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 颠覆已知结构,开启重写世界之路!" /> <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 :: 阅读主题 - [养生]师承内功
<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养生]师承内功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 颠覆已知结构,开启重写世界之路!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巫朝晖

澳洲长风论坛论坛管理员,欢迎您常来。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698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7881


文章时间: 2025-7-09 周三, 上午11:05    标题: [养生]师承内功 引用回复

[养生]师承内功


我是澳洲国际太极学院 taichiau.org 创始人兼学院主席,自2001年起担任香港气功太极社名誉顾问(现已更名为太极国际学院),至今二十余年未断。我的功法有清晰师承,是武术界少见的“文理兼修、动静合一”实修路径。

我所修炼的内功体系,不是随便可以模仿的视频动作或简化套路,而是正脉师承,源远流长,结构完整、验证明确。
这些正脉师承功法,只传正式拜师的弟子。

我始终恪守传统,不轻言传授,也不随意演示。这不仅是对师门先师的尊重,也是对真正修炼者的责任。

我从小就接触过各种体育锻炼,但那时只知道出汗、累、冲刺。真正进入“练功”领域,是在成年后,才逐渐体会到“修内”的深层力量。

我的练功体系并非普通健身操或随便模仿的视频动作,而是有严格师承,真正的“练功”,必须有系统、有结构、有源头,才能称为“修内之功”。

我拥有正统太极拳与形意拳双重传承:
1. 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
2. 吴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
3. 赵氏形意拳澳洲掌门人,车氏形意拳第九代嫡系传承人
4. 澳洲形意拳协会会长



我的传承路径如下:
1. 太极拳传承来自单颖先生 —— 李经梧大师嫡传弟子
2. 形意拳传承来自赵宏伟宗师 —— 中华武术百杰,赵氏形意拳代表人物,将实战结构与养生功法融于一体。
3. 正宗形意门派血统承自车氏正脉,我为车氏形意拳第九代嫡系传承人,传承有序、源远流长。

单颖先生是中国当代太极拳名家,长期致力于陈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与气功的教学与传播,学识渊博、功底深厚,重视“文以载道、拳以养身”,在香港、广州、澳门及海外武术界享有极高声望。

单颖大师(李经梧大师嫡传弟子)正式收巫朝晖为嫡传弟子
而我的形意拳传承,则来自当代著名内家拳宗师 —— 赵宏伟大师。
赵宏伟宗师为中华武术百杰之一,是赵氏形意拳代表性人物,集形意、八卦、太极与气功于一体的功力型宗师,主张“站中求动、动中求静”,注重实战与养生并重。我有幸成为其嫡传弟子,并被正式确认为赵氏形意拳澳洲掌门人。
我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在做实修。


左起:巫朝晖、林文辉(王西安嫡传弟子)、赵宏伟( 赵氏形意拳总掌门,“东北神力王”李春苓大师嫡传弟子)

过去六年,我每天凌晨五点左右抵达悉尼海边,风雨无阻,寒暑不辍。无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我都准时练功,而且练的是整套体系:太极拳、太极剑、马步桩、易筋经、气功收功等完整内容,每日总时长超过1.5小时,从未中断。
这种每日修炼,不只是“自律”,而是对生命底层结构的重建。

我原本是一个极度畏寒体质者:20度以下必须穿保暖裤加牛仔裤,否则双膝刺痛,手脚冰凉。而现在,我常年穿着秋装,在8度低温的海边练拳练剑,练上一个半小时以上,全身温热,气血畅通,完全不冷。

今天清晨,我只穿长袖T恤和薄羽绒,就完成了完整修炼流程:
1. 太极拳
2. 太极剑
3. 马步桩
4. 易筋经气功

全程浑身均匀出汗、手脚膝盖没有丝毫寒意。
最重要的变化是:我已不再需要“热身”。
一年前我必须先站十几分钟马步桩,才能启动气感,再开始练拳;现在只要一上手第一趟太极拳,3分钟后全身发热,5分钟微汗渗出,拳未打完气机已旺。这是真正的“拳起功发”。

