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转贴]极品格调——高脚杯,轻轻摇曳的风情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海市蜃楼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青青

会员等级:5




加入时间: 2005/12/03
文章: 701
来自: 广东广州
积分: 4456


文章时间: 2007-8-24 周五, 下午6:21    标题: [转贴]极品格调——高脚杯,轻轻摇曳的风情 引用回复

极品格调——高脚杯,轻轻摇曳的风情


这则趣事大概不假。广州白天鹅大酒店的高级包间里流光溢彩,鲜花装饰的餐台上遍陈佳肴。酒,是法国名酒——“轩尼诗(Hennessy)X.O.”,每位嘉宾面前都摆着一只精巧的高脚水晶杯,里面斟上了半杯浓酽的琥珀色。

品尝如此名贵的世界名酒都很文雅,应该一小口儿、小小口儿地“呷”,让酒液缓缓地浸润在口腔里,刺激每一颗味蕾,才能品出酒的滋味与情调。席上就有没见过大世面的客人,他擎杯在手,一饮而尽。再要斟酒时,漂亮的女侍者只是笑而不答。有人取笑说:X.O,每人半杯,喝完为止。这可是红酒中的“极品”,您没完没有了地要,当喝可乐呢?……

一笑而过,人们又揣度起这极品红酒的血统和身价。

清朝大才子袁枚著了一部《随园食单》,他把中国北方的烈性白酒,比作“人中光棍”和“县中酷吏”,以突出霸悍凶狠之气。又把性情温和的绍兴黄酒,比作“清官廉吏”,表示澄明高洁的意思。

可惜,丝绸之路贩来的葡萄酒始终地盘儿很窄,无缘挤进“随园主人”盛大的古典盛筵中。其实,极品红酒当是雍容典雅的“贵族”。它纯正的血统、高贵的品质与显赫的名望,足以傲视群侪。晶莹剃透的高脚杯里,摇曳的绝非一种特殊的滋味、丰满的色彩和美丽的液体,还是一个有灵魂、有呼吸的高贵生命。难怪歌德先生啧啧赞叹:“我与葡萄酒作精神上的对话,它们使我产生伟大的思想,创造出美妙的事物。”

这种奇特的“生命之水”喂养了整个欧洲文明,大西洋两岸的哲学和艺术无不沐浴在葡萄园明媚的阳光下,别具一丝深远的诗意和高贵的风情。


_________________
青青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青青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青青

会员等级:5




加入时间: 2005/12/03
文章: 701
来自: 广东广州
积分: 4456


文章时间: 2007-8-24 周五, 下午6:24    标题: [转贴]一串欢蹦乱跳的葡萄 引用回复

一串欢蹦乱跳的葡萄


8月,日暖风和,由南至北,拉开了法国采摘葡萄的黄金期。一百天啊,每条沟坡、每座果园的葡萄架下,都穿梭着喜气洋洋的农民,沉甸甸的葡萄,大串大串地剪下来。波尔多地区的“赤霞珠”、勃艮第酒庄的“霞多丽”……它们静静地躺在阳光下,犹如刚降生的婴孩,通体肥硕丰满,珠圆玉润。

作为红酒的母体,葡萄对自然环境极为挑剔。按说,这重水果的种植极为广泛,北纬30到52度,南纬15到42度,只要水土、光照说得过去,插一根枝条就能发芽、开花。但这种刁钻的植物仍在欧洲中南部谨慎地选最理想的择落脚之地。雨水太盛,不可——腐烂果实;阳光暗淡,不可——枝叶孱弱;温差过小,不可——难储糖分;土壤太粘,不可——根系瘦弱……栽植葡萄,犹如主刀一个极其危险的内科手术,不能夹杂丝毫的侥幸和潦草。

据说,勃艮第早年“西多会(Cistercians)”里的教士为果园选址煞费苦心,往往用舌尖儿一点一点地品尝土壤,藉此分辨其中的酸碱薄厚。倘若雨水冲走了地皮,放晴之后,还要派人一筐一篮地找回来。难怪中世纪最出色的酒窖都藏在修道院里。


