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原创] <岁月情怀>文选之四__走向生活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曾庆怀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曾庆怀

澳洲彩虹鹦版主




加入时间: 2006/07/26
文章: 4381
来自: 广东深圳
积分: 20246


文章时间: 2009-10-22 周四, 下午3:35    标题: [原创] <岁月情怀>文选之四__走向生活 引用回复

走向生活

曾庆怀

1956年7月我大学毕业后,即被国家统一分配到武汉四○六厂工作。四○六厂,即是武汉锅炉厂,当时还属保密工厂,是国家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重点建设的大型动力发电制造厂之一。由于该厂正处于筹建阶段,厂房、宿舍都还未建成,我们到工厂报到所见的厂址还是一片荒山草地,杂草丛生,到处都可见到一片片坟墓。而在山脚下已经建好一些简易的竹棚,便是工厂临时的办公地方。
记得当时和我一起到工厂报到的,有同时从华中工学院毕业分配到武汉锅炉厂工作的十二位男女同学。而工厂接待我的是一位人事科的黄科长。黄科长是广东人,是我的老乡,因此相见便显得格外亲切。而他对我们十二位大学毕业生的到来也显得十分高兴,十分热情。虽然当时条件还比较差,生活还比较艰苦,但大家都为能赶上参加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而很兴奋。我们办完一切报到手续之后,由于当时工厂的一些宿舍正在建设,没有固定宿舍,于是黄科长便先把我们安排到汉口上海路一家招待所暂住。
这个招待所还比较大,当我们到达汉口招待所时,已见到了先期到达住在这里的其他同志。后来打听,他们大都是刚从上海动力学校分配到武汉锅炉厂工作的中专毕业生和技校毕业的工人,共有30多人。他们穿着都比较时髦,不少男女穿的是奇装异服,讲的话都是上海话,说的是“阿拉”、“侬”等……我们根本听不懂。他们住的都是大间,十几个人住在一起,但为了照顾我们这些大学生,却把我们分配住在小间,四个人住一个房间,显得比较安静,舒敞一点。
为了让我们新参加工作的同志能尽快熟悉工厂情况,厂人事科的同志先后组织我们学习有关工厂的规章制度,明确组织纪律。同时介绍工厂生产的产品和今后发展规模。经过约一周的学习,最后由人事科根据工厂的需要,从我们十几个同学中,抽调一批同学到哈尔滨锅炉厂进行实习,而一些同学则留厂进行工厂的筹建工作。我是被留厂参加筹建工作者之一。不久,我被人事科从汉口招待所调回工厂,并在工厂安排好住宿。
武锅厂坐落在武昌洪山宝塔的对面,中间隔着一条武珞路。洪山脚下是著名的《宝通禅寺》,在洪山的半山腰,在《宝通禅寺》后面有一座宝塔,在宝塔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在武汉市这里是一个著名的古迹。在《宝通禅寺》内,有几个很高大的菩萨,寺庙成宫殿式,很有特色。在我们刚到武锅厂时,每天清晨便和一些同事去爬山,在洪山顶上做操,锻炼身体;下班吃了晚饭后,便和一群同事到洪山寺庙前的草坪地上散步。后来这里便成了我们常去休闲散步的好地方。当时寺庙内还有一批和尚等管理人员,在寺庙旁边还开了一个素菜馆,这里的素食烹调很好,价格也便宜,每到周六或星期日,便有许多从汉口、汉阳、武昌等远道而来的食客到这里进餐,有的还成包、成包的将素菜带回家。我们这些单身,有时也常到这里进餐,品尝他们做的素菜。
武锅厂的周围环境很美丽。在武锅厂不远处有许多大学,如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学院、中南民族学院、武汉工学院、武汉测绘学院、湖北大学……等等;而在洪山背面的水果湖就是湖北省委、省政府所在地。东湖风景很美,夏天,我们经常在假日或节日和同事、同学结伴到东湖遊玩或去游泳。那里也是我们休闲的好去处。而武汉大学就在东湖边珞珈山上。武汉大学校园风景很美,每到四、五月份这里的樱花盛开,真有世外桃源的感觉。我们刚到武锅厂工作时,这里的文化生活还比较枯燥,很少看电影。这时,我们便和刚参加工作的一些年青人,每到星期六晚上便步行到武汉大学广场去看电影。当时,我中学时的老同学钟展环还在武汉大学读书,他经常帮我买电影票,帮我带小板凳,俩个人坐在一起看电影,生活也很愉快。
