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佳
澳洲彩虹鹦版主
性别:  年龄: 74 加入时间: 2005/09/20 文章: 1463 来自: 中国辽宁 积分: 5589
:
|
|
十一、国风·秦风(十首)
126、车邻之访友《我吟诗经》
——十一、国风·秦风
原文:
有车邻邻⑴,有马白颠⑵。未见君子⑶,寺人之令⑷。
阪有漆⑸,隰有栗⑹。既见君子,并坐鼓瑟。今者不乐,逝者其耋⑺。
阪有桑,隰有杨。既见君子,并坐鼓簧。今者不乐,逝者其亡。——
我吟:
旭日迎我万道霞光
我驾马车出门辚辚响
春风送我一路烟尘
拜访好友前往情意真
驾起我那玉顶马
那真是:
一团白雪堆额头
转眼淌水绕山来到山庄前
好友出征凯旋近日归
多年未见先通报
门前小臣急急向里跑
山庄迎我披上霞光
拜访好友情意长
——
春风吹绿了
山庄高坡上的漆树林
晨曦洒满了
洼地里片片的栗子树
大门里一阵脚步急
伴随着声声:
老友来了!快进来呀!
快进来呀!!
携起手进厅堂
并起肩同席坐
几番叙旧 咳!
几番议政 罢了!
鼓乐齐奏云霄去
琴瑟娓娓绕梁来
对酒当歌及时行乐
回首老去人生几何
春风吹绿了
秋风又吹枯了......
晨曦洒满了
夕阳又落下了......
——
春风吹绿了
山庄高坡上的桑树林
晨曦洒满了
洼地里片片的白杨树
厅堂里传出笑声一阵阵
伴随着推杯换盏
声声:老友
再来一杯!
拱起手相作揖
举起杯相敬酒
几番叙旧 咳!
几番议政 罢了!
鼓乐齐奏云霄去
笙簧娓娓绕梁来
对酒当歌及时行乐
人生百年还有几何
春风吹绿了
秋风又吹枯了......
晨曦洒满了
夕阳又落下了......
——
注释
⑴邻邻:同辚辚,车行声。
⑵白颠:白额,一种良马。
⑶君子:此是对友人的尊称。
⑷寺人:宦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寺人者,即侍人之省,非谓《周礼》寺人之官也。”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盖近侍之通称,不必泥历代寺人为说。”
⑸阪(bǎn板):山坡。
⑹隰(xí习):低湿的地方。
⑺逝:往。耋(dié迭):八十岁,此处泛指老人。
————
127、驷驖之狩猎《我吟诗经》
——十一、国风·秦风
原文:
驷驖孔阜⑴,六辔在手⑵。公之媚子⑶,从公于狩⑷。
奉时辰牡⑸,辰牡孔硕⑹。公曰左之⑺,舍拔则获⑻。
游于北园⑼,四马既闲⑽。輶车鸾镳⑾,载猃歇骄⑿。
——
我吟:
秋风一笔又一笔的
把秦地涂满了金色
也送来了收获
襄公带着封侯的喜悦
率领着众臣狩猎待发
那真是:
旌旗招展意气风发
四匹铁青马跃跃欲弛
伟岸的侯爷宠臣
紧握着那六根缰绳从容不迫
襄公端坐精神矍铄
一声令下
一路烟尘
人欢马嘶犬吠
遮天蔽日
秋风只好一阵又一阵的
乘势而去
也一阵又一阵的
送来了呐喊
——
秋风一笔又一笔的
把秦地涂满了金色
也送来了收获
襄公带着封侯的喜悦
率领着众臣狩猎驰骋
一时间
军爷们将牡兽驱赶出来
一只只硕大的野鹿、孢子......
狂奔乱跳
猎犬疾驰战车合围
只听到襄公大声喝道:
“看左边的那一个!”
一箭离弦一只野鹿应声倒下
“再往左来!”
