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双江
2008澳洲彩虹鹦十佳版主
加入时间: 2007/11/14 文章: 1992 来自: 中国四川 积分: 9103
:
|
|
穿越在阿坝安多藏族民居之间 (散文)
塔双江
在川、甘、青交界的阿坝县,有这么一种民族,有人称之为游牧民族,也有人叫他们马背上的民族,这就是阿坝县的安多藏族。千百年来,藏民们逐水草而居,以游牧为生。不知在什么时候,这支民族才逐步修房造屋开始半牧半农的生活,形成如今既有黑色、白色帐篷又有土房等的居住方式。
在上阿坝甲尔多乡和下阿坝安羌乡一带,牧民们主要以帐篷为居,而帐篷又分为黑色和白色两种。黑色帐篷一般为定居帐篷,白色帐篷为游牧帐篷。在每年春天来临的时候,牧民们便倾巢出动开始在水草茂盛的地方安营扎寨放牧,秋天又迁移回家,那扶老携幼迁徒的场面的确很壮观。在哇尔玛和麦坤藏寨以及柯河流域沿线用粘土或木板搭建的土房和木板房是阿坝县安多藏族最有特色的民居。漫步在麦坤藏寨,心情格外地惬意。那是八月底某一天的午后,秋高气爽,我们头顶烈日,踩着遍地的金黄色,走进了那纵横交错的麦坤藏寨。
站在通往麦坤藏寨的山坡上,我举目眺望,古老的城堡式寨楼黄白相间,与四周成熟的青稞为伴,确有点“轻雨飘来飞薄雾,阳光照耀生瑞气”的感觉。
进入寨中细细观察藏寨,其风格独特,韵味无穷。整座寨楼,呈梯型,上小下大,寨楼主体全是用粘土和植物纤维(即青稞糠糊或小树枝)等构成。粘土通过“千打垒”,筑成四方土墙,再用粘土敷上一层,使墙面更加光滑平整。寨顶也是平坦的,也是将粘土夯紧形成屋顶,上面可以晾晒和脱粒各种粮食。寨楼四周的墙上用石灰水撒成放射状的图案,使本来非常宁静的房屋顿时鲜活了起来。据当地藏族老人介绍,撒石灰水能驱灾祛病,保佑家人平安。在新房刚建起时,人们都要撒石灰水,到了每年的11月份还要再撒一次。麦坤的土房建筑,室内一般用木材装饰,不少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还特别用柏木装修。走进这样的室内,清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门窗设计非常考究,不仅宽大亮敞,图案雕刻也十分精美、耐看,而且窗口往往设计在寨楼三层。
哇尔玛和麦坤藏寨的寨楼只有三层,底层关牲畜和堆放燃料、杂物;二层是客厅、寝室、厨房;三层是经堂、客房,也有的家庭还兼作客厅。屋顶是用来堆砌诸如青稞、豌豆、胡豆等粮食作物的。每家每户的经堂都装修得相当漂亮,好像互相竟争似的,有画梁彩栋,还有龙柱狮檐。
如今,近千年过去了,岁月的尘埃已将历史的真象拂去。我走进和穿越在那依山而建的阿坝安多藏族民居之间,就犹如在翻阅阿坝安多藏族的史书。那一座座雄伟、厚重的土房和木板房仿佛在述说已逝去的历史。从这里除了能领略到阿坝安多藏族的风土人情外,还能读懂一种原生状态下的民族灵魂和祖辈们从远古荒中走来的足迹与骨血精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