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原创]佛卧似经千劫老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散文游记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yuntao21

会员等级:3




加入时间: 2007/12/24
文章: 135

积分: 551


文章时间: 2007-12-29 周六, 上午6:03    标题: [原创]佛卧似经千劫老 引用回复

从香山脚下东门外,有卧佛寺路,通向北京植物园,我在一九九三年游览时从香山顶上下来之后,去的植物园。
到处是北京第五届桃花节的宣传画。
我没有坐游览小火车,因为我不想全程都是走马观花、不求甚解,自己用脚走路,不想多看的东西,就少看几眼,感兴趣的景致,不妨长久端详,一切时间由自己掌握。
植物园一九五六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规划面积四百公顷,以收集、展示和保存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的植物资源为主,集科学研究、科学普及和游览功能为一体,园内引种栽培植物五十六万余株,五千余种(含品种),铺草九十万平方米。园内不尽只是展览植物,展览温室、绚秋园、丁香园、牡丹园、玉兰园、宿根花卉园等是植物世界,而曹雪芹纪念馆就与植物没关系了。
曹雪芹因一部《红楼梦》,成为中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根据曹雪芹的好友敦诚、敦敏、张宜泉等诗人的描述,曹雪芹晚年著书的“黄叶村”,与正白旗附近的古迹极为吻合。为了表示对曹雪芹的敬仰,植物园择正白旗一隅,将黄叶村艺术地再现,供游人参观、游览。黄叶村占地一点八公顷,矮篱环护,石径蜿蜒,小巷幽深,别具风韵。村内辟菜园、药圃、瓜棚,设石碾、石磨、辘轳、箭场、古墩,建有茶馆酒肆,一派山村农家气息。设有“河墙烟柳”、“薜萝门巷”、“竹蓠茅肆”、“柴扉晚烟”等景点。曹雪芹纪念馆分别展示了曹雪芹的家世、经历和《红楼梦》的成就、研究、影响。但游人总是把曹雪芹与贾宝玉等同起来,把贾宝玉的生活想象成为曹雪芹的生活。曹雪芹如果真的在寺庙附近写作,那么就可能把寺庙当成精神寄托,即使没有真象贾宝玉那样出家为僧,却也离出家人的生活太近了。
位于西山寿安山下的卧佛寺要另收门票五角。
佛像多是庄严的挺直腰板形象,而卧姿的不是很多,但其实也是出自佛经,《涅槃经》上说,“如来背痛,于双树间北首而卧”,早期寺院里就有卧佛之像,晋代有位庾先生到庙里看到卧佛的图像,说了一句“此子疲于津梁”,便成为年度最流行的名人语录。我听说过,但还没见过卧佛。
卧佛寺本不叫卧佛寺,唐代始建为兜率寺。元以后因为寺中有唐代的香檀佛像和元代铜佛像两尊卧佛,俗称卧佛寺。
香檀佛像在清代便没有了,目前所见的铜像其铸造过程也颇有些滑稽,元延佑七年(一三二O年)九月在兜率寺旧址上敕建“寿安寺”,因座落于寿安山中,又想祈求长寿,所以称寿安寺。延佑是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的年号,他一心想当太上皇,以便“游观西山,以终天年”,可惜他仅三十六岁就死了,未能如愿。该年即延佑七年,下令修寿安寺者是其子,即虔诚的佛教徒元英宗硕德巴刺,这年还没改年号,所以仍用“延佑”。第二年即至治元年(一三二一年)大兴土木,修建该庙,驱使民夫二千多人,铸铜佛一尊,冶铜五十万斤,改庙名寿安寺。元英宗虽如此大力修建施工,但还是在至治三年从上都回大都时被人暗杀,也没等竣工,修庙工程就随之而停了。两个皇帝不但没有长寿,甚至可以说都是夭折,元文宗至顺二年(一三三一年),又重整旗鼓,再修庙宇,并把二点四万多家佃户划归寿安山寺为“永业户”,寺建成后称“大昭孝寺”,后又改称洪庆寺,为当时的一座著名巨刹。明代改称永安寺,不图长寿,只求个永远平安。到清代,雍正十二年又赐名十方普觉寺。
楹联为:发吾提心印诸法如愿,观寿者相度一切众生,横批为:明恒见性。
