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正文 |
陈小龙
会员等级:3
性别:  年龄: 54 加入时间: 2007/04/18 文章: 134 来自: 浙江省龙泉市 积分: 470
:
|
|
能有幸认识陈万里先生的几位亲属,纯属偶然。
妻子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工作,在这次的青瓷宝剑节活动中,她负责与陈万里先生亲属的具体联系,在电话来往中与陈先生的孙女陈申等几位老师神交已久,当她们抵达龙泉时,很自然地将妻子的一位俞姓(与余同音)同事误认为是其本人。得知原委后,执意要请妻子与她们在次日一起共进午餐,而我则借机作陪。
几位老师虽都已退休,但依然神清气爽,说起昨日的旅程,可谓行色匆匆,13日早七时她们就从天津家中出发,赶往北京乘坐直达温州的班机,稍事休息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到龙泉,吃晚饭已是八点多钟了。一路颠簸,舟车劳顿,几位老师说起此次龙泉之行,还是心向往之。龙泉是陈万里先生十分钟情的地方,他曾八下龙泉,到大窑探访龙泉青瓷,龙泉这次举办纪念陈万里先生诞辰115周年系列活动,无疑是对先生最好的告慰。作为先生的后人,她们很感谢龙泉市委、市政府,感谢曾与先生解下深厚情谊的龙泉人民。
席间,我向陈申老师她们敬酒时,冒昧地问及她们的名讳,陈申老师饶有兴致地告诉我们:“我们姐妹几个的名字都是爷爷给取的,我出生在上海,所以取名陈申,我妹妹出生在天津卫,所以叫陈卫……”,原来她们的名字中还有这样一层意思。陈申老师随后提及一些陈万里先生的旧事,先生对几位孙女极其疼爱,忙碌的工作之余,他总是尽可能抽出时间享受天伦之乐,言语之间,先生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
话题转到陈万里先生的遗物捐赠上,陈申老师的爱人魏励勇先生向我们说起今年七月龙泉文博部门赴天津接受遗物的情景,他不无遗憾地连声说:“那天实在太仓促了些,仅仅只有半天时间。”其实魏老是太苛责自己了,遗珠之憾本就难免,更何况他们捐赠的先生遗物,无论是数量之多,内容之丰,价值之高,都是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那一摞摞线装的毛边纸墨书手稿,倾注了先生毕生的心血,是一笔无法估量的宝贵财富,而龙泉何其有幸,能将这些遗物珍藏、传世和利用。
陈万里先生是个“永远生活在情趣中”的人,除陶瓷研究外,他文艺、戏剧、摄影,绘画,书法等,无一不精,更令人惊奇的是,他本是学医出生,能将两种毫不相干的门类如此完美结合在一起,无怪乎魏老说起这些时,是如数家珍,钦佩之情溢于言表:“先生在国民政府里担任过浙江、江苏两省的卫生处长,颇有政声。”魏老还特意介绍了陈万里先生组织创建公立医院的情况,在当时的艰难时势下,先生能有这样的远见卓识,殊为不易。先生勤政为民,施仁布恩,不计个人安危,很受老百姓的尊重与赞誉,表现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与品格。
先生的学识与人品,对其后人影响至深,他的子孙辈也都学有所长,陈申是中学高级教师,魏老是我国汽车史家,陈卫是副主任医师……等等,可谓是一门英才。
当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负责人与陈申老师她们商量先生遗物捐赠及铜像揭幕仪式的安排时,听说要在仪式上代表亲属讲话,陈申老师很谦和地推辞说自己的中文不怎么好,怕是有负所托。原来她毕业于教会学校,学的是英文、法文,之后又一直在中学教英语,相比较而言,中文倒有些荒疏,这时魏老在一边插话:“你尽管放心,讲话稿到时我替你写好,你照着念就是”,有夫君的一番话,陈申老师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散席后,我们帮忙将魏老扶上轮椅,他们连连道谢,直到进入电梯,还在频频向我们致意,这一细节,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中…… |
|
|
返回顶端 |
|
 |
谢流石
会员等级:6
加入时间: 2005/10/08 文章: 1003 来自: 中国 浙江 积分: 5467
:
|
|
返回顶端 |
|
 |
钟敏
澳洲彩虹鹦版主
加入时间: 2006/02/19 文章: 901 来自: 法国 积分: 5462
:
|
|
返回顶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