰开了。我的心里,便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对于自然之宁静的回归念头。那幽幽的兰馨,牵动着一颗游子心。
那位朴素的村姑,使我想起了黄桷兰的树叶的清芬,也使我有了绿色的家园感。
也许,我已被那些久违的朴素遗弃了,满眼的高楼大厦和霓虹灯,全没了乡间少年昔日的悠哉与游哉。于是,突然之间,急切地渴望一种最简单的回归。可是,很难办到。有的,只是她留给我的一个修长而朴素的背影,还有兰香。 _________________ 独抱青幽淡冬雪,更怀高格傲春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