又是一箭一只袍子一个前仆
随后猎犬冲上
秋风飞舞着一阵又一阵的
助兴而来
又一阵又一阵的
送去了欢笑
——
秋风一笔又一笔的
把秦地涂满了金色
也送来了收获
襄公带着封侯的喜悦
率领着众臣满载着狩猎的收获
漫游在猎场的北园
宠臣们赞扬声声
襄公笑声朗朗
四匹铁青马漫步悠悠
车铃铛铃铃作响
猎犬也懒懒的趴在车上
秋风得意的一阵又一阵的
奉献上了收获
又一阵又一阵的
迎着旌旗凯旋
——
注释
⑴驷:四马。驖(tiě铁):毛色似铁的好马。阜:肥硕。
⑵辔:马缰。四马应有八条缰绳,由于中间两匹马的内侧两条辔绳系在御者前面的车杠上,所以只有六辔在手。
⑶媚子:亲信、宠爱的人。
⑷狩:冬猎。古代帝王打猎,四季各有专称。《左传·隐公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
⑸奉:猎人驱赶野兽以供射猎。时:“是”的假借,这个。辰:母鹿。牡:公兽,古代祭祀皆用公兽。
⑹硕:肥大。
⑺左之:从左面射它。
⑻舍:放、发。拔:箭的尾部。放开箭的尾部,箭即被弓弦弹出。
⑼北园:秦君狩猎憩息的园囿。
⑽闲:通娴,熟练。
⑾輶(yóu由):用于驱赶堵截野兽的轻便车。鸾:通“銮”,铃。镳(biāo标):马衔铁。
⑿猃(xiǎn险):长嘴的猎狗。歇骄:短嘴的猎狗。
————
128、小戎之思征夫《我吟诗经》
——十一、国风·秦风
原文:
小戎俴收,五楘梁辀。
游环胁驱,阴靷鋈续。
文茵畅毂,驾我骐馵。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四牡孔阜,六辔在手。
骐骝是中,騧骊是骖。
龙盾之合,鋈以觼軜。
言念君子,温其在邑。
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
俴驷孔群,厹矛鋈錞。
蒙伐有苑,虎韔镂膺。
交韔二弓,竹闭绲縢。
念君子,载寝载兴。
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
我吟:
旌旗连着旌旗猎猎作响
长戈挨着长戈闪闪发光
战车接着战车滚滚烟尘
秦襄公奉周天子之命又出征了......
壮哉!
小小的战车浅浅的厢
五道皮带缠在车辕上
游动铜环驾马长嘶鸣
壮士紧拉铜环皮带好威武
虎皮垫褥铺在长轴上
花马狂奔四蹄白花花......
战车兮!
当年我的夫君也在战车上
我那温润如玉夫君兮!
你还在那抵御西戎的木板房
乱我心兮!乱我情......
旌旗连着旌旗猎猎作响
长戈挨着长戈闪闪发光
战车接着战车滚滚烟尘
秦襄公奉周天子之命又出征了......
——
旌旗连着旌旗猎猎作响
长戈挨着长戈闪闪发光
战车接着战车滚滚烟尘
秦襄公奉周天子之命又出征了......
壮哉!
四匹战马高又大
六条缰绳壮士手中拿
青花马红枣马狂奔在中间
黄骠马铁青马紧随在两边
龙纹盾牌车旁挂
抖起缰绳车如飞......
战车兮!
当年我的夫君也在战车上
我那性情温和夫君
你那年那月才能从边关归来兮?
叫我如何不念!又叫我如何不思兮......
旌旗连着旌旗猎猎作响
长戈挨着长戈闪闪发光
战车接着战车滚滚烟尘
秦襄公奉周天子之命又出征了......
——
旌旗连着旌旗猎猎作响
长戈挨着长戈闪闪发光
战车接着战车滚滚烟尘
秦襄公奉周天子之命又出征了......
壮哉!
四匹战马披甲黄亮亮
三条长戈矛尖银闪闪
多彩的盾牌画羽文
虎皮的弓囊饰花纹
两弓交叉插在那弓囊里
竹制的弓箭紧贴壮士身......
战车兮!
当年我那威武的夫君也在战车上
让我夜思暮想心如潮
我那温良威武的好夫君兮
给了我美誉!给我带来了自豪......
旌旗连着旌旗猎猎作响
长戈挨着长戈闪闪发光
战车接着战车滚滚烟尘
秦襄公奉周天子之命又出征了......
