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 颠覆已知结构,开启重写世界之路!" /> <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 :: 阅读主题 - [维度] 和弦五六个,指弹数百曲
<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维度] 和弦五六个,指弹数百曲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 颠覆已知结构,开启重写世界之路!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巫朝晖

澳洲长风论坛论坛管理员,欢迎您常来。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698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7881


文章时间: 2025-7-09 周三, 上午5:46    标题: [维度] 和弦五六个,指弹数百曲 引用回复

[维度] 和弦五六个,指弹数百曲


学吉他的人都知道,指弹是最难的类别之一。
不像弹唱只需要和弦+节奏,指弹要求左手按和弦,右手五指分工弹旋律、低音、伴奏,一把吉他要弹出像钢琴那样的完整音乐层次。传统指弹路线,一般要从基础乐理学起,熟记几十个和弦、调式、节奏型,训练独立的左手手指力量、右手分指技巧,还得背谱、背节奏,慢练多年,才能弹出一首完整曲子。

所以很多人学吉他到一半就放弃了,不是因为不喜欢,而是因为太难、太繁琐、太容易被卡住。而我,偏偏走了一条完全不一样的路。

我只会五六个最基础的和弦,却实实在在地弹出了几百首完整的指弹曲子。这些曲子包括改编后的电影配乐、钢琴名曲、动画主题曲、流行歌曲、民谣旋律,甚至还有我自己写的旋律。有人听我弹《出埃及记》,以为我受过专业训练。我笑笑说,没有老师,我什么乐理都不会,我甚至连谱都不认全,只靠听。

我的指弹之路,是从2019年重新拾起吉他开始的。

初中时我曾参加过兴趣班,但没学多久就中断。三十年后,我重新拨响了那根琴弦,重新练起了最基础的C和弦。没有老师,没有教材,甚至没有弹唱,我直接练指弹。别人说这样太激进,我管它。我有的是耐心,也有的是直觉。

我没学过乐理,完全不会简谱,更不懂五线谱,但我听得出来一首歌的旋律在哪里、低音如何走、节奏在哪些拍上。我一首歌可以听几十遍、一百遍,脑子里记下旋律之后,用那五六个和弦变形、转换,慢慢把旋律和伴奏揉进去。一个音不顺,我就换个手型、试不同节奏。日复一日,我把听觉变成手指的路径。左手变化不多,但右手的弹法越来越丰富。我弹指弹,靠的不是复杂知识,而是长期重复练习和结构直觉。

尤其是《出埃及记》这首曲子,我应该练过一千次以上。我不是用谱练,是用听力反复尝试,然后固定住一种结构。这一首歌的训练,让我摸清了自己指弹的一套基本节奏系统,也养成了右手的控制感。之后再遇到其他曲子,只要旋律听过几遍,我就能大致还原出来。

我不需要很多和弦,我只需要一个够用的框架。

很多人觉得这是天赋,其实不是。
我没受过任何音乐训练,我就是每天练,一周练七天,每天一小时,手指掉皮、磨出茧也不在意。我练出来的是一种极简结构下的高度熟练。不是全能,而是把常用的几个和弦练到极限,变成千变万化的“核心组件”。

这种极简方式,不只是出现在我弹吉他这件事上。它几乎贯穿了我所有的工作和生活实践。

比如我写过的智能物流系统,没有大数据、没有数据库服务器、没有企业ERP。我用的只是Excel和几十个公式,加上一些基本的程序结构,就搭建出了一个能处理几百个货柜调度的完整系统。别人用成百上千人的开发团队、上百万的预算,我一个人就完成了系统搭建、实际运行、长期维护。我不追求炫技,我只追求一件事:够用,而且不出错。

再比如我维护至今的老论坛,phpBB 2001版本,早就被全世界判为“过时”系统,但它仍然支撑我发布文章,支撑我面对五十多万在线访客的高峰。为什么我不用换现代系统?因为这套系统稳定、简单、可控、干净,不依赖数据库分片、不靠内容推荐。它不花哨,但足够坚固。

我的写作也是如此。我不会一开始就列一个宏大的书单,画出几十章的目录。我总是先写第一篇,把它写好,然后写第二篇,把它写好。等写到第十篇、第二十篇、第五十篇,我才慢慢看清这个系列要往哪走。我不是做策划,我是做结构。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一块一块地码出地基,然后自然长成整座楼。

练功也一样。我练太极、练桩功,从不追求动作多、花样复杂。我每天重复一样的站桩、一样的动作,几个月不变。我关注的是气在体内的运行、站桩时身体各部的反馈、脚掌与地之间的力道。不是动作丰富,而是结构稳定。

说到底,我相信的是一句话:

够用,就好!

和弦不需要三十个,会五六个,练到极致,就能弹出几百首曲子。
系统不需要复杂,功能够用、逻辑清晰,就能解决实际问题。
文章不需要计划很远,一篇篇真实写下去,自然形成体系。
技术不需要炫耀,用得熟、掌控稳、长久不坏,就是最好的。

我不是在提倡偷懒,我是在强调:真正厉害的人,从不追求炫技,而是追求稳定、真实、反复可用的核心结构。

至今,我依然每天练琴。
依然只用那几个和弦,依然可以弹出新的旋律。
这就足够了!


_________________
巫朝晖 – 澳洲彩虹鹦国际作家笔会会长
澳洲国际气功太极学院主席
李经梧门–陈氏太极第十二代、吴式太极第六代
赵氏形意拳澳洲掌门人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巫朝晖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 颠覆已知结构,开启重写世界之路!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