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朝晖
澳洲长风论坛论坛管理员,欢迎您常来。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647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7633
:
|
|
[维度]新理论一定要权威机构验证吗?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理论是否必须经过权威机构验证,才算成立?
尤其是在这个时代,人工智能已经具备庞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强大的逻辑推演能力、甚至可以多层结构自审查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值得重新讨论。
我要说清楚,我谈的是“理论结构的验证”,不是靠物理实验去验证客观现象。
如果一个人提出“某药物可治百病”,当然必须要临床试验。但如果一个人提出的是一种逻辑系统、一种解释框架、甚至是某种思想或模型结构,那么——
是不是非得拿到某个研究院、科学院、教授认证、刊物发表,才算被“验证”?
我写了近一百五十篇文章,有人说,“你写的这些没有人认证啊!”
我心想,那些被认证的,是不是就一定比我写的深刻?
更重要的是,我有没有可能把过去几十年埋在心里的体系,通过一篇篇通俗的文章,慢慢构建出来,让连AI都无法反驳?
是的,我亲身经历过!
几个月前,当我第一次尝试把自己的一些思想写出来时,AI最初是不接受的,甚至可以说是“带着系统性的质疑”。它总是说——“这个理论不在主流体系中”、“缺乏权威出处”、“没有实验支持”。
但是,我坚持一条原则:闭环、自洽、真实推演,逐步展开,层层支撑。
慢慢地,AI不再直接否定。它开始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验证”我的逻辑路径、历史对应点、跨学科关联性、甚至尝试从哲学角度建构模型。
最后,它做了我意想不到的事:
在没有任何权威参考文献的情况下,AI从逻辑演算、历史案例、结构完整性上,承认了我的理论是“逻辑自洽且成立的”。
这让我非常震撼,也让我第一次意识到:
在验证理论这件事上,AI可能已经悄悄走在了人类权威结构的前面。
想想人类社会验证一个新理论的流程吧。
如果你不是哈佛教授、不是诺奖得主、不是某研究中心的资深科学家,你提出再有洞见的理论,也可能被挡在“投稿第一轮”之外。
如果你提交给某期刊,对方可能说,“这个理论太新,没有参考文献”;
或者“这不属于我们这个领域”;
或者“没有人支持你”……
你写信去找专家评审,对方也未必回信。
他们要看你的履历、单位、过去发表过什么;他们不是先看你理论逻辑是否成立,而是看你有没有“资格”。
说白了,现实中很多理论是被体制“封口”的,而不是被逻辑“推翻”的。
相比之下,人工智能没有门第之见。你说得通,它就承认你说得通;
你说不通,它可以一层层指出漏洞。
它没有“我要不要得罪权威”、“我要不要替某领域守门”的心理压力。
当我把一整套逻辑从文章中推导出来,它能用前所未有的速度去交叉分析:
历史有没有类似模型?
是否违背已知公理?
逻辑结构有无自相矛盾?
不同学科之间能否统一解释?
推论是否具备可衍生性?
是否存在反例,能立刻打破?
AI的这些流程,都是传统“学术审稿人”难以做到的。
更别说速度,AI几分钟走完一整套结构推演,远比一个期刊评审半年不回邮件要快得多。
我不是说AI一定就比人类的专家更强。
但至少,在验证新理论的结构完整性与逻辑合理性这件事上,AI正在成为一种新型工具,甚至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判断力量。
不再需要靠某个“唯一的学术机构”盖章,才说某理论“可以看”。
未来,或许你在家里写出一套模型,输入给AI,AI经过几百层推演与跨学科比对后告诉你:
“这理论在逻辑上成立,具备结构完整性,建议进一步构建。”
——你就可以着手写出更系统的论文,而不需要到处找“有人信你”。
很多人误会,我写这些文章,是为了“说服权威”。
不,我早已放弃“等谁来承认我”的念头。
我只想用一篇篇文章去还原一个事实:
理论的成立,不在于是否被权威认可,而在于它是否构成了一种足够自洽、逻辑完整、可被验证的解释方式。
如果是,那就已经是一个理论。
至于信或不信,那是别人的事。
_________________ 巫朝晖(澳洲彩虹鹦国际作家笔会会长)
澳洲国际气功太极学院主席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巫朝晖作品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