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正文 |
霞光依依
实习版主,努力一把,成为正式版主!
加入时间: 2006/12/14 文章: 831 来自: 安徽亳州 积分: 3479
:
|
|
作者:霞光依依
--------------------------------------------------------------------------------
这些日子,老公就和几个最要好朋友计划着——去游佛教圣地九华山。
而在组织部工作的几位朋友,由于工作特别忙;不能按期去九华山一游,而他们早已把车定好了。余下的四位一商量,干脆我们四个家庭组成个旅游团好。老公和我商议,我很犹豫。
原因是:明天星期六,上初中的女儿还没有放假。老公怂恿道:“就耽误一天的学习,也不见得就影响孩子的成绩。再说,让孩子开阔眼界多见世面开开心心地,也许还会有助学习的呀!”于是,我们就征求了女儿的意见。女儿一听说,是去九华山,高兴嚷着一定要前往。女儿拍板,我也不再犹豫了。
于是凌晨五点钟,我们便出发。到了铜陵境内,景色便大有所不同。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相互映衬;群山连绵道路蜿蜒相依相偎;苍松翠柏四面竹树环合,使游者犹如置身于图画中一般。这就是山地的特景。
但真正的九华山景,我们又颠簸二百多里的山路,才果真见到它的真面目。
时间已经是下午,四点半钟。我们的汽车开进九华山的大门。沿途游客连连,僧侣随处可见。同行的段伟小弟建议:找个导游,今天下午我们重点看看凤凰松一带的风景。大家都同意。
--------------------------------------------------------------------------------
对于凤凰松,我只是听说而已。所以心情特别迫切。在导游小姐指引下,我们从九华街乘车到阂园,下车步行几百米,即看到一座连一座的尼庵、古庙,小巧玲珑,或古色古香,或殿字辉煌。经胜鬓精舍、莲花庵、大慈庵、光明茅蓬、祗园精舍、大愿茅蓬、静修茅蓬、慈修庵、慧居寺下院、九华莲社,于是来到达著名的“凤凰松”。
沿途,导游给我们介绍九华山名字的由来。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县。原名九子山,因唐代大诗人李白见此山“高数千丈,上有九峰如莲花”,赋诗更名为九华山。李白蛰居安徽当涂的三年,曾三上九华山,写下极具浪漫色彩的诗句“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引得后人无限遐想,九华山亦因此而得名。北宋王安石诗云:“楚越千万山,雄奇此山兼。”在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九华山以"香火甲天下"、"东南第一山"的双重桂冠而闻名于海内外。
来到凤凰松前,导游小姐又给我们讲一段有关‘风凰古松’的美丽神话传说。
在远古的一片平原上,住着一户一老九子八十九孙的人家。一天,女巫、海魔王征战九兄弟,企图吞没平原。北斗七星公公在云缝中看到,手持星光杖,前来助战。霎时,雷鸣电闪,两怪粉身碎骨,99座山峰耸入云端,变成名叫九子山的宝山。九子山长满金钱树。唐开元年间,金乔觉在该山苦修时,还常从金钱树上摘下一串串金钱,修建庙宇,庙宇建成后,香火甲于天下。在一个鳌鱼张嘴的大旱之年,蓬莱岛上飞来一只金风凰,每天为金钱树浇水,给朝山的香客送茶。一天凌晨,金风凰起飞担水时,赶上佛祖布经法坛,金凤凰被佛光照及,留下了展翅腾飞的永恒雄姿。九华山山有多高,水亦有多高。相传该水就是金凤凰从蓬莱岛挑来浇金钱树的仙水。
我不仅被这美丽的故事所吸引,也被凤凰松的枝干和外行所吸引,细细观看。凤凰古松”主干略微扁平,高三米处枝干分成三股,中间枝干曲形向上,如凤凰翘首.一股微曲平缓下伸,似凤尾下摆;一股斜伸微翘,分两翼、似彩凤展翅。难怪有这么美丽的名字!据说此松已阅世一千四百余载,为南北朝时期的神僧杯渡所植。每当旭日东升、晨雾初开,或者夕阳西坠、晚霞流金时分,凤凰松越发育翠欲滴、色彩鲜明,赢得古今多少诗人、画家的诗章和画幅!难怪当代著名画家李可染,将它誉为“天下第一松”。
这就是象征着九华山,象征着安徽的凤凰松的美丽传说故事。原来如此,真不愧为凤凰松。——它原名叫黄山松,又名台湾松,后来改名字为凤凰松。为九华山著名景观。它还被时人誉为“天下第一松”;被来此登山的游人,视为最佳留影处。
我们在此分别一一留影,恰巧也遇见回九华山还愿台湾年近八十的三姐妹也在此留影。我想凤凰松不只是九华山的松也不只是安徽的象征,它还象征着友谊和平!
