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陈元光籍贯之谜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雨后新绿——“澳洲彩虹鹦”第一期网上作品研讨会(2007年3月1~14日)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寸草晨露

2008澳洲彩虹鹦十佳版主




加入时间: 2006/02/25
文章: 6589

积分: 25673


文章时间: 2009-2-09 周一, 上午6:43    标题: 陈元光籍贯之谜 引用回复

陈元光籍贯之谜

陈元光籍贯窥探  陈元光是建置漳州,开发闽南的第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但他的籍贯至今尚无定论。归纳起来,大概有五种说法,现分别探讨之。
  
一、固始说  固始县,春秋为蓼国地。汉时的固始地域包括今淮南。有些人据嘉靖《固始县志》载有一段话:“永嘉之乱,中原仕族林、黄、陈、郑四姓先入闽,闽人称固始人”于是便把这里的“陈”作为陈元光的祖先。然而,此说未敢苟同。陈元光若是固始县人,为什么作为“一方之全史”的《固始县志》均无载及陈元光之事迹(王潮、王审知等都有详载)?明嘉靖《固始县志》和清乾隆《重修固始县志》(方志学家洪亮吉所纂)的纪、传、表都没有只字记述陈元光和他的上下代关系,这就不能不令人怀疑了。
  
二、颍川说  东汉桓帝时,太傅陈蕃(字仲举,汝南平兴人)抨击宦官集团,到延禧九年(166年),陈蕃与窦武合谋诛灭宦官,事泄被曹节、王甫所杀。这个陈蕃,因“党锢之祸”而诛连宗亲陈实(太丘长)和陈翔(汝南邵陵人,官居御史中丞)入狱,陈氏仕者也被免官禁锢或他徙避难;只有“以平正闻名乡里”的陈实后来“迂赦得出”在颍传衍,“生子六……纪、谌为最贤”(据《后汉书》)。纪,字无方,为河南最高军事长官——太尉。谌,字季方,虽“才识博达”而“连征不就”,只在颍川“立言垂训”而“早终”
  (《后汉书》)。实及其子在颍川衍嗣,有人认为陈元光是陈实之后代,所以陈元光有颍川人之说。这也只是一种没有根据的推论,而非陈元光确切的籍贯。此说也不能成立。因为自陈实居颍川(公元104年)到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公元589年)南朝版图最小的陈朝为隋所灭止,先后共历485年,况乎陈元光迟至唐显庆二年(公元657年)才出生于世,所以我不能苟同把与陈元光毫不相干的颍川作为他的籍贯之说。直率地讲,不能同意把陈元光的所谓远祖陈实的籍贯拿来作五百多年后才出生的陈元光的籍贯。
  
三、河东说
  据台湾陈氏族谱载,陈霸先的堂兄弟陈霸汉闻废梁立陈而“惧”,因而返回河南光州而司大宗。陈霸汉的祖父景文任汝南别驾,其父伯绍为合浦太守(据说廉州有陈王祠祀其惠政),他则返回老家管理嫡系长房宗制事,寓居间生子欲得(果仁),即陈元光的曾祖父;果仁生子叔犊(克耕),克耕生子政。《永乐大典•陈果仁传》说“据《豫章志》载,陈果仁,隋司徒。字世威,晋陵人,后汉太丘长实十七代孙。”此晋陵非山西所属,而为江苏所辖,即今之常州。据台湾《光州陈氏始祖世系生卒之签》记:“欲得,字果仁,号毅齐,生于陈文帝灭嘉三年(562年),卒于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陈果仁子克耕,生于隋文帝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卒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七年(公元649年)(据族谱)。这正当隋唐纷争交替时期,也是兵战频仍时期。陈克耕在晋南淮北之河东一带征战经年,且传在漳河附近的曲城(今河北西部曲阳,唐名相魏征家乡)配了魏夫人(卒葬于云霄县半径山,存有神道碑)。大概因为陈克耕有过这段河东的戎马生涯,所以后来才有陈元光“河东人”之说吧!林宝纂的《元和姓纂》载:“唐右鹰扬将军陈元光,河东人。”会不会就由此而来呢?把曾在河东征战的陈克耕记为“河东人”,从而类推其孙陈元光亦为河东人,这是值得讨论的。《元和姓纂》被认为是一部皇命官书,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权威性,这是史学界所共知的。但是,也该思忖一下,该作者会不会因为受历史条件制约和史观史法约束,从而发生“仙人打鼓有错时”的纰漏。
  由于《元和姓纂》的“河东人”记载,在漳州便前后出现“临漳”、“清漳”的号称,如什么《临漳志》、《清漳志》等等。临漳,属河北省,汉置邺县,三国魏建邺郡,晋始改临漳。“以北有漳水而名”。漳水,即清漳,源在山西省东部,东南流经河北陟县及河南边境而汇为漳河(参阅《汉书地理志上•上党郡》和《读史方舆纪要•漳水》)。这一带,古为河东域,缘此,《云霄厅志》也有陈政视云霄溪“此水如上党之清漳”,因而命名漳江的记载。虽然志载此事,但我认为不能拿它作认定陈元光籍贯的依据,因为河东只不过是陈克耕曾经转战的地方,而不是他的籍贯,当然更不能认为是他的孙子陈元光的籍贯了。理由很简单,陈克耕的祖父伯绍曾经当过合浦太守,能说陈克耕的籍贯就是合浦(原属广东,今划归广西)吗?
  
