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草晨露
2008澳洲彩虹鹦十佳版主
加入时间: 2006/02/25 文章: 6672
积分: 25934
:
|
|
《如何应对音韵之变》
古人从诗词歌赋的吟咏歌诵的实践出发,依据汉语音发四声的特色,制定出一声对其它三声的规则,以使意、志、情、趣,经过抑、扬、顿、挫的表达,更有节奏美,更富感染力。比起散文,诗词用字辞更简洁,因而更浓缩更精致,对表达要求也更高。这就使格律定制得以兴起、推广。这一套定式,也有利于科举测检,科举制的引导作用,使文则八股诗则格律更加昌盛。
五四新文化运动,打破了这套近乎僵化的统治。在新思潮汹涌澎湃里,白话文、新诗兴起。但同时也把一些优秀的传统当作垃圾倒掉。是改革开放,使古体诗词复兴。
问题是,我们已推广了几十年新官话,大的语言环境起了大变化。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针对当时新诗朦胧肆虐,远离传统,远离读者,传统古诗词急须抢救,上边一些人提出双轨制。就是古体诗可用新古两种音韵创作,在新体诗古体诗时常争论里,又加进古典诗词创作队伍间新旧韵之争的热闹。
我是站新韵一方的,赞同古体新写。但也认为在继承传统上,大家是一致的。在限韵同题诗会或其它一些活动里,我也会按古格律写,但十分被动:我不懂平水音韵怎么发声。查平水韵表,或用软件检验,在检后一点点去改,不少时候,同义字词的变换,把我的激情搞丢了,一些以普通话(或乡音)为酶酵的句子,无影踪了。与我相同语境的诗词爱好者,我相信是大多数,这些人过不了平水发音关。平水韵的再教育,难在只有字面没有音。我蠱惑:大肆推广平水韵写诗词,意义究竟在哪里?诗合律了给古人读吗?还不是仍按普通话(或乡音)给今人看或读?!
我祖居河南,是平水音的发祥地,但按乡音吟写,一查,仍出律。我问过一位苦心孤诣力推平水韵的洛阳(河洛韵的基地)文友归雁洛阳边的,想求教,结果,同我一样,他也没有念出音的功能!对这位年长老兄,我只有失望。(现求购平水音韵带碟,以图推之有效).
网上诗词格律软件,有型无音,实是遗憾!况且,是十分的非人脑型,常错误百出!
再者,古今音韵间有大变革。普通话的两类平声—阴平与阳平,按古音韵通属仄声,就是说,古韵的平声,在新韵里已消失,在新韵部里,若按旧韵,统是仄声了,怎么论平仄?很有探讨的必要!
_________________ 风,有几分真;云,有几分幻。
心,有一种境界,在真与幻之间。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6178591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