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之濤
会员等级:3
性别: 
加入时间: 2007/07/05 文章: 103 来自: Australia 积分: 470
:
|
|
连载长篇
书名: 宇宙法則
宇(1)宙(Ο)法则(•)
Universal Law
作者: 海之涛
John Chang
———————————
第 8 章
Chapter Eight
萬有引力和能量
Universal Gravitation and Energy
問題和討論
1. 萬有引力的本質是什麽?
2. 什麽是生命智慧體引力?
3. 爲什麽天體內部沒有牛頓引力? 引力塌縮也不是由其引起?
4. 什麽是廣義相對論的簡單描述? 它在什麽情況下將失效?
5. 什麽是生命智慧體公式 ? 它是如何反映宇宙法則的?
一.引言
上一章談到有形神和生命智慧體,物理學家感到爲難了,一方面是堅持無神論,另一方面宇宙似乎是有神的。實際上,這種神就是遵循一種法則,物理學將有待重大突破,首先不是在理論上,而是在科學家的思想。
二. 萬有引力和生命智慧體力
1. 萬有引力
1665年,牛頓導出萬有引力公式和三大運動定律。1921年,愛因斯坦根據狹義和廣義相對論推出引力波存在。
目前,全球的科學家都在尋找這種根據牛頓 - 愛因斯坦理論所推出的引力或引力波,但一直找不到,結論是引力波太弱了。
從牛頓 - 愛因斯坦的理論,引力波成爲物質波,即任何物質都有引力或引力波 ( 包括死物體 ) 。但實際上,象白矮星或黑矮星 ( 死星 ) 這樣的星體,沒有象太陽一樣的行星系統,儘管它們同太陽的質量差不多。這意味著星體向外發出的引力波,不是由質量决定。
图 8-1 太阳系和白矮星系
2. 生命智慧體力
我們都知道,電子和原子核之間有庫侖力,很象太陽與行星間的牛頓引力,公式也差不多。而原子核內部中子、質子和基本粒子之間是強、弱電相互作用力。既然原子核內部粒子之間不是庫侖力,那爲什麽太陽內部就一定是牛頓引力呢?
我們應當認爲,太陽內部的牛頓引力會由于密集的物質相互抵消,天體內部的引力塌縮,不是由牛頓引力引起,而是由另外一種力,即“生命智慧體”産生的力引起。
图 8-2 牛顿万有引力在天体内部已互相抵消,不能引起引力塌缩。生命体力在天体中心,才能引起引力塌缩。
“生命智慧體”力,也可用于解釋一個人用意念移動重物。如果按牛頓引力定律,人的質量根本不足以移動物體,即使是輕如紙毛一樣的東西也不行。
图 8-3 活人能用意念将盘子从 A 移动到 B,质量与活人一样的死人能做什么?
總而言之,由于我們無法象研究原子核內部一樣研究太陽中心內部,所以我們對太陽生命智慧體力的性質還一無所知。
三. 觀測證據
1. 恒星晚年爆炸
“生命智慧體”理論能解釋,當恒星晚年,它的生命智慧引力變的越來越弱,已經不能保持外部表面的穩定,所以變成紅巨星,最後爆炸, 拋出外層氣體殼,中心留下一個白矮星或中子星。目前物理學是從量子理論解釋這一過程,即恒星表面的熱核反應,使輕元素變重元素,最後中心重元素造成恒星引力塌縮。但問題是既然塌縮了,何以又保持一個紅巨星,又爲什麽會爆炸,現代物理學理論就很難解釋了。
2. 太陽的生命周期
“生命智慧體”理論還能解釋太陽的黑子活動,太陽的生命周期,太陽的爆炸是爲了擴展空間,以及增加能級等。
3. 地球的冰河期和地質年代
地球的冰河期是太陽生命智慧體週期對地球的影響,使地球處於一個冷熱交替狀態。這確定太陽不是一個死氣體球物體,而是一個活星球。它象人一樣有靈,有生命週期,如童年、青年、中年和老年。
地球的地質年代也給出強烈的證據支持地球本身也是活星球,有生命智慧體在它中心進行週期生命活動。
表 8-1 地質年代和冰河期
四. 物理學的“.”、“1”、“o”
當前的物理學己經反映了“.”、“1”、“o”的實、虛兩方面。實“.”爲物質質量;實“o”爲時間;實“1”爲空間,時間和空間是一對矛盾。
虛“.”爲生命智慧體;虛“1”爲引力;虛“o”爲能量,能量和引力又是一對矛盾。能量是想將“1”變成 “o”;引力是想將“o”變成“1”。如水受熱變成水蒸汽直綫向上升到高空或高能級,遇冷失去能量凝結成水滴,被迫受力降到地面,這一過程就是“1”和“o”的循環過程。
图 8-4 水的循环,水获得能量变成水汽向上,遇冷失去能量,受力向下。
又如超新星爆發,爆炸力將物質直綫推向很遠很遠,在遠處某一能級上冷凝,只因沒有了力的推動而無法繼續前進,不得不停在能級“o”上。最終,引力將爆發的物質回縮,然後再返回中心。
五.物理學公式
1. 原子
電子和原子核之間有庫侖力,公式爲
F = k Qq / r2
F 爲質子和電子之間的電磁力强度;Q 和 q 爲電荷電量;
r 爲它們之間的距離; k 爲比例係數。
原子核內部核子之間是强電、弱電相互作用力,這種力的作用距離很短。
图 8-5 库仑 C.A.Coulomb ( 1736-1806 )
2. 太陽系
行星與太陽之間有著名牛頓萬有引力,公式爲
F = G M m / r2
F 爲兩個物體間的引力强度;M 和 m 爲兩個物體的質量;r 爲它們之間的距離; G 是萬有引力常數。
太陽內部沒有牛頓引力,生命智慧引力起作用,生命智慧引力由生命智慧量决定。
图 8-6 牛顿 Isaac Newton ( 1642-1727 )