释迦牟尼卧像,身长五点三米重五十四吨。在铜佛周围,环立着十二尊塑像,是十二圆觉。这尊塑像表现了释迦牟尼临终前向弟子们嘱咐后事的情景。佛像取临终的情景,兆头就不吉利,奄奄一息的佛连自身都不保,又怎能保佑俗世的皇帝。我觉得皇帝和他的谋士在设计上就犯了一个大错误,面向临终的佛祈祷,只能追随佛于极乐西天了。
寺内最名贵的,除了卧佛像,就是娑罗树,也叫婆罗树了。它是从西域引进的外来物种,当时只在武当山、天台山和香山栽种,它的花苞如拳头大,象桐花,叶类似枇杷或杨梅,皮如玉兰,颜色象葱白,鸟不在树上栖息,虫不在树上繁育,果实类似于橡子和栗子,可做药用。明代《帝京景物略》中描述为“大三围,皮鳞鳞,枝槎槎,瘿累累,根抟抟,花九房峨峨,叶七开蓬蓬,实三棱陀陀,叩之丁丁然。”
明人刘效祖曾有诗道出游览的所见所感,是:“双树何人植,如来偃在床。三年开觉路,万劫委慈航。示寂形应苦,调心梦转长。檀施烦问讯,岂是困津梁。”
卧佛寺在山脚下,是块风水宝地。从卧佛寺山门的右侧,沿山脚一字排开,有几座少为人知的墓园。他们的主人生前非常显赫,死后却不是所有人知道他们的归宿在这里。
紧邻卧佛寺一里许,在一片高大松树的环抱中,有一座精致的石塔,塔前有一所大门,门顶端横石楣上刻有“泰安孙馨远先生墓”,这里就是国共合作时北伐的对象-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直系大军阀孙传芳的墓地。他的死,也轰动全国,是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在天津紫竹林清修院被施从滨之女施剑翘刺杀。门楼内侧,刻有一副挽联,右联是“往事等浮云,再休谭岱麓木分榆,遑问江东故垒。”左联是“敛神皈净土,且收起武子家法,来听释氏梵音。”横幅是“寿安永奠”。墓门的正前方便是孙传芳之墓。墓在双层石台之上,墓体是覆钵式石塔,塔身上镶着一块半椭圆形雪白的石刻,上面用小楷刻着“恪威上将军孙公讳传芳字馨远暨元配张夫人之墓”。再向东行,又一座规模颇大的墓地,石碑坊横额篆书是“故国务总理张上将军之墓”。 张上将军,即张绍曾(一八七九至一九二八年),直隶大城(今属河北)人,字敬舆,早年留学日本,时与吴禄贞、蓝天蔚三人称“士官三杰”。归国后任北洋督练所教练处总办等职。一九一一年任新军二十镇统制。武昌起义后,与吴禄贞等谋联合进兵丰台,倾覆清廷,失败后前往上海。一九一三年调任绥远将军兼垦务督办。时值蒙军分三路大军南侵,张绍曾指挥三路军队迎敌,打退了入侵的蒙军,为保卫祖国边疆、维护祖国统一立了大功。大总统袁世凯表彰其功绩,授予他陆军上将、勋三位秩爵和一等文虎章。一九一四年四月,张绍曾奉调回京,加封“树威将军”称号。一九二二年任陆军部总长,次年任国务总理。他主张迎孙中山入京协商南北统一,为总统曹锟所忌,退居天津。一九二八年被张作霖派人刺杀身死。死后其灵柩厝于江苏义园。一九三四年秋,由其生前好友兼儿女亲家的冯玉祥等人集资兴建此墓,并举行公葬。冯玉祥将军在《我的生活》一书中,对张绍曾做过这样的评价:“公公道道地说,张先生实为革命最忠实的朋友。他冒着危险,大量地垫钱,什么也不图,只要助成北伐革命。张先生之死,系为革命牺牲,他的功绩是值得纪念的。”此墓坐北朝南,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为墓,有石碑坊、石碑、石五供和宝顶等。宝顶系青砖水泥砌筑,四周围有石栏。东部为祠堂,祠堂建于半山,面阔三间,绿琉璃瓦歇山顶,古朴端庄。祠堂的建材购自清代王陵。祠堂前立有华表和石狮皆为清代遗物。他也许没有想到,生前主张迎孙中山协商南北统一未果,死后的墓地却与孙中山衣冠冢在香山作了邻居。
