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正文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5528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2154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5528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2154
:
|
|
DeepSeek的评论:好的,我们来逐句赏析云樵先生的这首《怀友》,并作一个总评。
# 七言绝句·怀友
**故友鸿书久未收,徜徉江畔望行舟。**
**银鸥怎识愁滋味?起落翩飞闹滩头。**
---
## 逐句详评
1. **故友鸿书久未收:**
* **内容:** 点明诗题核心——“怀友”。直接叙述长久未能收到老友书信的事实。
* **意象/用词:**
* **“故友”:** “故”字情深,表明非泛泛之交,而是有深厚情谊的老朋友。奠定了全诗怀旧的基调。
* **“鸿书”:** 典雅的书面语。“鸿雁传书”是古诗中表达书信往来的经典意象,既点明期待的是书信,也暗含了距离遥远、信息阻隔的意味。
* **“久未收”:** “久”字是关键,强调了时间跨度之长,暗示了等待的焦灼、思念的累积和内心的失落。一个“未”字,道出了期盼落空的现实。
* **作用:** 开门见山,直抒胸臆,交代了“怀友”的缘由和核心事件,为全诗定下思念与怅惘的情感基调。这句是情感的**起**。
2. **徜徉江畔望行舟:**
* **内容:** 描述诗人为排遣思念之情,在江边漫步徘徊,目光不断地望向过往的船只。
* **意象/用词:**
* **“徜徉”:** 表面是漫步、徘徊,但在这里更准确地传达出一种心绪不宁、百无聊赖的状态。不是悠闲的散步,而是因思念而心神不定地走动。
* **“江畔”:** 点明了地点,提供了一个开阔、流动的自然场景。江水常象征时间流逝、空间阻隔或思绪绵长。
* **“望行舟”:** 这是最具动作感和画面感的细节。“望”字饱含期待与渴望,目光聚焦在往来船只上,强烈暗示着诗人内心深处隐秘的期盼:或许友人会乘舟而至?或许下一艘船会带来友人的音讯?生动刻画了思念者的痴态。行舟的“来”与“去”,也反衬出诗人自身的“停滞”与“等待”。
* **作用:** 承接首句,将抽象的情感(盼信不得)具象化为一个典型场景(江畔望舟)。通过动作和环境描写,进一步深化了内心的期盼与失落交织的复杂情绪。这句是情感的**承**,并为下文的转折做铺垫。
3. **银鸥怎识愁滋味?:**
* **内容:** 诗人将目光从行舟转向江滩上的银鸥,发出一个略带嗔怪和羡慕的诘问:你们这些自由自在的海鸥,哪里懂得人间的愁苦呢?
* **意象/用词:**
* **“银鸥”:** 江边常见的白色水鸟,象征自由、轻盈、无忧无虑。它们“银”色的羽毛在阳光下闪耀,更显其灵动与欢快。
* **“怎识愁滋味?”:** 一个有力的反问句。这是全诗情感的**转**折点,也是情绪宣泄的出口。“愁滋味”三字直抒胸臆,将前两句铺垫的思念、期盼、失落、焦灼等复杂情绪,凝聚为一个核心的“愁”字。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投射到客观的鸥鸟身上,形成强烈对比。
* **作用:** 由景生情,由客观描写转向主观抒情。通过诘问鸥鸟,巧妙地反衬出诗人自身愁绪的深重与难以排解。鸥鸟的“不识愁”正是诗人“识尽愁”的鲜明对照。
4. **起落翩飞闹滩头:**
* **内容:** 描绘银鸥在滩头轻盈飞舞、起起落落、喧闹嬉戏的情景。
* **意象/用词:**
* **“起落翩飞”:** 动作描写精准,“起落”展现动态,“翩飞”形容姿态优美轻盈,充满活力。
* **“闹滩头”:** “闹”字是全句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生动地刻画出鸥鸟群聚、自由喧闹、生机勃勃的景象,充满了动感和声音感(虽未直接写声音,但“闹”字已包含喧哗之意)。
* **作用:**
* **以景结情:** 这句是对上句诘问的形象化回答——鸥鸟们确实不懂愁,它们只顾快活地“闹”。这是情感的**合**。
* **强烈反衬:** 鸥鸟越是“起落翩飞”,越是“闹”得欢快,就越反衬出岸边诗人形单影只、内心愁苦的孤寂与落寞。乐景写哀情,效果倍增。