四、揭阳说
  唐高宗总章初年,潮州有骚寇,绥安也有啸蛮,陈政“奉命戍闽”(唐潘存实书)。政(陈元光父),字一民,生于隋炀帝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卒于唐高宗仪风二年(公元677年),葬云霄山(墓域今存),政病故,子元光统领兵众。当年,广东硐州陈谦寇乱,元光入潮讨平。惠及潮州父老,后人感载而立乡贤(陈元光于睿宗景云二年即公元711年战殁)。清乾隆《潮州府志》和刘勋业修的《揭阳县志》都列简传以褒之,这是修志先人出于“扬善颂贤”的感情而给予立书传世之举,胡须诌议!但是,拿两志相比较,则发现其间有个微妙的不同处。在陈元光籍贯问题上,《揭阳县志》先笼统地说“世家颍川”,后述“祖洪为义安丞,因留居为揭阳人。父政以武功隶广州扬威府”云云,而《潮州府志》只记“陈元光,揭阳人,父政以武功隶广州扬威府。”却斩腰不取《揭阳县志》中“祖洪为义安丞,因留居为揭阳人”一语。斩腰不取,何也?我看,恐怕不是技术处理问题,而是事实与否的实质问题。修志者应懂得“不实不取”和“伪者扬弃筛落”的原则,对疑者非者,宁缺而不载。所以,我认为《潮州府志》修纂者对“祖洪为义安丞”这个背景资料,是持怀疑态度的,因而筛之舍之,而不入志。
  那么,陈元光揭阳人之说缘何而起呢?我想,这可能与“周(指武周)岭南首领陈元光”的记载有关。唐张鷟《朝野佥载》中记:“周岭南首领陈元光设客,令一袍挎行酒,光怒,令拽出,遂杀之。须臾烂煮以食客,后呈其二手,客惧,攫喉而吐。”这个“拾遗”之谈,《潮州府志》也在“丛谈”录注而加以否定:“固不足信矣。”受过中原文化薰陶教化的陈氏世家的子孙陈元光,怎么会是一个杀人不眨眼并烂煮人肉以食客的野蛮人呢?所以,对张鷟之所记,不免令人难于相信。有些人认为既然接近陈元光年代的张鷟说陈元光是“岭南首领”,那么陈氏该为岭南揭阳人了。这是推理,岂可为证?我的浅陋理解,(武)“周岭南首领”可谓大唐武周在岭南的军事首领人物,毕竟不是土著酋首。可是,如今有人胡议陈元光为岭南土著人,娶妻种氏夫人也为土著。其实,种氏也系汉人。《江西通志•氏族略》载:“种,本仲氏,以避难改载仲为种,望出河南。”所以若闻言推理,酿成讹传,不仅于史无补,甚至可以搅乱史实,贻误后人。
  