——
注释
(2)小戎:兵车。因车厢较小,故称小戎。俴(jiàn剑)收:浅的车厢。俴,浅;收,轸。四面束舆之木谓之轸。
(2)五楘(mù木):用皮革缠在车辕成X形,起加固和修饰作用。五,古文作X。梁辀(zhōu周):曲辕。
(3)游环:活动的环。设于辕马背上。协驱:一皮条,上系于衡,后系于轸,限制骖马内入。
(4)靷(yìn印):引车前行的皮革。鋈(wù误)续:以白铜镀的环紧紧扣住皮带。鋈,白铜;续,连续。
(5)文茵:虎皮坐垫。畅毂(gǔ古):长毂。毂,车轮中心的圆木,中有圆孔,用以插轴。
(6)骐:青黑色如棋盘格子纹的马。馵(zhù住):左后蹄白或四蹄皆白的马。
(7)言:乃。君子:指从军的丈夫。
(8)温其如玉:女子形容丈夫性情温润如玉。
(9)板屋:用木板建造的房屋。秦国多林,故以木房为多。此处代指西戎(今甘肃一带)。
(10)心曲:心灵深处。
(11)牡:公马。孔:甚。阜:肥大。
(12)辔:缰绳。一车四马,内二马各一辔,外二马各二辔,共六辔。
(13)骝(liú留):赤身黑鬣的马,即枣骝马。
(14)騧(guā瓜):黄马黑嘴。骊:黑马。骖:车辕外侧二马称骖。
(15)龙盾:画龙的盾牌。合:两只盾合挂于车上。
(16)觼(jué决):有舌的环。軜(nà纳):内侧二马的辔绳。以舌穿过皮带,使骖马内辔绳固定。
(17)邑:秦国的属邑。
(18)方:将。期:指归期。
(19)胡然:为什么。
(20)俴驷:披薄金甲的四马。孔群:群马很协调。
(21)厹(qiú求)矛:头有三棱锋刃的长矛。錞(duì队):矛柄下端金属套。
(22)蒙:画杂乱的羽纹。伐:盾。苑(yūn晕):花纹。
(23)虎韔(chàng唱):虎皮弓囊。镂膺:在弓囊前刻花纹。
(24)交韔二弓:两张弓,一弓向左,一弓向右,交错放在袋中。交:互相交错;韔:用作动词,作"藏"讲。
(25)闭:弓檠。竹制,弓卸弦后缚在弓里防损伤的用具。绲(gǔn滚):绳。縢(滕):缠束。
(26)载寝载兴:又寝又兴,起卧不宁。
(27)厌厌:安静柔和貌。良人:指女子的丈夫。
(28)秩秩:有礼节,一说聪明多智貌。德音:好声誉。
——
129、蒹葭之思伊人《我吟诗经》
——十一、国风·秦风
原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
我吟:
秋风一遍又一遍的
摇晃着那片片的芦花
乘着那阵阵的秋风
急冲冲而来的露水
把那轻霜描在芦苇上
啊!
我的伊人兮!
在水一方?!
逆水望兮
无路水流长
逆水游兮
漂在那水中央
秋风兮
摇晃着芦花
我的伊人兮
随风芦荡白花花......
——
秋风一遍又一遍的
摇晃着那芦花白花花
乘着那阵阵的秋风
急冲冲而来的露水
点缀在那芦苇上亮晶晶
啊!
我的伊人兮!
在水一方?!
逆水望兮
山阻水流长
逆水游兮
飞在那河滩上
秋风兮
摇晃着芦花
我的伊人兮
随风芦荡白花花......
——
秋风一遍又一遍的
摇晃着那芦花翩翩飞
乘着那阵阵的秋风
急冲冲而来的露水
向着那太阳还有点点在芦苇上
啊!
我的伊人兮!
在水一方?!
逆水望兮
曲径水流长
逆水游兮
落在那水中洲
秋风兮
摇晃着芦花
我的伊人兮
随风芦荡白花花......
——
注释
1、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葭(jiā):初生的芦苇。苍苍:鲜明、茂盛貌。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2.苍苍: 茂盛的样子
3.为:凝结成。
4.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5.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6.一方:那一边。
7.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8.从:追寻。
9.阻:险阻,(道路)难走。
10.宛:宛然,好像。
11.晞(xī):干。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13.跻(jī):升,高。
14.坻(chí):水中的沙滩
15.涘(sì):水边。
16.右:迂回曲折。
17.沚(zhǐ):水中的沙滩。
————
130、终南之秦君祭祀《我吟诗经》
——十一、国风·秦风
原文:
终南何有①?有条有梅②。君子至止,锦衣狐裘③。颜如渥丹④,其君也哉!