可以说,今天游九华山,而凤凰松是我的最爱。
然后导游又给我们介绍九华山的风土人情,百岁宫观光缆车,天台花台天然睡佛等。大概内容分三点如下:
1。观光缆车。在九华街内,下起丛林寺庙,上至百岁宫;上下站高差223米。每车厢载客38人,运行速度0-5米/秒。为国内引进的第一条具有世界一流的缆车系统。乘坐舒服快捷,可以俯瞰‘莲花佛国’的神韵还可以极目九华天台,花台如花的风景。
2。百岁宫。是国家保护寺庙。在观光缆车上站左100米。寺内供有明代无暇和尚肉身,肉身及具灵气。康熙年间,因僧众不慎引起大火。其他宫殿全毁于一旦,而当大火即将燃到供奉无暇肉身的大殿时,只见肉身变换坐姿势,两手抬起大火顷刻即灭。故此,在九华山有朝拜百岁宫,万事都成功之说。
3。天台花台天然睡佛。景观美妙无比,位于花台景区。睡佛头枕天台群峰,面仰天际,睫毛可见,鼻梁高耸,面庞饱满,下额圆润,喉结突出,整个面部慈善可亲。天然佛像额头至眼睛由小花台景区组成;鼻和颈部由大花台景区组成,形象十分逼真。真可谓“横看是山,竖看是佛”。
最后她笑着说:“来到九华山——不登天台寺等于白来;去拜百岁宫万事保你能成功。”听她这么一说,我们大家也都笑。都想立刻去乘观光缆车,游遍九华胜地。
但导游却说:“现在时间偏晚,有上山缆车却没有下山缆车,并且山顶可能住宿十分困难。”随行的朋友志保哥建议道:“我们出来旅游的目的,不是览山水全景,而是体验登山的感受,强身健体使身心愉悦。不如登山!”
是的!登山体验感受,随处观景,景在眼前。这对于一向生活在平原地区的我们来说,实在可观;大家都赞成他的观点。
--------------------------------------------------------------------------------
山风徐徐,云蒸雾饶。不知不觉中,夜幕降临。万家灯火次第亮起,犹如天上的群星闪烁。于是,我们只好找了一个极为舒心,也较实惠经济的宾馆住下。大家简单吃了点饭,也忘却疲劳,便一起逛夜景去。
在耀眼的华灯高照下,好一个佛教胜地。近处,僧侣仍然比比皆是随处可见,神雾仍然弥漫香火不断,游客仍然络绎不绝留连往返。远处,月光如银透亮像挂在黑色的幕幔上,几颗玲珑剔透的小星星,也在调皮的眨着它们可爱的大眼睛;好似也在向游客招呼着:“欢迎你们的到来!”
