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归来者――洪烛与古筝诗歌谈话录】1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郑达夫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郑达夫

2008澳洲彩虹鹦十佳版主



年龄: 56
加入时间: 2007/07/28
文章: 5573
来自: 福建永春仙夹美寨园德楼 郑达夫 邮编362604
积分: 24974


文章时间: 2008-2-12 周二, 上午11:22    标题: 【归来者――洪烛与古筝诗歌谈话录】1 引用回复

【归来者――洪烛与古筝诗歌谈话录】1
2008-02-11 10:51:42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4a62bfcf01008d03 [查看原文]

【归来者――洪烛与古筝诗歌谈话录】诗人洪烛是我将近20年的挚友。我们最早通信往来的时候,他已经离开故土南京,只身一人到武汉大学求学。我恍惚记得那一年该是1987年。
我们最初相识的缘分,是因为他的第一本诗集《蓝色的初恋》。那是一本很轻很薄的诗集,在今天看来印刷还很粗糙。但就是因为这本诗集,在洪烛后来认为那仿佛是一个男人早期遗精似的产物,却以诗歌的真实面目打动和吸引了当年还是小姑娘的我。也就是说,我们的相识和后来长期的交往都因为诗歌这个媒介。诗歌也成为我们彼此诗歌成长到成熟的见证人。我总觉得他很能理解我一些作品的内涵,总有独到的理解和见解,有些还是我自己在创作时无法意识到和看清楚的问题和意义。
我第一次见到洪烛时,已是90年代的初期了,这时候他已在中国文联出版社工作了一、两年。我清楚的记得,当时是在诗人徐舒的家中,一个南京诗人圈子的小型聚会。当戴着厚厚啤酒瓶底眼镜的徐舒,把他推到我面前介绍给我时,我们俩人都同时大吃了一惊。
什么?他就是洪烛?她就是阿琴?(那时候,我的笔名还叫阿琴和雨晴。到今天,不少老朋友还习惯亲切地叫我阿琴,而不是古筝)。洪烛,一个留着短短的板刷头,一口洪亮的京腔,一个还稍许有点腼腆的大男孩。通信那么些年,两人见面居然都不知道对方是谁。这也许就是上苍的疏忽之作。后来这次的巧遇便成为我们之间下饭的一个笑料。
后来的一些年,他每每南京探望父母,我们总要找出时间来聚一聚,喝点红酒,谈谈北京和南京文艺圈子的一些事情,以及彼此都熟悉的朋友的近况。那是一些无拘无束的时光,我们很随心的聊天,我也从来没有把他当成一个诗坛巨星或者一个名人来仰视,我从来不叫他老师,真的,还一次没有叫过。虽然那时候他的名气在文坛上已经很大了。而且从他不断带回来送给我的他近些年出版的各种书籍中,我是不难察觉到他努力的成果和不菲的成就的。但我仍然只是把他当成一个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毫无那种对名人说话的顾虑和小心谨慎。我觉得他还是过去那个朴实而说话神采奕奕的洪烛,我还是一个热爱诗歌的爱好者,同时也是他作品的忠实读者。
虽然20年内,我们见面的次数可以概括在20次这个数字内,但彼此的了解我觉得不亚于那些每日见面的人。所以,我非常看重他对我作品提出的一些建议,那些也确实对我作品质量的提高和风格的转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曾经多次和他说,自92年我的合集《南京五人诗选》出版后,我唯一的心愿就是要出一本个人诗集,并且书的序言一定要请他给我写。他也非常爽快的答应了。谁知道这话说出去了,却等了那么多年才实现,这和我92年中断诗歌创作有着必然的联系。
2006年岁末,我决定正式出版《虚构的房子》后,我就给他打电话,请他给我写序。他非常愉快的对我表示祝贺,并去我新浪的博客,很认真的翻阅了我近两年创作的诗歌。最让我感动的是,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写出了我认为是高质量的序,对我诗歌的概括和总结非常到位,其中有关诗歌的理念不仅新颖,那确实是一个诗人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体现。
今年春节临近的前一周,我事先与洪烛电话预约了春节期间的南京会晤。好几年未见,大家都彼此惦记着。虽说在互联网上常读对方的作品,可能够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却是非常奢侈的事情。想来这次的会面一定会有很多话题和内容可谈。老友相见是无话不谈的,上至旧年陈事,下至去年纷繁的网络诗歌事件以及共同的朋友,那可真是一聊起来就口无遮拦。
2007年2月20日(大年初三)下午两点半,我在南京农业大学洪烛父母的家中,见到了还是那样质朴的洪烛,还是清爽的平顶头,一件深色的外套,皮肤却更显得白皙,身体并略有发福的迹象。他说话的声音还是那样洪亮悠远,充满磁性的魅力,脸上始终保持着谦和的笑容,一口老练的京腔已难以分辨出一点南京本土的腔调了。
洪烛的父母虽已年过古稀,但两位老人的身体还算健康,洪父依旧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很友好的招待我这位熟悉的“小朋友”。他还对我说:看到你的个人诗集《虚构的房子》终于出版了,真的很为你高兴,能够坚持那么久,实在不易。
我这次的探访不仅是来看望老朋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专程给他送我新出版的诗集《虚构的房子》。那于我来说,就像把自己的宝贝抱给别人看,等待着赞赏一样,有着自豪还露着羞怯。
那时候洪烛就坐在我右边的沙发中,一边翻阅着我新出版的诗集,还夸奖地说:这本书的内容、质地、封面和版式设计都不错,简约大气而不失女性的温馨。
我说这本书的设计前后花了近三个月的时间,我个人也是比较满意的。真的很感谢我的设计师周庆老师,他不仅制作精细并且还很有耐心。同时还要感谢为这本书题字的无锡书法家徐思寒先生,还有为内页插图的画家――我的老朋友刘春明先生,以及在这本书出炉前所有参与和关心这本书顺利出版的我的朋友们。
