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正文 |
陈小龙
会员等级:3
性别:  年龄: 54 加入时间: 2007/04/18 文章: 134 来自: 浙江省龙泉市 积分: 470
:
|
|
两年前,我偶然闯入一名叫《中国微型诗》的网站。在这个网站上,一群来自天南地北的诗歌爱好者正鼓捣着一种“三行之内或百字之内”的诗歌新样式,我顿时被深深吸引,尘封多年的诗情开始复苏。
大约二十年前,与当时许许多多的年轻人一样,我狂热地做着诗人梦,并炮制了一些长长短短的诗句,但由于天性愚钝,最终见诸报刊的实在寥寥无几,这使我的满怀豪情一落千丈,自信心也大打折扣。加之其后诗风突变,一些不知所云无病呻吟的先锋诗作甚嚣一时充斥诗坛,诗歌离普通百姓已越来越远。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偃旗息鼓停止了诗歌的创作。
而微型诗的出现无疑给诗坛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对作者和读者来说都是乐意接受的好事,诚如一位诗人所言“诗越写越长是读者的灾难,诗越写越短是作者的才干”,我不可救药地迷上了微型诗,几乎每天都在网上发帖,与其它诗歌网站的门庭冷落不同,微网一直是人满为患,回帖也异乎寻常的踊跃,无论褒贬,都不囿于一己之见,完全出于一种真诚,我置身于充满温情与友善的氛围之中。
几个月后的一天,我意外地收到一则站内短信,一位叫徐檄文的诗友,即将出版自己的诗集,欲寄赠给投缘的诗友,而我亦荣幸地在受赠之列,感激之余,我随即回信告知详细的通讯地址,内心却并未把这网上的许诺太当回事。
时隔一个多月,一封寄自吉林临江市的信件送到我的手中,拆开一看,赫然一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徐檄文诗选》,扉页上是清瘦老练的“小龙斧正”几个字,字如其人,我也得以一睹他的真容:瘦削却神采奕奕,鼻梁上一副黑框眼镜,透出几分儒雅。从三篇序言中,我也大致对徐檄文先生有了粗浅的了解:他已六十有三,就年龄而言,应是我的父辈,我俩算得上是忘年之交;他本是教师出身,之后又当过一段时间的学校领导,可谓是桃李满园,却又阴差阳错,步入仕途,曾九易公职,先后当过教育局长、市委宣传部长、副区长等,但老去的是岁月,不老的是诗心,从十七岁写第一首诗开始,迄今竟写了足足六、七千首。我们不能苛求他字字珠玑句句经典,在缠身的公务之中,能忙里偷闲坚持诗歌创作,实属难能可贵。况且按常理,象他那样位置的人,根本就无需自己动手,只要按秘书代拟的稿子照本宣科就是,何苦要劳心费力地写什么诗歌呢?六、七千,如此蔚为可观的数字,足以明证他的勤勉,对他来说,这个世界几乎无处不诗无时不诗,无怪乎他自诩是“60岁的年龄,40岁的精力,20岁的心态”。
同样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徐檄文先生在退休前,居然没有发表过几首诗,以他当时的影响,莫说区区几首小诗,就是出版几本诗集,也根本不在话下,但在功名利禄面前,他却心如止水,从未想到动用手中的权力给别人施压,在物欲横流追名逐利的今天,能自始至终坚守着心灵深处的大爱真情,为人为文皆平和真诚,是许多人所望尘莫及的。
徐老爱诗,近五十年痴心不改,他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如果/我死了/不要纸钱/不要鲜花/也不要黄缎子蒙尸布/把一部展开的唐诗/翻到李白那一页/盖在脸上/就已足够/别忘了/还有/眼镜。”诗为心声,诗歌已融入他的生命,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即便死后也要带上眼镜读诗、写诗,对于这样一个纯粹的诗人,单纯地就诗歌质量或技巧评判其优劣高下,显然是不适宜的。
我与徐老素未谋面,然何其有幸,接受这一份沉甸甸的馈赠,读其诗阅其人,似乎神交已久,平生风义兼师友,徐老给我的感受是双重的,既是令人尊敬的老师,又是无拘无束的朋友。他生活在美丽的鸭绿江边,虽然我不曾亲睹它的旖旎风光,但早已在耳熟能详的“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词中领略它的风采,此刻,我早已随徐老的诗篇飞到万里之外,和他面江而坐,一杯清茶,共话诗歌,那是何等的惬意快事啊…… |
|
|
返回顶端 |
|
 |
塔双江
2008澳洲彩虹鹦十佳版主
加入时间: 2007/11/14 文章: 1992 来自: 中国四川 积分: 9103
:
|
|
返回顶端 |
|
 |
墨竹淡香
会员等级:6
加入时间: 2006/01/22 文章: 1008 来自: 中国重庆 积分: 8663
:
|
|
返回顶端 |
|
 |
湘雯
会员等级:3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4/23 文章: 161
积分: 656
:
|
|
诗人能自始至终坚守着心灵深处的大爱真情,为人为文皆平和真诚,是许多人所望尘莫及的。
问好!也问好诗人,祝圣诞快乐! |
|
|
返回顶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