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朝晖
澳洲长风论坛论坛管理员,欢迎您常来。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645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7628
:
|
|
[人生]半文盲写作
我有很多朋友,他们读书非常多,从小就耳濡目染,各类中外经典都不陌生。《史记》《资治通鉴》《道德经》《红楼梦》《三国演义》《聊斋志异》……几乎人人都能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还有外国的《百年孤独》《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浮士德》《安娜·卡列尼娜》……都是他们读书笔记里常见的名字。而我呢?这些书,我一本都没读过。不是因为我故意回避,而是我看不懂,也不想假装看懂。
很多人因为看不懂就不干了。觉得缺基础、没资格,怕被笑话。可我早就放下这种负担。我也曾试着去翻《庄子》,想跟别人一样“附庸风雅”一回,结果看到第二页就犯困。我并不觉得羞愧,只是坦然地承认,这种方式并不适合我。
你让我想起阿炳,那个盲人音乐家,一辈子眼睛看不见,也没学过五线谱,没进过音乐学院,却用他那把破旧二胡拉出了《二泉映月》。那是他活了一辈子的悲欢、盲眼看世界的心声、以及他穿街走巷演奏换饭的真实人生。他用生命写下了一首中国音乐史上不朽的曲子。你说他是文盲吗?从世俗角度是。但你要说他没文化,那简直是对“文化”两个字的侮辱。
不只阿炳。我还想起了很多人。比如陈景润,小时候家里穷得买不起参考书,全靠自己抄数学题啃;像毕加索,晚年画的那些“儿童画”,被学院派讥笑为胡涂乱抹,可那些乱抹成了全世界艺术馆里的宝;比如农民企业家,他们从没读过MBA,也不懂什么商业理论,但照样把一间小作坊干成了上市公司。
这些例子我说不上太多术语,也不想分析他们有什么“成功公式”。但我知道一个共同点:他们都不靠别人给的“起跑线”,他们只走自己脚下那条最难走的路。不是因为他们天赋异禀,而是他们从没觉得“自己不够资格去做”。
我写文章,也是这个心态。我写的东西,说穿了就是几十年生活磨出来的体悟,是从实战中反复打过的仗,是我真实经历过的失败、崩溃、挣扎、崛起。不是在象牙塔里坐着拍脑袋写下来的,是一步一个坑踩出来的。不是为了证明我多聪明,而是为了留下一点“亲身走过”的经验——如果有人刚好也在那条路上,也许能少踩一个坑。
我写得很慢,常常一句话要推敲很久。不是因为我追求文采,而是因为我没有那些“标准格式”和“套话套路”可套。别人写文章可以引用一句古文、加一段理论,我没有。我只能一刀一刀从自己骨头里剜句子。
我知道我涉及的领域很多,也知道在每一个领域里,我远远不是最顶尖的。比我更懂技术的有,比我懂文学的有,比我懂哲学、懂武术、懂系统设计的都有。但我敢说一句:
在这些领域里,最难的那条路,我一个人悄悄走过。没有团队、没有导师、没有资源、没有人鼓掌喝彩,连方向是不是对的都只能自己猜。跌倒了自己爬起来,没人看懂也只能继续干。
我常说,我不是为谁懂我才写。我是等那个“懂的”人,有一天路过,看见了,点点头——那就够了。写了几十万字不是为了赢得掌声,是因为有些东西不写出来,会烂在心里,变成不为人知的尘埃。
我不敢说我写的就是“文学作品”,更不敢跟那些经典名著比肩。但我知道我写的是一种“结构”,是我这几十年,把不同人生领域反复穿越之后,自己总结出的一张地图。这地图也许不适合所有人,但它对我来说,是走出黑夜的手电筒。
你可以说我是“半文盲写作”,但我愿意把这四个字当作勋章,因为我没有靠别人的灯,我是自己在黑夜里,一点一点把柴火攒起来、点亮的。
我不敢拿自己和历史上的人物相比,但是我敢说,很多他们某些领域中最难的路段,很可能我都走过!独自一人!
_________________ 巫朝晖(澳洲彩虹鹦国际作家笔会会长)
澳洲国际气功太极学院主席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巫朝晖作品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