终南何有?有纪有堂⑤。君子至止,黻衣绣裳⑥。佩玉将将⑦,寿考不亡⑧!
——
我吟:
终南山兮
横亘关中之南八百里
如今披上了晚秋的锦绣
迎来了那
秦襄公满脸封侯的喜悦
带着群臣越过那激流飞溅
穿过山楸林楠木林
步履雍容来到终南山下
祭祀行大礼
看那秦襄公
内穿白狐裘外罩五彩锦绣
宽宽的额头红润润的脸
那真是
光彩照人气度非凡
这就是我们的秦君么?!
终南山兮
横亘关中之南八百里
如今披上了那新的霓裳
——
终南山兮
横亘关中之南八百里
如今披上了晚秋的锦绣
迎来了那
秦襄公满脸封侯的喜悦
带着群臣越过那翠峰深谷
穿过杞柳林和棠梨林
步履雍容来到终南山下
祭祀行大礼
看那秦襄公
内穿白狐裘外罩五彩锦绣
身上的佩玉响锵锵
那真是
光彩照人气度非凡
愿祝秦君寿比南山长!
终南山兮
横亘关中之南八百里
如今披上了那新的霓裳
——
注释:
①终南: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市郊外。
②条:树名,即山楸。材质好,可制车板。
③锦衣狐裘:当时诸侯的礼服。《礼记·玉藻》:“君衣狐白裘,锦衣以裼之。”
④渥(ou4):涂。丹:赤石制的红色颜料,今名朱砂。
⑤纪:山角。堂:山上宽平处。朱熹《诗集传》:“纪,山之廉角也。堂,山之宽平处也。”一说纪和堂是两种树名,即杞柳和棠梨。
⑥黻(fú)衣:黑色青色花纹相间的上衣。绣裳:五彩绣成的下裳。当时都是贵族服装。
⑦将将:同“锵锵”,象声词。
⑧考:高寿。亡:通“忘”。
————
131、黄鸟之人殉《我吟诗经》
——十一、国风·秦风
原文:
交交黄鸟⑴,止于棘⑵。谁从穆公⑶?子车奄息⑷。维此奄息,百夫之特⑸。临其穴⑹,惴惴其栗。彼苍者天⑺,歼我良人⑻!如可赎兮,人百其身⑼!
交交黄鸟,止于桑⑽。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⑾。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⑿。谁从穆公?子车针虎。维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
题解:
秦穆公卒于公元前621年,即周襄王三十一年用殉177人,而作者只痛悼“三良”,那174个奴隶之死却只字未提,则此诗作者的身分地位不言而喻。殉葬的恶习,春秋时代各国都有,相沿成习,不以为非。不过到了秦穆公的时代,人们已清醒地认识到人殉制度是一种极不人道的残暴行为,《黄鸟》一诗,就是一个证据。尽管此诗作者仅为“三良”遭遇大鸣不平,但仍然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
我吟:
咬咬咬咬咬咬咬
众人伴随着那
连续不断传来的
黄雀那烦躁的哀鸣
向那片枣树林涌来
是谁跟穆公去了呀?!
啊!是子车家的奄息!?
谁不称赞其俊才兮!
百里挑一
奄息他立于墓穴兮!
胆战心惊
苍天!苍天兮!
留下这良士吧
如可留下兮!
我众人愿去兮......
咬咬咬咬咬咬咬
众人伴随着那
连续不断传来的
黄雀那烦躁的哀鸣
仰天长叹兮......
——
咬咬咬咬咬咬咬
众人伴随着那
连续不断传来的
黄雀那烦躁的哀鸣
向那片桑树林涌来
是谁跟穆公去了呀?!
啊!是子车家的仲行!?
谁不称赞其干才兮!
百里挑一
仲行他立于墓穴兮!
胆战心惊
苍天!苍天兮!
留下这良士吧
如可留下兮!
我众人愿去兮......
咬咬咬咬咬咬咬
众人伴随着那
连续不断传来的
黄雀那烦躁的哀鸣
仰天长叹兮......
——
咬咬咬咬咬咬咬
众人伴随着那
连续不断传来的
黄雀那烦躁的哀鸣
向那片荆树林涌来
是谁跟穆公去了呀?!
啊!是子车家的针虎!?
谁不称赞其相才兮!
