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子
2008澳洲彩虹鹦十佳版主
加入时间: 2007/01/06 文章: 7522 来自: 贵州 积分: 23182
:
|
|
2015年散文诗赏美【1】-莫扎特《一个朋友》
散文诗扎根土壤,才能茁壮。
作者:山城子
写下这个阅读笔记的标题,是因为读了青年诗人莫扎特昨天新写的一篇散文诗《一个朋友》。看标题时,瞬间反应怕又是游仙之作——或将李白、苏轼引为朋友,一起豪饮问月;或将清照、唐婉作为知己,一处伤感填词。只是非润之先生那样的游仙,实属游戏,美也美哉,却只能让人一笑了之,引不出些许共鸣来。
但。莫扎特这篇,却是很现实的活生生的一个朋友,所写也都是活生生的很现实的事。这就极容易引出读者的共鸣或思考来。因为,读者也都是这个现实社会里的社会人,各自对这个社会的现实,也都耳闻目睹,有所思考的。我想说,社会现实或现实社会,才是当下散文诗崛起的最厚实的土壤。
请先阅:
一个朋友
文/ 莫扎特
他翻着电话薄,一遍又一遍,想拨通一个,又想拨通另一个…他终于拨了一个熟悉的,还未通便又慌忙按断。叹了一口气,他点上一支磨砂黄果树,深长地吸了几口,吞云吐雾。
他是我最好的朋友,他最熟悉的那个号码是我的。深圳的天空很高,他在最低的地方吃饭睡觉工作,人们叫他"微微"。
他确实很微,身体微,长得也微,见识也微。遇到困难时,他总沉默,但他很乐观,这点,我得向他学习。
他无数次丢掉烟头,狠狠地用鞋底板撮灭,然后抬起头继续活儿。快递,是的!一份不错的工作,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磨炼意志。
我准备转行的事儿被他知道了,他将我骂了个狗血淋头,还专程把我揪去搞快递了。这段时间累得很,他还带我去那种地方。但被我拒绝…
他嘲笑我,嘲笑写诗的人,因为他自己也写,似乎很专业一样。但我真心觉得,他的文字是一种美丽的艺术…只可惜他很少再写。
哦,最近,他又开始写了!我感到高兴,虽然住在同一个小区,白天还能共事,但我还是拨通了他的电话…似乎在喧嚣落尽的夜,我们才能对话,却又只能在电话里……
2015,1,6于遥远的地方
现实的东西,总有触动人的地方。哪怕他写到“一支磨砂黄果树”,也让我立刻觉得亲切。这是贵州早年的名牌香烟,得赶上亲朋家办喜事,才得品尝几支,平时是吸不起的。待我平时也吸得起的时候,仿佛人类社会已经从原始阶段跃进到资本竞争时代了一样。毕竟工资或退休金已经数十倍至百倍地提高了。真是世事沧桑啊!
又看到“深圳的天空很高”,就想及这个我住过一个晚上的城市,太沾染了香港的气味,连那些导游们,也极像。那个忽悠来忽悠去的伎俩,同样是眼睛只盯着游客的钱包。
再看到“专程把我揪去搞快递了”,也有熟悉的感觉。前两年在上海带孙女儿,三天两头要接快递——儿子儿媳是网购爱好者。而前几天,我们又从贵州向上海快递年味,也与快递打交道。
作者与他的朋友,都是快递员吧?我知道他们的辛苦,没什么八小时工作制,特别是春节前——就现在吧,他们几乎是八小时休息制了。我尊重他们,他们是祖国新兴产业的主力军,是经济各种指数增长的原动力,是使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服务者。当我从视频上看到孙女儿吃上她奶奶上周亲手做的卤肉(农村家养猪,肉很香的那种),心里就想到了快递们的辛苦奉献。
闲话说的多了,书归正传。莫扎特的这篇新作是写人记事的,可归入叙事散文诗(另还有抒情散文诗和寓理散文诗)。叙事散文诗若区分于散文、随笔、小品之类文体,必须有诗性。叙事散文诗的诗性,一从意境的隐约性和创造想象空间上实现,二才是语言的艺术性。
“…他终于拨了一个熟悉的,还未通便又慌忙按断。”这就是诗性的表达。如果写散文,作者一定要交待明白怎嘛回事的。这里不交代,就这么隐约着,你读者如何联想与想象,那就是给你读者留下的空间了。
“他无数次丢掉烟头,狠狠地用鞋底板撮灭”——也是隐约性和留有想象空间。他为哪样要这样呢?
