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与诗一路同行——谭秀葵《微型诗草》读感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评论与鉴赏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寒山石

会员等级:3




加入时间: 2005/09/25
文章: 267
来自: 714000 中国陕西
积分: 508


文章时间: 2008-1-01 周二, 下午5:24    标题: 与诗一路同行——谭秀葵《微型诗草》读感 引用回复

与诗一路同行
——谭秀葵《微型诗草》读感
文/寒山石


有人说,诗歌是年轻人的事业。不错,就诗歌创作来说,年轻人无疑是主力军,文学艺术的殿堂,人们最先跨进去的领域往往就是诗歌。为什么?公木先生引用伊萨柯夫斯基的话说:“他们还年轻,他们的性格是热烈的,所以他们想用崇高的、不平凡的、美丽的语言去说话,因此他们最注重的是诗的形式。”但我浅陋地以为,那些一生与诗为友、以诗滋养精神而追求诗意生活的人们,则是滚滚红尘中一道令人沉醉的、别致的风景。
在方兴未艾的微型诗坛上,就活跃着一大批诗心跃动的老人。事实上,微型诗的蓬勃兴起,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山城重庆为基地,以老诗人穆仁、蒋人初、朱兆瑞、邹雨林、姚益强、邓芝兰等等为骨干,以《微型诗》为阵地而波及全国乃至影响海外的。每每收到那些老者寄来的诗集,总有一种感动与敬慕油然而生。感动,是因其诗心永在;敬慕,则是因为担心,不知自己年老的时候,是否还能像他们一样与诗一路同行?不久前,收到远在山东半岛的谭秀葵先生寄来的《微型诗草》以及手写的工工整整的信函。面对这位“虽已古稀之年,尚诗心未泯,读写不止”的老人,面对谭老五十年始终如一的满腔诗情,让我再一次为老诗人山泉般奔流不息的情怀所感动,当然,也再一次感受了微型诗这一“微雕艺术”的独特魅力。
淌过一道道曲折逶迤的岁月之河,历经了“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艰辛与坎坷,生命便被打磨得异常纯朴,且睿智而深邃。所以,像许多年老的微型诗人一样,谭老笔下的微型诗,同样放射着哲理的光华。比如《人》:“人是会走的山/把人字写在天上/就是会飞的雁”。的确,一个人便是一座山,一座挺拔的山,一座巍峨的山,一座奔走的山。这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历经岁月风蚀而“我自岿然不动”的风骨。倘若“把人写在天上”,那“就是会飞的雁”,就是凌空展翅的大雁,就是搏击苍穹的大雁,就是永远追求生命之春天的大雁。这样的“人”,才会躯体傲然挺立于天地之间,精神翩然翱翔于万里长天。比如《煤》:“死去的森林/活着的太阳”。生命犹如一种永无止境的“轮回”,总是在逝去的时候以另一种方式更加灿烂地复活。当然,这是一种有价值的人生,就像《参天大树》:“站着是一种风景/倒下是一种奉献”;对于那些行尸走肉般的人生,则不大可能如此光彩夺目。比如《榕树》:“向上的拓展/源于向下的探索”。榕树枝繁叶茂,浓荫蔽天,独树成林,苍劲巍立,令人肃然起敬。而这一切,则源于其盘踞交错的发达根系。诗人对这一自然景观的客观再现,于平中见奇,启人深思:一切外在的辉煌都基于内在地、谦逊地、无言地、浑厚地积淀。忽然想起自己曾写的一首微型诗《根》:“深深地扎下去/是为了高高地挺起来”,与谭老的这首微型诗竟是不谋而合。又如《盐》:“一生清白无瑕/关键时刻赴汤蹈火 让生活/有滋 有味”。平平常常的生活细节,也是这般诗情盎然。只有一生清白,坦坦荡荡,才会在关键时刻直面生活,无所畏惧,“烈火焚烧若等闲”。再如谭老的一行诗《钢铁》:“生来就是不怕捶打的东西”。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是要经过无数次的捶打,才会百炼成钢。没有经过血与火锤炼的人生,又怎会拥有健壮有力的钢筋铁骨?这样看似平淡却充满哲理的微型诗在谭老的笔下还有很多。比如《门》:“虚掩着/许多眼却醒着”,《明天》:“门敞开着 不一定/人人都能进去”,《无题》:“苦难 是/化了妆的快乐”,《青杏》:“见别人成熟了/自己心里总是酸溜溜的”,《里程碑》:“只有你一辈子还讲真话”等等,皆“看似平常却奇崛。”或许,从这个角度讲,老诗人大都是哲人。所以,读谭老等老诗人的微型诗,笔者深感:生活的积淀、人生的历练、岁月的打磨,会给那些诗情满怀的智者捧上一颗颗智慧的珍珠,朴实无华,但却光彩夺目。
