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佳
澳洲彩虹鹦版主
性别:  年龄: 74 加入时间: 2005/09/20 文章: 1352 来自: 中国辽宁 积分: 5377
:
|
|
再说《中庸》3、率性而为
《中庸》在开篇说“天命之谓性;”接着说到:“率性之谓道”。这里提出的“性”就是:区别天下万物之间的差别、生物之间的差别、动物之间的差别、人之间的差别等,这种差别就差别于各自的性质、本性、属性、特性本质的“性”的区别。对人来讲就是:人的本性。“率性”就是天下万物各自遵循自己的“本性”去生活,才是其唯一的生存之道,也就是:“率性之谓道”。简单举例如:羊吃草、狼吃羊,这就是其各自的“率性之谓道”的率性而为的“羊道”和“狼道”的区别。并不是羊善而狼恶!那只是人类所赋予人类社会的思想意识。
那么人区别于动物的“本性”是什么哪?虽然在《中庸》篇中并没有明确的说明。这可能是因为了侧重在论述“中”而没有必要而已吧。但是在《孟子》篇中提出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四心”为主要内容的“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的“人本性善”的思想。这就是人区别于动物最重要的本质特征之一。
在这里有必要说明的是“人性恶论”,其实质是说明了当人一旦失去了“人性善”的制约,而表现出来的丧失“人道”与畜生一样的恶欲。同时这也恰恰说明了“人本性善”是人类率性而为区别于动物的“人道”。
如此也解释清楚了老子在《道德经》中所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此处的“上德”就是“人本性善”,“下德”则是遵照“人本性善”所人为形成的道德规范及其规定的礼仪制度。就是说:具有“人本性善”“上德”的人,根本不用刻意的去遵守道德及其礼仪的“下德”也是“有德”的。而失去“人本性善”就是刻意去遵守道德及其礼仪“下德”的人,也是“无德”的道理。因此,进一步的提出了“修道之谓教”的下文。 _________________ 山佳——詩是:自釀自飲的美酒 越飲越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