“这段时间累得很,他还带我去那种地方。但被我拒绝…”——也是。
“…似乎在喧嚣落尽的夜,我们才能对话,却又只能在电话里……”——落笔还是。
至于语言,由于要写人记事,就很难避免平铺直叙的必要。然也可以适当用些积极修辞,来增强语言的艺术性。比如“一遍又一遍,想拨通一个,又想拨通另一个”的连用复沓,增强了文本行走时音韵的和谐性。再如“他确实很微,身体微,长得也微,见识也微。”——这里不仅连续复沓,还有了形容词或词素“微”的朦胧式活用。本来可以依次用“卑微、微弱、微小、微少”的,但一律用“微”,就增强了语言的朦胧绰约的艺术效果了。
诚然,通篇地看,语言的艺术性还是显得弱了些。尚若没有前者的隐约性与想象空间的支撑,单凭这样的叙事语言,就很难说是散文诗了
我正在写一部长篇叙事散文诗,已经有个开头了,自觉得还有些诗性,因为行文当中总是注意这个问题。但也注意到不能因性而误义,就像律诗也不能因韵害义一样。现在也还踌躇如何提高叙事散文诗的诗性,亦即提高意境的隐约性与想象空间,以及语言的艺术性的问题。这应当是写叙事散文诗朋友们共同面临的问题。愿意与朋友们一起探索。
2015-1-7于黔中夏云镇
2015年散文诗赏美【2】-刘十六《绳正》
小篇幅装得大沧桑
作者:山城子
五个小自然节的散文诗,未及二百字。这就是篇幅小。
从领袖的女儿回家吃饭舔盘子全国老百姓饿肚皮的时代,到每年餐桌上的浪费可供两亿人吃一年的当下,这半个世纪的变化,就是大沧桑。
这就是诗人刘十六写的《绳正》。请阅:
《绳正》
四川/刘十六
——清明时节,更喜回老家房前屋后走走;
到您二老这用心打理的油菜地头看看风景。
——老大,老爸我多浇灌了一次,这油菜长势就叫人担心;
再不用法子扶正,都得倒下的……
——瞧,父亲绳护庄稼,像个发明家似的:
绳端系在木桩和地头树身。
——老大呀,听老妈给你说说!
你小时候,那会儿大集体,偷都没地儿偷;
可不像现在,好那口的……吃……不要命……
——这……击中我的痛……
看看油菜们,咱不禁看看自己的大肚子……
从怕饿死到饱还撑,这么快,就失去了一个时代的重心。
喜欢留给读者思考空间的很具寓意的标题。这个“绳正”,从细节描写上看,明里说的是父亲用拉绳子的方法防止油菜倒伏(倒伏当然要严重减产),但何尝不是对国家大政方针的比喻呢?没有改革开放的行动,没有和平崛起的实践,就没有当下从温饱向小康过度的幸福生活。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也是举世公认了的业绩。
“像个发明家似的”——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或者“黑猫白猫”吧?诗不给人以联想,就会苍白了诗性。
第四小节的对比,很细节的。这要引出我这样的读者多少联想呢?早年我从辽宁要转两、三回车,四、五天时间才到贵州。一路经过的大城市,没有一幢可称为高楼大夏。那时,得在新闻纪录片上偶尔出现的西方国家的大城市,看高楼大厦和小车如流。经济指标就不用说了,其增长的幅度都是天文数字。至于工薪阶层的我,从三十多元人民币,现在(拿的是退休金)已经增长一百多倍了。而主要主副食价格的增长,也就十几到二十几倍。不必说住房,从农村到城市都“狡兔三窟”了。
我所以联想这么多,可见这首诗的张力是很大的。张力是诗性的表现,含蓄也是诗性的表现——不说沧桑巨变,只说“失去了一个时代的重心”。
小篇幅装得大沧桑,这需要诗人的智慧。向刘十六学习,用小篇幅散文诗,歌颂或鞭策大时代。
2015-1-11于夏云
2015年散文诗赏美【3】-潘志远《守株待兔的人》
社会前进中的无奈
文/ 山城子
我喜欢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而诗人潘志远的这篇《守株待兔的人》就是。读了,直接感觉到诗人所见所闻的尴尬。尴尬在于诗人人品的清纯,倘若不,就不会有这样的散文诗了。再思及社会,深感这是社会前进脚步中的一种无奈。
守株待兔的人
文•潘志远
我居住的城市,有一些守株待兔的人。
猎场沦为一片废墟。
转移。四散。
地点:某些人来人往的巷口,某些巷口的转折处,甚至光天化日下的河堤。
寒风有那么一点,但不刺骨。阳光灿烂,有那么一股热力,还不足以让人冒汗。
媚笑之树。嗲声嗲气之箭。
我落荒而逃。
一只经年的兔子,经风五十年,见雨半百载,还是惊惶、胆怯和不安。
感觉有无数只小虫子在身上爬
在心里咬……
其实,不仅城市,乡镇也有这些人。毕竟我们进入了商品社会,进入了市场经济,劳动力的丰盈,没有太多的社会劳动岗位虚位以待呀!自谋职业被提倡,虽然“待兔”被排斥于外。但商家无孔不入,于是洗足、美容、桑拿什么什么的层出不穷,娱乐休闲场馆、会馆、山庄也应运而生。有些服务者不堪剥削出来打游击的也是有的。所以“巷口,某些巷口的转折处,甚至光天化日下的河堤”,也就不稀奇了。