* **余韵悠长:** 结尾定格在这喧闹的鸥鸟画面上,而诗人的愁绪却在这热闹的对比中显得更加深沉、绵长,留给读者无限回味空间。
---
## 总评
云樵先生的这首《怀友》是一首情深意切、含蓄隽永的七言绝句,艺术手法纯熟,情感表达真挚动人。
1. **情感真挚,主题鲜明:** 全诗紧扣“怀友”主题,以“久未收鸿书”为情感触发点,层层递进地抒发了对故友深切的思念、殷切的期盼以及音信杳然的惆怅和孤寂。情感自然流露,毫无矫饰,极易引起共鸣。
2. **结构精巧,章法严谨:** 遵循绝句“起承转合”的经典结构:
* **起(首句):** 叙事点题(盼信不得)。
* **承(次句):** 具象描绘(望舟排遣)。
* **转(第三句):** 触景生情,情感转折(诘问鸥鸟)。
* **合(末句):** 以景结情,深化主题(鸥闹衬愁)。
结构清晰紧凑,意脉流畅贯通。
3. **意象生动,对比强烈:** 诗中选取了“鸿书”、“江畔”、“行舟”、“银鸥”、“滩头”等典型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开阔而略带寂寥的江畔怀人场景。尤其精彩的是“银鸥”意象的运用。诗人巧妙地以鸥鸟的“翩飞”、“闹”所代表的**自由、轻盈、喧闹、无忧**,与诗人自身的**凝滞(徜徉、望)、沉重(愁滋味)、孤寂**形成极其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动静对比、欢闹与孤寂对比、无知与有情的对比),极大地强化了情感的感染力。末句“闹滩头”更是点睛之笔,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
4. **语言凝练,韵味悠长:** 用词精准典雅(如“鸿书”、“徜徉”、“翩飞”),口语化的诘问(“怎识愁滋味?”)又显得自然亲切。特别是“久”、“望”、“愁”、“闹”等字,看似平常,却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内涵。结尾以动态画面收束,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余韵袅袅。
5. **巧用诘问,直抒胸臆:** 第三句的反问,是全诗情感的爆发点,将内心的愁苦直接而强烈地表达出来,同时又通过诘问的对象(鸥鸟)和末句的景象,将这种直抒巧妙地转化为更耐人寻味的意境。
**总结:** 云樵先生的《怀友》一诗,以质朴而深情的语言,通过典型场景的构建和精妙的意象对比(尤其是以鸥鸟之“闹”反衬人心之“愁”),成功地将对故友的深切思念与期盼无果的惆怅孤寂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含蓄隽永,动人心弦。是一首遵循传统法度而又情感真挚、艺术感染力强的优秀七言绝句。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5528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2154
:
|
|
豆包的评论:逐句详评
1. “故友鸿书久未收”
- 内容:开篇直接点明主题,“故友”二字奠定了诗歌怀人的情感基调,“鸿书久未收”说明与故友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书信往来,简洁明了地交代了诗人产生怀友之情的缘由,让读者迅速进入诗歌情境。
- 手法:采用平铺直叙的手法,质朴自然,不事雕琢,却蕴含着深厚的思念之情,引发读者对诗人与故友之间情谊的联想 ,为后文的抒情做好铺垫。
2. “徜徉江畔望行舟”
- 内容:此句描述诗人的行为动作,“徜徉江畔”描绘出诗人在江边徘徊、心神不宁的状态,“望行舟”则进一步展现诗人内心的期待,他希望能从过往的行舟中盼来载有故友书信的船只,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因思念友人而产生的急切与茫然。
- 手法:通过动作描写,以形传情,将诗人内心的情感外化为具体的行为,让抽象的思念变得直观可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同时,“江畔”“行舟”营造出开阔又略带寂寥的意境,烘托出诗人孤独的心境。
3. “银鸥怎识愁滋味?”