到武锅厂后,我被分配到工艺科工作。主要任务是做好生产前的技术准备工作,从事工夹具、刀具、模具设计工作。我们留厂的几位同学大都被分配到同一科室,成了工艺科的技术骨干。当时大家刚参加工作,工作热情很高,工作不讲条件、不计报酬,叫干什么,大家就干什么。由于武锅厂是国家的重点建设项目,属于全国三大锅炉厂之一,即上海锅炉厂、哈尔滨锅炉厂、武汉锅炉厂。而上锅厂是全国最老的锅炉制造厂,哈尔滨锅炉厂是由苏联“老大哥”帮助援建的大型锅炉制造厂,而武锅厂是中国自行设计、装备的锅炉制造厂,其技术力量、主要设备都是由中国自己培养和制造的。武锅厂的主要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大多都是从上锅厂援建的。当时的主要领导干部,如党委书记、厂长、总工程师、设计工艺技术人员等大都是先派到上海鍋炉厂工作或实习,工作实习二年后,才陆续调回武锅厂工作。
由于我们所学的专业是机械制造专业,而对武锅厂生产的锅炉产品都比较陌生,因此到工作岗位后,首先进行补课,由厂组织从事锅炉设计,制造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向我们讲解锅炉原理和有关设计制造工艺的知识。为了充实自己的知识,我们都很努力学习。其次,我们厂从哈尔滨锅炉厂要了一大批苏联援建的锅炉制造的工艺文件和工装装备等设计图纸资料。为了能更快的掌握苏联提供的锅炉制造工艺、技术,我们也拼命的进行学习、熟悉有关设计资料和图纸。由于苏联提供的设计、工艺资料都是采用俄语,而我们过去学的是英语,没有学过俄语,为此,厂里又举办了俄语学习班,我们来自华工的同学便积极报名参加俄语学习班。学习俄语大部份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的,同学们学习都很努力。早上很早起床背俄语单词,工作之余,抽空做作业。经过半年的速成学习,基本上掌握了俄语翻译,对一般设计、工艺的俄语文件资料,我们都能熟练翻译,懂得设计、工艺的内容。
当时的工作是比较紧张,有序的,对分配给我的工作、设计任务,都能较好的完成。不久我便被厂里任命为工艺科刀具设计组组长。
我们除努力完成工作任务外,每天晚上都很自觉的到办公室看书、钻研业务,补充有关专业知识,提高技术水平。有时为了设计一套先进的工艺装备,不断的找一些国内外的参考书和资料。而更多的是翻阅俄语的专业资料。一般我们从晚上七点左右开始就到办公室自修,而到晚上九点半,十点左右才离开办公室。每当晚上看到办公室还灯火辉煌,大家就知道那是我们新到的大学生、工程技术人员在学习,在加班加点。当时厂里的学习风气很好,日积月累,年长日久,以后参加工作的新同志也跟着我们一样,晚上都到自己办公室看书、自修或自觉加班加点工作。当时,我们年青人都勤奋好学,不觉得苦和累,而感到是一种责任感,一种乐趣。
我们到武锅厂时,由于工厂才刚刚建设,工作和生活条件还比较差。我们刚到厂时,厂领导为了照顾我们这批大学生,给我们安排住在一栋新建的单身宿舍。一间约20平方米的房间,安排六个人住。女单身职工住在三楼,我们住二楼。食堂是临时搭建的简易竹棚,食堂的顶棚是用油毛毯盖的。进餐时,我们用的是餐票。刚参加工作那时,市场供应情况还好,工厂的伙食办得也不错。这对于我们刚参加工作的单身职工来说,那时已是很满足了。
建厂初期,工厂的许多厂房正在建造,因此我们在工作之外,每周还要抽出时间到车间、工地参加义务劳动,如挖电缆地沟、安装设备、挖树洞种树绿化或进行卫生大扫除、搞清洁……什么劳动都干,只要厂部下达命令,我们科室的同志没有一句怨言,都愉快的参加劳动,没有什么干部架子、知识分子架子。因此,当时的厂领导对我们这批大学生、工程技术人员很满意,干群关系,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关系都很密切、很和谐、很团结。
我们刚参加工作时的工资不很高。如我们这批大专毕业生,刚参加工作时每个月的工资是47元。半年后转正,工资提升为53元。
记得我第一次领到47元工资时,特别高兴。当时我家里很穷,在家人口有六人。父亲1951年因患眼疾,不幸双目失明,丧失劳动力,家中的重担全部压在母亲一个人身上。当时,大妹妹才十八岁,小弟弟才八、九岁,弟妹们那时还正在上小学、中学。由于家大口阔,而家中收入主要靠农业收入,靠母亲每天卖小菜维持生活,其生活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因此,当我上午领到工资后,我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必须马上寄钱帮助家里,减轻母亲的负担。为此,我领到工资后,随即到邮局给家里寄了15元钱。15元钱在当时的年代也可算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我记得当时市场买鸡蛋,一角钱可以买到5只鸡蛋,15元钱至少可买到750只鸡蛋。如今,买一个鸡蛋大约要0.5元,其价值相当于现在375元左右。如果当时用于买粮食,那么其价值就更大了。
