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写世界 - 颠覆已知结构,开启重写世界之路!" /> <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 :: 阅读主题 - [人生]1989年,三次被“炒鱿鱼”
<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人生]1989年,三次被“炒鱿鱼”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重写世界 - 颠覆已知结构,开启重写世界之路!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巫朝晖

澳洲长风论坛论坛管理员,欢迎您常来。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674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7765


文章时间: 2025-7-08 周二, 上午8:52    标题: [人生]1989年,三次被“炒鱿鱼” 引用回复

[人生]1989年,三次被“炒鱿鱼”



刚到墨尔本,我深知要生存下来,必须尽快找到一份工作。毕竟,留学生的生活并不像外人想象的那样风光,经济上的压力让我不得不尽快行动。终于,我在 Brunswick 找到了一家希腊餐馆,由一对夫妇经营,他们答应收我做后厨帮手。虽然时薪只有2澳元,而且只是短短几个小时,但至少能赚取一些伙食费和房租。

对于刚到澳洲的我来说,这已经是最好的机会之一。那时,打工的留学生很多,但真正能找到合适工作的却不多。老板告诉我,工作内容很简单,就是在后厨洗菜、切菜,偶尔帮忙清理厨房。我欣然接受,毕竟,生存比一切都重要。

生存的艰难
每天上完课,我都会准时赶到餐馆,系上围裙,进入后厨开始一天的工作。每天3小时,每周3个下午,我的总收入是18澳元。这点钱完全不够覆盖所有生活开销,当时的房租是每周45澳元,而为了节省开支,我每周只采购一次,大多是便宜的罐头食品,开销严格控制在20澳元以下。

餐馆离我住的地方并不近,每天需要搭公交车来回。如果忙到很晚,公交已经停运,那就只能硬着头皮步行回去。冬天的墨尔本夜晚寒冷刺骨,街道寂静无声,偶尔路灯投下的光影让我有种“异乡孤旅”的感觉。走在陌生的街头,我一遍遍问自己:“这就是我梦开始的地方吗?”

第一次被“炒鱿鱼”
就这样,我坚持了三周,尽管收入微薄,但至少让我能继续在墨尔本生存下去。然而,现实总是比想象更残酷。

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准时到达餐馆,刚换上围裙,老板却把我叫到一旁,一脸无奈地对我说:“生意不好,我们可能撑不下去了,必须裁员,很抱歉。”

我的心顿时一沉,这意味着我失去了唯一的收入来源。看着老板夫妇无奈的表情,我知道这并不是针对我个人,而是他们的生意确实出了问题。但那一刻,我才真正体会到“被炒鱿鱼”的滋味,原来它不是电影里的桥段,而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

我默默脱下围裙,整理了一下背包,向老板夫妇道谢,然后走出了餐馆的大门。寒风迎面吹来,我深吸了一口气,告诉自己:“这不过是人生的第一道坎,熬过去,就有新的机会。”

失落,但不能放弃
回到住处后,我在房间里坐了很久,盯着桌上那几罐廉价的罐头发呆。这才刚刚开始,未来还会有多少次这样的挑战? 但我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成长。

这一晚,我没有给家里写信。我不想让妈妈担心,也不想让远在国内的他们知道,我在这里刚刚经历了人生第一次“被炒”。我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未来的路还长,我必须靠自己熬过去。

第二次被“炒鱿鱼”:意大利餐馆的厨房战场
经历了希腊餐馆的“炒鱿鱼”后,我迅速调整心态,开始寻找新的工作机会。因为曾在 Brunswick 工作过,知道那一带餐馆众多,于是我决定一家一家地问过去。这时的我,已经不像刚到墨尔本时那样羞涩,脸皮厚了许多,尽管英语口语仍然很差,但至少能说明自己的来意。

“Do you need a chicken hand?”
“Can I work in the chicken?”
我最初的英语连鸡爪和厨房都分不清

“chicken hand?” 老板不解。
我又连比划带说解释一通。

老板终于明白!
“You mean kitchen hand?” 哈哈哈哈,所有老板都笑出了眼泪。

每次走进餐馆,我都会尽量用最简单的英文表达自己,希望能争取到一个面试机会。有些餐馆直接拒绝,有些则客气地说目前不需要人手,但我并没有放弃,继续坚持。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或许是因为我已经有了“当地工作经验”,在第一次失业后不到一周,我得到了一家 意大利餐馆 的厨房帮工工作。相比于上一个工作,这里的待遇简直是天壤之别:

包一顿晚餐
时薪9澳元(是之前的4倍多)
每天工作8小时(下午3点到晚上11点),每周5天
按照当时的生活标准,这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有了这份工作,我终于可以暂时缓解经济压力,不再为房租和食物发愁。

厨房战场:繁忙与高压
意大利餐馆的生意极好,每天几乎都是满座,后厨的节奏快到几乎喘不过气来。厨房里充满了牛油、奶酪、砂糖的混合香气,刚开始觉得美味,但时间久了,这股味道竟然让我有些反胃。

我每天的任务就是清洗各种厨房用具,而这里的厨具远比希腊餐馆更具挑战性。意大利菜的烹饪方式独特,所有锅具都要用大量奶酪、黄油、糖一起加热搅拌,而这些原料在高温下融化,冷却后则会凝固得像水泥一样。

餐馆的锅非常大,分大、中、小号,每只锅重达2至6公斤,清理这些锅具是个大工程。锅的数量有限,厨师用完后必须立刻洗干净,否则下一轮就无法继续使用。但问题是,凉了的奶酪和糖像岩石一样黏在锅底,根本无法轻松刷洗,必须用餐刀一片片地凿下来。

热水?没时间泡!
清洁剂?没用!