培根说:“少年爱在口上,中年人爱在行动,老年人爱在心中。”我以为,除了平中见奇的诗意的哲理呈现外,老诗人笔下的微型诗,也有着难以释怀的真切情感。谭老抒写情感的微型诗作并不多,但很感人。比如《思念》:“你走时 把/影子留给墙壁/无灯时 你亮着”。在“走时”与“无灯时”的场景转换中,带给人一种刻骨铭心的痛。这首微型诗看似娓娓道来,信手拈来,但那星星般镶嵌在漫漫长夜、依旧“亮着”、依旧清晰浮现的浓浓思念,却有着一股强劲的冲击力和震撼力。《乳名》:“被小花狗舔过/被奶奶的衣襟擦过/被乡音染过”。诗人刘亮程说:“人的名字是一块生铁,别人叫一声,就会擦亮一次”。乳名是被亲情和乡情一声声喂养大的,也一声声擦亮的。每当我们听到一声声亲切的乳名,身心就会在那融融的爱意中酥软了、陶醉了;而只要握紧一个念念不忘的乳名,梦里就回到了家。《为人三部曲》:“严父是本教科书/亲友是本参考书/妻子是本工具书”。既蕴含着一种哲理,又浸透着亲情的教养、友情的扶助与爱情的相偎相依。可以说,老诗人笔下的情感抒写,那是积淀在生命河床中的一份滚烫的清纯、一份炙热的感动。无论是一份凝重的亲情、一份缠绵的乡情,还是一份真诚的友情,抑或一份刻骨铭心的绵绵柔情,都弥漫着爱的浓浓芬芳。就像陈年老酒,愈久愈是醇香。
当然,谭老微型诗作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诗歌意境的欠缺、过于直白的格言化写作,无疑影响了诗集整体质量的提升。但我以为,诗歌创作不是为了出名,不是为了某种功利,更不是为了名垂青史,而是为了滋养我们的灵魂,使我们“诗意地栖居”于茫茫人海,活出境界、活出品位。所以,谭老的精神是可贵的,也是可敬的。
但愿我们能够和谭老一样,与诗一路同行。


2008年元月1日

谭秀葵,1936年春出生于鲁中山区孝妇河畔东谭村一农家。从事小学教育工作35年,业余坚持童谣诗协作。作品散见《儿童文学》、《语文报》(低幼版)。近年写微型诗,著有《微型诗草》。

_________________
http://blog.sina.com.cn/u/1267596154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寒山石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郑达夫

2008澳洲彩虹鹦十佳版主



年龄: 56
加入时间: 2007/07/28
文章: 5573
来自: 福建永春仙夹美寨园德楼 郑达夫 邮编362604
积分: 24974


文章时间: 2008-1-01 周二, 下午7:07    标题: 引用回复

拜读~
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zdf595

欢迎光临我的澳洲论坛博客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95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郑达夫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QQ号码450895168 雅虎讯息通 MSN Skype帐号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评论与鉴赏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