我记得,那年我寄款时间是1956年中秋节前四天。我估计,按正常情况,这15元钱汇款单将会于中秋节那天到家的。如果家里能在中秋节那天收到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一次汇款,那父母、兄弟姊妹一定会很高兴的。
果然,不久我接到父母给我的信,信中以非常激动的心情谈了当天家人收到这15元钱的情景。父母来信对我说:1956年是家中生活处于最困难时期。中秋节将到,家中已经到了断炊的境地。家无半点粮,身无一文钱。中秋节,按家乡风俗,每家每户总要热闹过节。买点月饼和鱼、肉类,做些好的饭菜,但到了中秋节那天,而我们家中仍是冷锅死灶,断粮无钱过节!这时正好元英姑妈生了小孩,做月子,要买鸡,为此,叫母亲帮她代购。当时元英姑在小学教书,姑丈在中学任教,生活比较好一点,为了筹借一点钱过节,母亲只好将自己的二只母鸡送给元英姑,母亲还借口是买到邻舍的鸡,从中希望用这二只母鸡换点钱以备中秋节用。正在这时,我寄回的汇款单刚好中午到达家。这时家人收到这15元汇款单十分激动,父亲马上叫小娥妹妹带着汇款单去找母亲,小娥妹马上跑步到元英家,上气不接下气地对母亲说:“妈妈:哥哥寄回了15元钱,爸爸叫你马上回家!”在这山穷水尽的时候,突然收到这15元钱,这时大家兴奋心情是可想而知了。元英姑妈首先向母亲祝贺,说:“怀古工作了,开始给家里寄钱了,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母亲双手接过汇款单,她虽不认识字,但她知道这汇款单的份量、含义,禁不住热泪从脸颊下流过,并不停的说:“有救了!有救了!”
母亲拿着汇款单回家,然后带上父亲的私章,找了一家商店担保盖章去邮局取款。拿了钱之后,母亲很珍惜地买了过节用的几斤粉丝,一斤猪肉和几个月糕、月饼,买了必需的油、盐、米,从此,家人过了一次愉快的、“丰盛”的中秋节……
当我收到父母的信,看到这封充满激情的来信,我也禁不住热泪盈眶!我知道自己的这15元钱对家中的份量,也感到自己对家庭的责任,为此,我决定从此之后,不论自己生活多么困难,都要保证每个月按时给家里寄钱,以帮助家里的困难,减轻父母压力。从此之后,我几十年如一日,从1956年8月开始至1995年11月前父母亲去世后为止,我从未间断每年每月给家里寄钱。即使到1967年9月我结婚时,虽然当时我也很需要用钱,但我仍按时且比上月寄回更多的钱给家里。1984年之前,我在武汉工作,武汉地区的工资级别较广东地区低,当时每月工资只有59元,拿了十几年,而我每年每月寄给家里的钱,占我全月工资的四分之一以上,如过年过节,或父母及家人有病或三四月荒,家中有更大困难时,还要寄更多的钱和粮票回家。除了给家里寄钱外,有时还要帮助家乡有困难的亲朋好友。此外,每隔三、五年还要回家探亲,要花许多车旅费,因此,我当时工作时,生活很节俭,经常到发工资时,钱不够用,有时真的要一角钱几角钱算计着用钱度日。而我这种艰苦的日子,除了我的日记之外,是谁也不知道的。为此,有一年,女儿曾智长大了上中学时,偷看了我的日记,才知道我发工资时那天上午只剩下一角钱饭票的窘境!而我们那时所过的穷日子,现在的年青人是没有体验的。但我不后悔,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可锻炼自己的意志;而按月从不间断寄钱帮助家中的困难,減轻父母的生活重担,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应尽的孝道。
刚刚参加工作之时,生活虽然艰苦一点,但我们的文化生活、精神生活却是很丰富多彩的。如:刚参加工作时,工厂没有文娱体育设施,仅有的一个大礼堂,也是临时用竹片加泥巴、油毛毯盖成的。当时厂里还没有电影放影场,但我们年轻人,一到星期六便成群结队的到附近的武汉大学或中南民族学院看 露天电影,夏日有时便约同几位同学或同事到东湖去游泳;而到节日,我们共青团员便组织参加各种文艺节目的演出。如:1956年国庆节文艺晚会,我们工艺科共青团组织一批刚参加工作的年青人,自己排练了一个反映西藏少数民族热爱解放军的《洗衣舞》。该舞曲很优美,她反映的主题是:一群解放军战士到河边洗衣服,被一大群藏族姑娘围住,将解放军战士的脏衣服抢过去,帮解放军洗衣服,表达军民的鱼水情。伴着优美的歌曲唱:
“嘿!是谁帮咱们翻了身呢?
是谁帮咱们得解放?
是那救星共产党呀!
是那亲人解放军呢!
……
我们八、九位年青的小伙子、姑娘们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唱呀!跳呀!唱得是那么投入,跳的是那么忘情,简直快乐极了!
也就是在那个晚会上,我还为到会的职工和领导唱了几首《客家山歌》,引起大家满堂喝彩,捧腹大笑。回想起来,这些情景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令人兴奋不已,余味无穷。
