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啸徐行
会员等级:6
性别: 
加入时间: 2007/05/25 文章: 1155 来自: 安徽 积分: 5340
:
|
|
中 国 顺 风
“大跃进、插红旗、总路线”,这些带有鲜明时代烙印的概念、举动和口号,曾让一片古老的土地黑烟飞空,热火朝天;让一个古老的民族热血沸腾,心潮激荡;让一代人睡不安寝,美梦翩翩。那个时代,赶美超英,社会主义的天堂,仿佛屈指可待。
一片数千年浸泡在战火中的土地,满目创痍,多么需要迅速愈合痂痕。几万万挣扎在苦难里农民,忍饥挨冻,食不裹腹,腰杆挺直,第一次尝到饱暖的惬意之后,长期以来,只看到土地、庄稼、茅屋和地主老财幸福生活的目光,偶而远眺,怎么也看不到山那边的世界,未来岁月里的生活。因此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怎不令人神往,举双手欢呼?
作为具有诗人气质的毛泽东,他的创造性,不仅使他完成了一首首精美绝伦的诗章,也使他独辟蹊径,把中国革命之题材,在他人无法驾驭时,却能使之绝处逢生,驾轻就熟般地吟成辉煌的史诗。他的浪漫激情,无论是为诗,为文,作政治演讲,都一样能征服读者和听众的心。
从他的创造力里迸发出来的激情和动力,使他确信自己,能带领一个民族迅速跨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而从中国革命一次次胜利里培养起来的信任,逐渐变成一种崇拜和依赖,使中国人至信跟着这位伟人,在他巨臂挥动的方向里,只争朝夕,更加美好的生活,俨然是碗中肉,盘里鱼,只待下箸。
众多的思想在一条路上云集,众多的美梦往一张床上拥挤,于是“奇迹”产生了。一大批充满诗性的语汇,充满唯美色彩的口号,充满撼天动地气势的夸张和富于神话光环的举动,就像诗一样,被创造出来,也被仿制出来。一个奇迹倍出的时代,注定是一个悲剧遍野的时代。不过奇迹总在眼前,而悲剧却梦醒之后。
美梦醒来,痛定思痛。我在悲哀中颇感耻辱,耻辱于我们这个民族竟有如此的大话和奇厚的脸皮:早稻亩产十万斤,有人编,有人传,有人信;垒一座土高炉,砸几块破铁,砍几根树木,就能炼成钢铁,有人号召,有人效尤,有人拼命实践。这使我想到鲁迅先生屡屡斥责的国人的劣根性。此举只有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才能发生,这种观念,在我心中生长了近半个世纪。
近年来,研读前苏联历史,诸多被遮掩了更为漫长的史实,一一浮出水面,我不禁哑然,所谓大跃进,乃舶来品。
七十二年前,前苏联欲开通白海一波罗的海运河。根据斯大林指示:“运河必须又快又省地建成!”快,十万犯人在累累土石和沼泽地上,挖通226里的运河,修建七座船闸,只给二十个月;省,一分钱外汇也没有。要完成这条运河的开凿,要创造出这个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的奇迹,惟有“土法”上马,惟有“大跃进”了。运河建成,河道和船闸里却没有一艘往来的船只,原来河深仅5米,船无法航行,沦为一条废河。然而此河却获得了无数吹嘘赞美的文字,也被誉为是社会主义速度的楷模。
二十七年后,中国大地上出现同样的闹剧。不过苏建运河,都是犯人,那是劳动改造,中国却是所谓翻身做主的人民;苏建运河只是快省,而中国却是多快好省,比苏前进一倍;苏建的只是一条运河,而中国建的却是整个社会主义,更加空前绝后。若把前苏联历史上许许多多事情翻出来,再看看我们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的所作所为,不难发现有太多的相似。难怪我们很长一段时间称前苏联为老大哥呢?老大哥所为,小弟自当仿之。又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现在看来,不仅如此,还为我们送来了社会主义。这里有成功的经验,更多的是失败的教训。
好在我们这个民族,是能借鉴,更能创造的民族。我们在前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里亦步亦趋了多年,有着和前苏联同样的困惑和困难,幸而在拨乱反正之后,我党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建设中国,发展中国。89年前苏联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处于十字路口,却不能明决明断,终致社会主义大厦坍塌,红旗落地。而我国同样处于动荡之中,却果断抉择,化险为夷,使社会主义航船,乘风破浪,现已驶入小康的深水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要求我们必须创造,因为我们已找不到“大姐做鞋”,自然不会“二姐有样”了。再说沉痛的教训,早已使我们发自内心的清醒,走自己的路,不迟疑,不冒进。我党提出坚持基本路线百年不动摇的方针,同时又不失时机把握世界潮流,审时度势加入世贸,融入全球经济发展圈,瞄准小康蓝图,稳步向前,又健步如飞。
至此,我们完全有理由深信,也有气魄祝福:中国,一路顺风!
二00三年六月十五日于闲云居 _________________ 追求自然、质朴和个性的表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