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朝晖
澳洲长风论坛论坛管理员,欢迎您常来。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610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7467
:
|
|
[文化]论坛人气 VS 群组热闹 —— 有人看你的作品吗?
很多人沉浸在手机群、社交平台的“热闹”中,仿佛每天几百个群、成千上万的点赞、表情包与碎片话语,构成了真正的人气与存在感。但实际上,那只是一种“精神麻痹式社交”。你发的每一句话,真正看完的有几人?你发的每一段作品,有谁静下心来认真阅读、思考?
常常看见,有人发朋友圈说:“我这条视频浏览破十万了!”、“这篇文章一小时内阅读五千!”可当我点进去细读时,发现内容甚至只有寥寥数句。刷赞、刷量、平台奖励流量……这些热闹的数字背后,究竟有几人真正读完?又有几人真正记得你写了什么?
而我经营的论坛,却从不刷流量、不买点击、不依赖任何算法推荐。所有访问,都是读者主动打开,搜索而来。后台统计不会欺骗我——十三万在线访客,远远超过那些看似“爆火”的社交平台帖文。论坛的每一篇文章,哪怕没有评论、没有点赞,却能持续被阅读、被保存,甚至被国家图书馆文献数据库永久收录。
这,才是真实的人气。不是“算法打赏”下的一时虚荣,而是时间与沉淀给予的尊重。你若真有内容,不用追热点,读者自然会找上门来。
而论坛不同!哪怕登录发言的人不多,但后台数据显示:2005年6-7月在线访客可以高达13万以上。这些人也许不留言、不点赞,却是真正安静地、持续地在浏览、在阅读。他们不是滑动手机屏幕的一瞬闪过,而是主动点击、进入、查找、翻阅。
手机群是幻觉式热闹,论坛是真实的沉默共鸣。
前者是片刻即逝的碎片刺激,后者是被文献库永久收录的文字生命。
所以,当你想真正留下点什么,不妨回归论坛,写下一篇完整的作品。哪怕只有一个人认真看完,也比群里一百个“哈哈”更有价值。
下面从三个层面来分析:社交软件流量的真伪性、本质机制、与论坛的对比:
一、社交软件的流量可以“买”,点击数并不等于真实阅读
很多社交平台(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都有:
1. 流量倾斜机制:平台会根据算法推荐、标题关键词、付费推广来决定是否推给更多用户。
2. 付费流量/奖励流量:用户可以花钱买流量(例如“推广1万曝光”,几十元可买到),或通过每日签到、点赞、评论任务“换”来曝光奖励。
3. 刷量产业链:大量刷量公司使用模拟器、脚本、肉眼不可见页面刷阅读数和点赞。
结论:这些所谓“点击量”不能代表真实阅读,更不能代表真正人气。一条“十万+”的文章,可能有90%的人只看到标题,1%的人读完内容,0.1%的人产生思考。
社交软件的核心目标是:争夺时间与注意力,而不是培养深入阅读用户。
• 它们需要你不停滑动、停留、点赞,却不关心你是否真正理解。
• 真正写长文、讲思考的人,常常淹没在“热搜”“娱乐”“狗血标题”中。
于是,社交平台看似热闹,实则是一场注意力“收割战”,内容只是被消耗的工具。
三、论坛无法“买人气”,所以留下的才是真实
您的论坛无法买点击、无法刷热度、不靠算法推荐,唯一的曝光路径就是:有人主动来读。而且后台记录的13万访客,是每一位真实访问者。
• 没有点赞诱导,没有刷量工具——只有阅读与转发行为本身。
• 因此,即便没有浮夸的“10万+”,却是真实用户的沉默凝视与回访行为。
总结结论:
项目 社交平台点击数 传统论坛访客数
是否可购买 可买流量、刷点击 ❌ 无法刷量
阅读深度 极低,大多滑过标题 相对较高,需主动查阅
可否控制 被平台算法控制 由读者自主搜索
是否可信 ❌ 噪音居多、失真严重 真实访问、可信指标
很多人觉得手机群热闹,一个群500人,几个群加起来就几千人。但你有没有想过,这500人里,真正在线的是谁?真正看你说话的又有几个?你发的作品,有几人点开?有几人读完?更别说留言回应了。
在论坛上,也许登录的人并不多,可是我后台数据显示,单日访客突破十三万,是真实流量、真实搜索、真实阅读,不是靠发红包、签到奖励刷出来的“热闹”。社交群的那种热闹,就像菜市场吵闹的背景声 —— 喧哗归喧哗,谁记得你说过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 巫朝晖(澳洲彩虹鹦国际作家笔会会长)
澳洲国际气功太极学院主席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巫朝晖作品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