再向东行,为民国风云人物梁启超之墓。其地势三面环山,一面开阔,林木荫秀,堪称幽胜之地。墓园由梁启超之子,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设计。墓园背倚西山,坐北朝南,北高南低,东西宽约九十米,南北长约一百米,面积四千三百平方米。四周环围矮石墙,墓园内栽满松柏。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一八七三年生于广东省新会县茶坑村,故又称梁新会。一八八九年中举,次年入京会试未中,此后始注意西学。一八九四年再次入京会试中,适逢清廷割地赔款,与康有为一起联合一千三百余名来京会试的“举子”上书光绪皇帝,提出变法,此即历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一八九八年六月参加戊戌变法,成为康有为的得力助手。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清亡后曾出任北洋政府熊希龄内阁的司法总长,段祺瑞政府财政总长。晚年著书立说,执教于清华国学研究院。平生著述约在一千四百余万字之多,代表作有《饮冰室合集》。一九二九年一月十九日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后即葬于此。  墓园内北墙正中平台上是梁启超及其夫人李惠仙的合葬墓。墓呈长方形,墓前立着“凸”字形墓碑。阳面镌刻“先考任公府君暨先妣李太夫人墓”十四个大字。碑阴刻“中华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十月,男梁思成、思永、思忠、思达、思礼,女适周、思顺、思庄、思懿、思宁,媳林徽音、李福曼,孙女任孙敬立”。碑前有供台,两侧各有一段带雕饰的直角形衬墙。墓碑、墓顶及供台衬墙,均为土黄色花岗岩雕筑而成,前后连接,浑然一体。墓碑没有碑文,也没有任何表明墓主生平事迹的文字,这是梁启超生前遗愿。他曾嘱咐子女,将来行葬礼时,可立一小碑于墓前,题新会某某,夫人某某之墓,碑阴记我籍贯及汝母生卒,子女及婿、妇名氏、孙及外孙名,其余浮词不用。  平台下的柏林中,甬路东侧为其弟梁启雄之墓,甬路西侧为其子,炮兵上校梁思忠墓,女梁思庄墓。
我游历一番植物园,关于植物的知识没有增进太多,却对几个历史人物的命运唏嘘不已,从元朝皇帝求长寿而最终不长寿,从清朝曹雪芹钟鼎玉食到寄宿乡间,从清末知识分子的精神领袖梁启超到当代建筑大师梁思成,从北伐的朋友张绍曾到北伐的敌人孙传芳,一切因果都归结在植物园中。
想起历史人物鲜明的性格,使我们感慨今日人物的平庸,除了浅薄的文体明星,能够让我们常记住的英雄在那里呢?难道真的只有在乱世才有英雄吗?
明代有位修懿和尚吟过一首诗,正对应我当时的心境:
破寺住余晖,萧萧鸟乱飞。殿荒藤作壁,佛老薜为衣。云遏钟声音,苔封屐齿稀。伫看兴废事,惆怅暮山归。

_________________
164300 黑龙江省黑河市财政局 运涛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yuntao21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塔双江

2008澳洲彩虹鹦十佳版主




加入时间: 2007/11/14
文章: 1992
来自: 中国四川
积分: 9103


文章时间: 2007-12-31 周一, 上午1:37    标题: 引用回复

学习了!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塔双江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QQ号码408635663
yuntao21

会员等级:3




加入时间: 2007/12/24
文章: 135

积分: 551


文章时间: 2007-12-31 周一, 上午7:01    标题: 引用回复

楼上客气,也要向你学习呢。
_________________
164300 黑龙江省黑河市财政局 运涛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yuntao21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散文游记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