同样的葡萄,种在坡顶就与山腰不同。高处风凉,采摘的时节不得不错后。阳光也是一宗很叫劲儿的东西:日照太少,则果酸;太多,则味甜。据说,法国政府规定,从开花至采摘,葡萄必须享受1300个小时充足的光照。土壤就更奇特了:越贫瘠,长出的葡萄越好;太肥沃,则含糖量过高。此外,湿度也很讲究,传闻,只有能望见河流的地方,才能酿出好酒。

当然,酿造顶级红酒的葡萄开列的自然条件更为苛刻。比如,赤霞珠这个品种,属于中晚熟品种,果粒小,表皮厚。不但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和南美诸国都把它视为制造极品佳酿的看家宝贝。

赤霞珠对气温非常敏感,倘若过于凉爽,这个优秀品种便会酿出莫名其妙的“青椒气味”。如果持续酷暑,便很难提取出葡萄馥郁的香气。恰好顺了一个葡萄品种的性子,这个地方便是上帝首选的酿酒王国。


濒临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法兰西属于此类风水宝地。号称“葡萄酒王国”的法国拥有六大产地,它们分别是:“波尔多(Bordeaux)”、“勃艮第(Burgundy)”、“香槟(Champagne)”、“阿尔萨斯(Alsace)”、“罗瓦河谷(Loire Valley)”、“隆河谷地(Cotes de Rhone)”。寸土寸金,这些地区的坡地溪谷孕育着不同属种的葡萄园。它们根系粗壮、枝叶扶疏,在温润的海风里贪婪地吸吮着山川灵秀、日月精华……

维克多•雨果曾讲过一句名言:“将凡尔赛加上安特卫普就是波尔多(take Versailles, add Antwerp, and you have Bordeaux)。”这位大文豪对极品红酒的来龙去脉一清二楚,他贮满了口水,慷慨地做着诗意的赞美:比利牛斯山淌下新鲜的雪水,山海之间冲刷成加伦河,平原丘壑被随意地切割为星罗棋布的葡萄园。

上乘的果园、酒庄有的是,谈论起来只能截取前两名——即雨果先生称道的波尔多、蓬皮杜夫人青睐的勃艮第。

丝竹管弦,小桥流水。乾隆皇帝正起劲儿地下江南的时候,法国皇帝路易十五也在乐此不疲地举办着皇家酒会。巴黎被成片的庄稼地和葡萄圆包围着,高官贵妇们华丽的马车穿城而过,扬起一片烟尘,他们纷纷赶往西南郊的凡尔赛宫,美酒佳肴已令很多客人垂涎欲滴。

路易十五有位颇受宠幸的情妇——蓬皮杜夫人,她最钟情的就是葡萄酒。借助皇帝的旗罗伞盖,蓬皮杜夫人从康帝家族手中果断地掠夺了一片葡萄园,叫做“金丘(Cote D'Or)”,尽管面积不算大,比巴黎的协和广场还小,却是千年一遇的葡萄乐园。勃艮第本来就是法国优质葡萄的心脏产地,“金丘”则属于勃艮地的精华地段。

中世纪垄断酿酒业的僧侣们在“金丘”上煞费苦心,他们详细记录了那里的土壤味道、沙石结构、日照长度以及风向变化,据说,这些细微的因素将直接影响到每一串葡萄,甚至每一滴酒浆。蓬皮杜夫人接手之后,经营得更红火,这块土地的佳酿,很快便声明雀起,横行巴黎。蓬皮杜夫人曾在不同场合炫耀:“只有香槟,能让女人喝下去变得更妩媚。”

想来,这个爱酒的女人也是有品位的,她深知,酒具备人的性情,需要从小到大、朝朝暮暮地——疼。美国作家威廉•杨格做过一个著名的比喻:“一串葡萄是美丽的,静止与纯洁的;但它只是水果而已,一旦压榨之后,它就变成了一种动物。新酿的酒,也便因此拥有了动物的生命。”

