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正文 |
柴福善
会员等级:3
加入时间: 2006/10/11 文章: 113 来自: 中国北京 积分: 264
:
|
|
我心中的浩然
柴福善
初识浩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被世人称为浩然新时期代表作《苍生》正火爆的时候。浩然以《艳阳天》、《金光大道》等而闻名于世,后因成了“文革”中“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的那个作家,“栽了跟头”(浩然语)。他“重新认识历史,重新认识生活,重新认识文学,重新认识自己”,给自己立了“甘于寂寞,安于贫困,深入农村,埋头苦写”的座右铭,在北京通县(今为通州)及平谷的邻县三河(现改为三河市)一头扎下去,“写农民,给农民写”,励精图治,潜心创作,“颂苍生,吐真情”,终于写出43万字的力作《苍生》,成为他创作的又一个高峰。这部书一版再版,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浩然同志以自己辉煌的创作实绩,在中国文坛重新崛起。
“为使庄稼地里多成长几个作家”,回报有恩于他的京郊和冀东的父老乡亲,“对热恋了大半生的文学事业做一点贡献”,他干起了“农村文艺绿化”工程。为此,在“做官”和“主编”的两条路上,他毅然选择了《北京文学》的主编,并在河北三河成立文联,亲自担任文联主席和文学季刊《苍生文学》主编。这主席和主编,绝非徒有虚名,而是实实在在地主席和主编,大事小事是无巨细的要管要过问。他将自己在三河扎根落户的家叫“泥土巢”,将自己主编的丛书称“泥土文学丛书”。几年来,全国各地有多少农村业余文学爱好者或通信或慕名前来求教,浩然都一一回信,热情接待,精心扶植。其实,浩然同志就是一片泥土,心甘情愿地让新人走上去,踏出一条自己的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组织上调我筹办《平谷报》。为办好文艺副刊《文峰塔》,在一个雾蒙蒙的傍晚,我摸到三河,请浩然题辞,他欣然应允。不久,我即接到一封他的亲笔信,激动地打开,是一张报纸那么大的宣纸,上面用毛笔工工整整地写着:“乡亲呼唤自己的文学,农民欢迎自己的作家,我们的文学信徒应当长志气增才干,创作出令世人刮目相看使父老喜闻乐见的艺术品。写给《平谷报》文峰塔副刊作者 浩然 一九九二年冬日泥土巢”。可惜,因诸种原因,《平谷报》紧锣密鼓地筹备了一阵,就搁浅了,这幅题辞只得在我手中保存至今,真真地“空费”了浩然同志的一片热心!
1991年5月,《北京文学》在头条位置,发表我以《太阳下的风景》为题的13篇散文。这是担任主编的浩然运用手中的“权”,挥笔签发的,“这在《北京文学》创刊40年的历史上,是空前的一次隆重!”发表的虽是我的13篇散文,可它所起到的作用,却是给农村苦挣苦斗地广大文学爱好者们以极大的信心,鼓舞他们坚定地扬起文学的风帆!而这次“隆重”,浩然一手将我推进了“文学界”,以至几年后,一些评论家、编辑见我,还谈论此事呢,可见“隆重”的影响了。现在,我已创作出散文四百余篇,有的获奖,有的转载,有的收入不同文集,甚至高中语文教材。1995年,经浩然同志与同心出版社联系,我的第一部散文集《逍遥人生》出版,浩然同志热情作序。1999年底,我的第二部散文集《岁月无痕》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收入“青年阅读文库”丛书。另一本散文集《往事与乡情》,随后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我的创作虽微不足道,可磕磕绊绊能够走到今天,应该说,是在浩然同志开拓出的这片泥土上跋涉过来的!
与我的《逍遥人生》同时出版的还有《陈绍谦小说集》。陈绍谦也是平谷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但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在浩然的指导下,很早就走上了文学道路,写了大量的小说。浩然同志任《北京文学》主编后,在1990年《北京文学》上,一期发表陈绍谦小小说25篇,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赞扬声夹杂着嘲骂声”接踵而至,浩然同志不为所动,亲自邀请评论家、编辑、记者等,举行陈绍谦作品讨论会。谁知陈绍谦天不假年,于1991年1月因心脏病复发,不幸去世,年仅34岁。浩然同志默默地收拾起陈绍谦所有的小说手稿以及有关评论文字,编辑成册,为久久不能印行而心情沉重。此次怀着沉重的心情,操持给一位已然故去的业余作者出版一本应该出版的书,并将陈绍谦的作品喻为“用灵魂和生命镌刻的碑石”。
早在1986年,我与人一起创建了清风诗社(后改名为清风文学社),浩然同志对文学社十分关注。在文学社成立10周年之际,他写了一篇文章,其殷切之情溢于字里行间:“纵观当今中国文坛,从80年代的火爆与辉煌,到90年代就好似遇到寒风霜冻的袭击,眼看着衰败,尤其在农村的文学田园里,几乎见不到绿模样。然而,平谷这方土地却悄然地冒出一层小苗┅┅他们自觉自愿地执笔写作,而且抵住了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抗住了金钱和伪文学的诱惑。”浩然认为文学事业的发展,需要一种“群体意识”,“孤木不成林”。“有了林才有绿色风景,这风景中自有你的存在”。字字句句发自老作家的肺腑,震憾着有良知的人的心灵。
认识浩然十余年来,我不敢说对他认识多深,而通过他的言谈举止,所作所为,我敢说:他不是一个逢迎权势的人,包括“文革”中(尽管走过弯路),不然,绝不是今天的浩然!他不是一个见利忘义的人,面对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可以不为一百万广告酬金所动,保持着一个作家的高尚品格!本质上,他是一个“作家”,而且是一个“农民作家”,近半个世纪以来,一直笔耕不辍,“以写作安身立命,以小说闻名于世,文学成为他生命的最高追求,成为他生命价值的体现”(张德祥语)。尤其晚年,不仅自己写,而且宁愿牺牲自己的宝贵时间,为京郊、为河北乃至全国的农村文学爱好者搞文艺绿化,不仅为生者,还为死者操心!他用人格力量播栽文艺新绿,用汗水心血灌溉文艺新苗。确实,文艺绿化功在千秋,而浩然也为新世纪文艺家树立了楷模!我想,史学家撰写当代文学史时,不但要记述作家浩然的创造生涯、创作成果,更要记述其倾注生命与心血的“农村文艺绿化”工程。历史,不应忽视这一笔。
附记:此文刊于《苍生文学》2000年6月号“浩然十年文艺绿化专辑”。现在,浩然因脑血栓复发已住进医院,不但不能活动,连神志也不清了。我是在他住进医院前夕,专程到三河他的家去看望,那时,他虽然不能说话,可神志清醒,我说什么,或笑笑,或点头,有时嘴张张,明显想说,却说不出来,我心头一震,险些落下泪来。我拉着老人家的手:“您慢慢养着,会好的。”我明白,这只能是一种于事无补的安慰了。我当时为老人家拍了一张躺在床上的照片,眼睛睁得大大的看着我,努力做出一种笑容!临告别时,我为那个小院,从不同角度拍了几张照片,无论如何,这是著名作家浩然最后住过的家啊!
2003年6月19日改
闻悉一代大家浩然先生病逝,再发此文,以示哀悼。
2008年2月21日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5362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1757
:
|
|
返回顶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