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朝晖
澳洲长风论坛论坛管理员,欢迎您常来。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610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7467
:
|
|
[物流系统]资本盲点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我亲手打造了一套极限智慧驱动的物流系统。它没有打字员、没有程序员、没有销售部,却可以用每位员工轻松操作超过2000个标柜。它不是PPT上的“未来趋势”,而是十多年持续运行的实战系统。但资本从未理解这个体系——不是因为它不够强,而是因为他们的眼睛从未真正看见。
很多人以为我没有得到投资,是因为我的系统不够先进、不够主流,甚至不够“科技感”。但事实恰恰相反——是资本不懂我设计的系统,才错过了这个时代最隐形的机会。
我的物流系统,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雏形成型。它没有所谓的 AI、没有 SaaS、没有炫目的 UI,却用极简结构达成了超越当今绝大多数“顶级科技公司”的效率。而资本,看不见它,只因为它不属于他们熟悉的范式。
我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现这个现象:资本市场追逐的是热闹的概念,是已经被炒热的数据与所谓“模式成功案例”。而像我这种默默运转、却足以颠覆行业的系统,反而成了资本的盲点。以下是我总结的几个典型资本停留阶段:
资本认知的五大停滞层级:
1. 热词依赖阶段
o 资本永远追逐“AI、大数据、区块链、SaaS”这类词汇。
o 我的系统从不靠这些词包装,只靠实战数据,这就被认为“不性感”。
2. 界面幻觉阶段
o UI 好看 = 系统先进,这是资本的第二大幻觉。
o 我的系统用最原始的 Excel 和 Google Sheets,却实现了他们所谓顶级系统都做不到的实时操作效率。
3. 团队幻想阶段
o 没有十人、百人团队,就不会被当成“真正的项目”。
o 我一个人就完成了设计、部署、运营和演算架构。资本反而觉得“不可信”。
4. 规模信仰阶段
o 资本更愿意投一套覆盖全行业、烧钱扩张的系统。
o 我的系统本身可以应对全国调度,却不需要扩张成本。他们无法理解“无扩张即高效”的意义。
5. 成功预设阶段
o 等到别的公司照抄我模式成功,他们才开始“认知重构”,却早已错过机会。
o 当年的 Uber 和 Airbnb 被否定时,何尝不是同样遭遇?只是他们有讲故事的资源,我选择默默实战。
于是,我的系统没有获得投资,不是失败,而是太早、太深,超出资本的评估能力。
举个例子,我系统里一个功能,每分钟自动生成、核对 12 套发票,或者送柜单,员工只需轻点几下,全流程完成。全年操作 5000~10000 标柜抵达澳洲后所有工作,只需 2.5 人。你要说这不是黑科技,我也懒得争辩。
他们看不懂的,从来就不是科技,而是这些工具背后的“结构智慧”。我能用最基础的工具,做出你花上千万也搞不定的系统,靠的是思维,而不是热词、融资或招聘。
资本评估不了我,因为我是不可复制的结构原件,而不是可以量化的商业模板。
所以今天我已经不再向资本解释。也许他们从没真正错过我,而是我从一开始,就不属于他们的游戏。
这些年,我越来越明白,资本并非拒绝创新,它只是对“没有模板”的创新视而不见。而我,恰恰是模板都不存在的那种人。于是我不再等待,也不再试图解释。
这套系统还在运行,每天稳定、精准、几近无人值守。如果你还在用打字员录入、还在为数据出错而加班、还在追逐别人炒起来的风口,那恭喜你——你永远看不见真正的未来在哪。
_________________ 巫朝晖(澳洲彩虹鹦国际作家笔会会长)
澳洲国际气功太极学院主席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巫朝晖作品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