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朝晖
澳洲长风论坛论坛管理员,欢迎您常来。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698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7881
:
|
|
[全球联动]深圳五校关爱互助联盟
说起来很难让人相信,在这个快节奏、讲求功利的时代,有一群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甚至彼此未曾谋面的深圳人,默默坚持了一件事情——连续八年,完成了一百期公益关爱活动。
这个组织,没有显赫的背景,没有商业的包装,没有新闻的头条。他们叫做:深圳五校关爱互助联盟。
八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或许只是简单地想在某位生病的老同学身边送上一束花;也或许,是在听闻某位老师的病讯后自发组织探望。那时,他们还没有正式的名字,没有章程、没有基金会资质,更没有公众的关注。
但有一样东西,从那天起就牢牢把他们拧在一起了——“我们曾是同学,或同校人,我们现在是志愿者,是互助者。”
于是,“五校关爱互助联盟”悄然诞生。
这个“五校”,并不意味着他们只服务这五所学校的校友,而是最初五个学校的部分校友自发组成核心,后来逐渐汇聚了更多同频的朋友。他们不是同一班级,不是同一届,甚至很多人从未在校园中有交集,但就是这份共同的愿景,把他们拉在一起,一做就是八年。
100期,每一期都是真实的温暖故事。
他们走进医院,探望住院的同学、老师、甚至同学的父母,不是走马观花地送一份慰问品,而是用心陪伴、了解家庭困难、甚至发动募捐,真正地帮到对方。
他们送孩子上学——那是偏远山区的孩子,脸上因为高原干燥而开裂的皮肤、穿着不合身的旧衣裳、眼睛却总是亮晶晶地盯着这些“大人”。每一次活动,他们都带去上百件崭新的棉衣、文具、图书和学习用品,甚至还有为校舍捐赠的教学黑板与设备。
“小棉袄·大温暖”,是他们坚持了多年的助学行动。云南鲁甸、贵州毕节、广西百色……在地图的最偏远角落,总能看到孩子们身穿鲜艳新衣、举着手比“耶”的灿烂笑容,那些照片不是官方新闻通稿,而是真实志愿者亲手拍摄的瞬间。
还有一次,他们组织大家到敬老院陪伴独居老人。没有任何政府补贴,也没有媒体拍摄,他们就是这样静悄悄地行动起来。几位会唱歌的成员弹起吉他,一起唱《朋友》、《感恩的心》,老人们哭了,他们也哭了。
哪怕只是一场告别——比如,一位老教师病逝。他们驱车数十公里,只为去向家属表达一份沉痛的哀悼。他们不是那位老师的学生,但因为同校、同辈,他们感到有义务站在家属身边,说一声:“谢谢您曾经的教诲。”
甚至,他们还设立了常驻的关爱互助基金会,每一笔捐款清清楚楚记录在册,每一项物资采购都公示可查。有人开玩笑说:“你们这是在做一件别人要几百人、一个机构才能做的事。”但他们只是淡淡一笑,说:“我们不是机构,我们是同学。”
这些年来,我看着他们一场场活动策划、一箱箱物资打包、一张张孩子笑脸传来、一位位老师被探望慰问……哪怕身在异地,我都能感受到那种跨越时空的温情流动。
他们并不高调,不主动宣传,不常转发朋友圈。也许在他们心中,那些被帮助的人,那些真实的眼神和感谢,就已经足够。这个联盟里的人,很多在事业上都已稳定,有的自己也做公益,有的家庭负担很重,但始终愿意抽出时间、精力和金钱,只因为一句朴素的信念:
“我们当年受过别人的帮助,现在轮到我们传递这份爱。”
八年,一百期!
这不是偶然的激情之举,而是坚定的长期主义。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一种被时代忽略的“老派浪漫”:说到就做、认定就坚持、无声却坚定,低调却厚重。他们不炫耀不攀比,却实实在在地改变了一些人的命运。
我不是这个组织的核心成员,也不是发起人。
我只是,“深圳五校关爱互助联盟”里的一位普通参与者。
但能和这样的一群人并肩同行,我感到无比自豪。
深圳五校关爱互助联盟,虽起源于深圳本地,但成员早已遍布全球,包括来自美国、新西兰、加拿大、澳洲等国家的老同学。正因这份跨越时空的持续投入与联结,联盟实际上已发展为一个具有国际参与背景的关爱互助网络!
_________________ 巫朝晖 – 澳洲彩虹鹦国际作家笔会会长
澳洲国际气功太极学院主席
李经梧门–陈氏太极第十二代、吴式太极第六代
赵氏形意拳澳洲掌门人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
|
|