法国人崇尚浪漫,葡萄园与葡萄酒均被赋予了很多贵族文化和高雅情调。18世纪,波尔多的葡萄酒曾作为漂亮的道具,与地下铁、连载小说、游乐园等等,共同装点着新贵与“小资”们天堂般的生活。

一串欢蹦乱跳的葡萄,带着晨露、披着霞光悄然“转世”,花开花落年年年,圆满的静默之后,便修炼成高脚杯中的传说与神话。一提到极品红酒,绝不可能错过法兰西:勃艮第酒,浓郁醇厚、挺拔芬香——酷似披坚执锐的骑士。波尔多酒,温柔细腻、优雅敏感——犹如明眸皓齿的少女。

不想,一串葡萄竟衍生出了千头万绪的故事:它的灵魂从枝头移植下来,灌输到胖墩墩的橡木桶里,再躺进酒窖深处沉沉大睡。被人重新唤醒时,它便出落为一支神采奕奕的新酿。果然是红酒通人性,想想,袁枚先生以酒喻人,实在是风雅别致,拔了头筹。


_________________
青青


上一次由青青于2007-8-24 周五, 下午6:36修改,总共修改了1次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青青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青青

会员等级:5




加入时间: 2005/12/03
文章: 701
来自: 广东广州
积分: 4456


文章时间: 2007-8-24 周五, 下午6:28    标题: [转贴]橡木桶,发酵一段传说 引用回复

橡木桶,发酵一段传说


葡萄摘下来了,要酿成美酒却辗转了几千年。考古学家们含糊地认定,第一杯原始的葡萄酒,至少已有6000岁了。在伊朗的格登特比,曾挖出一件波斯时代的老古董,大约是公元前3500年的两耳细颈酒罐。刮下罐壁上红色斑痕仔细化验,居然查出了单宁和酒石酸,这可是葡萄酒里的天然物质啊。换句话说,早于古波斯时代,亚洲人就可以推杯换盏,大饱口福了。不过,这种笼统的推测,仍未揭开葡萄酿酒的确凿时间表。

有人说,酿酒起源于古埃及、古希腊,也有人说,滥觞于希腊的克里特岛,甚至把大胆的假设推到了一万年前……


历史终究是一笔糊涂账,见仁见智吧。对于古波斯这个发祥地,似乎可以达成共识。多数专家都锁定今天的伊朗可能是世界上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传说,有位波斯国王酷爱吃葡萄,又很小气,担心别人偷嘴吃,便将葡萄藏在一个大陶罐里,还自作聪明地标上了“有毒”的字样。不料,他的妃子染上了轻生的念头,放肆地喝光了陶罐内“有毒”的液体。刚啜了一小口,她就眼前一亮,惊呼“好滋味”,于是,连连畅饮,不能自已。那个幸运的女人自杀未遂,反而尝到了“天下鲜”——人类第一坛葡萄酒啊,真是造化不浅。

此后,国王颁布诏旨,举国征集成熟的葡萄,然后榨汁发酵,酿制美酒。威严的宫廷随即变成了华丽的酿酒作坊,袅袅的酒香飘荡在水草丰美的西亚高原上……


隔着碧蓝的里海,高加索山脉遥遥在望。那里就是葡萄酒驻足的第一站。酒香如缕,穿越时空,传播的“路线图”大致如此:以色列、叙利亚、小亚细亚等阿拉伯国家。由于伊斯兰教遵从“禁酒律”,这个地区酿酒业的日子并不兴隆,还几乎被斩草除根。

随着旅行家的足迹和征服者的铁蹄,葡萄的种植与酿造技术从小亚细亚传入埃及,在到达希腊及其诸海岛之前,暂泊希腊的克里特岛,后转道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利比亚和意大利,经海上航线,在法国东南的瓦尔省以及西班牙沿海地区登陆;与此同时,陆路传播也势如破竹,茁壮的葡萄藤沿曲折的多瑙河河谷,钻进了中欧诸国。