诗人没有直接裸写,仅用“媚笑之树。嗲声嗲气之箭”比喻一下,就“落荒而逃”了。这是个敏感的题材,通常不大好把握。但诗人潘志远从个人所见所闻的角度,很巧妙地反映了这个社会前进中所出现的无奈。问题是我们从精神层面说已经进入到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阶段,但物质文明还滞后于商品阶段,这就意味着什么都可以成为商品,不仅仅是劳动力成为商品,各式各样(包括待兔)的服务,也成为商品。所以这种令诗人尴尬的社会无奈,无论如何也没法扫除干净的。
从艺术上说,该篇散文诗采用的是隐喻手法。在行文中运用了猎场、猎人(待兔人)、树、箭、兔子、小虫子等等系列比喻,遂使诗文本具备了隐约性和联想的空间——这正是诗性一翼的呈现,而系列比喻本身则是语言艺术化——诗性另一翼的呈现。两翼合一而翔,当然是上品篇章。
2015-1-26于观山湖
2015年散文诗赏美【4】-辛树江《撒哈拉的诱惑》
从诱惑里读出生命的赞歌
文/ 山城子
写景抒情,作为表达方式虽然有些陈旧,但写出的景色让人产生振奋,抒发的深情让人产生共鸣,尤其是带入了诗人诗意的诗思,也就难能可贵了。诗人辛树江的这篇《撒哈拉的诱惑》,正是这样的一篇,很值得学习。
请阅:
撒哈拉的诱惑
•辛树江
阳光、沙砾、远处起伏的山峦,金黄与绽蓝色在天空相互碰撞。
霞光透过云霓镶嵌在靛蓝色的天空上,仿佛给天空穿上一件美丽的衣裳。
大地黄沙漫漫,苍茫辽阔,视野在这里也许会成为一种局限。
在这里,空气的质量决不用担心,怕只怕没有更加宽广的胸怀。
已经找不到三毛与荷西流浪的影踪,浪漫的故事成为相思和回忆。
骆驼、羚羊、鸵鸟,以及三芒草和金合欢,撒哈拉的每个弱小生命都能引起注目。
静谧的夜晚,简陋的帐篷,解决饮水问题决定明天是否远行。
在这生命的禁区,探密成为一种诱惑,包括生与死都成为诱惑,激起更多勇敢者尝试与挑战。
写景需要描写,抒发情思需要叙议。本篇正是以这样“描写-叙议-再描写-再叙议”的结构,而谋篇的。
写景真实而生动,比如第一行“相互碰撞”的比拟,第二行“美丽的衣裳”的比喻,以及第六行“每个弱小生命都能引起注目”。
抒发情思让人产生联想与想象。例如“怕只怕没有更加宽广的胸怀”。是的,诗人的胸怀不能受到局限,哪怕有足够辽阔的视野,也不能局限。这使我想起“仰天大笑出门去”、“安得广厦千万间”、“安得依天抽宝剑”、“已是悬崖百丈冰”等豪迈的句子。那才叫胸怀啊!再如“探密成为一种诱惑,包括生与死都成为诱惑”这样的诗思,也足以让人渴望对大自然,或是对文学艺术,以及对真善美的探索。
归根结底,胸怀也好,探索也罢,都是一种积极的生命状态。所以,我从诗人的文本中,读出了雄浑的生命赞歌。
2015-1-30于观山湖
2015年散文诗赏美【5】-比道子《我来了》
人之初,性本善•梅花喜欢漫天雪
作者:山城子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这是逝去的一个时代的领袖于1962年12月26日写的一首七律《冬云》。
我是看到莫扎特给我推荐的比道子的这首微型散文诗,就想起老人家的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是,正值国际反动势力掀起反华大合唱,国内困难局面也尚未打开。诗人以梅花喻革命者、英雄,以虎豹、熊罴、苍蝇比国际上的敌人,强烈抒发了革命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我为什么想起领袖在他七十岁生日写的这首诗呢?因为比道子的这篇《我来了》,仿佛就是对梅花说:你不是喜欢漫天雪么?我来了!
请看:
我来啦
文/比道子
为了这个季节不再萧条,为了乡村和城市。
为了被寒冬冷落的人心不再寂寥,我在天堂一次次瘦身。
只想迅速穿越高寒,飘飘洒洒回到人间,给梅花开放的格调提振精神。
2015.2.5 临屏草
说“我来了”的这个“我”,显然是艺术化了的“大我”。
把“小我”通过借喻(梅花)变成“大我”,并连续地复沓、排比、拟人、拟人、拟人、双叠、再拟人,而完成诗文本的行走,是为读者隐约着一种大善之美。
人之初,性本善。所有真正的诗人都是有良知的善者。善者行于世,见不得假恶丑对人世的的污染,于是他以冰清玉洁之凛冽,要为人们提起和振奋积极向上的精神,扫除假恶丑,共建美好的人间。
2015-2-6于贵安新区。
本主题由 _________________ 诗是人生的雅伴儿。
山城子博客: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45
山城子的北美文集:
http://www.maplereview.org/best.php?u=96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