百里挑一
针虎他立于墓穴兮!
胆战心惊
苍天!苍天兮!
留下这良士吧
如可留下兮!
我众人愿去兮......
咬咬咬咬咬咬咬
众人伴随着那
连续不断传来的
黄雀那烦躁的哀鸣
仰天长叹兮......
——
注释
⑴交交:鸟鸣声。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交交,通作‘咬咬’,鸟声也。”黄鸟:即黄雀。
⑵棘:酸枣树。一种落叶乔木。枝上多剌,果小味酸。棘之言“急”,双关语。
⑶从:从死,即殉葬。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姓嬴,名任好。
⑷子车:复姓。奄息:人名。下文子车仲行、子车针(zhēn)虎同此。
⑸特:杰出的人材。
⑹“临其穴”二句:郑笺:“谓秦人哀伤其死,临视其圹,皆为之悼栗。”
⑺彼苍者天:悲哀至极的呼号之语,犹今语“老天爷哪”。
⑻良人:好人。
⑼人百其身:犹言用一百人赎其一命。
⑽桑:桑树。桑之言“丧”,双关语。
⑾防:抵当。郑笺:“防,犹当也。言此一人当百夫。”
⑿楚:荆树。楚之言“痛楚”。亦为双关。
————
132、晨风之伊人思君《我吟诗经》
——十一、国风·秦风
原文:
鴥彼晨风①,郁彼北林②。未见君子,忧心钦钦③。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栎④,隰有六驳⑤。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棣⑥,隰有树檖⑦。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
我吟:
在那冉冉升起的旭日
一抹的朝霞处
一只鹞鹰恰如那一阵晨风
从我的眼前疾驰而过
飞入那北边茂密的森林中
朝霞呀!你送来了那只鹞鹰
鹞鹰呀!你飞入了那茂密的森林
我的心上人呀!
为什么还不见归来?!
我忧心重重呀!
我深情难平
为什么呀!为什么?!
真的把我完全的忘掉了么?!!
朝霞呀!你送来了那只鹞鹰
鹞鹰呀!你飞入了那茂密的森林
我的心上人呀!
为什么还不见归来呀?!
——
在那冉冉升起的旭日
一抹的朝霞处
一只鹞鹰恰如那一阵晨风
从我的眼前疾驰而过
穿过那山坡上那片栎树林
又飞入那洼地的梓榆林
朝霞呀!你送来了那只鹞鹰
鹞鹰呀!你飞入了那茂密的森林
我的心上人呀!
为什么还不见归来?!
我忧心重重呀!
我心病难除
为什么呀!为什么?!
真的把我完全的忘掉了么?!!
朝霞呀!你送来了那只鹞鹰
鹞鹰呀!你飞入了那茂密的森林
我的心上人呀!
为什么还不见归来呀?!
——
在那冉冉升起的旭日
一抹的朝霞处
一只鹞鹰恰如那一阵晨风
从我的眼前疾驰而过
穿过那山坡上那片唐棣林
又飞入那洼地的山梨林
朝霞呀!你送来了那只鹞鹰
鹞鹰呀!你飞入了那茂密的森林
我的心上人呀!
为什么还不见归来?!
我忧心重重呀!
我昏醉难醒
为什么呀!为什么?!
真的把我完全的忘掉了么?!!
朝霞呀!你送来了那只鹞鹰
鹞鹰呀!你飞入了那茂密的森林
我的心上人呀!
为什么还不见归来呀?!
——
注释
①鴥(yù):鸟疾飞的样子。晨风:鸟名,即鹯(zhān)鸟,属于鹞鹰一类的猛禽。
②郁:郁郁葱葱,形容茂密。
③钦钦:朱熹《诗集传》:“忧而不忘之貌。”
④苞:丛生的样子。栎(lì):树名。
⑤隰(xí):低洼湿地。六驳(bó):木名,梓榆之属,因其树皮青白如驳而得名。驳即“驳”字。
⑥棣:唐棣,也叫郁李,果实色红,如梨。
⑦树:形容檖树直立的样子。檖(suí):山梨。
————
133、无衣之秦兵《我吟诗经》
——十一、国风·秦风
原文: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①。王于兴师②,修我戈矛,与子同仇③!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④。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⑤!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⑥。王于兴师,修我甲兵⑦,与子偕行⑧!——
我吟:
周王室内讧戎族侵凶
镐京危矣!