翻着这本诗集,洪烛问我:你当时为何想到用《虚构的房子》做自己诗集的名字呢?
我说这是引用了我一首诗歌的题目。
洪烛又问:它作为一本诗集的名字你有什么样的用意,或者说深意?也就是你说的:“我的房子从一片废墟上升起”?
我说:从2005年初我再度返回诗坛,我确实感觉到我是要在一片废墟上重新建立一个新的自己的王国。过去的成绩已经成为过去,或者化成乌有,就好像你站在一群高楼大厦中,仿佛看到的是拆迁现场的一片瓦砾和尘土。以前的楼宇只存留在记忆里,美好或者苦涩。过去是“虚构”?还是现在是“虚构”?我真的难以说清楚。我之所以选择“虚构的”这样的词汇,是因为我觉得最美好的东西都是虚构的,因为虚构它才变得神秘和完美无缺,并且神圣不可侵犯,就像我对诗歌一直怀有深深的敬畏。
“虚构”之后,为何又是“房子”?而不是其他的一些具象和不具象的物体,比如河流或者爱情等。我之所以选择房子,是由于我觉得我们作为人行走在这世间的这几十年中,谁也无法摆脱房子的束缚和诱惑,谁也离不开房子,也不能没有房子,它对于我来说太重要了。而且每个人对房子的向往和要求都有所不同,它可大可小,却具有无限的想象力和张力,并给你无限的创造力。每个人都是自己房子的设计师,房子也因为你的需要和欲望变得丰富多彩和千变万化。作为我来说,我太需要这样的一所完全只属于我自己的房子,它是隐秘的同时又是向世界敞开的,可以容纳我各种各样的梦呓和精神向度。
在这间屋子里,有时候我是一位花季少女,有时候又是一个童心未泯的孩子,有时候还是一个成熟雅致的少妇。我不停的变换着不同的角色来透视自己,穿越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生活,与流失的青春和无情的时间抗争。这样的时候,我真的只能拥有一座虚构的房子,并很难分辨出它是虚构的还是真实存在的。
洪烛:虚构就是表现想象中的东西,现实中不存在,而在想象中存在,这就是虚构。
古筝:其实很多诗人都在不自觉的生活在这种虚构中。诗歌也是一座虚构的房子。
洪烛:另外你觉得这些年你对诗歌的理解和80年代有哪些不同呢?从你自身诗歌风格的转变,从对诗歌的认识上,或者你自己经历的诗歌的几个阶段的转折。我认为一个诗人在作品上的变化一定和他的认识有关系。
古筝:我认为我个人对诗歌的认识和转变经历了好几次。起初的狂热、后来的迷惘到分手,这次分手长达8年的时间。最早我开始诗歌写作的时候,那时候我完全只能算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文学爱好者。就像你说的那样,我们那个时期的写作就像初恋并不懂得爱情,懵懂中就拿笔了,写一些分行的文字。我现在再回头看我早期的作品,那还处于模仿的阶段,诗歌的语言看上去唯美,情感的表达方式是直白和表象的,那时候就是追求唯美这样的一种东西,深受徐志摩诗歌的影响。后来大量的朦胧诗歌出现了,北岛和舒婷的诗歌潜在的对我的创作也有不少的影响,我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在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风格。我非常喜欢北岛的诗歌,有男性的力度和哲思,语言干净利落,但我觉得他的技巧和其他只能够借鉴和学习,不能去模仿,这种风格并不适合作为女性的我,女性应发挥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所以,我在学习别人的长处的同时而写自己的东西。我记得我那时候写的一首诗歌,其中有两句不少朋友都能背诵:“搂紧我/胳膊的语言很复杂/但不需要注释/你是另一个我/”,也就是这首诗歌《散场了》使得我在金陵第一届诗歌节上获得新秀奖,这也是我的一个转折点,或者说是我初次崭露头角,从而被南京作家协会吸纳为最小的会员。我现在认为,这一批早期的作品虽然比较直白,但不乏激情,同时技巧也是不成熟的,但于我着特别的意义,它就像我青春时代的墓志铭。
我自认为我这个人还是具有诗歌天赋的,和诗歌有缘,也不缺乏灵感,所以在早期的作品我就一直凭借直觉和他人的影响来实现自己的诗歌理想,开始我就一直这样写作。这样时期持续了有几年。
80年代末,我停顿了有一些时间,但时间不长。那期间我开始潜心看书,这时候我大量的阅读国外的经典作品,这些诗歌不仅开阔了视野,并让我对诗歌有了进一步的觉悟和认识。我感觉到我那些早期的作品在技巧上确实太幼稚了,甚至可以用一览无遗来形容也不过分。这之后我再写诗歌,就努力的向厚度和寻求生命的力量和对死亡神秘的探索。包括我写的诗歌《我说》、《致夜晚》,在诗歌的语言上,它首先的变化是句子特别的短,我力求砍掉每一个多余的废字,而且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跨度和跳跃也很大,留白较多。这期间的作品看似成熟多了,但同时充塞了晦涩的成分,以前的那种作为情诗的单纯抒情和纯情几乎没有了,多了些对生命的疑虑和死亡挖掘的欲望。这样的过程我也持续了两年,后来我个人也觉得越写下去越艰难,潜意识中开始有放弃诗歌的意念。到了92年的春天,我和南京的几位诗友,黄梵他们一起出版了合集《南京五人诗选》,这本诗集的出版,也是给我前面的诗歌创作划下一个句号和总结。之后我彻底割断了与诗歌的关联和热恋,也没有想过多少年后还会再拿起笔来拥抱诗歌。
说起《南京五人诗选》,我就想起曾经全力支持这本书出版的已故诗坛前辈高加索老师,当时如果没有他的支持和鼓励,这本书是无法问世的,对高老师我一直怀有深深的怀念和真诚的敬仰。
洪烛:92年后,你就一直没有写过吗?
古筝:一直没有写。
洪烛:但我后来知道你在写小说和散文,还有散文诗。
古筝:我恢复写作是从2000年后进入网络开始的,那时候一直是在写小说和散文,主要是以散文为主,散文诗没有写过。
洪烛:那么92年后你就彻底中断写作了?
古筝:是的,完全中断写作大约有8年的时间。
洪烛:还读不读诗呢?从阅读上有没有和文学中断呢?
古筝:和文学一直没有中断。我一直是在自觉或者不自觉阅读文学书籍,可能阅读已经成为我的一个习惯。但诗歌看的很少,还有基本脱离文学圈子中的朋友和媒体刊物,仿佛一夜之间从他们中间消失了。