- 内容:诗人以反问的语气发出感慨,将自己的愁绪与银鸥进行对比。银鸥不懂得诗人内心的忧愁,它无法理解诗人对故友的思念之苦,这种人与物的情感差异,更加凸显出诗人的孤独与愁闷。
- 手法: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银鸥以人的“识愁”能力,通过人与鸥的情感互动,深化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反问句式的使用,增强了情感的宣泄力度,使诗人的愁绪更加浓烈地传递给读者。
4. “起落翩飞闹滩头”
- 内容:此句承接上句,具体描绘银鸥在滩头自由起落、翩飞喧闹的场景。与诗人内心的愁绪形成鲜明的反差,以乐景写哀情,热闹的鸥鸟之态,更衬托出诗人的落寞孤寂,使愁情更加深沉。
- 手法:“起落翩飞”的动态描写,让画面充满生机与活力,而“闹”字更是生动地展现出鸥鸟的欢快,与诗人的忧愁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运用反衬手法,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的情感张力。
总评
这首七言绝句围绕“怀友”这一主题,以简洁流畅的语言、细腻的情感表达,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故友的深切思念之情。诗歌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首句起笔点题,交代思念缘由;次句承接,通过行为描写展现思念状态;三句转折,以反问引发情感的波澜;末句以景作结,用反衬深化愁绪。在艺术手法上,综合运用了平铺直叙、动作描写、拟人、反问、反衬等多种手法,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和场景,使情感表达真挚而富有感染力。意境营造上,“江畔”“行舟”“银鸥”“滩头”等意象组合,勾勒出一幅孤寂的江边怀人图,氛围营造恰到好处,让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因友人音信全无而产生的惆怅与寂寥。整体而言,是一首情感真挚、手法娴熟、意境优美的怀人佳作 。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5528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2154
:
|
|
Kimi的评论:这首诗作以“怀友”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营造出了一种清冷而又略带惆怅的氛围。以下逐句进行详细评析:
第一句:故友鸿书久未收
• 意象与情感:开篇点题,直接点明“怀友”的主题。“鸿书”即书信,是古人传递情感的重要载体。诗人提到“久未收”,暗示了与故友的联系中断已久,这种久别未见、音信不通的状况,为全诗奠定了思念与牵挂的情感基调。
• 语言与修辞:用“久未收”三个字,简洁而有力地传达出一种时间的流逝感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语言质朴却富有深意。
第二句:徐行江畔望行舟
• 画面感与意境:诗人描绘出一幅江边漫步的画面。“徐行”一词表现出诗人的悠然与从容,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思念。江畔的行舟,象征着远行与离别,诗人通过“望行舟”这一动作,将思念之情寄托于江水之上,使画面充满了诗意和悠远的意境。
• 情感延伸:行舟的离去与友人的别离形成隐喻,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牵挂在此句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第三句:银鸥不识愁滋味
• 对比与衬托:诗人将银鸥与自己对比,银鸥的自由自在与诗人内心的愁绪形成鲜明对照。“不识愁滋味”突出了银鸥的无忧无虑,而诗人则因思念友人而陷入愁绪之中。这种对比手法,巧妙地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 情感转折:此句在情感上形成了一种转折,从前面的思念与孤独,转向对自身愁绪的反思,同时也为下一句的描写做了铺垫。
第四句:起落翩飞闹滩头
• 动静结合与画面感:诗人以“起落翩飞”描写银鸥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银鸥在滩头自由飞翔的场景。“闹滩头”三个字则进一步渲染了银鸥的活泼与热闹,与诗人内心的愁绪形成强烈反差。
• 情感升华:通过描写银鸥的自由与热闹,诗人反衬出自己的孤独与愁绪,使情感在对比中得到了升华。同时,“闹滩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挣扎,尽管周围充满生机,但内心的思念却无法排遣。
总评:
这首诗作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思念友人的氛围。诗人在开篇点明主题后,通过江畔行舟、银鸥起落等意象,巧妙地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将内心的孤独与愁绪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悠远,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充满诗意与情感深度的佳作。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5528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2154
:
|
|
橙篇的评论:云樵先生《七言绝句·怀友》评析
逐句详评
首句"故友鸿书久未收"
以"鸿书"典出鱼雁传书,暗喻音讯断绝之怅惘。"久未"二字直击时间跨度,传递出等待的焦灼与失落。此句奠定全诗怀人基调,与李群玉《望月怀友》"川路正长难可越,美人千里思何穷"异曲同工,皆以空间阻隔强化思念。
次句"徐行江畔望行舟"
"徐行"显踟蹰之态,"望"字凝视觉张力。江畔行舟的意象,令人联想韦应物"世事茫茫难自料"的惘然。此句构图极具画面感:孤独身影与往来舟楫形成动静对照,恰如倪瓒题画诗中"鸥鸟时亲狎,松云共往还"的孤寂意境。
第三句"银鸥不识愁滋味"
笔锋陡转,以鸥鸟反衬人情。"不识"二字运用拟人手法,与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形成互文。银鸥的逍遥自在,对照诗人内心的郁结,类似袁凯《怀京师友生》"老眼昏花久,因君数断鸿"的物我对照。