其实,公元前3000年的埃及人就已经掌握了相当完备的葡萄种植与酿酒技术,在很多金字塔内,常常会见到这一题材的巨大壁画。幸好,欧洲是基督教的地盘儿,教徒们把面包和葡萄酒称作“肉和血”,色泽鲜艳的葡萄酒生正逢时,随即风靡各地。号称“葡萄酒湖泊”的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应声长起了成片成片的葡萄园,当教会和僧侣迫不得已地出让了酿造葡萄酒的特权,坊间的酒庄就成了雨后春笋,他们精心地侍弄自家的橡木桶,开始缔造一轮接一轮的葡萄酒神话……


法国人是酿酒高手,他们的“行话”都泛着一丝哲理的味道:“卖酒,相当于卖历史、文化和艺术。刚采摘的一颗葡萄,像婴儿——在橡木桶中沉酿,犹如上学。毕业后,希望把它托付给欣赏自己的人。

买主应该是爱酒、懂酒的行家。所谓买卖,绝不是简单的商品交易。”葡萄园、橡木桶、红酒乃至高脚杯,再次被注入了崇高的神性和亲切的人性。在法国人眼里,这些都具备了体温和脉动。


几乎每座酒庄都这么干:采摘葡萄、去梗碎皮、一次发酵、榨汁提纯、二次发酵、除渣沉淀,随后,灌入橡木桶,末了,推进幽暗的酒窖里,恒温、恒湿、避光、避振,从容地平躺着。阳光雨露、明月清风,已成隔世;金属撞击、人声嘈杂,也化作了过眼云烟。静静地睡去,任由时间的细流从枕畔滑过……法国的酿酒师都拥有这种诗意的情怀。他们认为:酒窖如书斋,里面驻满了不同气质、不同风貌的灵魂,天下很难找到第二份了。


年轻的酒,陈在新箍的橡木桶里,它们以神秘的力量圆熟着。红葡萄酒、白葡萄酒以及桃红葡萄酒,都默默地改变着自己的颜色,女大十八变,只要不脱离橡木桶,那些奇妙而细微的变化便一刻也不停息。

红酒,最早是鲜紫色、橘红色,装瓶时就转为了浅淡的褐红。白酒,初带嫩绿色,陈年之后,则偏重为稻草黄。至于酒的气味与口感怎样脱胎换骨就不是语言所能涵盖的了。三年以上的窖藏,使每种酒的感觉都捉摸不定,人们只能小心翼翼地咂摸,并助每一颗经验丰富的味蕾来悉心辨别。


橡木桶是酝酿新酒的“子宫”,却无法充当永久的保险箱。葡萄酒从不套用“越陈越香”的教条。白酒两年,红酒三年,即可开封。威士忌、白兰地之类,可再陈一些时候,除非特殊品种,否则极少像中国绍兴的“状元红”和“女儿红”那样,窖藏二三十年。并非每瓶葡萄酒都可供收藏,大多数的寿命只有区区五年,之后便失去精华。有时,品酒师惊讶答发现,一只尘封多年的橡木桶神秘地“掏空”了,这就是民间所谓的“仙女飞升”。碰不到有缘人,酒便悄然离去。不等待,也不张扬,很有性格吧?


风干三年而制成的橡木桶,又和葡萄酒共同浸润了三年,它们的气息优雅地融合在一起。就在开启木桶、灌注玻璃瓶时,所有的酒都长大了。

_________________
青青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青青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青青

会员等级:5




加入时间: 2005/12/03
文章: 701
来自: 广东广州
积分: 4456


文章时间: 2007-8-24 周五, 下午6:31    标题: [转贴]盛宴上的王者 引用回复

盛宴上的王者


亲近德国人,最好是学会听他们的古典音乐。弄懂法国人,则要学会品味各色葡萄酒与鹅肝、鱼子酱等菜肴。法国红酒,讲究醇厚浓郁、余味绵长,刚从酒窖里取出来,须轻轻摇晃,温柔地“叫醒”它。法语量化红酒的词汇也极为讲究,翻译过来,很“嗲”,似乎满含怜惜,叫做“一支”新酿。


