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双江
2008澳洲彩虹鹦十佳版主
加入时间: 2007/11/14 文章: 1992 来自: 中国四川 积分: 9103
:
|
|
无怨无悔
塔双江
在我青春年少时,竟不知天高地厚地选择了拥挤不堪的文学小路。那时,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复兴时期,当年的文学青年犹如今天的“追星族”,有人说,如果抛一个砖头朝七、八个青年砸去,恐怕要砸到五、六个文学青年,这在那年月毫不夸张。在一家水泥厂当车间工人的我,也许是“听到墙外银子响,心中也有点跃跃欲试” 的缘故。我慢慢地开始试着给我们当地的《阿坝报》“雪原”副刊投稿,也一手拿铁锹,一手拿笔开始做起了“作家梦”。要知道,选择文学就意味着选择艰辛。几年下来,虽然我寄出的“作品”,每次都石沉大海,“全军覆没”,可永不服输的我,始终牢记和坚定这样的信念:既然认准适合自己的路,那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将文学创作进行到底。于是,我坚持以灯为伴,十二分痴迷地勤奋读书和刻苦写作,不停地充电,不断加强对文学“营养的吸收。
那一年,我刚好二十一岁。要知道,二十一岁是一个充满梦幻、充满激情跨越的年龄。总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在我的心里不断地滋生着.当时我在水泥厂烘干车间工作,每天繁重的体力劳动使我的双膀无法抬起,浑身酸痛.当我像“花猫”一样走出车间时,耳边还传来一群小孩胡编的小调:“刘华华,挖泥巴,刘华华,挖泥巴……”然而,我却始终坚持利用工余时间去读书写作。
轮休是我无忧无虑的读书和写作时间,我寝室里的灯光总是通宵达旦,那时的我从阅览室借来了《红岩》、《悲惨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中外名著,还自费订阅了《人民文学》、《阿坝报》等报刊杂志。并试尝着创作了不少小说、诗歌、散文。这些寄出的作品,因“故事俗套”、“行文啰嗦”,连谴字造句也“不通”,错别字连篇而石沉大海,后来我有幸加入了县文联漩口文学创作组织,使创作逐渐有了一定进步,1985年第二期《寿江文艺》终于发表了我的处女作《交换》……
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从一个半文盲,一个地地道道的车间工人逐步成长为阿坝州解放以来的第一位工人作家,先后在全国各地的20多家报刊发表了300多篇文学作品,作品多次获奖,入选多种集子。1998年9月,我正式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远逝的童谣》,第二年,四川省作家协会吸收我为会员。
回顾我所走过的文学之路,尽管充满了艰辛,但我却无怨无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