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zdf595

欢迎光临我的澳洲论坛博客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95


上一次由郑达夫于2008-4-08 周二, 上午12:14修改,总共修改了1次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郑达夫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QQ号码450895168 雅虎讯息通 MSN Skype帐号
郑达夫

2008澳洲彩虹鹦十佳版主



年龄: 56
加入时间: 2007/07/28
文章: 5573
来自: 福建永春仙夹美寨园德楼 郑达夫 邮编362604
积分: 24974


文章时间: 2008-2-12 周二, 上午11:23    标题: 引用回复

以下整个记录的这次谈话内容,都是两个好朋友之间关于诗歌话题的闲聊,也是一种创作体会的交流。其中涉及到一些事件和对一些人的看法,仅仅代表个人的观点,也欢迎各位朋友就这些话题参与讨论。就这篇谈话录将以什么样的形式与大家见面,事先我征求了洪烛的意见,他的想法是不要加以任何形式的加工、裁减和修饰,哪怕交谈时出现的语病,是什么就让它们原汁原味的端上来。我很尊重洪烛的意见,所以把所有的谈话内容照原样搬上来。你们看到的将是我们长达两个半小时记录的全部谈话过程(2.30-5.00钟)。也由于整理的时间比较仓促,里面有可能出现不少错别字和使用口语时出现的语法错误,以及一个问题反复的重复和唠叨等,敬请各位阅读者包涵。