诗人西蒙认为:“红酒可以搭配任何菜。”法国人匹配的却是整个人生。这个生长在味蕾上的国家迷恋名酒、佳肴、香车、美女,到过欧洲的人,多能感受到他们“进餐、品酒、接吻”等三大“口腔运动”的妙处。


菜单翻新,酒也更替。欧洲流行一种说法:“white for seafood, red for red meat.”就是海鲜佐以干白,因其酸性高,可以解鱼虾蚌蟹的腥膻;红酒配红肉,因其单宁较高,镇得住牛羊鸡鸭的油腻。当然也不绝对,关键要看个人口味,比如白酒配牛排、红酒配牡蛎也未尝不可,只要喜欢就好。


法国葡萄酒种类品牌多如牛毛,只能看烈性红酒中的几件极品。

说到烈性红酒,首先想到白兰地,那可是登堂入室的金贵之物。它是一种高雅庄重的蒸馏酒。无论皇家盛宴、商业酒会还是私人Party,知名品牌的白兰地一上桌,便格外耀眼,彰显档次了。

酒性刚烈,很得绅士们宠爱。法国俗谚说:“想当大英雄,必饮白兰地。”在它身后,还有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典故。这种美酒并非哪个国家的传统工艺,而是妙手偶得、不小心撞上的。


18世纪中叶,清朝皇帝正沉迷在天朝大国的梦幻中,乾隆享国日久,越来越傲慢,已不像祖父康熙那样,甘愿作西方文明的小学生。他把大清版图死死抱在怀里,不肯向浩瀚的海洋敞开大门。

更早些时候,沙皇彼得已把俄国首都迁到了波罗的海滨,他亲任总设计师,花了20年时间,在荒无人烟的涅瓦河口建造起一座美仑美奂的新城——圣彼得堡。此时,以海洋为载体的“蓝色文明”开始统驭世界。法国查伦泰河的码头早已桅杆林立,客商如云了。新鲜的葡萄酒像活力奔腾的血液,从这里输向四面八方。


当时,整箱整箱的葡萄酒把船舱挤得满满当当,为了节省空间,法国人便想出了“双蒸”的办法,一来可以去掉水份,提高了酒的纯度;二来缩减占地空间,运输非常经济——这就是原始的“蒸馏酒”。其实,白兰地原本就指“烧烤过的葡萄酒”颇似中国“老白干”的意思。


1701年,法国卷入了西班牙战争,葡萄酒根本就卖不动,大量存货不得不积压在橡木桶里等人光顾。仗一打完,陈在橡木桶里的白兰地酒也熟透了,人们第一次见识这种香醇浓烈,闪耀着晶莹的琥珀色的佳酿。一场战争,馈赠给世界一种享受,更何况,法国匠人的优雅工艺与浪漫情调,优质白兰地便成为酒中极品。不错,法兰西的确是制作“诱惑”的天然乐园。


白兰地在正餐的任何时段都可饮用——国外往往安排在餐后。直接饮用,香醇甘冽;兑入矿泉水、苏打水或加入冰块,则别有一番清爽的滋味。荣获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海明威终身离不开高脚杯,他躲在古巴海滨的艳阳椰影中笔走龙蛇,几乎是蘸着白兰地写成了《老人与海》。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在自传中说,海明威成天泡在哈瓦那著名的“福罗里达酒廊”里,“如果不出海,他肯定日夜泡在那里”,如今,这间散发着白兰地酒香的小屋,仍然静卧在习习的海风中,供人凭吊。


海明威酒量大、酒龄长,早年服兵役时就能喝。他曾身负重伤,炸掉了一个膝盖,躺在病榻上,他还念念不忘“喝一小瓶祈安提红酒佐餐,然后又喝一杯咖啡和一杯干邑白兰地。”干邑,便是烈性红酒中的极品,雨果先生称之为“玉液琼浆”。老欧洲们甚至一往情深地说:“没有白兰地的餐宴,就像没有太阳的春天。”