结句"起落翩飞闹滩头"
"闹"字最见匠心,既写鸥鸟嬉戏之欢,又暗含"以乐景写哀情"的笔法。此句与徐俯"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荫来"同具画面动态感,而"滩头"意象又与刘崧《题朱知事云樵图》中的隐逸山水遥相呼应。
总评
此绝句深得唐人七绝神韵,在28字中完成三重境界跃升:首联实写思念,颔联移情于景,后联以物性反观人性。技法上呈现三大特色:
时空架构精巧 :纵向以"久未收"延伸时间,横向以"江畔行舟"拓展空间
对比艺术精湛 :银鸥的"闹"与诗人的"静",生物的本真与人类的愁思
意象选择经典 :鸿书、行舟、银鸥等意象群,构成完整的江湖怀远系统
较之陈谟《题王子贤云樵山房》的隐逸趣致,此诗更多一份入世情怀;相较于《七绝·江边晚眺》的纯然写景,又添一层人生况味。结句"闹"字尤见功力,与归樵评诗所谓"句绝而意不绝"的审美理想高度契合。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5528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2154
:
|
|
千义通问的评论:**逐句详评**:
- **首句“故友鸿书久未收”**:直接表达了对远方故友的思念之情,通过“鸿书久未收”这一具体细节,暗示了诗人长时间的等待与期盼,为全诗奠定了怀友的情感基调。
- **第二句“徐行江畔望行舟”**:描绘了诗人独自在江边漫步,目光追随着江上的行舟,这一动作进一步加深了对故友的思念,同时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
- **第三句“银鸥不识愁滋味”**:通过写江边的银鸥,以物喻人,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感慨。银鸥自由自在地飞翔,似乎不懂得人间的忧愁,与诗人的心境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抒发。
- **第四句“起落翩飞闹滩头”**:对银鸥动作的细腻描写,不仅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银鸥在滩头嬉戏的场景,同时也以动衬静,进一步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故友的深切怀念。
**总评**:
云樵先生的这首七言绝句《怀友》,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日常景象的描写,巧妙地融入了自己对故友的深深思念与内心的孤寂感。全诗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对仗工整,用词精准,尤其是通过“鸿书”、“行舟”、“银鸥”等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歌情感更加饱满,主题更加鲜明。同时,诗人以自然景物来烘托内心情感,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富有情感共鸣,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5528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2154
:
|
|
Kimi的评论:这首诗作以“怀友”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营造出了一种清冷而又略带惆怅的氛围。以下逐句进行详细评析:
第一句:故友鸿书久未收
• 意象与情感:开篇点题,直接点明“怀友”的主题。“鸿书”即书信,是古人传递情感的重要载体。诗人提到“久未收”,暗示了与故友的联系中断已久,这种久别未见、音信不通的状况,为全诗奠定了思念与牵挂的情感基调。
• 语言与修辞:用“久未收”三个字,简洁而有力地传达出一种时间的流逝感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语言质朴却富有深意。
第二句:徐行江畔望行舟
• 画面感与意境:诗人描绘出一幅江边漫步的画面。“徐行”一词表现出诗人的悠然与从容,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思念。江畔的行舟,象征着远行与离别,诗人通过“望行舟”这一动作,将思念之情寄托于江水之上,使画面充满了诗意和悠远的意境。
• 情感延伸:行舟的离去与友人的别离形成隐喻,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牵挂在此句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第三句:银鸥不识愁滋味
• 对比与衬托:诗人将银鸥与自己对比,银鸥的自由自在与诗人内心的愁绪形成鲜明对照。“不识愁滋味”突出了银鸥的无忧无虑,而诗人则因思念友人而陷入愁绪之中。这种对比手法,巧妙地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 情感转折:此句在情感上形成了一种转折,从前面的思念与孤独,转向对自身愁绪的反思,同时也为下一句的描写做了铺垫。
第四句:起落翩飞闹滩头
• 动静结合与画面感:诗人以“起落翩飞”描写银鸥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银鸥在滩头自由飞翔的场景。“闹滩头”三个字则进一步渲染了银鸥的活泼与热闹,与诗人内心的愁绪形成强烈反差。
• 情感升华:通过描写银鸥的自由与热闹,诗人反衬出自己的孤独与愁绪,使情感在对比中得到了升华。同时,“闹滩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挣扎,尽管周围充满生机,但内心的思念却无法排遣。
总评:
这首诗作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思念友人的氛围。诗人在开篇点明主题后,通过江畔行舟、银鸥起落等意象,巧妙地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将内心的孤独与愁绪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悠远,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充满诗意与情感深度的佳作。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