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朝晖
澳洲长风论坛论坛管理员,欢迎您常来。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645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7628
:
|
|
[维度]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穿越过去
很多人喜欢幻想穿越未来,或回到过去。但我想说的是,其实我们每时每刻,真的都在穿越过去,只是你从没意识到。
打个比方:当你仰望星空,看到的一颗颗闪烁的星星,其实有些是在几百年前、几千年前,甚至几万年前就发出光的恒星。那些光,经历了漫长的旅程才来到地球,所以你现在看到的,并不是星星此刻的样子,而是它很久以前的样子。你其实是在“看过去”。
有人说,那只是星星离我们太远才会这样。但我要告诉你,即使你现在看着坐在你对面的朋友,其实也是在看“过去的他”。因为光从他脸上传到你眼睛,哪怕只需要0.000001秒,也不是“现在”,而是“刚刚过去”。声音也一样,从他说话的嘴巴传播到你的耳朵,也要时间。再快,也不是“当下”。
更简单一点说:
• 我们的所有感知,包括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全都是“延迟版”的现实。
• 所以,所谓“现在”这两个字,从来就只是我们想象出来的。因为我们永远感知不到真正的“现在”。
这还只是感知的层面。如果我们说行动呢?你今天去了一家你从没去过的咖啡馆,走进去、落座、点单。你觉得你在探索一个新的地方,是去“未来”吗?不是,那家咖啡馆早就建好了、座位早就摆好了、菜单早就印出来了,你只是“后来者”。你不是去“创造未来”,你是在“走进已存在的过去”。
你走在街上,看见一栋大楼。你会说,这是“此刻的大楼”。但实际上,这栋楼在你看到它的那一刻,它已经在那里很多年了。你只是第一次靠近、第一次观看、第一次知道它的存在,但它早就存在。你并不是在“看现在”,你是在“穿越它的过去”。
你打开一本书,看第一页的那一刻,文字仿佛新鲜跳入眼中,但它们早在作者写下时就存在。你只是“现在”才看到。实际上你也是穿越了作者的过去,和他对话、和他思考。
我们所有的旅行,去任何地方——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甚至从家里到超市——看似是往“前方”移动,实际上却都是在走向“已经存在”的空间结构。那些地方不是你走到才生成的,是你走到之后才进入的。它们早就在那儿等你。
所以,我渐渐意识到一件事: 我们所谓的“现在”,其实就是不断进入过去结构的过程。我们不是站在时间的前端,而是不断向过去投身。
甚至可以这样说: 每一个视线、每一次听觉、每一个触碰、每一次步行,我们都在自动地穿越过去。
那未来呢?有没有真正的未来? 我们想象未来,靠的是过去的信息加上猜测。未来在我们没有接触前是不存在的,而我们一接触,就变成了现在,然后马上变成过去。
比如你计划下周旅行,买了机票、订了酒店,那“未来的旅行”还没发生,但一切预设动作都是在过去完成的。等你出发,飞往目的地那一刻,那些“设想中的未来”,就瞬间变成“现实的过去”。
所以,“未来”是虚构的,“现在”是无法感知的,“过去”是唯一真实可触的。
这不是哲学诡辩,而是日常生活的结构事实。我们活在感官系统的延迟回音里,活在空间结构的既有排列中,活在别人的建构、语言、制度、城市、科技所预设的“既成事实”里。
也就是说:我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活在别人创造好的“过去”中。
你使用手机,它是过去科学家的成果。 你吃的食物,是农人前些月种下的田产。 你使用的语言,是几千年累积下来的文化痕迹。
所有这些,都不是“现在”的产物,而是“过去”的沉淀。 你每天张嘴一说话,就是穿越古人的智慧。
所以,我越来越清楚地知道: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穿越过去!
我们行走在“已存在”的结构之中。 我们操作着“前人”留下的工具。 我们思考着“前人”定义的问题。
你以为你是主角,其实你是时空中穿越者。 你以为你在“活当下”,其实你永远只能“访问过去”。
这种意识,不是让人沮丧,而是让我对生命、对世界,生出一种新的敬畏。
原来,每一次“看见”,都是跨越。 每一个“走近”,都是穿越。 每一次“以为现在”,其实都在过去里徘徊。
这也让我开始重新思考,我的每一篇文章、每一次创作,都是给“未来的过去”种下的种子。
因为我知道,所有灵感,源于我自己走过的过去。 而你此刻正在读的这篇文字,也已经变成了——你自己的过去。
_________________ 巫朝晖(澳洲彩虹鹦国际作家笔会会长)
澳洲国际气功太极学院主席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巫朝晖作品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