我不禁仰视山颠。青黑色的夜幕,月星辉映,亭台楼阁隐约其间。我好似看到了,手可摘星辰的诗仙-李白的笑颜。我猜想,那肯定就是九华山的天台了。不禁手指着道:“大家,请看那‘天上人间’的奇观!”段伟说:“是的。那就是天台!我已经来过一次,并且徒步登上了天台!”女儿和其他几位也异口同声突然道:“那——那不就是电视剧〈环珠格格〉中的‘天上人间’的奇观吗?!”看来,我的看法得到他们认可。
回到宾馆,大家都美美地休息——准备养精蓄锐,明日早游九华山。登天台观奇景览万物,打算去朝拜百岁宫,但愿万事都成功!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们便出发。
兵分两路。大家约好在九华山最高处天台见面。由段伟和其妻领着年幼儿子乘坐缆车去为一路;一路是准备体会登山感受的年轻力壮者。我也在女儿及大家的感召下,加入登山者的行列。
我们这些登山者,于是由凤凰松出发,开始一步一个台阶向天台迈进。女儿首当开路先锋,遥遥领先。老公提着行李照顾弱者,压阵紧随后面。我一开始力气十足大步向前;但还没有到天台三分之一处便大汗淋淋,气喘吁吁。
看看紧随在后,年长者毫不示弱的周姐;望望勇望直前兴奋极致的遥遥领先的女儿;再观观来往如织的人群——有结伴而行的,也有单独登山的,有年轻力壮的,也有七八岁的孩童和年迈的老人,他们大多都是登山者;大多是设定目标,勇往直前。我还看见:那行走如飞、来往来往的僧侣,还有来来往往、跪拜烧香还愿的香客,和那吃劲苦力以此山为生的挑山工人们。他们或背着或挑着或扛着往山顶运送重物,有运送蔬菜瓜果米面的,有运送有运送水泥沙子。他们总之大概都是在热爱着攀登着建设着——建设着九华山、建设着祖国、建设着自己的家园!
山坡好陡好险,山中景色也好美好艳。刚才山下艳阳高照,晴空万里;现在山上云雾萦绕雾气弥漫。我被这美丽的山景和他们的精神感动了,于是鼓足干劲力争向前。
最后,我们终于来到了古拜台。从古拜台向上,走完十王峰下一段弧形山路,沿龙头峰下的青龙背旁向前即至天台正顶,到达天台寺前。至寺前回首一看,左有龙头峰,右有龙珠峰,对面十王峰。龙头峰下为青龙痛,在门旁骈立如屏,又名玉屏峰。龙珠峰,又名天台网,上有一颗巨大滚圆的岩石,名“龙珠口”。传说九华是“活的龙脉”,青龙居此高处,这颗“龙珠”。则是它戏耍的宝物。十王峰迎面而来,谓之“十王朝地藏”。寺前岩壁上,有“非人间”等巨字摩崖石刻。寺门在龙头峰、龙珠峰间的渡仙桥下,由桥底登石阶十余步,即进入寺门。拱形桥上的横梁镌“中天世界”四个大字。从寺后小门可到天台最高处棗云峡。两块巨大岩石,并峙如门,只容一人通行。右边岩石上直镌“云峡”二字,左边岩石横琢“三线天”三字。在此处看日出,观云海,无比瑰丽、壮观。“天台晓日”胜景,为“九华十景”之一。据说,每逢晴日,伫立云峰之上,拂晓前,凝视东方,启明星尚未坠落,曙光初露;眨眼间,一轮红日踏出山巅,天地一片光明,九十九峰清晰可辨,如在眼前。置身其中,确有“一莲峰簇万花红,百里春阳涤晓风,九十莲华一齐笑,天台人立宝光中”的美妙感觉。只可惜,当时天空阴沉沉的云雾缭绕,难见太阳。所以天台晓月的美景,我们没能见到。我们不仅登上了天台寺一路上还浏览了百岁宫等很多景点。也看到不同的风景,并且都一一留影纪念。
登上山巅我们大约用了近三个小时,而从山巅下来并且原路返回仅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真得是下山容易上山难吆!虽然上山下山之景各异,但都会令你有胸怀若谷心旷神怡之感!!
从九华山返回家,已经是25日凌晨1点钟了。浑身酸痛如瘫烂泥,倒头就睡,但心里很安然坦然欣然。
我还真的感激老公的怂恿和女儿的决策呐,因为这次二日九华山之行,也坚定我的信念,无论生活再苦再难,都会以一个登山者矫健勇敢的心态去登攀.但愿游九华山万事都如愿.
-------------------------------------------------------------------------------- |
|
|
返回顶端 |
|
 |
塔 双 江
会员等级:3
性别:  年龄: 61 加入时间: 2007/10/15 文章: 158 来自: 中 国 四 川 积分: 478
:
|
|
问好作者! _________________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碰面不相识.我愿广交天下朋友哈!!! |
|
|
返回顶端 |
|
 |
墨竹淡香
会员等级:6
加入时间: 2006/01/22 文章: 1008 来自: 中国重庆 积分: 8663
:
|
|
返回顶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