2007/02/25/
一、归来者说:重新做一个诗人


洪烛:正好是去年在郑州开的那个会,说起归来者这样一个现象。我当时的感觉是什么?就属于诗刊的韩作荣谈起的那样。写诗的人就像抽烟的人似的,他戒掉了之后,有可能再吸,再吸后有的就反而抽的更猛了。诗歌是一种瘾。人啊,就是说真正热爱诗歌的人,他是没法忘掉诗歌这种东西的。我也就这个话题,当时谈到好多诗人的离开和归来,就“俗”的方面来打个比喻,就像一个回锅肉似的,它回锅之后,他真正的创作才成熟起来。因为一开始的时候,他都是那种青春期的写作。
古筝:青春期的写作,按照现在的说法来说,谁都可以写,青春本来就是一首诗。
洪烛:是啊,那谁都能写。青春期的写作一般都有很多原始的感觉,比较感性。但他真正的中断一段时期的诗歌,或者说离开一段时间之后,再回到诗歌,基本上他就进入了第二个创作阶段,这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一个阶段。
古筝:那是他在经过反省之后,就是经历过对前面一个阶段的反思和脱离中成熟的。
洪烛:这个阶段是什么?就像小别胜新婚似的,我说的是跟诗歌之间。就是说你离开诗歌这段时间之后,然后又重新回到诗歌。你离开写诗,实际上后来更加热爱诗歌。你之所以离开后还能再回到它身边。
古筝:就是说它对你还有一定的吸引力,它还能够让你回来,就很不容易了。
洪烛:是很不容易。这种选择是你自己选择的,应该是一种选择了。
古筝:因为刚开始的时候你还是朦胧的,是不知不觉的走进去的,或者是被外力推进去的。
洪烛:一开始喜欢诗,好多人都是一种兴趣,或者是原始的一种感觉,当时就觉得写诗好。但他后来离开后又真正回到诗歌,一定是经过理性的判断了。觉得自己是离不开诗歌,才重新回到诗歌的。这确实是他生命中不可忽缺的一部分,他才回到诗歌。也有很多人离开诗歌后,他有可能一辈子不写诗了,诗歌对他来说只是生命过程中的某个东西,也许是他年轻时候有这种愿望和需要,然而一旦真正进入现实社会后,梦想和现实很遥远,这个梦破灭之后,他有可能再也不做这个梦了。
古筝:也确实有不少人没有回来,过去和我一起写诗的朋友,现在有不少在做官,或者继续在商场拼搏,还有的在那个年代就出国寻求发展,再也没有回来。
洪烛:这样的人非常多。我举个例子,就像徐舒他们,他可能就觉得诗歌和他的生活很遥远。其实,诗歌就属于信则有,不信就无的。你相信它,它就存在,就有它的力量,而且就对你的生活产生很多的作用。但如果你不信它,它就什么都不是。
古筝:对,你相信它,它就存在,才有存在的价值,不然它确实就什么都不是了。
洪烛:所以我当时谈到归来者的现象,那些归来者吧。当时,我怎么讲了?觉得现在这个时代吧,进入新世纪以来后,和80年代在文化气候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为谁都知道80年代是一个诗歌的春天,当然90年代可能是一个冬季了,整个诗歌都进入冬天,好多诗人都进入冬眠的季节,都停止了写作,或者离开,都改行作别的去了。
古筝:是92年之后。
洪烛:对,92年后特别明显。就是说是季候性。当时我就想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大批的归来者呢?因为全国各地我接触的好多诗人,都是80年代写诗,90年代改行,然后现在又重新写诗。我的感觉,我就想,这几年大家都知道诗歌很繁荣,是因为诗歌的繁荣吸引了很多的诗人回归呢?还是有大批回归者增加了诗歌的繁荣?
我当时分析了两种原因兼而有之。有些回归者他确实是这几年诗歌繁荣的中坚力量,因为他们有过80年代的那个经验吧,而且归来者还确实保持着80年代的那种激情,对诗歌确实充满激情的,还有很多的经验。就是对中国诗歌的发展,就是对这批归来者,我觉得是诗坛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力量。就像王小妮80年代写诗,她最近这些写的诗歌的总的名字,诗集的名字就叫《重新做一个诗人》。归来者他一般都有这样的一个感觉,就是在重新做一个诗人。你重新做一个诗人,就比一开始就立志做一个诗人,实际上我觉得更成熟了。