“干邑(Cognac)”,是法国南部的一个地名,属夏朗德省,就在波尔多以北。不消说,人杰地灵,葡萄长得极棒!即使在全世界,这里的葡萄也是首屈一指。干邑是法国白兰地最古老、最著名的产区,这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蒸馏设备及老熟工艺密切相关。干邑白兰地被称为“白兰地之王”自有它的道理。


19世纪中叶,大英帝国的“米字旗”飘扬在各大商业展览上。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非常不服,他试图开创一种新局面,便提议举办“巴黎万国博览会”。在首届展会上,法国人力推本土产品——优质葡萄酒。1909年,政府颁布的法令,规定只有在干邑地区——包括夏朗德省及附近的七个区生产的白兰地才能称为“干邑”,这一品牌终生受国家的严格监督和严密保护。


干邑白兰地的原料选用的是“圣•爱米勇(Saint Emilim)”、“哥伦巴(Colombard)”、“白疯女(Folle Blanche)”三个著名的白葡萄品种,每公顷只能均匀种植一万株,大约三棵茁壮的葡萄,才酿地成一瓶出色的红酒,而一杯极品白兰地则需蒸馏15杯这样的酒浆。浓缩精华,一滴值千金啊。

尽管如此,同一座酒庄、同一拨工匠也酿造不出一模一样的两瓶红酒,就像一奶同胞,同一年份的白兰地,也是各有各的风味:嫩酒,果味儿重,泛甜;老酒,气息稳,流香。若是浅蓝、淡紫色,口感清涩,酒龄约莫三五年;暗粉、砖红色,更醇厚些的,也有六七年;及至丰满的琥珀色,酒体粘稠,差不多该有十年八年了。橘红色不妙,多半已经过期,饮不得了。


法国人更喜欢勃艮第出产的“罗曼尼•康帝(La Romanee-Conti)”,由于地域偏北,这种酒轻柔温凉。入口绵软,一种高雅而富于层次变化的感觉缓缓绽放,行家说它是“百万富翁之酒,却只有亿万巨亨才能品到。”酿酒到了这个份儿上,确实很完美。康帝酒庄的主人也夸口道:“我们的酒带有刚刚凋谢的玫瑰花香,使人忘掉时光的流逝。就像神仙飞升,不小心把它遗落人间了。”

据说,1998年的康帝酒已要价3000—5000美元。即使淘到真货,也须搭售五款平庸的酒。可惜,这种荣耀并非世界性的,惟有波尔多——干脆说“干邑”,才是法国红酒业不可超越、无法颠覆的神话。


_________________
青青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青青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青青

会员等级:5




加入时间: 2005/12/03
文章: 701
来自: 广东广州
积分: 4456


文章时间: 2007-8-24 周五, 下午6:35    标题: [转贴]“巨钻级”酒窖,酿造华丽的“干邑” 引用回复

“巨钻级”酒窖,酿造华丽的“干邑”


干邑小镇,地面并不算大,方圆大约10万公顷,那里25万亩的优质砂壤葡萄园,汇聚了众多“巨钻级”的白兰地品牌。

其中四个,闻名天下,堪称干邑酒的“王中王”。它们分别是:“轩尼诗(Hennessy)”、“马爹利(Martell)”、“人头马(Remy Martin)”和“拿破仑(Courvoisier)”。每年,干邑地区出产的一亿瓶白兰地中,这四大品牌便占去七成。


每个品牌都有一段传奇般的发迹史。干邑的“四大金刚”中,“马爹利”的资格最老。

1715年,尚•马爹利以自己的名字创立了酒厂,这位生于英吉利海峡贾济岛上的小老板,早就习惯了强劲的海风,他致力于创造“稀世罕见的美酒”。马爹利苦心经营了三百年,最终才将自己的产品培育成风行世界的一流大牌。

马爹利家族先后八代人,呕心沥血地扮演着酿酒大师的角色。一瓶瓶包装华美的马爹利酒,连同商标上那只“金色飞燕”,已在五洲四海的大都市遍地栖落。


轩尼诗,取了创始人的名字。

理查德•轩尼诗在爱尔兰土生土长,1745年,被派遣到法国当兵。1750年,年轻的理查德担任路易十三御林军的外籍军官,恰巧驻扎在干邑地区。那里的酒庄、酒馆为这些大兵预备好了上好的白兰地。

