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朝晖
澳洲长风论坛论坛管理员,欢迎您常来。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898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8883
:
|
|
[物流系统]1997年:5秒核对上万记录
1997年,我回国寻找投资,去拜访了一位在国内做物流的朋友。聊到他们公司的管理时,他突然抱怨起财务部门的对账问题:每个月光是核对八千条银行账单与内部流水,就要花整整三周的时间,两位财务人员加班加点,还经常出错,一出错就得重来。
我听完问了一句:“你们怎么对的?”他指着桌上一摞厚厚的账本和电脑屏幕上的两个 Excel 表格,说:“一个是银行流水,一个是公司账本,人工一条条核对。”
我扫了一眼数据,笑着说:“如果只是匹配这类数据,5秒就够了。”他当场愣住了:“别开玩笑,我们用的就是 Excel,但还是得一个个看。”
必须补充的是,那是 1997 年的 Excel,功能极其原始,完全没有今天版本里的各种高级筛选、条件格式、公式库、宏录制,更没有任何数据透视表、VLOOKUP 或 Power Query 之类的强大工具。当时能用到的,只有最基础的单元格、公式和手动计算。
我没有多说,直接请他们打开表格,坐下来花了十五分钟,写了一个简单的对账程序。然后我按下回车键,电脑只用了大概 5 秒钟,就列出了所有未能匹配的记录。整个过程清清楚楚,干净利落。
财务人员当场傻眼了:“这就完成了?”“我们一直以为这种事只能靠人工……居然 5 秒钟就解决了?”
朋友激动得拍着大腿说:“巫总,要不咱们成立家公司,把这个系统推广出去!”
我笑了笑,说:“这只是个小程序,不值得创业。”对我来说,这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顺手解决而已。
但在我心里清楚,这个所谓的小程序背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他们是习惯用人力一点点去填补系统的缺口,而我,是习惯用逻辑搭建系统,从根本解决问题。
在我眼中,那三周的加班,不是努力的象征,而是系统落后的标志。他们依赖人力,我依赖系统。他们用 Excel 计算,我用程序匹配。他们无法跳出惯性,而我只用十五分钟,就改变了他们整个对账流程。
最终她们没有使用我的小程序。多年后我终于明白,如果 5 秒完成她们两人三周的工作量,她们的岗位就危机了。
我记得,当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其他人听时,很多人还是一笑了之。资本市场也不感兴趣,只觉得这不过是个“小工具”,做不了大生意。但他们没看见的是,这种能力,就是未来智能系统的雏形。
今天很多人可以用 Excel 做对账,甚至用 AI 协助。但在 1997 年,那短短 5 秒钟,就是一次颠覆性的演示。
_________________
【极简架构体系创建者】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巫朝晖文学作品链接】
上一次由巫朝晖于2025-8-09 周六, 上午5:47修改,总共修改了1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