古筝:从我自己的现在和过去的写作中,对此我也深有体会,因为我也是一个归来者。重新做一个诗人和立志做一个诗人,在起步上就不同,而且上的台阶也不同了。
洪烛:对,起步就不同了。而且重新做一个诗人是自己的选择了。你确实知道是为诗歌而活着,或者说诗歌是特别适合自己的,他这种选择是非常坚定的。而一开始的选择不一样,一开始他的选择随时有可能放弃。
古筝:前面的选择多半是受到环境的影响,或者他人的影响等因素,是在朦胧中走进诗歌的,自己是不自觉的,后一种选择则是经过放弃的考验和理性的分析。
洪烛:就是说80年代很多人写诗,就像一种初恋的感觉,实际上他不懂爱情,他不懂诗歌是什么,他在那个时候写诗了。
古筝:那就是你所说的青春期写作,有的是激情,诗人不缺乏激情。
洪烛:他有激情,他也容易失恋,也容易离开诗歌,放弃诗歌。但是,我觉得现在的归来,他都是在重新做一个诗人,他基本把诗歌做一种婚姻来选择了。我就是说,一开始立志做诗人,等到重新做一个诗人,就是初恋和婚姻的区别。婚姻它肯定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对吧?和那种初恋不一样。初恋它可能很多都是一种瞬间的、暂时的,在这点上,我后来分析归来者它为什么是诗坛的中坚力量呢?因为他经过了过去,经历了那种放弃,他重新选择了,他肯定是非常有意识的,不是那种无意识的选择了。在这点上,从那个对歌的态度上是这样,我当时觉得归来者心理变化过程就是这样的。
第二个就是他们的技法上。我认为诗人一定要经历春夏秋冬。你因为80年代是诗歌的春天吧,谁都知道80年代是诗歌的春天。但他经历过夏天、秋天、冬天之后,四季的轮回之后,又回到第二个春天,他又重新开花了。实际上,他经历过那种落叶的时候,萧条的时候,什么都经历过了。在这样的春天中,他又开花了,开出的花肯定比第一个春天更艳丽。
古筝:他有一种死而复生的感觉,对此,我深有体会。
洪烛:而且他还有一种沧桑感。因为他经历过那种四季的轮回了。
古筝:所以他后来的作品就比较厚重,而且还有生命的体悟。
洪烛:就是他们自己的作品和80年代相比,就像你的作品,你的《虚构的房子》和80年代的诗歌相比,我真的感觉有天壤之别,那种感觉。因为80年代的诗歌,你还是比较感性的,非常优美。好像我们中间还见过一次,你那时候对徐志摩好像是特别崇拜。
古筝:那时候我觉得他的音乐感、抒情和优美,对我的影响特别大。80年代的朦胧诗追求意象和半透明,现在看来也是在一种文字表象上做文章,但在当时有它积极一面和先进性。到了现在,回过头来再写诗,那就是追求一种力量美,把生命中的领悟,融会贯通到字里行间。虽然也通过一些意象来达到传递,但它里面隐含了较深的内涵,它不单纯是表象的,肤浅的一种词语的堆积,一种那样的东西。因为这些和你后来的生活积累有很大的关系,你一些事物的理解和剖析,和一种感悟都渗透到你的作品中,它们不是刻意的,而是水到渠成,自然的流泻出来。就是说你到了一定的年龄后,你在各种经历的磨砺和挫折中成熟起来,同时带动你的作品成熟起来。而且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大半,剩下来是很多时间你在思考和反省,确实是这样的。虽然时间的流逝,使你失去了青春,却在返回时收获了一个成熟的秋天,再像返老还童一样,你突然进入你诗歌的第二春。所以他的诗歌就变得厚重起来。不会像以前那样仅仅停留在诗歌的表面,完全追求唯美,一种直白的,情感单线条的东西,以前他确实是这样的。
但是,我在网络上读到不少80后,90后的作品。80后的还好些,尤其是90后,应该说还刚刚接触诗歌,他跟我们80年代写东西的感觉是一样的,它完全是属于青春期的写作,他不知道该怎样写出属于自己个性化的东西,追随流派,潮流怎么写我就怎么写。当然他写出的东西也是诗歌,但我只能说他是在模仿和写一些诗歌皮毛的东西,或者说展现的内容是文字的表面化。