我的每一式动作都低桩、沉胯、结构坐胯,把马步桩的静功“注入”拳架之中,真正做到“动中有桩,桩中有拳”。
我不是在“打套路”,而是在用拳法做结构式修炼。
我不是在“走形式”,而是将“桩功”化为内在动力结构。

我要强调的是:
运动,练的是外在肌力、体能、爆发力;
练功,修的是内在气血、骨架结构、能量系统与意志秩序。

许多运动员在年轻时身体强健,一到中年就伤病缠身;而真正有系统修炼内功的人,往往越老越强,越练越年轻,甚至逆转衰老。

我是真实见证者:
• 在8度气温穿夏装练功1.5小时,全程气血通畅
• 马步桩稳定30分钟,双腿微颤但无酸无痛
• 单腿金鸡独立23分钟(左脚),无晃无累
• 全身功感充盈、练功即气机发起、即发热出汗

我必须说明,我没有靠什么“特异功能”或“玄学气功”。我也不靠“意念导引”,更不搞“形而上”那一套。我的一切进展,都是基于扎实的桩功、系统的拳架、真实的结构与气血通道。

最关键的是:这套体系有源头,有结构,有验证。不是想象,不是偶然,不是孤例。

很多人把练功和运动混为一谈,认为反正都是活动身体、流流汗。但这二者的差别,就像修房的地基与墙面涂装——一个决定寿命,一个决定表面。

运动练的,是爆发力、肌肉、心肺,是外层系统;练功修的,是呼吸的节律、骨骼的排列、气血的运行,是内层的“场”。运动追求的是强,是量,是成绩;而练功追求的是通,是稳,是质。

我以前是极度畏寒体质,20度以下就必须穿羽绒服、保暖裤、护膝才敢出门,尤其膝盖、脚踝、脚掌常年冰冷。现在,我每天凌晨在悉尼海边6~8度气温下,只穿薄裤和T恤就练功一个半小时,练到全身发汗、双掌通红、气血流畅。这不是靠意志力硬撑,而是靠一年不中断、每日练功积累下来的身体结构重塑。过去我站马步桩十分钟就大腿酸胀,现在每天马步桩十三分钟毫无酸痛感,反而下盘更稳、腰胯更沉、全身更松。

而且,我的变化不仅仅在抗寒。练功前,我一走路就脚酸,站久就疲,右手经常麻痹,膝盖怕冷;现在,我能一次性完成左脚金鸡独立23分钟,能前脚掌行走一小时,能在商场持续行走、站立,感觉轻松舒畅,几乎没有疲劳感。右手麻痹也明显缓解,太极拳中“勾手”动作都能顺畅完成。

最关键的是,我从不追求所谓“气感”——我没有靠意念导引气流,也不守丹田,更不会幻想自己“练出一股气”。我练的,是身体结构本身的通透与松沉,是把桩功的静力结构贯穿到每一招每一式的动态中。我也从不刻意“带功练拳”,但现在气温8度,一趟太极拳下来就能全身均匀发热、冒汗,这说明:我的结构本身已经形成了稳定的气机循环,动即生功,拳起功发。

这就是“练功修内”的真实意义。不是外在力量的炫技,而是内在结构的打通。不是靠年纪轻或身体强才练得动,而是越练越轻、越练越深。相反,很多运动型选手,到了五六十岁就开始膝盖损伤、肌肉退化、腰椎突出,反而变得行动不便。而真正练功的人,年纪越大,越沉稳、越松柔、越有力。

我每天练功,并不是为了强身健体这个简单目的,而是把身体作为一个气场运作系统,持续优化、调频、通畅。从最初的手脚冰凉到现在的全身自发发热,从膝盖怕冷到裸露小腿也不觉寒冷,从无法站桩到现在轻松承载,我用一年的时间,做到了许多中年人一生都难以做到的事——不是因为我“勤奋”,而是我走对了路。

练功,不是运动的附属品,而是一种更高维度的生命调节方式。它既是技术,也是哲学。更是我亲身体验后,愿意一再强调的本源之路。



_________________
巫朝晖 – 澳洲彩虹鹦国际作家笔会会长
澳洲国际气功太极学院主席
李经梧门–陈氏太极第十二代、吴式太极第六代
赵氏形意拳澳洲掌门人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巫朝晖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 颠覆已知结构,开启重写世界之路!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