每当锅具堆积如山,厨房总管就会站在耳边不停地催促,大声喊着:
“Hurry up! Faster! Keep up with the orders!”(快点!快点!跟上节奏!)

在这种高压环境下,每天的工作时间仿佛被压缩到极限,根本没有喘息的机会。晚餐时间只有15分钟,狼吞虎咽地吃完后,又得立刻投入战斗。厨房的热气、忙乱的节奏、沉重的锅具、总管的催促,让我感觉自己像是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时刻紧绷着神经。

终于,有一天,在连续高强度的工作后,我实在忍不住了,总管又一次催促时,我下意识地回了一句:
“I haven’t stopped at all!”(我一直没有停过!)

这句话一出口,总管的脸色顿时变了。他盯着我几秒,没再说什么,但那一刻,我心里已经隐隐有种不安的感觉。

当天结算工资时,主管突然对我说:“明天不要来了。”

我愣了一下,问:“下一班安排哪天?”

主管冷冷地回了一句:“等通知。”

我意识到情况不对,一周后打电话过去询问,主管的语气已经十分敷衍:“哦,我们已经有人替代你了。”

这时,我才彻底明白——我又被“炒鱿鱼”了!

反思:不属于我的地方
挂掉电话后,我没有太多的愤怒,更多的是苦笑。这已经是我第二次被炒了,但这次我比上次更释然。

这份工作确实能带来不错的收入,但每天高压的环境,让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不停旋转的螺丝钉,没有一点喘息的机会。我知道,这样的工作不是我想要的,也不是我未来的方向。

这次失业,反而让我更加清楚了一件事:如果只是为了钱,那我完全可以忍耐继续下去;但我来到澳洲,不是为了做一辈子的洗碗工或厨房帮手,而是为了寻找真正属于我的未来。

第二次“炒鱿鱼”,让我更加坚定了一点——我必须走出这一切,找到更符合我的目标和价值的方向!

第三次被炒鱿鱼:犹太餐馆的最后一课
前两次的“炒鱿鱼”经历已经让我开始习惯,甚至让我对餐饮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但我还是需要一份工作,需要继续生活,于是,我再次踏上了找工作的路。这一次,我找到了在墨尔本一家犹太餐馆的厨房帮工工作。

这家餐馆的老板是地道的犹太人,厨房里几乎所有员工也都是犹太人。我是唯一的华人,这让我感到有些孤立,但我早已习惯了独自适应环境。相比之前的希腊餐馆和意大利餐馆,这里的工作模式又不一样,食材搭配、料理方式、饮食习惯都完全不同。犹太餐的制作要求严格,厨房有许多特殊规定,比如某些食材不能混合、某些器具要严格分开使用。我努力去适应,但总觉得有些格格不入。

每天,我依然是从最基础的清洗和切配开始。薪水比之前稍微高一些,工作时间也相对固定,环境相较于意大利餐馆的高压厨房稍微缓和了一点。但没过多久,我就发现了这里潜在的问题:厨房里有一种无形的等级制度,而作为唯一的华人,我自然处于最底层。

无缘无故的被辞退
我一直勤勤恳恳地工作,从未迟到早退,也从不抱怨额外的任务。我相信只要把工作做好,至少能在这家店里多撑一段时间。然而,现实并非如此。有一天,老板突然把我叫到一边,简单地说了一句:“这周结束后,你不用再来了。”

我愣住了。这次,连借口都没有?

之前的两次“炒鱿鱼”经历,好歹还给了我个理由——希腊餐馆是“生意不好”,意大利餐馆是“顶撞主管”。可这次,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我试图询问原因,但老板只是冷淡地说:“这不是你的问题,只是我们厨房不再需要额外的帮工了。”

但我很清楚,我的位置已经被另一个犹太人取代,而且那个新来的连刀都不会拿,站在厨房里手足无措。我明白了,这份工作,从一开始就不属于我。

三次被炒:我学会了现实的规则
这是第三次被炒,我终于明白,在很多地方,你努力、你勤奋,并不意味着你能留下来。在职场上,尤其是在一个完全由另一种文化主导的环境里,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你的能力更重要。

我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情绪,默默接受了这个结果。我清楚,反抗没有用,争论更没有用,与其浪费精力抱怨,不如想办法改变自己的方向。这三次被炒,让我看清了几个现实:

身份决定了很多事情 —— 在一个不属于你的圈子里,哪怕你再努力,也未必能被真正接受。
仅靠体力谋生,是最不稳定的方式 —— 只要你能被轻易取代,就注定不可能长久生存。
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于不可替代的能力 —— 如果我继续留在餐馆里打工,未来还会有第四次、第五次被炒,而如果我具备了更高的竞争力,我才有资格决定自己的去留。
那天晚上,我一个人走在回住处的路上,街道灯光昏黄,冷风穿过大街小巷。我知道,自己不能再继续靠打零工生存,我必须寻找新的方向,一个属于我自己的路。

我不想再被随意替换,我想成为那个无法被取代的人。


_________________
巫朝晖(澳洲彩虹鹦国际作家笔会会长
澳洲国际气功太极学院主席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巫朝晖作品集】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巫朝晖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重写世界 - 颠覆已知结构,开启重写世界之路!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