3. 生命智慧體公式
從直覺上,物理學的基礎就是研究質量、能量、時間和空間的關係。質量呈“.”性;時間呈“o”性;而空間呈 “1”性,這正反映了宇宙法則。
進一步,生命智慧量與質量的關係是“.”性關係,表示事物的控制和內在本質;生命智慧量與生命週期的關係是“o”性關係,表示事物的層次和能級關係;生命智慧量與所控空間的關係是“1” 性關係,表示事物的上下承接和伸展關係。
我们假设生命智慧量( 取“¤”叫“典”)與能量成正比,與天體質量成正比,與生命周期成正比,與所控空間成正比。
1) 生命智慧能量公式 E = a ¤ - - - - - (1)
E ---- 能量 ¤ ---- 生命智慧量 a ---- 常數
2) 生命智慧質量公式 M = a1 ¤ - - - - - (2)
M ---- 質量 ¤ ---- 生命智慧量 a1 ---- 常數
3) 生命智慧空間公式 L = a2 ¤ - - - - - (3)
L ---- 所控空間 ¤ ---- 生命智慧量 a2 ---- 常數
4) 生命智慧周期公式 T = a3 ¤ - - - - - (4)
T ---- 生命周期 ¤ ---- 生命智慧量 a3 ---- 常數
以上公式能得到許多變化,例如(1)和(2)結合得
E = a /a1 M ,與愛因斯坦著名質能關係定律 E = c2 M 相似 , c 是光速。
图8-7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 1879 – 1955 )
這些公式的意義在於,生物或天體一定要在生命智慧體的作用下,才能不斷吸收天地之能量而化爲質量。愛因斯坦的質能互變定律的中間連結環節是生命智慧體,沒有生命智慧體,這些等式就不成立。例如,一個具有質量的物體,沒有生命智慧體的作用是永不能變成能量的。一個桌子永遠是桌子,它不可能自行成爲原子彈;太陽沒有生命智慧體作用,它也永不會發光;原子彈是人的智慧結晶,沒有人的智慧,鈾元素永遠只是天然化合元素,它不能單獨存在或自行裂變和反應。
除了愛因斯坦推出的 E = (a/a1)M 關係式外,还有更多,如 E = (a/a2)L ;E = (a/a3)T;L = (a2/a3)T 等,表示所控空間越大,能量越大;生命週期越長,能量越大;所控空間越大,生命週期越長 ……,是否是今後的研究重点和方向,取决于整体科学家的態度。
4. 生命智慧體引力公式
因爲太陽外部的引力也由太陽內部的生命智慧量决定,不是由太陽本身質量“M”决定。所以牛頓萬有引力公式中的物體質量“M”應當改寫爲生命智慧量“¤”。所以大物體對遠處小物體的引力爲
即 F = ¤1¤2 / r2 - - - - - - (5)
¤1 是大物體生命智慧量;¤2 是小物體生命智慧量;r 是兩個物體的距離; F 是兩個物體間的力
如果將公式(2)代入(5)就得到
F = (1/a1)2 M m / r2
這公式類似于牛頓萬有引力公式。
如果天體外部運動的不是行星,而是光子,我們將公式(1)代入(5)就得到
F = (1/a.a1)M E / r2
E 是光子的能量。也就是說,太陽的生命智慧力也能使光子運動軌道彎曲,與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所得結論一樣,但公式極簡單。
图 8-8 太阳的生命力使光子运动轨道弯曲。
也就是说,太阳将其周圍空間彎曲是由于生命智慧的結果,不是什么死数学几何模型。太陽會根據它的年令不斷調節這一弯曲,這將迫使数学几何模型再加几个宇宙项,这样的几何模型又有什么意义? 如对于不同年令的恒星可能还要加入生命周期項。特別当有一天,科學能够證明光綫在經過白矮星或黑矮星時不彎曲。也就是說,只有在星體是活的或有生命智慧時才使光綫彎曲 ( 也許經過月亮也与太阳略有不同 ),那廣義相對論的適用性和局限性將面臨挑戰,而本章的結論將帶給物理學一個什么,我们暂时无法预测。
5.总结
有人問:“你說生命智慧量與質量成正比,那大象比人質量大,是否大象比人智慧呢?”我們說:“這些公式對應於“.”、“1”、“o”,它們是有條件的,只有符合三者才能比較。如大象比人質量大,但它壽命比人短,所控空間比人小,人能控制整個地球,而大象只能控制一片山林,所以大象和人不能比較智慧。”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實際上,事物的本质最为简單,真理也极为易懂,只有用最简單的公式阐述最深的道理才是真理。看愛因斯坦質能方程和牛頓万有引力定律,简單至極,但它們所代表的哲理,却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礎。
總而言之,物理學是對宇宙法則“.”、“1”、“o”的反映。以上公式只是給出了一些假設,不一定是正確結論,其主要目的是尋求宇宙的簡單、和諧和對稱。
前人的評論:
如果我比大多數的人看的遠些,那只是因爲我是站在
巨人的肩膀上。
真理的大海,讓未發現的一切事物躺臥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尋。
- 牛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