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新诗摘选诗人之一:李金发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评论与鉴赏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西马

会员等级:1




加入时间: 2005/12/03
文章: 18

积分: 15


文章时间: 2005-12-10 周六, 下午12:15    标题: 新诗摘选诗人之一:李金发 引用回复

提到新诗派别,象征主义是影响较大的一派,在现代主义诗歌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象征主义更为新诗注入新鲜的血液,对新诗的影响之大,难以估量。此时的代表诗人就是象征主义诗人李金发,它所带来的诗风与当时胡适、郭沫若以及新月派等截然不同,既不关注时世,也毫无激情而言,却恰有晦涩、阴暗和含蓄兼之的别样风格。所抒发的皆是个人情感,一些生活的小情绪,更加的关注自我,自我内心的表达。这是中国历代诗歌所截然没有的,所以当李金发把它的第一本诗集《微雨》寄给周作人时,周作人就给予极高的评价:“国内所无,别开生面”。诗人这时所体现的个人化写作和情绪宣泄,我认为对后世影响很大,虽然这需要考证,但不可否认的他在当时所采取的创作观和所关注的场面,与今天许多诗人有截然相同的情趣取向,是新诗自身决定这诗人这一点?还是受他们这代人的影响?都是新诗值得关注和解决的症结所在,为什么李金发的诗歌所歌唱的与时代音符截然相反时,它的诗歌仍然获得极大的成功呢?并被后世供认为中国新诗象征主义开山祖师?这些个问题,需要深入到人的潜意识内进行探询,或许会有所收获。
心理学对一个人青少年时期所接受的教育和遭遇对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以及性格影响甚深,李金发在十七八岁曾因学校原因退学在家,这是对一个即将成年的人来说,正是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而这时诗人辍学在家,自然无聊,以看书打发时光,就是在此时诗人迷恋上鸳鸯蝴蝶派哀情小说以及诉诸伤感的元曲,曾有这样一段描述:“倦了就睡,醒了再看,养成徐枕亚式的多愁多病的青年”。多愁多病性格方面必是抑郁的,经不起任何的不顺,一点小风就可使其情绪大受波动。这也是诗人日后诗风阴郁的原因吧。同时这也是每个诗人应有的,它的表达方式,,他独特的语言,它特有的意象,特喜欢的场景,特意追求的梦地,都有其自身性格养成过程中所遭遇的一切有关。有些人偏爱黑夜,有些人偏爱白天,一些人着重城市,一些人着重乡村,有的偏刚,有的偏柔,都与其自身所处的环境有莫大的关系,其实我认为是其潜意识里就形成的观点,有些性格柔弱的诗人你让他处在西域风情里它也写不出真正如民歌那样刚强豪放的诗歌,原因就在于此。李金发虽然后来诗风大变,但其内在的本质并没有变,而它的那些诗歌并没让它如他真正内心流出的更让人接受。
李金发的诗歌美历来是后人必提起的,它的诗风只所以阴郁,其原因还有于其对波德莱尔的“以恶为美”、“从恶中发掘美”的价值取向极大的推崇。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是法国象征派的代表作,它这种颠覆传统“以善为美”受到一代又代人的推崇,而且至今还在影响着我们。当然这样可以全面真正的客观对待事物,而不是再片面的排斥丑的东西,万物都蕴涵美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这点倒于佛教的万物平等有点相象,但只是我个人猜测而已。波德莱尔,以“尸体、黑暗等”死气沉沉的物体入诗,来阐述世界的看法,自然于本来性格就阴郁的诗人李金发有相通性,为此诗人也真正找到了能真正表达自己的世界观。诗人写诗一是潦倒的环境所逼,以抒情感;二是受了波德莱尔和魏尔伦的影响(诗人自己曾奉魏尔伦为自己的“名誉老师”)。既然他两位都是象征主义的大推行者,诗人必受其感染,也对象征主义倾倒。象征主义派在艺术手法上着重暗示、象征等手法的运用,通过具体的”客观对应物“来象征暗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及情感特征。但这些所谓的“客观对应物”又因其都是闪烁不定的意象,与被象征的东西之间必然形成一种如灯光忽明忽暗的关系,这就造成了读者的理解困难,它的诗歌晦涩的原因也在于此。许多当代诗人的晦涩难懂原因又在哪里?是诗人自身刻意为之?还是其本身性格使然?这都需要大家沉思的。原因有多方面的,意象自身的多义性,以及与本体之间的歧义性,还有过度使用意象,妄图以意象代之诗歌。但我所见波德莱尔和李金发的许多诗歌并没有大量使用意象,而是把一个东西都具体在上面,而且多是来回变相去用,而不是刻意去用新的,我觉得它的诗歌比之当代易懂许多了。我想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意象可以,但意象不可以多,要适度而止。
诗人这种以丑为美的入诗风格,致力于营造一种与生活截然不同的环境,与诗意美上保持着相反的论调,但也恰恰反映着内心微层次方面的状态,这在我国传统诗歌中所没有,就是当时现实派和浪漫派也没有关注人内心更深的发展,这不无与诗人在西方所受的哲学影响有观,历来中国哲学侧重于人与宇宙自然之间的关系,而西方哲学多关注于人的内心世界。这种诗风我前面已说过对后世影响甚深,诗歌当代的个人化写作,以及偏爱从内心去发掘美,都是源自西方的影响,这点也是新诗困惑的问题,是这样才造成了新诗的现状呢?还是其他原因?为什么会困惑?困惑在哪儿?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我想这也是所有当代诗人和诗歌评论家思考的问题,为什么李金发没有出现这样的困惑?他虽然在精神和思想上阴郁,但它的诗风是鲜明的,没有一丁点的对自己所进行的写作方式迷惑。我认为他的原因在于他有其“以丑为美”的诗歌审美取向,这也是它一直坚持的,说到底就是他有其信仰。当代诗人之所以迷惑其一个原因就在于自己的信仰在哪里?没有固定的价值取向,所以都会对自己产生迷惑的。这仅是个人见解。
诗人李金发既然是象征主义的代表诗人,必对意象有着特殊的偏爱。他自己曾这样说:“诗之需要image(形象、象征)犹人身之需要血液。”,还说,“感情的美学价值,是不能以他的道德去衡量的。全凭他能觅到的意象本身之丰富和谐。”
在这里意象绝不是自然界直接移植,而是在变作了有生命的东西,已经溶入了诗人的情感,完全是个新的生命。它是个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诗人担当了造物主的角色,他取意象,如同女娲取土一样。诗人称之为“灵魂象征之运动”,他大量描绘异国情调,选去异国意象,还有城市意象,关于城市意象他在中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它之前还没关于城市意象的诗歌,而它开启了,并对新诗中的城市意象选取起了领头作用。这些东西一会大家可以从诗里自可以发现,我就不必列出了。
诗人虽然受西方影响很深,意象多选取异国情调,但其对古典意象的使用觉得是它诗歌中的一大亮点,而且这也证明了诗人力图做中西文化的互容,而不是偏爱任何一方,我也始终认为这也是诗人只所以不会出现面对西方文学对新诗影响的困惑,因为它知道自己的根是中国的,当然它写诗歌的语言还是中国的,巧妙的架织古典意象和西方带来的新意象选择是很值得吸取的一个方面。我想不要总批评西方诗歌对新诗带来的坏处,而要从诗人自身去找原因,诗人们不去继承,可能是觉得继承也是用套了的意象,要想用出新意来很难,这也是诗人退而求其次的原因吧!但它不失为一种方法。

_________________
欢迎光临西马诗歌网:
http://blog.sina.com.cn/u/1237089574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西马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评论与鉴赏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