大概是与酒有缘,27年后,退役的理查德居然改行干起了红酒作坊。从干邑镇设厂那天起,他就发誓做最好的白兰地,“轩尼诗”酒供应皇室达26年之久。1815年,这个品牌接受了法国皇帝的御批信函,一跃成为进驻国会的特邀供应商。


法国政府出台了苛刻的“A.O.C.酒标准”,九项条文涉及原产地、葡萄品种、种植密度、剪枝施肥、去蕊去叶、筛选采摘等具体细节,其中三项属硬性规定,所有果园、酒庄必须无条件执行:一,发酵方式;二,储藏规定;三,装瓶时机。


为了抵制可口可乐、爵士音乐和好莱坞电影的侵袭,法国总统希拉克曾专门宴请古典音乐、传统歌剧进爱丽舍宫献艺,这种活动所传递的信号就是,法国永远尊重传统。赫赫有名的红酒业更是把守底线,毫不妥协,他们的拘谨态度甚至超过了英国人的保守、德国人的理性。

由纯粹的技术扩展到产品的艺术,进而引领消费时尚,这是路易十四时代踩出的一条新路,否则,当今巴黎只能品西班牙红酒、烧意大利菜肴。既然法国厨子足以征服欧洲人的胃口,那么,法国极品白兰地就能轻而易举地俘虏全世界挑剔的味蕾。


干邑四大品牌的生产工艺比“A.O.C.酒标准”更严格。

比如,贮藏极品白兰地,瓶身必须直立,以免酒体浸泡软木塞,产生细微的气息变化。三星以上的轩尼诗酒,酒龄都超过五年,“X.O.”则高于40年,口味浓厚沉重的“艾克斯托拉”竟然窖藏了70年。

高脚杯,摇曳着明媚、温暖的金黄色,水果、花草、橡木、田园的气息浓郁芬芳,铺面而来,齿颊之间游弋着“层次有致、细若丝绸”的柔顺质感。而富有贵族气质的“拿破仑”也秉承了干邑白兰地整体的华美情调,这个品牌的“X.O.”匀称顺畅,还略带一丝雪茄与巧克力的味道,不愧“男人之水”的封号。


17世纪末,葡萄酒开始瓶装以后,酒的年份便越来越具有商业价值。特优年份的酒价格比平庸的年份高出一大截,懂酒的行家可以推算出当年的雨水、光照和葡萄长势。

常说,酿好酒如育珍珠,极品白兰地往往须“十年等一回”。翻翻资料就清楚,上个一百年出产好酒的年份屈指可数。顶尖红酒分别是:1904年、1921年、1928年、1937年、1982年、1989年……波尔多1982年的酒最著名,也最昂贵,多数酒品的含税价格约为1600法郎上下,这比前一年整整高出三倍多。

干邑四大品牌更是当仁不让,天价坚挺。全球限量不过万的“轩尼诗”已卖到人民币万元以上。窖藏50年、量产2000瓶的马爹利“路易十三”,也飙升到相近的水平……极品白兰地名至实归,身价不斐,已成为各国、各界成功人士地位与品位的象征。


艾菲尔铁塔下,沿着著名的香榭丽舍大街,挤满了出卖奢侈品的店面,琳琅满目的货架上赫然摆着蓝带马爹利、轩尼诗“X.O.”、人头马“路易十三”或“大将军”拿破仑……这个葡萄酒的王国每年从酒窖里推出各种佳酿700多万吨,而且大多内销,街头巷尾却极少撞见拎着瓶子、踉跄而行的醉汉。

酒,已经是法国的血脉,人们不忍心辱没它、亵渎它,极品白兰地只合擎在修长俊秀的高脚杯里,伴随黄昏的琴声、午夜的星河,沉潜下来,享受那一小口儿、一小口儿的杯中风情与人生滋味……


摘自:奢侈品

_________________
青青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青青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海市蜃楼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