我们刚参加工作的年青人,大多是20—24岁之间,大都还没有结婚,没有谈恋爱,大家到新的工作岗位,新的环境,一切都感到新鲜、刺激、神秘,特别是男女之间的感情更是神秘莫测,向往、追求。为了让我们这批年青人有更多的接触和了解的机会,我们共青团还经常利用一些节假日组织青年到东湖风景区或中山公园过周末、游泳,野餐等活动,大家过得很愉快。记得有一次,我们科的一些男女青年到东湖游玩,大家一起乘船艇到东湖水上游览,大家一起高兴划船,尽情歌唱、欢笑。忽然,一阵狂风吹来,一时天气说变就变,刹时一片片乌云向我们方向飘来,大家马上叫起来,“不好了!马上要下雨了!” 我们乘坐的游船上共有八个人,其中有女同志六人,男同志只有我和另一位同事。说到就到,不久,阵阵大风迎面吹来,豆粒大的雨点迎面扑来,这时,船上姑娘们都慌乱尖叫起来,游船有点不听使唤,在湖中央打转!
“不要惊慌!一切听从我指挥,否则,大家慌乱船就会失去平衡,翻船就危险了!”因为以前我曾到过“东湖航海俱乐部”学过划艇、学过赛艇,学会了掌舵、划船技术。为此,我掌好船舵,叫另一位男同事进行划船。这时,大家都平静下来了,听从我的指挥,船顺着风向,我们将船划向彼岸,最后终于将这批姑娘们安全的送到岸上……现在回想起来,还很刺激,很富有诗意呢!
在此期间,我因喜爱足球,也参加了武锅厂足球队,先后和武汉重型机床厂、武昌造船厂及武汉大学、中南民族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等代表队进行了足球比赛。因武锅厂的足球队大部份成员是来自上海的一批工人,他们拉帮结派,排斥异己,我和他们合不来,打了半年左右的球,以后我主动提出退出武锅厂足球队,从此之后,我就挂靴,就再也没有参加足球比赛了。
几年之后,我们这些年青的同学、同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一个个结婚,成家立业了。而当每对新人结婚,我们都要去热闹一番,去食喜糖,闹新房,嘻嘻哈哈!记得,我们华工来的一位同学结婚时,我们一批华工同学都去祝贺,晚上还饮了喜酒。席间,我们华工的一位女同学,她喝多了酒,有点疯疯颠颠,打打闹闹,也不知她是有意还是无意,抑或是喝多了酒,在疯颠中,她把我抱住,要和我亲近,引起满屋哄堂大笑,而使我非常难堪!这位女同学,她比我大,湖南常德人,大家平时很熟悉,说话比较随便,她爱开玩笑,人很乐观,她和谁都谈得来,对人也很热情,群众关系很好。在大学读书时,我和她是同一个年级的,但不同一个班。到工厂后,同一个科室,大家都是共青团员,同一个团支部。她是一位大好人。后来,她调到湖南常德一所大学教书,此后,大家都失去了联系。然而,一直到1999年间,我调 到深圳工作后,其女儿到了深圳,曾给我打来电话,代表她母亲向我问好!这是后话。但也说明我们之间彼此并没有忘记,友谊是长存的。
在我参加工作后几年间,我在恋爱,感情婚恋之间,曾出现过许多波折,烦恼,我曾经伤害过别人的感情,我也曾经受过不少情感的挫折!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岁的增长,我也逐步趋于成熟。我31岁才结婚。在我结婚之前,我的主要精力是放在工作和事业上,但为婚恋、感情问题也浪费了我不少宝贵的时间。但事物总是有二面性的,我从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教训,为自己今后的事业发展,建立稳定的幸福家庭生活打下了一定基础。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万事开头难,我从21岁开始走向生活,应该说,在当时的环境下,生活虽然还比较艰苦,但精神生活还是很充实的,工作上也很顺利,当时工厂的领导对我很赏识,相信我、信任我;而和同志、同事之间的关系也很融洽,很团结,这些都为我今后的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我的人生的征途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我十分怀念这段日子,非常眷恋那时的生活,十分珍惜那段日子和同事、同学们建立的真挚感情。
愿我们的青春、友谊长在。

_________________
曾庆怀
“澳洲彩虹鹦中文作家笔会”理事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曾庆怀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曾庆怀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