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正文 |
齐遂林
澳洲彩虹鹦版主
加入时间: 2009/12/07 文章: 532 来自: 河南开封市 积分: 2274
:
|
|
(一)
在《沧浪诗话》中,严羽曾批评某些自以为懂诗者:“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反覆终篇,不知着到何在。”窃以为,这是先生在为他的“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立论。
诗从自然,诗从性情,诗从感悟,不是翻烂了几本工具书就能成为诗人的。文字到了诗人笔下,是有灵性的。以字典词典之文字定义写诗、论诗,愚不可及。发散性思维,是诗人独有的,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唯求韵味。
2015.7.13.
(二)
谈到“诗体”,严沧浪说:“《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五言起于李陵、苏武,七言起于汉武《柏梁》,四言起于汉楚王傅韦孟,六言起于汉司农谷永,三言起于晋夏侯湛,九言起于高贵乡公。”
不难看出,诗体的演变,充满了古人的创新精神。鲁迅先生指出:“世界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今人谈到创新,往往谈虎色变,逼着让你“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试问:诸诗体问世之前,谁是祖宗?它们来自何处,出处在哪?
2015.7.15.
(三)
四声设于周颙,谓平上去入,随时代发展简化为平仄。八病严于沈约。八病,谓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八病过于拘泥、苛刻,为唐人所不取。卢照邻《南阳公集序》:“八病爰超,沈隐侯永作拘囚”。“四声八病”之提出自齐武帝永明年间始,至此,中国古代诗歌声律的讨论拉开序幕。若唐人以此为窠臼,则唐诗何以发展?其具有当时时代特点的声律何以日趋完备?除了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外,唐初诗歌大部分因袭前朝,为韩愈等许多文人所诟病。元稹评李白诗“能壮浪纵恣,摆去束缚”。其实,能摆去束缚的,岂止李白一人?否则,有唐一代能有24种诗体光耀诗坛吗?今人动辄以古代声律捆绑当代诗词,岂不谬乎?风骨可鉴,形式日新,声律亦然,刘勰的“质文代变”之说一针见血。
2015.7.16.
(四)
古人写诗,在声韵的运用上可谓下了大功夫。严羽称:有全篇双声叠韵者,有全篇字皆平声者,有全篇字皆仄声者,有律诗上下句双用韵者,有辘轳韵者,有进退韵者,有古诗一韵两用者,有古诗一韵三用者,有古诗三韵六七用者,有古诗重用二十许韵者.......。无论何种用韵,能写出好诗者,我们都应赞赏。然若刻意用韵,势必影响意的表达,可谓本末倒置。以意统领用韵,才是正道。我意以大自然吐纳之气为韵,若行云流水,当行则行,当止则止。
2015.7.18.
(五)
古诗有所谓律诗折腰和绝句折腰,律诗折腰即五至八句与一至四句平仄完全相同,绝句折腰则指第三句和第一句、第四句与第二句平仄相同。有专家指出,律诗折腰为律诗之正体。本人愚笨,实在不明就里。传统意义上的粘对(即二三相粘、三四相对,六七相粘、七八相对)难道是旁体?
也罢,诗人写诗,从不与书本上的理论对话,他所面对的,是自然与人生的某个点让他怦然心动,化为自己独有的咏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至于是何种诗体,属于什么修辞,且让理论家研究去。若下笔之前,先让一大堆理论围得水泄不通,自是本末倒置。
2015.7.19.
(六)
古有“风人”体,特点是上句描述,下句释义。如“围棋烧败袄,著子故衣然”,围棋谐违期,衣然谐依然,意思是:在约定之时你未回来,但你在我心中依然如故。也有“五杂俎”体,三言六句成篇。无论“风人”体,抑或“五杂俎”体,皆古人之创造,然由于过于拘泥形式,为今人所不传。是为失败。
由此可见,创造有成功更有失败,只能让历史说话。然而无创造,成功从何而来?新的文学篇章从何而来?古往今来,创造者一直在骂声中成长。试问:是谁在制造骂声?又是谁在制造骂声中被历史唾弃?正是杜甫诗中所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2015.7.20. _________________ 撷取阴阳步青云 |
|
|
返回顶端 |
|
 |
寸草晨露
2008澳洲彩虹鹦十佳版主
加入时间: 2006/02/25 文章: 6631
积分: 25781
:
|
|
再拜读,问好骚客版主。 _________________ 风,有几分真;云,有几分幻。
心,有一种境界,在真与幻之间。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61785912 |
|
|
返回顶端 |
|
 |
寸草晨露
2008澳洲彩虹鹦十佳版主
加入时间: 2006/02/25 文章: 6631
积分: 25781
:
|
|
深入地探讨,值得学习。 _________________ 风,有几分真;云,有几分幻。
心,有一种境界,在真与幻之间。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61785912 |
|
|
返回顶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