秦襄公领命一呼百应
满路旌旗!
谁说我们秦国落后无衣穿?
你我虽都是勇士
也要同把秦军的战袍披
秦君勤王兴师举义兵
你我早已修好戈和矛
战车滚滚一路烟
戈矛林立寒光闪
你我同仇敌忾
奔赴沙场......
镐京危矣!
秦襄公领命一呼百应
满路旌旗!
——
周王室内讧戎族侵凶
镐京危矣!
秦襄公领命一呼百应
满路旌旗!
谁说我们秦国落后无衣穿?
你我虽都是勇士
也要同把厚厚的内衣穿
秦君勤王兴师举义兵
你我早已备好戈和戟
战车滚滚一路烟
戈戟林立寒光闪
你我并肩携手
奔赴沙场......
镐京危矣!
秦襄公领命一呼百应
满路旌旗!
——
周王室内讧戎族侵凶
镐京危矣!
秦襄公领命一呼百应
满路旌旗!
谁说我们秦国落后无衣穿?
你我虽都是勇士
也要同把长长的战裙穿
秦君勤王兴师举义兵
你我时刻已备好甲胄和兵器
战车滚滚一路烟
甲胄兵器寒光闪
你我同心协力
奔赴沙场......
镐京危矣!
秦襄公领命一呼百应
满路旌旗!
——
注释
①袍:长袍,即今之斗篷。
②王:指周王,秦国出兵以周天子之命为号召。一说指秦君。
③同仇:共同对敌。
④泽:通“襗”,内衣,如今之汗衫。
⑤作:起。
⑥裳:下衣,此指战裙。
⑦甲兵:铠甲与兵器。
⑧行:往。
————
134、渭阳之送重耳《我吟诗经》
——十一、国风·秦风
原文: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①。何以赠之?路车乘黄②。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③。
——
我吟:
我送舅舅重耳归晋国
一路绵绵话不绝
流亡列国十九年
今送舅舅到渭河北岸边
如今我已为秦康公
愿秦晋之好水长流......
此时一别何时见?
此时一别何以赠?
四匹黄马一辆车
快送舅舅归国
兴大业
流亡列国十九年
今送舅舅就到渭河北岸边
绵绵话不绝
——
我送舅舅重耳归晋国
一路绵绵思不绝
流亡列国十九年
今送舅舅到渭河北岸边
如今我已为秦康公
唯不见亲娘思悠悠......
此时一别何时见?
此时一别何以赠?
娘用宝石佩玉一箱送
愿秦晋之好
水长流
流亡列国十九年
今送舅舅就到渭河北岸边
绵绵思不绝
——
注释:
①曰:发语词。阳:水之北曰阳。
②路车:朱熹《诗集传》:“路车,诸侯之车也。”
③琼瑰:玉一类美石。
————
135、权舆之秦养士《我吟诗经》
——十一、国风·秦风
原文:
於我乎①,夏屋渠渠②,今也每食无余。于嗟乎,不承权舆③。
於我乎,每食四簋④,今也每食不饱。于嗟乎,不承权舆。
——
我吟:
唉!当初呀
我等贤士为一展抱负
投奔穆公助大业
哪!住的是高房
吃的是有饭有肉
那想穆公一去
康公忘旧弃贤士
如今啊!
吃了这顿愁着下顿
唉!罢了!罢了!
何如当初?何如当初?!
当初呀
我等投奔穆公助大业
那想穆公一去......
——
唉!当初呀
我等贤士为一展抱负
投奔穆公助大业
哪!住的是高房
顿顿都是四大碗
那想穆公一去
康公忘旧弃贤士
如今啊!
顿顿都是不饱腹
唉!罢了!罢了!
何如当初?何如当初?!
当初呀
我等投奔穆公助大业
那想穆公一去......
——
注释:
①於:叹词。
②夏屋:大的食器。夏,大;屋,通“握”,《尔雅》:“握,具也。”渠渠:丰盛。《广雅》:“渠渠,盛也。”
③承:继承。权舆:本指草木初发,引申为起始,见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④簋(guǐ):古代青铜或陶制圆形食器。毛传:“四簋,黍稷稻粱。”朱熹《诗集传》:“四簋,礼食之盛也。” _________________ 山佳——詩是:自釀自飲的美酒 越飲越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