洪烛:或者说就是比较原始的。这就是还停留在初恋的阶段,他不懂得爱情的时候。他写诗了,他不懂得诗歌是什么,但他爱上了诗歌。
但我现在看你的诗歌,我倒是觉得,你观念上的转变给我的印象比较深。那个时候,实际上你是把徐志摩当成你诗歌教父的那种感觉。
古筝:确实,我崇拜徐志摩,这种崇拜也是和那时候的年龄是契合的。
洪烛:他是你诗歌中一个偶像。但是,我觉得你现在的诗歌中有好多是徐志摩所不具备的东西,这是我自己的感觉,也是我对你诗歌的感觉。就拿你《虚构的房子》中好多近期的作品来说,实际上在某种程度后你又超越了你自己。当然,你超越了你自己,就是超越了徐志摩。因为你以前的自己,基本上一直都是在徐志摩的照耀之下。
古筝:我有时候在想,我那个时候为什么那么喜欢徐志摩,甚至整本的背诵他的诗歌,最后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就是一种艺术的美对人有黑洞一般的吸引力,它把我吸进它的世界里,而无法自拔。就像我后来也喜欢和接受席慕蓉,就拿席慕蓉来说,很多人都说她的作品比较浅,她的作品看上去比较容易读懂。但我和他们的想法和理解有差异。我就是觉得席慕蓉的东西容易和我产生共鸣,能够给我感动。你能够在她简单的线条中,读到一些生活和情感的体悟,这些感觉,特别是女性的诗歌比较细腻,就像蚕丝一样缠绕着你,特别容易使你产生怜惜和共鸣,以及对一些无法挽回的时光的怅愁,心灵在读诗歌的过程中得到或者进行了一种碰撞。徐志摩的诗歌则给我另一种享受,是不一样的感觉。那么说,就现在的诗歌该怎么写?特别是经历去年网络诗坛发生的那么多起事件,我们该如何看待现行的诗歌流派和走向,自己又该如何写?诗歌的出路该在哪里寻求发展和创新?不过我是从来不跟风,随便外面各种流派闹的怎样纷纷扬扬,我最多只是一个怀有好奇心的看众。
我也从来不反对各种流派,包括口语。如果说到口语,我觉得有些作品还是写的很不错的,不仅亲切还比较新颖。但是我不喜欢把生活中的说话简单的复制成诗歌,那么这种口语就变成了一种口水,实在是没有兴趣去阅读。我觉得就算是口语吧,也要有一个提炼和艺术化加工的过程,在艺术上下点功夫,也应该经过沉淀,再展示的呈现。因为任何艺术不管以任何形式的呈现是要给人以享受,或者思考和思想的光芒,在这点上,不管是审美还是审丑。
当然我不是提倡刻意的去雕琢,但我想玉经过雕琢也是一种美,清水出芙蓉也是一种自然美。其实不管你怎么做,你拿出来的东西,要具有可读的价值,或者说阅读快感。自然美不是你早上起床不洗脸就出门,那是对自己和别人的不尊重。那么,现在回过头来说,我看到网络上那些泛滥的口语。啊,那是我日常怎么说话我就怎么写,甚至把恶俗的骂人话,儿童不宜的话都在夹杂其中,以为这就是先锋和革命的。其实这就走到到另一个极端了,任何事情一旦走到极端必将面临死亡,这就是后来人们开始对口语反胃的原因。诗歌该向什么方向发展,语言该寻找怎样的出路?如何把口语从口水中解救出来?我想这些都是很多诗人正在思考的问题。作为一个再度返回诗歌的我来说,我不会去盲目的跟风,像80年代那样懵懂的写作。我很清楚的给自己的诗歌做了一个定位,那就是界定在传统和先锋之间,传承的同时又力求突破。

(待续)

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zdf595

欢迎光临我的澳洲论坛博客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95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郑达夫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QQ号码450895168 雅虎讯息通 MSN Skype帐号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郑达夫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