五、弋阳(光州)说
  对陈元光籍贯的上述四说,皆未敢苟同。但我认为弋阳(光州)说是与史实较相吻合的,也就是说切近了些。其根据是:
  1、《光州志》(清光绪丁亥夏竣工,汝南府光州知州杨修田总纂)载有陈元光及其孙酆、曾孙咏、玄孙章甫四人列传。这里就列传与《福建通志》、《漳州府志》所载的不同部分抄下:
  “陈元光,字廷炬,弋阳人……其系本子胡公满,后,子孙以国为姓,遂易妫为陈。汉建武间,有祖名孟琏者为固始侯,薨葬于浮光山之麓,子孙因而留家焉。元光三十六世孙,华耒为光州守,表扬先德,士民嘱立广济王祠于学宫之左。”(原文注:节旧志)
  《光州志•忠义列传》(卷五第43~44页)载,陈元光为“弋阳人”,并说明龙溪举人陈华为光州守时,立过陈元光“广济王祠于学宫之左”以祀之。这是后裔为褒扬先祖陈元光的勋业在祖籍故地所建造的纪念物,以供老家后人所仰奉。
  该志的“仕贤列传”(《光州志》卷八第2页)载,陈元光孙酆传云:“陈酆,字有芑,先世弋阳人……父珦……珦生酆……天宝六年,(酆)举秀才,授辰州宁远令,在京见李林甫,杨国忠柄国无意仕进,访弋阳旧第,川原壮丽,再新而居之数年。”
  此传说了二件重要的事情:其一、陈酆“先世弋阳人”;其二、陈酆“访弋阳旧第”,且“再新而居之数年”。这就从侧面提明了陈元光世家旧第在弋阳,其籍也在弋阳的依据。
  《光州志•宦绩列传》(卷六第1~2页)载陈元光曾孙陈咏(光州司马寻加本州团练使)传云:“陈咏,字正雅,旧为光州人,因祖元光戍闽……遂为闽人。”传后附其子陈章甫传记云:“子章甫,字尚冠,建中初举明经……(贞元)十九年转光州司马代父本州团练。元和三年转京兆司田兼领度支郎……十二年咏卒,章甫扶柩葬于漳。敬宗初,复补光州司马加团练使,辅国左将军,士民爱之如慈母。”(原文注:节旧志)
  陈咏、陈章甫父子双传除有分寸地记述他们“旧为光州人,因祖先元光戍闽有功……遂为闽人”外,提供了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咏卒,(章甫)扶柩归葬于漳”的一件重要史料,说明陈元光老家弋阳(光州)及其后裔子孙与漳州保持着密切关系和深厚感情。非渊源的深长,能有丝丝缕缕的萦绕和牵葛吗?
  《光州志》是河南光州的“一方之全史”,对记载其方域内的人和事,应该说是有较高的可信性和可靠性。
  2、《河南通志•祠祀》(清康熙三十四年张沭等纂)载:“汝宁府悯忠祠在光州西,祀陈亨祖。”陈亨是安禄山反时随唐玄宗入蜀在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杀死杨国忠,逼缢杨贵妃的陈玄礼之祖,与陈元光同宗近亲,同籍光州,生时以悯忠扬名,死后立祠在光州西祀奉。再者,《固始县志》载陈氏远祖陈孟琏,卒后葬于浮光山之麓。浮光山,在今固始县之东北,亦潢川县之东。此二则记述从侧面旁证陈元光远祖和近世旁系都是在光州生养栖息的事实。
  3、明万历初,举人陈华(龙溪人)任光卅守,因他到先祖陈元光的故籍当州官,与先祖后裔和当地土绅黎庶非常友善,勤政惠及百姓,后人将陈华祀入宦祠。《光州志》也给予列传留世。传云:“其先人元光,本州人,有功唐代,世守闽,始居于闽,以故华视光之绅士黎庶犹其亲姻比党也。”这段传文足以说明在陈元光卒后九百余年的明万历年间,漳州陈氏后裔仍然与光州祖籍保持着深厚的亲姻关系和承宗联祖的特殊感情。由此,也可以证明陈元光的籍贯该是弋阳(光州)。
  但古之弋阳,今归何属呢?《辞源》(缩印本)条析:弋阳、郡名。三国魏分汝南、江夏两郡置,治所在弋阳(今河南潢川西),辖境相当今河南淮南以南,竹竿河以东,灌河以西及湖北东北角。西晋后屡有伸缩。北魏只辖今潢川一带,北齐移治定城(今潢川),隋初废,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光州为弋阳郡。
  《辞源》“光州”条解是:“地名,春秋弦、黄、蒋三国地。今河南潢川县地。”
  经过河南省潢川县地方志编委会查考,在“建置沿革”中新载(摘录)“潢川县……西汉置弋阳县,属汝南郡所辖……三国魏分汝南郡为弋阳郡……北齐改名永定县,梁末(公元550年前后)置光州,治光城(即光山县)……隋改为弋阳郡……唐天宝复为光州……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废州立县,改光州为潢川县。”
  根据上面所述,便可以得出弋阳一光州一潢川即一地的概念。如果可以说陈元光的籍贯弋阳(光州)是接近史实的话,那么便可以较明确地说,陈元光的籍贯则在豫东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自古南北兵争重地的今日“潢川县”。

_________________
风,有几分真;云,有几分幻。
心,有一种境界,在真与幻之间。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61785912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寸草晨露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雨后新绿——“澳洲彩虹鹦”第一期网上作品研讨会(2007年3月1~14日)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